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鬥將(二)

在接下來的兩日裡,關東諸侯大軍與董卓兵馬在陽渠一線展開了激烈的對戰,雙方用盡了手段,來回反覆拉鋸,陽渠幾乎斷流,渠水都被染紅了。

而洛水之南,李傕郭汜騎兵依舊在這一片寬闊的平原上與關東兵馬展開大戰,互有勝負,各有損傷。

孫堅敗回魯陽後,收拾兵馬,再次兵進雒陽。

在張遼回到畢圭苑的第三天,關東諸侯北路又增加了韓馥、張楊和南匈奴單于於夫羅,他們跨河而來,越過北部邙山,加入關東諸侯之中,猛攻整日,陽渠防線失守!

董越、段煨、胡軫、呂布不得不後撤,退至雒陽皇城一線,依託高大的城牆和南部洛水建立二道防線,阻截關東諸侯大軍。

張遼這兩日並未參戰,前面打得激烈,他卻向董卓告了假,只說要重整兵馬,以利再戰,董卓念及他與孫堅一戰,傷亡慘重,兵力“損失過半”,便同意了他的要求。

不過在這兩日間,張遼沒浪費時間,他對如今手下的兵馬做了重新整編。與孫堅的一戰,令他損失慘重,但也收穫不小,尤其是發現了自己軍團編制的缺點。

一個完整的軍隊編制,應該包括前軍、中軍、左軍、右軍和後軍,五軍協同配合,才能攻守兼備。在與孫堅的大戰中,正是因爲他的編制不夠完備,所以大戟營被拖在數陣之中,難以發揮出本該有的戰鬥力。

此番編制,張遼以猛虎營爲前軍,大戟營爲左軍,驍騎營爲右軍,神射營爲後軍,又將鮑信麾下的那三千兵馬全部編制入軍,組建鷹揚軍,作爲中軍。而斥候營、擊剎營不變。如此一來,他的編制算是完備了。

事實上,右軍本該爲高順的陷陣營,而驍騎營要獨立出來,作爲機動部隊,策應四方,但如今陷陣營在外,他只能將驍騎營作爲右軍。

張遼將編制完善後,令各軍加緊操練,磨合協同作戰能力,董卓一時之間也沒用他這支兵馬,他正好樂得躲災。

期間,張遼也見到了師父賈詡,賈詡在小平津故佈疑陣,悄然而退,兵馬保存的很完整,不過在第三日戰局緊張之時,賈詡也被派往前方作戰。張遼擔心他的安危,便派擊剎營跟隨保護師父。

不想第四日,董卓忽然派來來召,張遼到了畢圭苑後,才得知董卓要親自趕赴皇宮觀看戰局,要張遼隨同。

張遼當即命張郃在後方操練軍隊,又叮囑了一番,自己只帶了二十個猛虎士,隨同董卓趕赴皇宮。

直到在趕往皇宮的途中,張遼才知道董卓竟然與關東諸侯約定鬥將,而關東諸侯居然也同意了。他一時之間幾乎以爲自己聽錯了!

鬥將?這是在演義歷史麼?

要知道,在真正的歷史上,雖然自春秋以降,也有鬥將的,但着實不多。因爲將領乃軍中之寶,是指揮軍隊的首腦,鬥將對於兩軍大戰,如同兒戲,但對於雙方上陣搏殺的將領,則是極爲殘酷,幾乎就是生死一瞬,如果因爲鬥將而損失將領,那是極爲可惜的,得不償失。

尤其鬥將屬於騎戰,不同於步戰,影響勝負的不只是武力,還有戰馬、兵器、臨場發揮、心理素質,甚至包括陽光、沙塵、暗器,都能在某一種程度上逆轉生死。

而且鬥將一般都是小規模戰鬥才常有的,在小規模的戰鬥中,將領的勇武往往能提振士氣,左右勝負,就比如自己與孫堅之戰,與孫堅都親臨前線,雙方的勝負對將士的士氣影響很大。

但像眼前這種規模的大戰,動輒二十萬人,本該鬥陣,哪用得着鬥將!

董卓在玩什麼?關東諸侯又在玩什麼?

直到登上皇宮中東門城樓時,張遼還有些發懵,但隨即便被眼前的陣勢震撼了。

他突襲酸棗之時,屬於夜戰,且敵人混亂,未能感到十萬人是什麼概念。但此時,他看到了。

站在高達七八丈的中東門上,他放眼望去,只見皇城東面五六裡外,黑壓壓的一片,與天地相接,旌旗遮天蔽日,黃土騎卷,戰馬嘶鳴,聲勢浩蕩。

這就是關東諸侯二十萬大軍!

