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長安亂(三)

新豐縣,位於長安之東,距離長安已經近在咫尺。

王允派徐榮與楊定帶兵前來阻擊涼州兵,但二人所帶兵馬總共也不過三千,如何能阻攔十萬大軍,基本就是來送死的。

馳道之上,兩軍對陣,徐榮和楊定目視對面的賈詡、李傕、郭汜、樊稠和張濟等人,神情複雜,他們的頭領董卓死的太突然,曾經的同袍而今處於敵對立場,一時之間不知該戰還是不戰。

“整修兄。”李傕大聲道:“董公當初待汝不薄,何期反投靠了殺主之人王允老賊,與我等刀劍相向?不若與我等一道合兵,共打長安,爲董公報仇!”

楊定看了一眼徐榮,面色變幻不定。

郭汜看到楊定猶豫,不耐煩的道:“楊整修,猶豫什麼,朝廷不赦我等,我等唯有反抗,待殺了王允,我等掌控朝廷,共圖富貴,豈不比爲人做狗強?”

他說罷,不待楊定反駁,就看向他身後的涼州兵,大聲道:“都是涼州兒郎,豈可自相殘殺,還不速速回頭,與我等共討長安,若再猶豫,我等十萬大軍壓過,頃刻將汝等涼州叛賊踏爲齏粉!”

楊定身後涼州兵聞言,紛紛附和起來。與此同時,徐榮身後的涼州兵也騷動起來。

徐榮面色難看,他知道這一戰不用打了,他本是遼東人,手下大多都是涼州兵,自己的嫡系不過百人,何能與這十萬涼州兵火拼。

這時,楊定下定了決心,朝李傕郭汜等人抱了抱拳,示意聽從。

李傕看向徐榮,聲音微顯陰柔:“徐中郎以爲如何?”

徐榮不語,他與李傕、郭汜等人根本不是一道,當初是董卓提拔他於行伍,但董卓最後也對他們這些外系將領極爲防範,他一箇中郎將所領兵馬還不如涼州一個校尉,而李傕、郭汜等人比之董卓又是天壤之差,他如今便是投了李傕、郭汜,難道能有什麼好下場?反倒落個惡名而已。

李傕看到徐榮竟然猶豫,臉色登時一冷,郭汜已經大聲道:“稚然,要此人作甚,他本不是我涼州人,又背叛董公,聽命王允老賊,豈能與我等一心?殺了便是!”

徐榮面色也冷厲下來,掃了一眼身後兩千士兵,高舉手中長矛,沉喝道:“殺!”

他的統兵能力強於李傕與郭汜等人,雖然部下大多是涼州人,但隨着他一聲令下,那些涼州兵不敢有絲毫怠慢。

不過他們的戰馬都被朝廷收走,如今步戰,威力差了何止一籌,更是無法逃走。

不過徐榮的進攻太突然,而且直攻李傕與郭汜,李傕、郭汜不由一驚,轉眼卻已損失數十人,二人不由大怒,揮動手中兵器,厲聲喝道:“殺!”

兩支完全不對稱的兵馬撞在了一起。

徐榮的兵馬自成陣勢,雖然很快被圍起來,但毫無亂勢,接戰之後,反而是李傕、郭汜這邊損失不小。

但他們畢竟兵馬衆多,李傕怒喝道:“猛攻,再調弓箭手來!”

郭汜跟是帶着兵馬衝在最前面,此人是馬賊出身,頗有勇力,與徐榮接戰,一時難分勝負,而徐榮手下那些士兵卻漸漸落了下風,他們畢竟人數太少,寡不敵衆,何況大多還是涼州人,縱然有徐榮的威懾,但生死關頭,他們有人開始選擇投降。

