第二十章 人情

韓靖的話來的突然,伏泉問得也快,還未細想其中深意,便聽他語鋒迴轉,竟然說了伏泉能救劉悝,讓衆人臉色皆驚。

劉華適時問道:“不知先生此言何意?檀奴年幼,怎能解救王叔?”

“以公主看來,此時局勢還有誰人可勸陛下更改旨意?”

“陛下所信之人,除太后、寺人,以及朝堂寥寥諸公而已,可如今寺人已被王甫掌握,鄭、董二位常侍皆受牽連,唯有太后與幾位親信臣子可言。”

“然也,餘來雒陽後已尋好門路,打通太后關節,永樂宮裡業以迴應相機可助,以太后與陛下喜財守諾習性,時機一到必會相助。”太后乃是皇帝劉宏生母董氏,生性喜財,劉宏未掌權時,便愛聚財,賣官求貨,收納金錢,不過信譽頗佳。此時居於永樂宮中,因桓帝竇太后已死,宮裡也只剩這位本無皇后命相的太后而已。

“既如此,解救王叔之事怎卻落在檀奴身上?”

“公主稍待,請聽忠言,太后於此事必不會輕易出口解救大王,畢竟事涉謀逆,若太后妄言恐危及自身,需知天家無情,縱其爲陛下生母,亦難保全。此時,能進言者唯有朝堂諸公,而諸公中大鴻臚袁隗態度明確,朝堂士人多會因其顏面不參與此事,唯有寥寥幾人,這其中三公皆能所言,而能讓三公出面者唯有小郎君爾。”

“爲何?”

“無它,人情耳。”

“人情?”衆人盡皆疑惑。

韓靖道:“若無郎君治瘟之功,恐三公皆會因瘟疫蔓延雒陽而罷免,故三公皆欠郎君人情。倘若此時,三公進言陛下,只段熲一人審理恐失公允,朝廷應選拔多人主審,再有太后從旁勸導,陛下必會追加成命,解救大王一事必成矣。”

一語道盡,衆人皆醒,心道劉悝派此人孤身入京,定是早已知曉他極有能力。隨後,伏泉拜別諸位尊長,喊上親信家僕,按韓靖指點直奔三公府上。

人情債乃是自古以來世間最難還的債,雖然伏泉知道即使自己並未獻策,他們歷史上也未必會被罷免,只是古人哪像他這穿越之人,預知未來。此時三公並未因禳災而被罷免,此間人情全已間接欠在獻出防治瘟疫之策的伏泉身上,縱然他們想抵賴也是賴不掉的。

馬車緩緩行駛,周圍幾個健僕圍着,車前坐着於忠,因其年幼,伏泉本想讓他與自己同坐,但其卻以主僕有別爲由,與趕車的馬車一起坐在車前。其父死去多日,於忠好似長大了不少,不過比初見時候更加沉默寡言。此時他正穿着素色衣服,代做喪服,眼神注視四周,不苟言笑。

此前已去過司徒許栩和司空宗俱府邸,二人接見伏泉倒也十分熱切,但聽聞伏泉求他們奏請他人聯合審理劉悝一事,雖之後皆應允,卻都是以“待合適時機必先請奏”。

合適?何爲合適?便是說他們現在有所顧忌,不會立即奏請,不過既然二人已經答應,伏泉也無法強求,只能客套一番,告辭而已。

未久,便到了此行的最後一處地點,太尉李鹹府。

此時府外馬車雲集,顯然等候李鹹接見的人很多。此景伏泉今日已見了兩次了,不再心驚,蓋因剛纔所去許栩和宗俱府前皆是如此,畢竟幾人皆官至三公高位,門前若市實在尋常。

別無他法,只能按照韓靖之法,向其下人言道:“治瘟郎到來,煩請通稟。”

李鹹聽到“治瘟郎”,眼前一亮,吩咐下人引進門來,同時告知他人謝絕見客。今日不同往日,朝會已費了大半精力,不似往常休沐日精力充沛,還是少見客爲宜。

留於忠等人在外等候,伏泉隨李家奴僕進了李府,與其餘兩位三公府中景色一樣,雖不是華貴之極,但府邸很是氣派,畢竟主人已是大漢人臣頂峰的少數幾人。

李鹹靜靜的打量着伏泉,一邊邀請他入座一邊說道:“治瘟郎?現在應是童子郎纔是,不知此來所謂何事?有何事只管道來。”

和想象中的儒雅文士不同,李鹹說話語氣有些剛強直接,卻很有風度。細細一想便明白了,李鹹乃是秦將李信,西漢孝武大將軍李廣的後人,家族武風盛行,雖然他走的是文官道路,但骨子裡含有的武將習性多少沾染了些。

伏泉入座後抱拳道:“太尉見諒,餘此來只爲曾姑父渤海王一事。”

李鹹聽後一怔,隨即說道:“渤海王業已被陛下下令收押,此時兵卒已在路上,吾再求情已是晚矣,如何可救?”