而皇城之下,則是董卓的數萬兵馬列陣,雖然數目少,但那股肅殺剽悍的氣勢,卻遠超關東諸侯的兵馬。

兩陣之間相隔兩三裡,真要廝殺起來,恐怕便是一場曠日大戰。

董卓坐在城樓之上觀看敵陣,他的身旁,胡軫、呂布、楊定、華雄等將領俱在,這幾人包括張遼,兵馬損失慘重,守在後陣,被董卓帶到了陣前。而董越、段煨、徐榮、李傕、郭汜、樊稠、張濟、賈詡、李蒙等將領則在下面領兵列陣,以防敵人衝陣。

董卓看着關東諸侯二十萬兵馬,臉上並無懼色,反而一副睥睨羣雄的姿態,環顧左右,大笑道:“關東兵馬雖衆,卻不過烏合之衆,遠不如老夫麾下兵強馬壯,更不如老夫麾下猛將如雲,今日,老夫便帶爾等在此觀一番鬥將,看衆將大展身手,力挫關東羣賊!”

隨着董卓一揮手,身邊親衛一聲吆喝,城樓下面登時鼓聲隆隆,號角亢鳴,很快,一員身披甲冑的將領縱馬從陣中衝出,舞動手中丈六長矛,朝對面關東諸侯大陣高喊挑釁,只是鼓聲太大,聽不清他喊什麼。

董卓大笑道:“此乃李肅也,傳是飛將軍李廣之後,素來勇猛,與我兒奉先卻是同鄉。”

“正是。”一旁呂布應了一聲,看向下面挑戰的李肅,眼裡卻閃過一絲不屑之色。

隨着李肅的挑釁,對面軍中也出來一員將領迎戰。

張遼在城樓上親眼看到了鬥將的經過,兩匹戰馬交錯而過,廝殺只在交錯的一瞬間,而兇險也在一剎那。

李肅武力確實不差,在張遼看來,應當是比張郃差一籌,比趙武等人要強一些,不過三個回合,李肅便一矛刺死了那員將領!

董卓這邊的兵馬齊聲大嘯,顯得極爲振奮。

李肅斬殺一將,並沒有下場,只是縱馬迴旋,很快關東諸侯那邊又派出一員將領,但沒幾個回合,又被其氣勢如虹的李肅斬殺。

直到李肅連斬五人,那邊纔出來個厲害的將領,一口氣與李肅廝殺了上百個回合,李肅連戰之下消耗太大,不敵回陣,他連戰六人,雖然最終敗回,但卻威風不失。

關東那邊終於勝出一場,十數萬將士齊聲大嘯,又擂鼓如雷。

接着董卓這邊又出了三將,卻接連被斬,底下一時之間沒有將領出戰了。

張遼看出來了,實則無論是董卓這邊還是關東諸侯那邊,都藏有不少猛將,但都不願意派到陣上鬥將!

顯然他們都能清晰的認識到,真正的大將,是用來統領軍隊的,而不是派上去爭勇鬥狠,徒自傷亡。

城樓之上,董卓臉色有些難看了,他環顧左右:“誰能出戰?”

一旁早就急不可耐的呂布正要出列,一直怒視着張遼的楊定卻突然大聲道:“相國,張文遠有萬夫不當之勇,何不令他出戰,關東宵小必然難以抵擋,以彰相國威勢!”

張遼不由在心中大罵,轉頭卻看到董卓目光掃過來,正自頭疼,下面華雄卻搶步出列,大聲道:“不勞張校尉出戰,末將願意出戰,斬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也!”

一旁胡軫也急忙道:“稟相國,華都督勇冠三軍,必不令相國失望!”

董卓一看身高九尺的華雄,不由轉怒爲喜:“如此,便由華都督出戰,若斬將立功,定有賞賜!”

