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四章 壽春

建安元年七月,驃騎將軍張遼上表,朝廷發佈詔書,推行科舉制,檄文遍傳大漢十三州。

消息傳到州郡後,州郡譁然,諸侯震驚,世家豪族洶洶,與之相反的是寒門和貧家子弟,聽到不論門第身份,皆可投牒自舉,無不沸騰,四方數不清的儒生暗中涌向雒陽,便是自感學識不夠沒信心報考的也渴盼着到雒陽觀看科考盛典。

第一次科舉爲時半年,九月縣試,次年三月會試,四月殿試。

此次科舉張遼爲主考官,考慮到第一次科舉,河東、雒陽、幷州、青州與關中等張遼掌控之地還好,其他州郡情況複雜,那些諸侯未必會響應縣試,所以張遼將縣試放在了他掌控的地盤中,無論荊州、揚州、徐州或其他地方,皆可趕到雒陽、關中、河東、青州等地報名參加縣試。

各縣均設了考官,張遼又任命四大監考中郎將趕赴四方協調與監察,北方河東與幷州是蔡邕任監考,西面關中是鍾繇監考,南面荊州、益州、揚州是劉備監考,東面冀州、兗州、徐州則是曹操監考。

除了四大監考中郎將外,張遼也派出鐵騎遊走護送其他州郡考生進入雒陽、青州等地。

會試地點設了兩個,一南一北分別在雒陽與河東,名爲河南貢院與河東貢院,兩處貢院早已在加緊建設中,至來年春季便能建設完畢,一應俱全。

與此同時,張遼也在轄下各處建設了大批屋舍,供外來考生居住。

亂世科舉實爲不易,不出張遼所料,檄文下發後,河東、幷州、關中、青州緊鑼密鼓準備,曹操的兗州也積極響應,但其他州郡反對聲極大,袁紹、袁術兄弟率先發難,指責張遼背祖制,戕世家,有王莽之行。

這在張遼的意料中,因爲他們二人代表的就是世家豪族勢力,根基也在於地方豪族與世家,加之二人本來就與張遼有仇,更懷野心,豈能附和他推行科舉。

如果說袁紹與袁術兄弟的唱反調是意料中的話,那其他幾個諸侯的反應就讓張遼有些失望了。

益州牧劉璋沒有消息,從益州傳來的情報看,益州本地豪族極力反對,扶持劉璋上位的正東中郎將趙韙更是堅決反對,劉璋性格本就懦弱,此時哪能堅挺起來。

荊州牧劉表是同樣的問題,荊州世家勢力不弱於益州,明裡暗裡抵制科舉,此時的劉表已經是一心求穩,也保持了沉默。

真正讓張遼糟心的是佔據徐州的呂布竟然也保持沉默,氣得他險些要帶兵過去將呂布橫掃了,張遼可以理解呂布的難處,這廝在徐州完全是倚重世家,但問題在於這廝暗中與袁術來往頗多,反覆無常、胸無大局、愛佔小便宜說的就是這廝。

除此之外,北面幽州公孫瓚,東面自封大將軍的陳王劉寵,南面的交州刺史朱符同樣無視詔令。

剛剛在江東立足的孫策倒是響應了張遼,科舉制符合孫氏的出身,可惜江東世家力量也很大,孫策本就殺戮過甚,立足未穩,他響應科舉制後,世家更是反對他,激起孫策怒氣,展開了更猛烈的殺戮。

如此結果在張遼的意料中,但卻是意料中最壞的情況,好在張遼早有準備,推行科舉本就不是一日之功,強如隋朝推行科舉也搞的門閥離心,政權消亡,張遼早已做好了動用武力的準備。

