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推動

就在城門裡衝出來二十多個士兵趕來相救時,張遼也追上了幾個諸侯。

他哈哈一笑,先架開了鮑信刺過來的一槍,鮑信武力不差,但哪能擋得住張遼的力氣,連人帶馬被張遼格得後退兩步,又被張遼一腳踹下了戰馬,落在道旁。

張遼掠過鮑信,看到了離他最近的那個胖子文士,這廝剛纔還想傷害自己三個斥候來着。

胖子文士看到張遼盯上他,不甘受縛,大吼一聲,長劍刺過來。

張遼冷哼一聲,眼中殺氣大聲,縱然早有謀劃,要留着這些諸侯的性命,但殺他一個倒也無妨!左右已經殺了一個孔伷了!

他反轉鉤鐮長刀,鎖住那刺過來的長劍,手腕一抖,那胖子文士手中長劍落地。

張遼鉤鐮長刀再一回一轉,便朝胖子腦袋砍去。

胖子眼裡露出駭然和絕望之色,就在這時,一杆長槍斜裡向上刺來,卻是鮑信急忙來救。

張遼長刀被頂起幾分,錯過脖子,劃過了那胖子頭頂,將他的髮髻高冠連同頭皮削下了一塊,駭的那胖子渾身發軟,落下馬去。

“公山!”鮑信大吼一聲,急忙護在那胖子身前,虎視張遼:“文遠,手下留情!”

“公山?原來是兗州刺史劉岱。”張遼看那面色發白的胖子沒死,冷哼一聲,目光轉向前面並排急逃的三騎,一提象龍。

象龍一聲高亢嘶鳴,碗口大的馬蹄翻飛,輕易追上了那三騎,馬上的張遼擡腳一踹,刀背一掃,將三個驚駭的諸侯全掃下了馬背。

張遼一躍下馬,哈哈大笑,連踢帶踹,將三人一陣暴打,嘿聲道:“讓你們不好好打仗,走旁門左道,搞什麼血書,搞什麼誓師,逼迫弱女子,打得就是你們這些不成器的傢伙!”

“豎子!”

“武夫!”

“住手!”

三人又驚又怒又痛,連聲呼喊,卻全然無用。

張超和袁遺不通武藝,全無抵抗之力,張邈懂得一些,卻被張遼重點照顧,打得鼻青臉腫,打倒了張邈,又拎起袁遺和張超,砰的一下來了個嘴對嘴頭碰頭,只讓兩人羞憤欲絕。

這下子別說張邈、張超了,就連膽子最小的袁遺也發起狂來,衝過來抱住張遼的腿,要和張遼拼命!

從城門中衝過來的二十多個士兵看到這一幕都有些發懵,兩軍作戰,是殺是俘他們都見過,卻沒見過這般拳打腳踢的。而且幾位使君好像也很兇猛。

“張……張軍侯?”領頭的正是守城的吳堅,認出了張遼,失聲驚呼,看到眼前這一幕,他好像明白了什麼。

張遼朝他咧嘴一笑,看一人過來要搶他腰間長劍,鮑信又衝過來,擡腳連踹,將三人踹開,迎上鮑信,連殺數招。

鮑信雖然頗有勇力,但怎比張遼,幾招下來,手臂被震得發麻,卻不後退,咬牙力戰。

張遼與鮑信畢竟曾爲同僚,看鮑信要死拼,便不爲己甚,後退兩步,哈哈笑道:“允誠兄,何如隨小弟西去,匡扶天子,共謀大計!”

鮑信也收了手,喘着氣,黑着臉道:“吾與董賊勢不兩立!”

張遼明白鮑信的言下之意,別說鮑信不會歸順他,就是歸順了他,以他諸侯的身份,也會被董卓殺害。

他打消了不切實際的念頭,掃了一眼其他幾個怒視着他諸侯,搖搖頭,嗤笑道:“關東諸侯,某隻服允誠與孟德,似爾等心懷他念,遲疑不進,妄言忠義,實在令某深以爲恥!”

張邈怒道:“爾甘爲董卓鷹犬,又有何顏面在此斥責我等!”

張遼哼道:“大丈夫當世,各有遇合,某雖在董卓麾下,但自問爲人做事,遠勝爾等!鄙視爾等,有何不可?爾等若有不服,回去郡縣整軍再戰,某在虎牢迎候!”

說罷放聲長笑,回身上馬,與二十騎絕塵而去。

鮑信突然又想到了自己被張遼坑走的數千名士兵,大吼道:“張文遠,莫要薄待了我那些兒郎!”

張遼的大笑聲傳來:“某的兵,某自會愛護。”

看着月色下張遼遠去,留下一衆人面面相覷。

眼前這一幕太詭異了,別說那些衝出來的士兵,就是被打得鼻青臉腫張邈幾個諸侯,也不明白爲何保住了性命。

唯有鮑信猜出了一二,狡兔死、走狗烹,看來張遼在董卓麾下也不是那麼深得信任,且張遼對董卓也未必那麼忠心,張遼需要董卓有敵人,是以關東諸侯的存在對於張遼而言,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或許他還有其他想法,卻是鮑信不得而知了。

而張邈等人雖然保了性命,但卻被張遼一頓暴打,丟了顏面,對張遼極爲怒恨。

劉岱披頭散髮,頭頂鮮血淋漓,最是狼狽,一夜之間,他接連遭逢變故,心中憋屈之極,看着鮑信,怒道:“允誠,如何與張遼這般熟悉!”