“太尉不需求情,小子此來只求太尉能奏請陛下,調朝中清名正直之人一同與段熲審理。”

“段熲?”李鹹聽後疏眉一皺,嘴裡呢喃什麼,半晌,才緩緩說道:“天家之事,事涉大逆,吾本不想參與,不過瘟疫之事欠了郎君人情,吾平生素來從不欠人人情,罷了,既如此,吾明日便進宮奏請此事。”

伏泉聽後大喜,雖奇怪於李鹹答應迅速,但還是起身行禮道:“太尉一言九鼎,此事多謝李公。”

李鹹擺擺手道:“此小事耳,只其中牽涉頗多,旁人未敢妄議。”後來想起一事,便問道:“汝之事吾已應允,便談它事。聽聞汝曾與陛下前做《黃河賦》,小小年紀做出此等佳篇卻是非凡,然詩詞乃是小道,經學纔是根本,汝又是濟南伏公後人,今日吾便考校一二。”《黃河賦》便是伏泉做了一回文抄公所喊的詩歌。不想才幾日便傳出宮來。

“請李公賜教。”伏泉臉色發苦,自己家傳今文經學也只是粗通,每次伏完考校自己都靠躲和懵,書本見了頭都發麻。本想退卻,然此時李鹹已答應自己所求,若是因自己不接受而翻臉可就虧了,只能硬着頭皮答應下來。

好在李鹹見其年幼,並未出太多生僻問題,只是稍難而已。伏泉答得不好不壞,李鹹聽後倒也未說太多,只是讓他回去入太學後好生研學,不可荒廢學業,便放他離去。

出了李府,便是歸家,劉華幾人聽聞李鹹答應願助此事欣喜若極。想及今日之事皆韓靖指點,便問其三公中兩人推辭原因,韓靖笑曰:“三公中,獨太尉家世深厚,飛將軍遺澤尚在,而司徒司空皆與袁氏有舊,怎會主動應承?”