“謝相國!”華雄大喜,拜了一拜,轉身大步下了城樓,不過在下城時,狠狠瞪了張遼一眼,又帶了幾分得色。

張遼有些無語,自己這裡三個仇人,楊定一心鼓動自己出戰,胡軫和華雄卻唯恐自己立功,還真他孃的有趣。

第七百一十八章 袁氏兄弟第二百零六章 你知道的太多了第三百二十二章 袁氏嫡子第四百零六章 牛輔遭劫第四百四十三章 準備行動第七十三章 兵出小平津第七十六章 突襲第一百九十八章 戰前謀劃第二百五十章 劉表下荊州第一百五十三章 背後第一百八十七章 天下大勢第一百六十章 天子劉協第三百九十三章 追至第四百二十一章 長安亂(十四)第二百五十七章 僞作第七十章 朦朧第三百零八章 上計與賦稅第五十九章 軍紀第一第三百五十四章 執金吾第四百八十章 頭號大敵第二百九十六章 使君上任(五)第五十六 懷疑與不信第六百八十九章 城破第二百一十五章 無心插柳第四百零四章 王允發怒第十五章 厚黑第五百五十八章 文和第六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三百三十章 陳說利害第五百零二章 打草驚蛇第七百一十五章 袁紹不聽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回朝第二百六十一章 戰孫堅(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潁川第一百零一章 臨機應變第六百九十七章 終見第六百三十三章 雒陽暗流第五百二十五章 出手第二百零三章 孔伷出策第一百零四章 百鼓雷動!第六章 華雄第三百三十六章 突變第七百三十九章 隆中第二百零一章 獵虎第五百九十八章 唯纔是舉第四百二十四章 搶馬第五百五十章 兗州之亂第三十六章 擔憂第七百三十四章 強勢碾壓第六百三十三章 雒陽暗流第四百八十四章 飛燕北來第七百三十七章 天子駕崩第一百六十七章 沿途第四百八十八章 青州黃巾第五百零一章 名士惡風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典韋第六百八十八章 城門樓上第六百二十一章 病由第一百九十九章 酸棗第二百五十八章 結交第三十九章 歸隊第六百五十八章 董承之死第一百五十六章 喝下去第三百二十七章 各謀第六百八十二章 衝陣第二百三十四章 酸棗歌第三百四十五章 激戰第一百六十八章 濟難第一百二十一章 送行第七十章 朦朧第五百零四章 太平道第四百九十二章 雷霆橫掃第六百九十二章 守候與殺機第三百三十一章 韓馥的狡猾第三百一十五章 不妥之處第一百六十六章 毒蛇第二百七十五章 戰關羽第八十一章 坑了誰來?第四百九十九章 奪取長廣第六百一十二章 朝堂第六百零八章 迎接第六百六十六章 虛虛實實第八十六章 各謀第一百四十三章 亂世用重典第二百五十六章 震怒第五百七十六章 車駕難渡第四百七十九章 援兵至第四百一十章 長安亂(三)第二百二十二章 郭圖之謀第四百二十六章 妙計敗敵第五十二章 你怎麼不早說第六百零六章 陰招第六百六十二章 善戰無名第六百六十四章 河內使節第四百二十一章 長安亂(十四)第六百三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八十一章 坑了誰來?第二百四十八章 送行第六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三百八十七章 伏法
第七百一十八章 袁氏兄弟第二百零六章 你知道的太多了第三百二十二章 袁氏嫡子第四百零六章 牛輔遭劫第四百四十三章 準備行動第七十三章 兵出小平津第七十六章 突襲第一百九十八章 戰前謀劃第二百五十章 劉表下荊州第一百五十三章 背後第一百八十七章 天下大勢第一百六十章 天子劉協第三百九十三章 追至第四百二十一章 長安亂(十四)第二百五十七章 僞作第七十章 朦朧第三百零八章 上計與賦稅第五十九章 軍紀第一第三百五十四章 執金吾第四百八十章 頭號大敵第二百九十六章 使君上任(五)第五十六 懷疑與不信第六百八十九章 城破第二百一十五章 無心插柳第四百零四章 王允發怒第十五章 厚黑第五百五十八章 文和第六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三百三十章 陳說利害第五百零二章 打草驚蛇第七百一十五章 袁紹不聽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回朝第二百六十一章 戰孫堅(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潁川第一百零一章 臨機應變第六百九十七章 終見第六百三十三章 雒陽暗流第五百二十五章 出手第二百零三章 孔伷出策第一百零四章 百鼓雷動!第六章 華雄第三百三十六章 突變第七百三十九章 隆中第二百零一章 獵虎第五百九十八章 唯纔是舉第四百二十四章 搶馬第五百五十章 兗州之亂第三十六章 擔憂第七百三十四章 強勢碾壓第六百三十三章 雒陽暗流第四百八十四章 飛燕北來第七百三十七章 天子駕崩第一百六十七章 沿途第四百八十八章 青州黃巾第五百零一章 名士惡風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典韋第六百八十八章 城門樓上第六百二十一章 病由第一百九十九章 酸棗第二百五十八章 結交第三十九章 歸隊第六百五十八章 董承之死第一百五十六章 喝下去第三百二十七章 各謀第六百八十二章 衝陣第二百三十四章 酸棗歌第三百四十五章 激戰第一百六十八章 濟難第一百二十一章 送行第七十章 朦朧第五百零四章 太平道第四百九十二章 雷霆橫掃第六百九十二章 守候與殺機第三百三十一章 韓馥的狡猾第三百一十五章 不妥之處第一百六十六章 毒蛇第二百七十五章 戰關羽第八十一章 坑了誰來?第四百九十九章 奪取長廣第六百一十二章 朝堂第六百零八章 迎接第六百六十六章 虛虛實實第八十六章 各謀第一百四十三章 亂世用重典第二百五十六章 震怒第五百七十六章 車駕難渡第四百七十九章 援兵至第四百一十章 長安亂(三)第二百二十二章 郭圖之謀第四百二十六章 妙計敗敵第五十二章 你怎麼不早說第六百零六章 陰招第六百六十二章 善戰無名第六百六十四章 河內使節第四百二十一章 長安亂(十四)第六百三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八十一章 坑了誰來?第二百四十八章 送行第六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三百八十七章 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