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怎連環

司隸校尉府,張遼看着荀攸遞過來的文獻,手指輕敲着案臺,沒有說話。

文獻上顯示,中平五年,有丁仕出任平縣令,沛國人,父親丁宮丁元雄。

看來就是這丁宮了。

張遼默然,此人之子死於自己之手,丁宮要報仇倒也理所當然,只是此人如此狠辣,竟然不惜製造驚天血案,實在是狠辣陰毒,而且又藏得如此之深,可見其人城府心計。

“府君,”荀攸沉吟道:“董卓入京之前,丁元雄爲司徒,董卓免之,此人卻第一個依附董卓,可見其隱忍之輩;天子曾以此人爲司空、司徒,可謂恩重,此人卻第一個請求廢除天子,可見其乃無恩無義之徒,隱忍兼寡恩,此人又與府君有宿怨,故而嫌疑最大,可查之!”

張遼點了點頭,認同荀攸所說。

荀攸又道:“但此人行事謹慎,府君還須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可明裡大張旗鼓帶人巡查京兆諸縣,令其鬆懈,誘其出手,暗中則派人在長安密查嚴訪。”

“好!”張遼聞言大讚:“就依公達所言,明日便赴京兆諸縣巡查。”

第二日一早,司隸校尉張遼便帶着都官荀攸、別駕張既、京兆尹從事射援、簿曹士孫萌、主簿王粲、都官書佐伏均等一衆屬吏浩浩蕩蕩的赴京兆諸縣巡查,獨留功曹杜畿與門功曹書佐傅幹留府治事。

……

司徒府,王允得知張遼離開長安去京兆諸縣巡查,不由大喜。

王蓋更是神情振奮:“如無意外,董卓不過兩日之間就會趕回長安,如今張遼在外,正好行事,待張遼回來,一切已定,貂蟬已入太師府,爲太師禁臠,到時張遼必然怨恨董卓,我等再推波助瀾,使他二人反目,事可成矣,此真天助父親也!”

王允撫須笑道:“正是,待董卓一回來,爲父便邀他過府。”

兩日後,太師董卓大張旗鼓從郿塢回到長安,百官出城迎接。

董卓直接到了未央宮大殿,聽取衆官彙報朝務,待衆人離散後,王允抓住個機會,伏地拜請道:“允欲屈太師車騎,到草舍赴宴,未審鈞意若何?”

董卓聞言,大是詫異,他雖然執掌天下權柄,但從心裡還是知道那些士人是看不起他的,這種差距是根深蒂固的,並不是地位所能彌補的,面對士人,董卓心底未嘗不有自卑之感,故而顯之以暴虐和強勢,將士人踩在腳下,來掩飾這種無奈和自卑。

而王允如今卻爲士人之首,又深得他的信任,是以此時對於王允的邀請,董卓心中極爲高興,甚至有那麼些受寵若驚,縱聲大笑道:“司徒見招,即當趨赴。”

王允強忍心中激動,當即回家準備,並在前堂正中設座,錦繡鋪地,內外各設幃幔。

次日晌午,董卓帶着呂布來到司徒府,王允身着朝服,恭敬出迎,下拜道:“首冬初寒,伏惟太師尊體起居萬福,光臨草舍,不勝榮幸。”

董卓大笑下車,呂布領着左右持戟甲士百餘人,簇擁入堂,分列兩傍。

王允到堂下再拜,請董卓上座,董卓看到王允如此恭敬,頗是高興,親自扶着王允坐在他身側。

王允看着董卓,讚道:“太師匡扶漢室,盛德巍巍,伊尹周公不能及也。”

董卓雖然也自比尚父姜子牙,一度想稱尚父,但那畢竟是自比,此時聽到王允將他比作伊尹與周公,感覺卻截然不同,心中着實大喜。

王允在一旁趁機勸酒,說些朝政,又夾雜着說些奉承之言,只將董卓說得喜不自勝,對王允更是信重。

不知不覺已是天晚酒酣,王允請董卓進入後堂,董卓知道王允有話說,當即令甲士留在前面,他跟着王允到了後堂。

後堂之中也早備好了美酒佳餚,王允取了酒,俸給董卓,下拜稱賀道:“允自幼頗習天文,夜觀乾象,漢家氣數已盡。太師功德振於天下,若舜之受堯,禹之繼舜,正合天心人意。”

董卓不想王允竟然出此之言,不由一驚,細細打探王允神情,卻見他神情恭敬,不似說假話,不由搖頭道:“老夫安敢望此!”