第一百七十八章 欠了人情必要還第六百一十五章 斷糧道者卻中伏第六百五十四章 擒僞君入雒陽第一百八十八章 來撈軍功鍍金的第四百六十三章 馬踏彈汗山第九十五章 中宦官之計第六百八十六章 天下可無洪 不可無君第一百九十九章 何不直入閬中第一百五十二章 小兒曹乃有大意哉第二百零九章 拜巴郡太守第四百二十三章 段煨第六百八十二章 爲將者 只有忠第六百零四章 天上怪異的黑東西第六十七章 孫文臺成名戰鮮卑第六百零七章 西州之主 當爲韓將軍第二百五十八章 有賊首甘寧行蹤者 賞萬錢第八十一章 請兵擊鮮卑第四百九十九章 封狼居胥漢爲傲第四百一十四章 舊友再聚知北伐第五百四十章 滿屋髒亂不得坐第六百七十四章 監者瀆職第二百八十一章 抑制邪教第四百四十章 張奐終應第六百三十八章 出兵戰南匈奴第四百三十章 冠禮伊始第一百章 青青子衿第一百零七章 北柳設計第五百二十五章 漢騎應從天上來第六百一十四章 各自出招餘後手第二百九十七章 半緣修道半緣君第四百零五章 此女日後必大貴之第二百四十四章 懷孕的女人最可怕第五百九十七章 時候未到 尚需從長計議第二百六十七章 難捉緣由第六百二十五章 搶先決戰第五百四十六章 潁陰荀氏才俊多第三百三十八章 汝曹誤朕第十四章 考校第二百五十五章 改日再來第二百五十五章 改日再來第二百八十九章 孤這就隨仙姑成仙得道第六百七十二章 塞北豐收和大婚第二百四十八章 奏請討伐錦衣賊盜第五百四十六章 潁陰荀氏才俊多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丈夫當雄飛 安能雌伏第三百八十七章 人心惶惶漢軍至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將是寶貝第一百六十七章 激烈和保守的政治手段第八十章 夭兒多嬌第二百一十二章 其釣維何第二十五章 索賄第二百一十九章 古怪的一行人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別山下突遇伏五百一十二章 望陛下收回成命第七十五章 徵拜議郎五百一十八章 黃巾亂事召雒陽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將軍之位不好第一百七十二章 千里救主朱公偉第三百九十一章 北軍中侯第五百五十六章 鄴城宦者已愈制第四百九十九章 封狼居胥漢爲傲第七十九章 差點把持不住第三十七章 劉悝進京第五百七十一章 儒教天命第五百零六章 北疆百年有安寧第二百六十二章 瞞天過海第二百三十七章 皆爲利第五百八十七章 一元難有再復始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通人事聽牆角第一百四十七章 定計宋伏第六十五章 天災不絕第三百一十一章 暴漢所欲何爲第二章 伏完第二百二十章 錦衣賊盜少有膽色第三百二十一章 道聽而途說第五百七十七章 葉落歸根當青州第六百六十章 入京外兵駐兵何意第五百七十四章 涼州第四次漢羌大戰第二百一十九章 古怪的一行人第二百八十六章 夫爲妻綱第三百七十八章 窮寇勿迫莫貪功第二百七十五章 信都不信第九十一章 幷州第六百七十五章 開考取吏第六百八十五章 山國消息第三百三十六章 大宦官的倒打一耙第二百六十七章 難捉緣由第四百六十八章 張然明起復涼州第四百三十八章 僕不仕也第四十六章 提前謀劃第四百三十七章 草聖第三十四章 各方反應第一百一十八章 放兵三日第五百六十三章 馬腿比人命值錢第四十章 事畢第五十一章 段紀明欲挖牆腳第三百五十二章 爾等欺吾刀不利乎第三百六十八章 終是屠城顯本心第七十三章 油炸蝗蟲第一百七十六章 彈劾蔡邕
第一百七十八章 欠了人情必要還第六百一十五章 斷糧道者卻中伏第六百五十四章 擒僞君入雒陽第一百八十八章 來撈軍功鍍金的第四百六十三章 馬踏彈汗山第九十五章 中宦官之計第六百八十六章 天下可無洪 不可無君第一百九十九章 何不直入閬中第一百五十二章 小兒曹乃有大意哉第二百零九章 拜巴郡太守第四百二十三章 段煨第六百八十二章 爲將者 只有忠第六百零四章 天上怪異的黑東西第六十七章 孫文臺成名戰鮮卑第六百零七章 西州之主 當爲韓將軍第二百五十八章 有賊首甘寧行蹤者 賞萬錢第八十一章 請兵擊鮮卑第四百九十九章 封狼居胥漢爲傲第四百一十四章 舊友再聚知北伐第五百四十章 滿屋髒亂不得坐第六百七十四章 監者瀆職第二百八十一章 抑制邪教第四百四十章 張奐終應第六百三十八章 出兵戰南匈奴第四百三十章 冠禮伊始第一百章 青青子衿第一百零七章 北柳設計第五百二十五章 漢騎應從天上來第六百一十四章 各自出招餘後手第二百九十七章 半緣修道半緣君第四百零五章 此女日後必大貴之第二百四十四章 懷孕的女人最可怕第五百九十七章 時候未到 尚需從長計議第二百六十七章 難捉緣由第六百二十五章 搶先決戰第五百四十六章 潁陰荀氏才俊多第三百三十八章 汝曹誤朕第十四章 考校第二百五十五章 改日再來第二百五十五章 改日再來第二百八十九章 孤這就隨仙姑成仙得道第六百七十二章 塞北豐收和大婚第二百四十八章 奏請討伐錦衣賊盜第五百四十六章 潁陰荀氏才俊多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丈夫當雄飛 安能雌伏第三百八十七章 人心惶惶漢軍至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將是寶貝第一百六十七章 激烈和保守的政治手段第八十章 夭兒多嬌第二百一十二章 其釣維何第二十五章 索賄第二百一十九章 古怪的一行人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別山下突遇伏五百一十二章 望陛下收回成命第七十五章 徵拜議郎五百一十八章 黃巾亂事召雒陽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將軍之位不好第一百七十二章 千里救主朱公偉第三百九十一章 北軍中侯第五百五十六章 鄴城宦者已愈制第四百九十九章 封狼居胥漢爲傲第七十九章 差點把持不住第三十七章 劉悝進京第五百七十一章 儒教天命第五百零六章 北疆百年有安寧第二百六十二章 瞞天過海第二百三十七章 皆爲利第五百八十七章 一元難有再復始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通人事聽牆角第一百四十七章 定計宋伏第六十五章 天災不絕第三百一十一章 暴漢所欲何爲第二章 伏完第二百二十章 錦衣賊盜少有膽色第三百二十一章 道聽而途說第五百七十七章 葉落歸根當青州第六百六十章 入京外兵駐兵何意第五百七十四章 涼州第四次漢羌大戰第二百一十九章 古怪的一行人第二百八十六章 夫爲妻綱第三百七十八章 窮寇勿迫莫貪功第二百七十五章 信都不信第九十一章 幷州第六百七十五章 開考取吏第六百八十五章 山國消息第三百三十六章 大宦官的倒打一耙第二百六十七章 難捉緣由第四百六十八章 張然明起復涼州第四百三十八章 僕不仕也第四十六章 提前謀劃第四百三十七章 草聖第三十四章 各方反應第一百一十八章 放兵三日第五百六十三章 馬腿比人命值錢第四十章 事畢第五十一章 段紀明欲挖牆腳第三百五十二章 爾等欺吾刀不利乎第三百六十八章 終是屠城顯本心第七十三章 油炸蝗蟲第一百七十六章 彈劾蔡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