隨着一個人投降,轉眼就是一大片涼州人投降,只餘下大約五百人還在苦戰,卻都是忠於徐榮,願意與他一道赴死的。

郭汜極爲兇猛,他身側更有數個勇士協助,徐榮的長處本就不是鬥將,一時間竟落了下風,他一顆心越來越沉,恐怕自己今日要死在這裡了。

可惜自己一身本事,終是未能遇到明主,而今連個後人也沒留下,實在不甘。

徐榮心中暗歎,手下卻是沒有絲毫留情,與郭汜死命拼殺,若是能殺了郭汜,也算值得。只是郭汜的武藝畢竟在他之上,加上有親衛相助,他難以取下,反而受了傷。

那邊李傕雖然也頗有武力,但卻沒有進攻,而是等着弓箭手過來,將徐榮連同他的數百死忠一併射殺,再奔長安。

郭汜與徐榮激烈廝殺,神情猙獰,大笑道:“哈哈!徐榮,非我涼州,其心必異,汝該當死於此處,他日更有張遼陪汝。”

不想他話音剛落,不遠處就有一個聲音大喝:“徐兄,張遼來也!”

徐榮聽到這個聲音,登時身軀一震,餘光看去,卻見一支大約五千人的兵馬衝來,已經不過數百步,爲首的卻不是張遼又是誰!

絕境逢生,冷酷如他臉上也不禁露出狂喜之色,手中長矛立時更是凌厲了幾分。

李傕、郭汜等人聽到這個聲音卻是臉色大變,李傕厲喝道:“截住張遼!”

他的侄子李暹與李利立時領命而出,李暹正是曾被張遼在西園斷過手指的那個,此次他仗着叔父李傕的名頭,與兄弟李利收攏了八千多亂兵,正是雄心勃勃之時,此時看到仇人張遼,更是恨上心來,目若噴火,毫不猶豫衝殺過去。

“弓箭手,射殺張遼!”李傕又命剛趕過來的五百多弓箭手轉攻張遼。

不想張遼的動作更快,他的隊伍中就有一千弓箭兵,由曾任射聲校尉的荀棐指揮,荀棐早已注意到李傕調來的弓箭手,先發制人,命一千弓箭兵朝着那剛過來的五百弓箭手拋射。

李傕手下五百弓箭手還在搭箭,就不防一波箭雨過來,登時倒下一片,散亂起來。

李暹和李利帶着兵馬衝向弓箭手,卻見有大約一千的盾兵和長槍兵擋在了弓箭手之前,而後弓箭手又是一波箭雨射過來,這次射的卻是衝過去的李暹和李利,驚得二人慌忙躲避。

李傕面色難看,而張遼卻與典韋二人帶着一千多士兵猛衝入圍攻徐榮的涼州兵之中,二人分明就是兩個殺神,所帶又俱是最精銳的猛虎士,如同一頭猛虎將長龍攔腰截斷,圍攻徐榮的涼州兵被兩面夾擊,慌忙逃竄。

徐榮與五百手下不由大振,朝張遼這邊衝來。

郭汜大吼着想要殺徐榮,側裡卻是一個大漢衝過來,手中兩杆青龍戟,一支兇猛劈砍,一支直刺郭汜咽喉,正是典韋。

郭汜同樣用的是大戟,看到兩支青龍戟來勢兇猛,不敢怠慢,當即放棄了徐榮,來架典韋。

兵器甫一交接,郭汜便連退了四五步,從青龍戟上傳來的力量令他的大戟幾乎脫手。

郭汜不由大駭,幾乎同時,張遼一杆長槊已經連刺五六刺,將郭汜身邊最兇猛的幾個親衛全部刺死。

郭汜不由大駭,急忙回奔,而這時,徐榮與一衆手下已經得救。

“人已救到,撤退!”張遼一聲令下,典韋放棄了追趕郭汜,帶着猛虎士迅速撤退,而弓箭手和長槍兵則進行掩護,也不懼騎兵追趕。

這正是他們先前定下的策略,一擊得手,迅速撤退,當此之時,絕不戀戰。

“殺了他們!”郭汜眼睛冒火,便要領兵殺過去。

張遼的長笑聲傳來:“老李、老郭,此番我是專門來救人的,不便糾纏,就此罷了吧,否則要一戰,我四萬兵馬在側,沒有十數日,難分勝負。”

李傕臉色一僵,極爲難看,聽到張遼在附近竟然有四萬兵馬,他一時猶豫不決。

而一直在一旁保持沉默的賈詡、樊稠和張濟三人這時紛紛勸道:“當以大事爲重。”

郭汜看着離去的張遼,怒道:“難道就看着那張遼離開不成?焉知他會不會再來偷襲我等!”

