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局勢

“十月,白波賊酋郭太聚攏十萬白波賊侵入河東,十一月,羌人攻擾三輔。”賈詡的聲音依舊是那麼平淡:“今日關東傳來消息,東郡太守橋瑁月初詐冒三公移書,傳檄關東州郡,歷數相國罪惡,稱天子被危逼,企望義兵,以釋國難。”

賈詡口中的相國指的是董卓,董卓在十一月進位相國,位在三公之上,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如今是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

張遼看着賈詡身後那張地圖,問道:“不知有多少州郡響應?聚攏了多少兵馬?”

“勃海太守袁紹、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東郡太守橋瑁、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皆已響應,所聚兵力當超過十萬。”賈詡的聲音難得的帶上了幾分淡淡的嘲諷:“不過想必隨後還有不少守牧刺史附從。”

超過十萬人……縱然張遼早有預料,但心中還是略有沉重,這些應該都是他將要面對的,縱然是散沙,那也是十萬人!

賈詡看着那張地形圖,微微有些失神,沉默了片刻,嘆了口氣,似有感慨又似帶嘲諷的道:“涼州人素來爲關東世家排斥,前有三明,平定羌亂,功勳卓著,入了朝堂,也不得不依附宦官,今董公起用黨人,重用名士,拉攏世家,也不過落個如此結局,不過都是權力之爭罷了。”

張遼聽了也不由沉默,涼州的問題他知道不少,自中平元年黃巾之亂後,又爆發了涼州之亂,起先還是羌人作亂,但隨後反倒是涼州的漢人大量參與其中,並起到主導作用,王國、閻忠、馬騰、韓遂一個個登上叛亂的舞臺,不但佔據了涼州,更隔斷了大漢與西域的通道,可謂爲禍甚烈。

究其原因,還是東漢邊軍薄弱,對涼州掌控無力,對羌政策偏差,以至於涼州近百年來成爲東漢的心腹大患,朝廷甚至幾度有過“棄涼州”之議,而涼州人也成爲天生的二等公民,凡涼州籍貫的人戶籍是不允許內遷的,東漢百年以來也只有“涼州三明”之一的張奐得以戶籍內遷,這還是他在永康元年指揮軍隊逼退了鮮卑、匈奴、烏桓與羌族的聯合侵擾,才求得了這一特賜,改爲“弘農張奐”,其他諸如段熲,即便擊滅東羌,平定西羌,封縣侯,食邑萬戶,位至三公,在關東士人眼中依舊是低人一等,所以段熲纔不得不巴結宦官王甫作爲進身之計。

關西出將,關東出相,這是兩個利益集團的爭鬥,關東士族在朝堂上佔據絕對優勢,爲了牢牢掌控權柄,極力打壓關中與涼州,難怪涼州人心生怨恨,屢屢叛亂。

如今涼州出身的董卓執掌朝政,大力拉攏關東士人,無論是中樞還是地方,都大量任用黨人名士,比之桓帝靈帝當政時反要好很多,甚至廢立天子也符合關東士族的利益,但仍是無用功,關東士人對涼州人的排斥已經到了骨子裡,無論董卓怎麼賣好,他們恐怕都無法接受一個涼州莽夫壓在頭頂執掌朝政,這對自詡精通治國之道的他們而言無疑是個笑話。

所以,董卓親自任命的關東州郡太守和刺史紛紛起兵,歸根結底,也就是賈詡那句話,一切不過都是權力之爭罷了。不過如今的董卓縱容手下羌胡兵在雒陽城中大肆搶掠,彷彿暴發戶一般,缺乏那種成就大事的襟懷氣度,難怪關東士人小瞧於他。

張遼看着沉默的賈詡,問道:“以師父之見,董公該如何應對關東諸侯?”