鮑信不滿的看了他一眼,哼道:“昔日我與他同在大將軍麾下效命,自是認識。”

劉岱語塞,張邈整了整衣冠,突然想起張遼方纔毆打他們時說得話,臉上的怨怒之意去了大半,長嘆道:“思及張遼方纔怒斥之言,必是得知了孔公緒請帝后寫血書誣他弒帝之事,只是此事隱秘,不過黃昏之事,他如何得知?”

劉岱幾人聞言卻不以爲然:“他爲董卓走狗,便是誣陷他又如何!”

事實上他們想差了,張遼打他們的根由還在唐婉,至於誣陷之事反而沒放在心上,他們沒想到張遼與唐婉的關係,自然也不會想到這一層。

鮑信卻是臉色又變:“文遠恩怨分明,既已得知,公緒爲主謀,多半危矣!卻不知帝后如何?”

幾個諸侯一驚,急忙入城,到了唐婉那處宅院裡,見到了孔伷的無頭屍體。

張邈長嘆道:“我等正月起兵,十萬義士盟誓酸棗,何等雄壯,而今竟被張遼、徐榮兩個籍籍無名之輩打敗,乃至公緒被害,公偉生死不知,十萬大軍敗於一萬賊兵之手,我等也惶惶而逃,此戰之後,我等必爲天下所笑。”

其他幾個諸侯沉默不語,鮑信卻沉聲道:“眼下卻非慨嘆之時,敵人兵少,我等兵壯,雖是潰敗,但活者衆多,賊騎不善攻城,且攜糧不多,必難久戰,我等當據守縣城,各自收攏潰兵,待賊騎退卻,便退回郡縣整編訓練,待本初、孟德、公節齊聚,再號令關東諸郡,再討董卓!雪此羞辱!”

“正是!”劉岱心中怒恨最深,厲聲道:“吾要再召集天下英雄,共同討董卓與張遼!”

“不錯,要再討董卓!”張邈沉聲道,酸棗縣爲他陳留郡之地,董卓如今得勢,很可能繼續東進,他首當其衝,受害最大,必須再次拉起同盟。

張超和袁遺二人想到方纔那般恥辱,也咬牙附和。

若是張遼得知他們的想法,恐怕真要仰天大笑了,總算沒白打他們一場。

他暴打這幾個諸侯,一爲出口惡氣,二來就是拉仇恨,如同對待袁紹一般,讓他們時時刻刻想着討伐董卓,找自己報仇。只有這樣,他纔能有迅速擴張實力的由頭和空間。

正如關東諸侯借討伐董卓之名招兵買馬擴張實力一樣,他則是反過來藉助關東諸侯討伐董卓的機會,迅速擴張實力。也只有在戰時,董卓纔不會介意他發展壯大,一旦安定下來,機會就很難得了。

而雒陽如今已經成爲一片焦土,正是戰場所在,將關東諸侯拉到雒陽這片焦土,也免得他們在地方互相爭鬥,禍害州郡,可謂一舉數得。

不過在張遼暗中推動的這場大戰之中,他只想尋機壯大,適當磨礪,卻不想與關東諸侯真正死拼,這對他而言既沒有什麼意義,也消耗實力。

他此次突襲酸棗,旨在救人,並非殲敵,所以他沒有帶神射營和擊剎營上戰場,只帶了陷陣、大戟與驍騎,即便如此,也是先用計亂敵營,而後一擊必殺,遠走千里,救了人,就立時撤離戰場,因而傷亡很少,完全在他的控制之內。