王允又道:“自古有道伐無道,無德讓有德,豈過分乎!”

這些時日來,董卓心中本就暗暗有自立代漢的想法,只是怕百官阻礙太大,此時聽到王允一再勸進,酒意上涌,也不再隱瞞,大笑道:“若果天命歸我,司徒當爲元勳。”

“多謝太師。”王允下拜,眼裡卻閃過寒光。他剛纔所說,固然是假意奉承,卻也不乏試探之意,此時探到董卓果有謀逆代漢的想法,心中誅殺董卓的念頭更加強烈了。

王允起身後,拍了一個巴掌,早有準備的僕從和侍女立時在後堂點上畫燭,隨即僕從退出,只留下一衆侍女給董卓勸酒。

王允看董卓興致極高,趁機道:“教坊之樂,不足供奉,偶有家伎,敢使承應,以樂太師之心。”

董卓大笑道:“美酒、佳餚、歌舞,相得益彰,甚妙!甚妙!”

王允當即讓衆侍女放下簾櫳,隨着笙簧起奏繚繞,一羣侍女擁簇着一個紅衣女子到了簾外,翩翩起舞。

燈燭之下,簾櫳遮遮隱隱,一襲紅衣妙舞,令醉意朦朧的董卓看的心猿意馬。

待那紅衣女子舞罷,董卓當即命紅衣女子近前。

紅衣女子款款而入,深深伏拜在地。

“汝擡起頭來,讓老夫看一看。”董卓大笑下令。

那女子擡起頭來,在燈燭映照之下,顯得相貌甚是美麗。

王允看着紅衣女子,臉色卻一下子僵在那裡,難看之極!

董卓卻沒注意到王允神情,只是笑問道:“此女何人?”

王允死死的盯着那女子,嘴角抽搐了下,道:“此……歌伎……小玉也!”

眼前這紅衣女子竟然不是事先安排的貂蟬,而是另一個歌伎小玉!王允被眼前這一幕險些氣得昏厥,只是董卓當前,他纔不敢表露出異色。

王允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但心思卻一下子亂了起來,又極是慍怒,貂蟬不來,他的連環計還怎麼連環?!

俗話說,酒喝七分,母豬賽貂蟬,眼前這小玉的相貌只能算是美麗,比之貂蟬那種媚入骨髓的絕色何止天地之差,但董卓卻看的大是心動,色眯眯的問道:“能唱否?”

王允回過神來,不敢怠慢,當即讓小玉唱了一曲。這小玉也是王允府上僅次於貂蟬的歌伎,唱功不差,令董卓大是讚賞。

王允當即命小玉爲董卓把盞,自己卻告了罪,只說是解手,趁機出了堂屋,到了後面,正好看到面色鐵青的長子王蓋。

“貂蟬何在?!爲何出來的是小玉!”王允看着長子,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怒意,一巴掌揮了過去。

一番心血和謀劃化作流水,枉他方纔丟進氣節,向董卓阿諛奉承,卑躬屈膝,他此時實在是憤怒的無以復加!

王蓋捱了父親一巴掌,卻不敢生氣,啜喏道:“父親,貂蟬那賤婢突然失蹤了……”

“失蹤?!”王允雙目陡然圓睜,看着長子:“果真失蹤?如何失蹤!便是在府內挖地三尺,也要把這賤婢給我找出來!”

他此時驚怒之餘,更有駭然,貂蟬可是知道他的謀劃的,如今貂蟬失蹤,那他們的謀劃會不會泄露出去?

這可是潑天的大禍!到時候不但王府滿門老小不保,更不知要牽連多少朝臣,甚至天子!