賈詡皺起眉頭,手指划着地圖:“關東起兵,以地域而論,當分三路,北路當是袁紹、王匡,只要駐兵河內,就能威脅雒陽孟津與小平津兩道關口。”

說到這裡,賈詡看了看張遼:“河內太守王匡與你同屬大將軍舊部,如今要隔河而戰,文遠可不要顧念昔日之情。”

“王匡!”張遼揚了揚眉:“袁紹的跟屁蟲,鼻孔朝天,眼睛只看名士,哪會正眼看我這出身卑微的小子。”

賈詡笑了笑,又道:“關東守牧的東路軍勢力最強,有張邈、張超、劉岱、橋瑁、袁遺、鮑信六股勢力,兵力當不下於七萬。”

“曹操不在其中?”張遼這才發現,剛纔賈詡提到各路諸侯兵馬時也沒有提過曹操。

“曹孟德?”賈詡沉吟了下:“此人宦官之後,名望比之諸守牧略有不如,董公也未曾有過委任,若是也起兵的話,當在陳留太守張邈麾下。”

看來曹大現在混得也不怎樣,張遼不由暗自失笑,卻聽賈詡又道:“除了北路與東路,還有南路,當是孔伷與袁術。”

賈詡徘徊了兩步:“此三路軍,若是北路袁紹、王匡兵進孟津、小平津,東路張邈等人進兵成皋,控制軒轅、太谷,袁術由南陽經丹、析,入武關偷襲關中,形成四面圍困之勢,則我等休矣。”

隨即賈詡又微帶嘲諷的搖頭:“不過關東守牧此番起兵,非爲義舉,實是各懷私心,縱然其中有一二有識之士,怕也難以統合諸軍,不過是一盤散沙而已。我等只要據關謹守,分而破之便可。”

張遼不由對賈詡更加佩服,他知道結果,但賈詡卻能分析出結果,這種思維和洞察能力絕非尋常人能比的。

“那董公會不會遷都?”張遼試着問了句,他想知道,董卓遷都與關東諸侯起兵到底有多大的必然關係。

“遷都?長安?”賈詡面色微變,看了張遼一眼,默然片刻,緩緩道:“董公如今最大的威脅不是關東守牧,而是河東與涼州。”

“白波與羌亂?”張遼若有所思。

“不錯。”賈詡道:“董公的嫡系主力全在河東,但卻敗於白波賊,一旦十萬白波賊佔據河東,則可輕易進入關中和雒陽,掌控函谷關,以雒陽的兵力,實難抵擋,到時大禍臨頭,萬事皆休。”