第六百零八章 迎接第三百三十九章 魄力第二百零三章 孔伷出策第一百二十章 結果第三十章 暴怒第二百三十章 突如其來的驚喜第四百六十五章 第三次召集令第五十九章 軍紀第一第四百五十章 休屠各覆沒第一百五十五章 粥棚事件第四百二十九章 暗助劉璋第四百零七章 界橋第二百二十七章 潁川大搶劫第一百二十七章 哭泣第八十六章 各謀第六百二十六章 臣請罪第三百九十六章 詔令至第一百九十二章 接戰(二)第五百五十章 兗州之亂第二百八十四章 奪馬第六百一十一章 開科舉第四十章 離開第二百四十一章 胡騎下潁川第二百二十一章 反謀第六百九十六章 誤會第三百三十五章 招攬田豐第四百三十三章 妙法破天機第一百四十七章 隨行第二百八十八章 上任前的謀劃第十二章 初見董卓第四百一十七章 長安亂(十)第六百章 南下雒陽第三百七十二章 荀攸第五百八十五章 高順趕至第二百一十三章 典韋第二百九十七章 使君上任(六)第六百三十八章 劉備的選擇第五十七章 賈詡第六百四十四章 嘆息第一百六十八章 濟難第二百一十一章 酸棗大戰(三)第三百七十六章 譭譽第四百五十八章 南庭動亂第二百九十二章 使君上任(一)第二百三十五章 二次討伐董卓第三百九十二章 脫身第一百八十八章 東路諸侯第六百六十一章 城頭吐血第五百四十六章 曹操出兵第四百零四章 王允發怒第五百章 子義來歸第四百七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四十五章 唐突第三百一十九章 意外之喜第四百零四章 王允發怒第一百章 再次出擊第二十五章 欺侮第三百零一章 使君上任(十)第七十四章 真正目標第一百一十七章 折辱第三十九章 歸隊第六百九十四章 線索第六百七十九章 袁殺遼第二百五十四章 急退第四百四十五章 詐敵於內第三百五十章 變故第五百三十六章 孫策第五百一十六章 決定第二百四十四章 激戰第三百九十四章 射殺第七百零一章 錦上添花第四十三章 蘇嫿第二百一十四章 先消敵意第二百三十一章 終見第四百五十一章 我爲幷州牧第二百零七章 突圍第五百一十四章 歡聲笑語第一百七十六章 皇宮之中第一百六十七章 沿途第六百五十二章 退走第三百六十五章 棒殺第七十四章 真正目標第五百六十八章 天子窘境第五百八十四章 作祟第四百章 董卓伏誅(四)第七百一十六章 雷霆攻擊第三百三十六章 突變第六百一十四章 壽春第三百三十四章 各顯手段第五百七十章 張遼的擔憂第三百二十一章 天馬行空第二百零二章 俘虜與兵符第六百一十一章 開科舉第七百一十七章 田豐之難第六百二十一章 病由第二百六十三章 孫策第五百三十章 對戰第四百五十四章 武堂祭酒第九十一章 謀臣之助(二)第六百零七章 曹操回京
第六百零八章 迎接第三百三十九章 魄力第二百零三章 孔伷出策第一百二十章 結果第三十章 暴怒第二百三十章 突如其來的驚喜第四百六十五章 第三次召集令第五十九章 軍紀第一第四百五十章 休屠各覆沒第一百五十五章 粥棚事件第四百二十九章 暗助劉璋第四百零七章 界橋第二百二十七章 潁川大搶劫第一百二十七章 哭泣第八十六章 各謀第六百二十六章 臣請罪第三百九十六章 詔令至第一百九十二章 接戰(二)第五百五十章 兗州之亂第二百八十四章 奪馬第六百一十一章 開科舉第四十章 離開第二百四十一章 胡騎下潁川第二百二十一章 反謀第六百九十六章 誤會第三百三十五章 招攬田豐第四百三十三章 妙法破天機第一百四十七章 隨行第二百八十八章 上任前的謀劃第十二章 初見董卓第四百一十七章 長安亂(十)第六百章 南下雒陽第三百七十二章 荀攸第五百八十五章 高順趕至第二百一十三章 典韋第二百九十七章 使君上任(六)第六百三十八章 劉備的選擇第五十七章 賈詡第六百四十四章 嘆息第一百六十八章 濟難第二百一十一章 酸棗大戰(三)第三百七十六章 譭譽第四百五十八章 南庭動亂第二百九十二章 使君上任(一)第二百三十五章 二次討伐董卓第三百九十二章 脫身第一百八十八章 東路諸侯第六百六十一章 城頭吐血第五百四十六章 曹操出兵第四百零四章 王允發怒第五百章 子義來歸第四百七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四十五章 唐突第三百一十九章 意外之喜第四百零四章 王允發怒第一百章 再次出擊第二十五章 欺侮第三百零一章 使君上任(十)第七十四章 真正目標第一百一十七章 折辱第三十九章 歸隊第六百九十四章 線索第六百七十九章 袁殺遼第二百五十四章 急退第四百四十五章 詐敵於內第三百五十章 變故第五百三十六章 孫策第五百一十六章 決定第二百四十四章 激戰第三百九十四章 射殺第七百零一章 錦上添花第四十三章 蘇嫿第二百一十四章 先消敵意第二百三十一章 終見第四百五十一章 我爲幷州牧第二百零七章 突圍第五百一十四章 歡聲笑語第一百七十六章 皇宮之中第一百六十七章 沿途第六百五十二章 退走第三百六十五章 棒殺第七十四章 真正目標第五百六十八章 天子窘境第五百八十四章 作祟第四百章 董卓伏誅(四)第七百一十六章 雷霆攻擊第三百三十六章 突變第六百一十四章 壽春第三百三十四章 各顯手段第五百七十章 張遼的擔憂第三百二十一章 天馬行空第二百零二章 俘虜與兵符第六百一十一章 開科舉第七百一十七章 田豐之難第六百二十一章 病由第二百六十三章 孫策第五百三十章 對戰第四百五十四章 武堂祭酒第九十一章 謀臣之助(二)第六百零七章 曹操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