王蓋顯然也知道其中的利害,關乎太大,他也不敢怠慢,急聲道:“孩兒已命人在府中搜索,只是怕驚了董卓,更壞了大事。”

王允深吸了口氣,強迫自己靜下心來,沉聲道:“爲父且先去穩住董卓,爲今之計,連環計已無法施展,只能先將小玉送予董卓,記住,貂蟬之事,不可怠慢,速速尋找!”

“是。”王蓋急忙退下,去安排人尋找失蹤的貂蟬。

王允回到後堂,看到董卓對那歌伎歌伎小玉動手動腳,而歌伎小玉神情卻有些驚惶,她畢竟不是貂蟬,不知道王允的謀劃,對於董卓這個肥胖醜陋的傢伙心裡很是恐懼的。

王允見狀,怒目瞪了小玉一眼,示意她應承董卓,又朝董卓道:“允欲將此女獻上太師,未審肯容納否?”

董卓大笑:“如此見惠,何以報德?”

王允又瞪視了一眼面色蒼白的小玉,忙道:“此女得侍太師,其福不淺,允這便命人先將此女送到太師府。”

“好!好!”董卓大笑。

王允當即命人準備氈車,出去又疾言厲色的勸導了小玉一番,便派人將她送往太師府。

不多時,董卓也起身告辭,王允親自將董卓送出門,正要騎馬將董卓一直送回太師府,忽然前面有侍衛來報:馬車被劫,小玉被劫。

王允一呆,一時間竟有些回不過神來,小玉也被劫持了?那貂蟬……他心中駭然,不敢想下去。

連環計不成了,如今連美人計也不成了?

董卓卻是大怒,喝道:“何人膽敢劫持老夫所愛,傳令!滿城搜索,捉拿賊人,老夫要將他剝皮抽筋!”