賈詡沉吟道:“張文遠豈有四萬兵馬,料不過兩萬,對我等並無太大威脅,如今距離長安已不過數十里,我等不可遷延,當速速前去,免生意外,至於張文遠,可留一部人馬在後防範便是。”

李傕和郭汜本以爲賈詡會偏向張遼,沒想到賈詡居然也是採取了防範張遼的手段,登時鬆了口氣,道:“卻不知要留下誰,領多少兵馬?”

賈詡眼神低垂,道:“李校尉手下有歸附的白波楊奉,非是涼州人,可令他帶本部兵馬留下,張文遠在河東大肆剿殺白波,此人必然仇視他,也不虞他怠慢。”

李傕聞言,眼睛一亮,道:“此計可行。”

楊奉雖然投靠他,但畢竟不是涼州人,忠心難以確保,若是留下他對付與白波有仇的張遼,倒是非常合適。

不到絕處,不知生命之貴,張遼這邊救出徐榮,退到渭水之畔,徐榮絕處逢生,與手下五百將士對張遼很是感激,徐榮這個大漢連連向張遼作禮道謝。

張遼大笑道:“徐兄月前也曾救我,汝與我之間又何必客氣,卻不知徐榮今後可願與我一道,共謀大業。”

徐榮聞言,面容肅然,朝張遼長拜道:“主公在上,徐榮願爲效命!”

他是遼東人,很是直爽,剛纔不願意跟隨李傕和郭汜,就是不言,此時願意跟隨張遼,就絕不猶豫。

他對張遼也算很瞭解了,在董卓麾下外系將領中,張遼是混得最好的一個,又有赫赫戰功,令他們都極爲佩服,是以他爲張遼效命,心中並無絲毫委屈。畢竟張遼早已不是當初的司馬了,而是先後擔任過郡守、執金吾和司隸校尉,曾與九卿同列之人。

