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章 袁射

戰場之南,張遼帶着三百多親衛撕開了一道口子,衝入穀道。

果如他所料,敵人沒有來得及在穀道中挖陷阱,只是在高地準備了石頭,如今高地敵人已經皆盡下去,衝過防線後穀道可謂暢通無阻,後面的敵人根本追之不及。

衝出五六里長的穀道,另一頭並沒有伏兵。

看着身邊傷痕累累、損失慘重的一衆親衛,張遼強忍心中悲痛,回望穀道那頭的追兵,眼裡閃過一抹暴戾的殺機,隨即轉過頭,他是主帥,眼前並非衝動的時候。

殺敵一萬、自損八千,如今張遼的親衛與敵兵傷亡近乎一比十五,還是在被伏擊的劣勢下,如此戰績放在其他諸侯身上足以自傲自詡了,張遼卻自傲不起來。

他行的是精兵之道,此番所帶的六百親衛每一個又都是精銳中的精銳,損失一個都心疼,何況一下子死了近三百,心如刀剜也不爲過。

出了穀道,一直向南奔馳了十餘里,到一處溪流前,再也看不到後面的追兵,張遼才停了下來。

因爲很多親衛的傷勢已經不容繼續馳奔了,必須停下來處理,否則輕則致殘,重則失血過多而喪命,造成二次傷亡。而且在炎熱的中午持續高強度戰鬥,無論是人還是馬都需要補水。

三百多親衛下馬後沒有耽擱,讓戰馬自去飲水,他們則迅速取傷藥,相互包紮傷口,動作嫺熟,訓練有素。

眼下他們仍處於危機之中,多耽擱一刻都會帶來難以預料的後果。

清點了人數,還有三百六十四人。

兩個親衛過來給張遼包紮了傷口,包好之後張遼也沒閒着,動手給將士包紮傷口。

不需要張遼鼓勁,雖然折損近半,但三百六十四個親衛絕無半點沮喪之意,反而因爲同袍的犧牲,個個憋了一股氣,殺機凌厲。

張遼臉上露出苦澀,此番可算丟大人了,還沒救到人,就險些把自己搭進去了,折損了這麼多弟兄,他心中很是難受。

此次遭遇伏擊他完全是始料未及,畢竟他從巢湖出發後馬不停蹄,行動迅捷,纔不過半日,敵人竟能在他們前面佈置下如此埋伏,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

因爲按照常理,敵人都是步兵,不比騎兵行動速度,即便收到密報,半日之內也絕對難以聚攏如此多的兵馬在此設伏。

因此張遼推測,很有可能這些伏兵原本就打算開赴巢湖戰場,卻在中途收到情報,正好在此埋伏。

這就是戰場上無法預料的意外,所謂的戰爭迷霧,不是決策失誤,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有很大的運氣因素,卻讓他吃了個大虧,葬送了近三百精銳騎兵,連自己也受了不少傷,更是險些喪命於此。

不過看到活下來的將士並不氣餒,他又感到欣慰。

雖然他很少吃敗仗,但他平時很注意培養將士的韌性,他對麾下將士最常講的一句話就是,打得了勝仗,吃得起敗仗,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真正的失敗是從徹底放棄之後開始的。

張遼心中難受,卻不顯露出來,看到將士們都已經包紮好傷口,檢查了刀弓,戰馬也飲罷水,有傷的也已經處理,當即上了象龍,沉聲道:“向南!”

三百六十四個親衛飛身上騎,齊聲大吼:“得令!”

當此之時,唯有向南,無論是救張健,還是擺脫敵人包圍,唯有迅速向南。

這並不是張遼一意孤行,事實上此次中伏之後,張遼便在反思。

敵人能如此迅速的在他們的路途上設伏,除了暗影背叛和大股敵兵巧合路過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消息傳遞的速度,非常之快!

如此疾快的傳信速度,只有一個可能,敵人在使用飛鴿傳信!

否則這一次敵人的伏擊反應絕對沒有這麼快!