王允神色凝重,再也沒有了先前的智珠在握,他感到情況似乎失控了,而他只能聽天由命。

第三百九十二章 脫身第一百八十六章 馴虎?第三百零一章 使君上任(十)第一百章 再次出擊第七百一十章 惆悵第四百三十九章 登門第六百八十三章 血戰第九十一章 謀臣之助(二)第四百二十八章 賈詡之謀第六十五章 起風了第五十四章 赴任第六百六十章 袁術大逃亡第三百九十五章 最佳選擇第七百三十一章 關東之亂第二百九十七章 使君上任(六)第一百三十五章 遷都之始第四百二十章 長安亂(十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折辱第二百零七章 突圍第四百九十九章 奪取長廣第五百九十八章 唯纔是舉第四百八十五章 佈局與離間第六百四十五章 李儒第五百五十九章 鬱結第三十九章 歸隊第三十八章 怨恨第三十四章 吊打第一百七十二章 回雒陽第二百五十四章 急退第一百四十六章 惡人第三百零八章 上計與賦稅第二百三十章 突如其來的驚喜第二百零八章 回馬第五百九十章 救駕第一百二十四章 人生大事第六百零四章 老於第一百五十一章 辯駁第四百一十九章 長安亂(十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反對第五百五十五章 跨海破單經第四百五十二章 定幷州之事第四百八十二章 報復第五章 營房外第六百六十一章 城頭吐血第六十五章 起風了第五百三十六章 孫策第六百八十章 袁射第四百零九章 長安亂(二)第五百九十九章 詔令下達第四百三十二章 鹽池製鹽第二百四十五章 損策詐敵第六百一十五章 大年三十第五百八十八章 詐馬第二百九十五章 使君上任(四)第六百六十五章 橋瑁第一百一十六章 奪功第六百三十七章 曹操回兵第五百五十章 兗州之亂第三百四十六章 威逼恐嚇第五百四十章 搜刮第三百二十五章 雷霆之勢第五十章 不平第二百九十七章 使君上任(六)第四百八十九章 糧草問題第一百二十八章 上門女婿第六百二十章 後院第三百六十二章 救治第二百四十七章 佈局潁川第三十八章 怨恨第四百零七章 界橋第五百八十六章 東澗第六百一十五章 大年三十第一百一十九章 請罪第五百六十章 張黃北來第三百一十三章 關平第六百七十七章 秋風掃落葉第六百八十四章 舒縣傳來的消息第六百九十一章 古怪的劫匪第五百八十四章 作祟第二百四十七章 佈局潁川第四百九十九章 奪取長廣第二百四十七章 佈局潁川第三百五十七章 再見蔡琰第四百八十二章 報復第一百三十四章 無題第三百六十七章 嫁禍第四百八十四章 飛燕北來第五十二章 你怎麼不早說第五百六十四章 各自行動第三百六十九章 淡然應對第二百二十四章 韓卻與陌刀第一百九十三章 坑鮑信第二百七十九章 跑!跑!跑!第八十五章 智勸第二百六十九章 鬥將第三百九十八章 董卓伏誅(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地方郡吏第四百六十九章 趙雲色變第十六章 滿載而歸第六百三十四章 狠辣之計
第三百九十二章 脫身第一百八十六章 馴虎?第三百零一章 使君上任(十)第一百章 再次出擊第七百一十章 惆悵第四百三十九章 登門第六百八十三章 血戰第九十一章 謀臣之助(二)第四百二十八章 賈詡之謀第六十五章 起風了第五十四章 赴任第六百六十章 袁術大逃亡第三百九十五章 最佳選擇第七百三十一章 關東之亂第二百九十七章 使君上任(六)第一百三十五章 遷都之始第四百二十章 長安亂(十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折辱第二百零七章 突圍第四百九十九章 奪取長廣第五百九十八章 唯纔是舉第四百八十五章 佈局與離間第六百四十五章 李儒第五百五十九章 鬱結第三十九章 歸隊第三十八章 怨恨第三十四章 吊打第一百七十二章 回雒陽第二百五十四章 急退第一百四十六章 惡人第三百零八章 上計與賦稅第二百三十章 突如其來的驚喜第二百零八章 回馬第五百九十章 救駕第一百二十四章 人生大事第六百零四章 老於第一百五十一章 辯駁第四百一十九章 長安亂(十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反對第五百五十五章 跨海破單經第四百五十二章 定幷州之事第四百八十二章 報復第五章 營房外第六百六十一章 城頭吐血第六十五章 起風了第五百三十六章 孫策第六百八十章 袁射第四百零九章 長安亂(二)第五百九十九章 詔令下達第四百三十二章 鹽池製鹽第二百四十五章 損策詐敵第六百一十五章 大年三十第五百八十八章 詐馬第二百九十五章 使君上任(四)第六百六十五章 橋瑁第一百一十六章 奪功第六百三十七章 曹操回兵第五百五十章 兗州之亂第三百四十六章 威逼恐嚇第五百四十章 搜刮第三百二十五章 雷霆之勢第五十章 不平第二百九十七章 使君上任(六)第四百八十九章 糧草問題第一百二十八章 上門女婿第六百二十章 後院第三百六十二章 救治第二百四十七章 佈局潁川第三十八章 怨恨第四百零七章 界橋第五百八十六章 東澗第六百一十五章 大年三十第一百一十九章 請罪第五百六十章 張黃北來第三百一十三章 關平第六百七十七章 秋風掃落葉第六百八十四章 舒縣傳來的消息第六百九十一章 古怪的劫匪第五百八十四章 作祟第二百四十七章 佈局潁川第四百九十九章 奪取長廣第二百四十七章 佈局潁川第三百五十七章 再見蔡琰第四百八十二章 報復第一百三十四章 無題第三百六十七章 嫁禍第四百八十四章 飛燕北來第五十二章 你怎麼不早說第五百六十四章 各自行動第三百六十九章 淡然應對第二百二十四章 韓卻與陌刀第一百九十三章 坑鮑信第二百七十九章 跑!跑!跑!第八十五章 智勸第二百六十九章 鬥將第三百九十八章 董卓伏誅(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地方郡吏第四百六十九章 趙雲色變第十六章 滿載而歸第六百三十四章 狠辣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