不過動用武力也需要契機,張遼也打算將武力行動放在第一次科舉完成之後。

隨着九月到來,縣試先在各郡縣開始,共有考生兩千有餘,不過大半都出於河東、幷州和關中,是河東大小書院和原來長安太學的學子,其他諸侯屬地來的學子不多,只有不到兩百。

不過隨着縣試結束,到了十月中,從其他地方趕來的儒生反而多了起來,他們不一定是參加,大多都是來觀望,張遼都安頓他們住下。

建安元年冬,趕到雒陽的學子對科舉制有了深一步瞭解,又看到張遼照顧周至,安排的住所比很多貧苦儒生的家宅還要好,於是書信四發,招朋引伴,從各地趕來的儒生更多。

袁紹、袁術等諸侯察知這個情況後,下令手下軍士堵截道路,四處捕捉,又以縣令禁行,不讓屬地中的儒生趕赴雒陽。

……

揚州九江郡,壽春縣州牧府中,香爐嫋嫋,琴聲悠揚。

年近四旬的揚州牧袁術坐在上首,眯着眼睛聽着琴聲,一旁是他的主簿閻象,另一側是一箇中年文士,中年文士身旁還有一個年方弱冠的少年。

少年身高八尺有餘,猿臂蜂腰,一襲白衣,相貌極爲英俊,自斟自飲,神情自然灑脫。

彈琴的人在一側帷幕之後,琴聲繞樑,委婉連綿,猶如山泉潺潺於幽谷,悅耳動聽。

不過就在這時,那少年突然轉頭,下意識看了一眼那帷幕,旋即又低頭自飲。

上首的袁術看似閉目假寐,實則一直在打量着少年,看到他轉頭,微眯的眼睛睜開,拊掌笑道:“人言曲有誤,周郎顧,果不其然。”

那少年正是廬江周瑜,他身旁的中年人是他的叔父周尚。

周瑜最是精通音律,便是醉酒之中,只有彈琴者有些微差錯,他便能察覺出來。

周瑜當初相助孫策後,便隨叔父丹陽太守周尚留在丹陽,幾個月前,袁術派其堂弟袁胤取代周尚任丹陽太守,又將周尚召回壽春,周瑜便隨叔父到了壽春。

袁術聽聞周瑜有才名,又精通音律,爲衆人讚賞,便將周瑜召來,一邊飲酒,一邊故意讓琴師彈錯曲調,看到周瑜果然如傳言那般神奇,登時大讚,舉杯向周瑜:“公瑾如此精通音律,不如代琴師彈一曲如何啊?”

周瑜並未起身,而是舉杯還禮,灑然笑道:“今日蒙將軍美酒盛情款待,瑜已是醉意朦朧,十指顫抖不能自制,恐彈琴不成,反成笑柄,望將軍見諒。”

無論男女,美貌總是佔據優勢的,袁術雖被周瑜拒絕,但看他如此灑然,心中全無怪罪,反而喜歡,生了招攬之心,又舉杯道:“公瑾既是醉酒,彈琴便罷,吾聽聞公瑾頗有武藝,又知兵略,欲以公瑾爲校尉,不知如何?”

聽到袁術出言招攬,竟以年方弱冠的周瑜爲校尉,周尚不由動容,看了周瑜一眼。

周瑜卻是看不上袁術,他在壽春已經呆了幾個月,對袁術的爲人、胸襟和韜略皆不以爲然,心中只是想着與發小孫策幹一番事業,此時聽聞袁術招攬,知道以袁術的睚眥必報,明着拒絕肯定招禍,眼睛一轉,忙抱拳道:“將軍厚愛,瑜受寵若驚,只是自感才德不足,更無行軍作戰之術,入了軍中恐壞將軍大事。”

袁術看到周瑜竟然拒絕,登時皺起了眉頭,雙目如電,盯着周瑜。

周瑜神情自若,接着道:“瑜聽聞居巢長爲賊所害,如不見棄,瑜願爲居巢長,磨礪本事,方能爲將軍效力。”

袁術一聽周瑜不是拒絕自己,而是自請從縣令做起,仍在自己手下效命,登時轉怒爲喜:“好!好!如此公瑾便先做居巢長,熟悉事務,過些時日,吾再重用。”

周瑜微笑抱拳:“多謝將軍知遇之恩。”