張遼很重視飛鴿傳信,但飛鴿傳信並不是他所獨有,也不是他所開創,早在前漢就有人開始使用飛鴿傳書,只是時人並未重視,也沒有大規模用於軍事而已。

如今背後之人開始使用信鴿,那麼他們從穀道突圍的消息會很快傳出去,那就意味着前面很可能還會有接二連三的埋伏。

必須要趕在前面的敵人收到消息前,脫離幕後勢力的視野。

張遼不知道的是,危機並不僅止於此。

袁術雖敗,二十萬大軍煙消雲散,但他處心積慮留下的後手卻還沒有結束,一環扣着一環,不死不休。

否則那些世家也不會認定張遼一定會死在豫州,而收到一些消息的曹操和董承膽敢謀取雒陽,因爲他們都熟悉張遼的性格,斷定張遼爲了救張健,死在巢湖的可能性很大,足以讓他們搏一把。

而張遼在豫州先是破了袁術十數萬大軍,而後在巢湖又斬盡匪寇,破了巢湖危局,這完全出乎了那些世家的意料,讓那些世家惶恐而瘋狂,也出乎了董承與曹操原本的預料,董承死了自然看不到了,而曹操遠在雒陽,雖然一直關注這裡,如今卻還難以收到巢湖的消息。

只是張遼雖然破了巢湖的局,但袁術的殺手鐗猶在,暗中還培養了一支專門爲了對付張遼的死士騎兵,正如毒蛇一般盯着他們,憑藉着對路途的熟悉,已經抄近道趕在了他們前面。

三百六十四騎氣勢不減,跨過一道不知名小河,又順利穿過一道峽谷,在經過一段山道時,第一波敵人出現了。

一大羣人正在往山道上堆積石頭樹枝,想要阻斷道路。

“不與戀戰,殺過去!”

張遼一聲低吼,帶着三百多騎不做任何停滯,直接縱馬踩踏砍殺了過去。

這羣人接到飛鴿傳書不久,剛趕到這裡設路障,不想張遼的騎兵就到了,有數十人想要衝上來阻攔,卻被騎兵砍瓜切菜一樣斬殺,毫無抵抗之力,餘者驚慌躲避。

張遼帶着三百騎一衝而過。

又奔行數裡,出現在眼前的是一片村莊,歷經風雨侵蝕和戰亂破壞,放眼望去一片殘垣斷壁,荒草叢生敗井。

張遼不暇悲憫,已經從村莊裡衝出來一大羣人,攜槍帶棒朝他們衝過來。

“殺過去!”

張遼二話不說,帶着騎兵又是風馳電掣衝殺而過。

接下來的路途上,又遇到了兩股敵人阻截,雖然都不算強,但有如此多股敵人,讓張遼暗自心驚,敵人果然有傳遞消息的渠道,而且到處都有人馬,顯然不是一日之功。

他不知道的是,當初袁術組建殺遼衛時,統領袁殺遼還不過是個有武力的門客而已,本名也不是袁殺遼,正是在選拔統領時此人提出了收攏衆匪、遍佈設點的策略,建議將巢湖一帶的匪寇全部暗中收服,而後在派出頭領,各領一些匪寇分佈各處,張遼一旦被調至巢湖一帶,那無論到了哪裡,都會在他們的眼中,處處監控,處處可阻。

袁術聽到這個策略,不由大喜,將此人任命爲殺遼衛統領,又賜名袁殺遼。

此番張遼迂迴繞道的消息傳出來後,袁殺遼便傳令各處隨時做好準備,只是他還是漏算了一招,沒想到張遼在龍舒水南面戰場上竟然憑藉六百騎從數萬人的圍攻中突圍,讓他有些措手不及,否則他要是早讓各處據點阻斷道路,勢必會給張遼的突圍帶來很大麻煩。

但即便如此,這些臨時發動的騷擾也達成了袁殺遼的目的,拖延了張遼的行程。

當張遼帶着三百騎歷經數次戰鬥,抵達一處林蔭道時,又遭到了一股人馬阻截。

這股人馬只是比之前的幾股多一些,大約五六百,但張遼的神情卻凝重起來。

爲將者在兩軍對陣時必要學會觀敵,張遼敏銳的察覺到,這五六百人馬與之前的截然不同,如果說之前攔路的是烏合之衆的話,這五六百人馬就絕對是經過訓練的!

“殺過去!”

當此之時,沒有什麼可說的,唯有戰!