第六百一十五章 大年三十第三百一十四章 史督郵第一百四十一章 械鬥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意人爲第七百二十章 涼州謠第三百七十五 王允父子第六百四十八章 長秋第四百六十七章 陷阱第一百八十二章 病來如山倒第九十章 謀臣之助第四百八十八章 青州黃巾第五百三十三章 破曹第八十二章 回兵第二百三十一章 終見第三百四十章 無恥第六百九十五章 醒來第八十五章 智勸第三十一章 正主出現第六百二十五 風口浪尖第七十章 朦朧第六百四十九章 香消第四十五章 唐突第六十八章 託付第二百五十八章 結交第二百七十一章 明白第一百三十一章 見面第二百二十一章 反謀第一百三十九章 相府司馬第四百三十六章 回家第十二章 初見董卓第六百九十二章 守候與殺機第五百七十六章 車駕難渡第二百二十四章 韓卻與陌刀第二百四十四章 激戰第四百五十二章 定幷州之事第四百五十八章 南庭動亂第二百零一章 獵虎第三百四十章 無恥第五百八十八章 詐馬第八十六章 各謀第一百四十二章 遊俠第七十三章 兵出小平津第二百四十一章 胡騎下潁川第六百零六章 陰招第二百零四章 謀劃,亂營,入城第八十二章 回兵第二百六十二章 戰孫堅(三)第五十二章 你怎麼不早說第四百九十章 背後的力量第二百八十七章 再見郭嘉第三百二十一章 天馬行空第六百九十九章 接見第二百零八章 回馬第三百九十二章 脫身第四百零六章 牛輔遭劫第四百三十五章 用人第一百一十章 退袁紹第六百四十七章 南宮第二百四十七章 佈局潁川第六百零一章 得償第一百四十五章 遷徙第六百五十六章 雲長第六百九十九章 接見第三百七十二章 荀攸第一百五十九章 虎虎交鋒虎者勝第二百八十四章 奪馬第二百章 關東諸侯第六十一章 想法第四百零五章 荀攸之言第七百一十七章 田豐之難第六百二十三章第六百五十二章 退走第六百四十七章 南宮第二百二十章 無題第四百零五章 荀攸之言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典韋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典韋第三百五十四章 執金吾第一百六十章 天子劉協第五百六十三章 應對之計第五十一章 踩第三百八十章 徵辟與查察第八章 步步緊逼第三百四十七章 潁川第一百七十三章 李儒出計第三百七十六章 譭譽第四百二十六章 妙計敗敵第四百零七章 界橋第二百三十六章 劉備、孫堅第一百九十章 曹操西進第三百三十四章 平難中郎將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回朝第七十章 朦朧第一百二十七章 哭泣第二百四十三章 救難第八十九章 虎咆第六百五十三章 夜見第四百八十六章 天子使節第三百九十三章 追至
第六百一十五章 大年三十第三百一十四章 史督郵第一百四十一章 械鬥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意人爲第七百二十章 涼州謠第三百七十五 王允父子第六百四十八章 長秋第四百六十七章 陷阱第一百八十二章 病來如山倒第九十章 謀臣之助第四百八十八章 青州黃巾第五百三十三章 破曹第八十二章 回兵第二百三十一章 終見第三百四十章 無恥第六百九十五章 醒來第八十五章 智勸第三十一章 正主出現第六百二十五 風口浪尖第七十章 朦朧第六百四十九章 香消第四十五章 唐突第六十八章 託付第二百五十八章 結交第二百七十一章 明白第一百三十一章 見面第二百二十一章 反謀第一百三十九章 相府司馬第四百三十六章 回家第十二章 初見董卓第六百九十二章 守候與殺機第五百七十六章 車駕難渡第二百二十四章 韓卻與陌刀第二百四十四章 激戰第四百五十二章 定幷州之事第四百五十八章 南庭動亂第二百零一章 獵虎第三百四十章 無恥第五百八十八章 詐馬第八十六章 各謀第一百四十二章 遊俠第七十三章 兵出小平津第二百四十一章 胡騎下潁川第六百零六章 陰招第二百零四章 謀劃,亂營,入城第八十二章 回兵第二百六十二章 戰孫堅(三)第五十二章 你怎麼不早說第四百九十章 背後的力量第二百八十七章 再見郭嘉第三百二十一章 天馬行空第六百九十九章 接見第二百零八章 回馬第三百九十二章 脫身第四百零六章 牛輔遭劫第四百三十五章 用人第一百一十章 退袁紹第六百四十七章 南宮第二百四十七章 佈局潁川第六百零一章 得償第一百四十五章 遷徙第六百五十六章 雲長第六百九十九章 接見第三百七十二章 荀攸第一百五十九章 虎虎交鋒虎者勝第二百八十四章 奪馬第二百章 關東諸侯第六十一章 想法第四百零五章 荀攸之言第七百一十七章 田豐之難第六百二十三章第六百五十二章 退走第六百四十七章 南宮第二百二十章 無題第四百零五章 荀攸之言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典韋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典韋第三百五十四章 執金吾第一百六十章 天子劉協第五百六十三章 應對之計第五十一章 踩第三百八十章 徵辟與查察第八章 步步緊逼第三百四十七章 潁川第一百七十三章 李儒出計第三百七十六章 譭譽第四百二十六章 妙計敗敵第四百零七章 界橋第二百三十六章 劉備、孫堅第一百九十章 曹操西進第三百三十四章 平難中郎將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回朝第七十章 朦朧第一百二十七章 哭泣第二百四十三章 救難第八十九章 虎咆第六百五十三章 夜見第四百八十六章 天子使節第三百九十三章 追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