袁術大笑。

第七百二十五章 遠來消息第四十一章 請客第一百三十七章 慘象第四十三章 蘇嫿第二百六十五章 還我兒郎第七百一十九章 豪雄末路第一百一十三章 控制第二百五十六章 震怒第五百六十七章 大亂第五百一十五章 呂布來投第六十一章 想法第八十四章 殺俘第四百零五章 荀攸之言第一百七十八章 好!第六百九十六章 誤會第七百零四章 定謀第五百七十九章 背信第五百七十八章 疫病再起第三百三十一章 韓馥的狡猾第一百三十六章 準備離開第二百二十四章 韓卻與陌刀第六百六十八章 曹操的強勢第七百零八章 衆女至第一百六十三章 災難第四百三十二章 鹽池製鹽第五百五十三章 曹操反擊第三百七十二章 荀攸第四百四十三章 準備行動第三百二十七章 各謀第六百二十四章 堂皇第七百三十二章 出兵徵曹第三百七十九章 司隸校尉第一百五十五章 粥棚事件第四十六章 拉近第六百一十八章 暗處第三百九十九章 董卓伏誅(三)第二十四章 回到西園第六百五十八章 董承之死第三百五十章 變故第九十章 謀臣之助第五百九十五章 可第一百五十二章 強行招攬第五百四十九章 鮑信之難第四十八章 警示第三百六十五章 棒殺第四百三十八章 坦然第四百八十四章 飛燕北來第一百一十六章 奪功第七百一十五章 袁紹不聽第一百五十二章 強行招攬第二百四十一章 胡騎下潁川第四百五十九章 以一挑十第一百零七章 急援詐取第七百一十二章 爭執第六百九十五章 醒來第三百三十七章 袁紹入主冀州第一百六十三章 災難第九十三章 胡軫兵敗第二百四十八章 送行第三百四十二章 離間第三十一章 正主出現第六百零六章 陰招第四百三十三章 妙法破天機第三百六十一章 目標第三百零二章 伏虎太守第三百一十五章 不妥之處第六百四十六章 曹操的狡詐第六百四十二章 夤夜第八十七章 王方的報復!第七百三十一章 關東之亂第五百二十四章 曹嵩第一百一十二章 打劫!第六百五十章 耳光第四章 我的鉤鐮寶刀呢?第四百一十二章 長安亂(五)第六百一十四章 壽春第九十五章 此謂大丈夫!第三百三十九章 魄力第二百一十二章 推動第四百四十一章 選擇第五百八十六章 東澗第一百六十七章 沿途第三百八十六章 古採英的想法第五百三十六章 孫策第七十七章 得手第二百五十四章 急退第四章 我的鉤鐮寶刀呢?第七百二十九章 瘋狂追殺第七十三章 兵出小平津第四百三十九章 登門第一百二十八章 上門女婿第二百五十四章 急退第二百五十六章 殺楊第一百七十六章 皇宮之中第六百零二章 曹家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典韋第二百四十一章 胡騎下潁川第二十三章 秋風掃落葉第四百八十六章 天子使節第四百八十九章 糧草問題
第七百二十五章 遠來消息第四十一章 請客第一百三十七章 慘象第四十三章 蘇嫿第二百六十五章 還我兒郎第七百一十九章 豪雄末路第一百一十三章 控制第二百五十六章 震怒第五百六十七章 大亂第五百一十五章 呂布來投第六十一章 想法第八十四章 殺俘第四百零五章 荀攸之言第一百七十八章 好!第六百九十六章 誤會第七百零四章 定謀第五百七十九章 背信第五百七十八章 疫病再起第三百三十一章 韓馥的狡猾第一百三十六章 準備離開第二百二十四章 韓卻與陌刀第六百六十八章 曹操的強勢第七百零八章 衆女至第一百六十三章 災難第四百三十二章 鹽池製鹽第五百五十三章 曹操反擊第三百七十二章 荀攸第四百四十三章 準備行動第三百二十七章 各謀第六百二十四章 堂皇第七百三十二章 出兵徵曹第三百七十九章 司隸校尉第一百五十五章 粥棚事件第四十六章 拉近第六百一十八章 暗處第三百九十九章 董卓伏誅(三)第二十四章 回到西園第六百五十八章 董承之死第三百五十章 變故第九十章 謀臣之助第五百九十五章 可第一百五十二章 強行招攬第五百四十九章 鮑信之難第四十八章 警示第三百六十五章 棒殺第四百三十八章 坦然第四百八十四章 飛燕北來第一百一十六章 奪功第七百一十五章 袁紹不聽第一百五十二章 強行招攬第二百四十一章 胡騎下潁川第四百五十九章 以一挑十第一百零七章 急援詐取第七百一十二章 爭執第六百九十五章 醒來第三百三十七章 袁紹入主冀州第一百六十三章 災難第九十三章 胡軫兵敗第二百四十八章 送行第三百四十二章 離間第三十一章 正主出現第六百零六章 陰招第四百三十三章 妙法破天機第三百六十一章 目標第三百零二章 伏虎太守第三百一十五章 不妥之處第六百四十六章 曹操的狡詐第六百四十二章 夤夜第八十七章 王方的報復!第七百三十一章 關東之亂第五百二十四章 曹嵩第一百一十二章 打劫!第六百五十章 耳光第四章 我的鉤鐮寶刀呢?第四百一十二章 長安亂(五)第六百一十四章 壽春第九十五章 此謂大丈夫!第三百三十九章 魄力第二百一十二章 推動第四百四十一章 選擇第五百八十六章 東澗第一百六十七章 沿途第三百八十六章 古採英的想法第五百三十六章 孫策第七十七章 得手第二百五十四章 急退第四章 我的鉤鐮寶刀呢?第七百二十九章 瘋狂追殺第七十三章 兵出小平津第四百三十九章 登門第一百二十八章 上門女婿第二百五十四章 急退第二百五十六章 殺楊第一百七十六章 皇宮之中第六百零二章 曹家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典韋第二百四十一章 胡騎下潁川第二十三章 秋風掃落葉第四百八十六章 天子使節第四百八十九章 糧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