第四百零七章 界橋第二百七十章 鬥將(二)第二百一十章 酸棗大戰(二)第三百六十章 再抱一個?第一百七十章 身影第三百七十八章 先下劉囂第五百七十五章 愈亂第六百六十二章 善戰無名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快朵頤第二百三十四章 酸棗歌第一百六十五章 殺雞儆猴第六十七章 推手第三百九十章 決裂第二百三十六章 劉備、孫堅第二百二十五章 好!好!第四十七章 精絕舞第三百零四章 玉璽第四百三十七章 門前第二百五十章 劉表下荊州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六百零八章 迎接第三百三十二章 反對第七百二十八章 汝阿母的鴻門宴第四百四十三章 準備行動第五百一十五章 呂布來投第七百二十章 涼州謠第三百一十五章 不妥之處第五十三章 用人之道第二百六十八章 舌辯楊定第七十章 朦朧第四百三十一章 開府第一百一十二章 打劫!第二百五十四章 急退第四百二十九章 暗助劉璋第三百三十二章 反對第五百五十七章 不在青州第十七章 何去何從第一百五十五章 粥棚事件第二百二十四章 韓卻與陌刀第五百七十一章 紛亂第二章 左慈第三百六十九章 淡然應對第四百三十二章 鹽池製鹽第五十二章 你怎麼不早說第一百八十二章 病來如山倒第四百六十三章 追擊第六百三十三章 雒陽暗流第四百一十章 長安亂(三)第六百四十七章 南宮第二百五十五章 危境第三十六章 擔憂第二百五十六章 震怒第六百二十七章 反對第三百六十七章 嫁禍第七百三十五章 全面追擊第四百七十八章 據守高地第四百零二章 先謀郿塢第六百二十一章 病由第四百五十二章 定幷州之事第一百九十一章 接戰(一)第一百一十二章 打劫!第二百二十七章 潁川大搶劫第一百四十九章 蔡琰第三百九十二章 脫身第六百五十四章 再生變故第四百一十二章 長安亂(五)第一百六十七章 沿途第四百一十七章 長安亂(十)第七百三十一章 關東之亂第五十六 懷疑與不信第一百零二章 東進第三百三十四章 各顯手段第三百四十八章 各有謀劃第七章 膽大妄爲第一百二十二章 又被算計第四百二十三章 長安亂(十六)第一百四十二章 遊俠第六百三十八章 劉備的選擇第四百二十章 長安亂(十三)第三百九十二章 脫身第五百零五章 來了沒第三百九十八章 董卓伏誅(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獄第二百零六章 你知道的太多了第四百六十一章 南庭覆滅第六百一十章 短歌行第一百七十一章 雨住第二百五十二章 挑釁第一百章 再次出擊第五百三十七章 請求第二百二十七章 潁川大搶劫第三百三十九章 魄力第三百六十五章 棒殺第十二章 初見董卓第七百一十五章 袁紹不聽第三百三十章 陳說利害第七章 膽大妄爲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獄第六百五十五章 城門外第三十八章 怨恨
第四百零七章 界橋第二百七十章 鬥將(二)第二百一十章 酸棗大戰(二)第三百六十章 再抱一個?第一百七十章 身影第三百七十八章 先下劉囂第五百七十五章 愈亂第六百六十二章 善戰無名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快朵頤第二百三十四章 酸棗歌第一百六十五章 殺雞儆猴第六十七章 推手第三百九十章 決裂第二百三十六章 劉備、孫堅第二百二十五章 好!好!第四十七章 精絕舞第三百零四章 玉璽第四百三十七章 門前第二百五十章 劉表下荊州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六百零八章 迎接第三百三十二章 反對第七百二十八章 汝阿母的鴻門宴第四百四十三章 準備行動第五百一十五章 呂布來投第七百二十章 涼州謠第三百一十五章 不妥之處第五十三章 用人之道第二百六十八章 舌辯楊定第七十章 朦朧第四百三十一章 開府第一百一十二章 打劫!第二百五十四章 急退第四百二十九章 暗助劉璋第三百三十二章 反對第五百五十七章 不在青州第十七章 何去何從第一百五十五章 粥棚事件第二百二十四章 韓卻與陌刀第五百七十一章 紛亂第二章 左慈第三百六十九章 淡然應對第四百三十二章 鹽池製鹽第五十二章 你怎麼不早說第一百八十二章 病來如山倒第四百六十三章 追擊第六百三十三章 雒陽暗流第四百一十章 長安亂(三)第六百四十七章 南宮第二百五十五章 危境第三十六章 擔憂第二百五十六章 震怒第六百二十七章 反對第三百六十七章 嫁禍第七百三十五章 全面追擊第四百七十八章 據守高地第四百零二章 先謀郿塢第六百二十一章 病由第四百五十二章 定幷州之事第一百九十一章 接戰(一)第一百一十二章 打劫!第二百二十七章 潁川大搶劫第一百四十九章 蔡琰第三百九十二章 脫身第六百五十四章 再生變故第四百一十二章 長安亂(五)第一百六十七章 沿途第四百一十七章 長安亂(十)第七百三十一章 關東之亂第五十六 懷疑與不信第一百零二章 東進第三百三十四章 各顯手段第三百四十八章 各有謀劃第七章 膽大妄爲第一百二十二章 又被算計第四百二十三章 長安亂(十六)第一百四十二章 遊俠第六百三十八章 劉備的選擇第四百二十章 長安亂(十三)第三百九十二章 脫身第五百零五章 來了沒第三百九十八章 董卓伏誅(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獄第二百零六章 你知道的太多了第四百六十一章 南庭覆滅第六百一十章 短歌行第一百七十一章 雨住第二百五十二章 挑釁第一百章 再次出擊第五百三十七章 請求第二百二十七章 潁川大搶劫第三百三十九章 魄力第三百六十五章 棒殺第十二章 初見董卓第七百一十五章 袁紹不聽第三百三十章 陳說利害第七章 膽大妄爲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獄第六百五十五章 城門外第三十八章 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