三百六十騎直接衝入了敵陣,騎兵對步兵,最有效最強力最快捷的打擊就是衝陣!

衝入敵陣一交手,果如張遼所料,這支人馬頗有戰鬥力,個個都兇悍的很。

不過這種程度的戰鬥力對於尋常士兵而言算是強橫,但在張遼的精銳騎兵面前並不算什麼,如果僅止於此,這一道關口又能衝過去了。

但一殺入敵陣,兩旁樹林中一股嗡的聲音突然傳入耳中,張遼面色大變,厲聲道:“防備箭矢!”

箭矢的速度何等之快,即便張遼提醒,仍是晚了,密密麻麻的箭矢從兩旁密林中傾瀉出來,那些攔路的敵兵慘叫着大片倒下,但與此同時,戰馬痛嘶着,張遼的親衛也在倒下。

張遼怎麼也沒想到,敵人竟然如此狠辣,不顧自己人的性命無差別放箭!

縱然他的騎兵經受過格擋箭矢的訓練,但在混戰之中,將士的注意力全在與人搏殺,哪能注意到箭矢,而且是密密麻麻的箭矢,將士們也根本沒想到攔路的這五六百敵兵竟然全是棄子,要與他們一道犧牲。

而且林中放箭的角度極爲毒辣,不是拋射,而是蹲射,更多的瞄的不是人,而是戰馬。

象龍也中了兩箭,不再要害,卻痛的連連嘶叫。

看到親衛一個個中箭倒下,傷亡前所未有的慘重,張遼雙目發赤,格擋開幾支箭矢,厲聲大吼:“衝過去!落馬的用敵人屍體擋箭!”

樹林之中,一個面目陰鷙的青年盯着張遼,他正是這支弓箭兵的頭領,殺遼衛中的五個副頭領之一,袁射,最擅長弓箭。

袁射手中挽弓,搭了三支箭矢,眯着眼睛,瞄的的正是張遼。

在張遼轉身看身後親衛,發聲大吼的瞬間,弓弦嗡的一聲,三支箭矢閃電般離弦而出,直奔張遼!

第五百八十九章 兇險第四百六十五章 第三次召集令第五百零二章 打草驚蛇第二百五十六章 震怒第二百六十六章 抉擇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敗孫堅第三百五十四章 執金吾第十九章 橫衝第七百零二章 開始清算第九十二章 小人不死,算計不休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典韋第三百七十四章 獄外第四百八十四章 飛燕北來第三百五十七章 再見蔡琰第一百六十九章 退卻第二章 左慈第三百八十五章 怎連環第二百八十章 董卓大敗第五百八十九章 兇險第七百二十四章 重建絲路第九十九章 董卓的困境第三百八十九章 郿塢第三百九十五章 直取董璜第三百三十四章 各顯手段第七百一十六章 雷霆攻擊第五百九十六章 奏事第六百一十二章 朝堂第五百八十五章 高順趕至第一百三十五章 遷都之始第五百一十四章 歡聲笑語第四百七十四章 麴義到來第五百九十六章 奏事第五百四十二章 抉擇第五百九十七章 出招第六百六十一章 城頭吐血第五章 營房外第四百三十二章 鹽池製鹽第三百八十六章 古採英的想法第四百四十六章 兵臨馬邑第三百五十二章 責難第三百四十章 無恥第二十章 路中悍鬼第三章 形勢第三百六十三章 巡城第四百零一章 郿塢救人第二百四十八章 送行第一百七十五章 厚賞第三章 形勢第三百八十一章 蛛絲第四百七十七章 退向山崖第二百八十一章 危在旦夕第一百三十八章 陳言第三百三十四章 平難中郎將第二百三十九章 軒轅關第五百八十八章 詐馬第三百五十二章 責難第三百九十一章 四箭第五百三十章 對戰第五百五十二章 出手第九十五章 此謂大丈夫!第二百五十一章 無題第五百九十九章 詔令下達第九十六章 威望第三百四十二章 離間第六百二十五 風口浪尖第一百三十三章 抉擇第三百六十五章 棒殺第一百九十四章 釋鮑信第一百一十五章 坑蒙第七百零三章 重臣齊至第二百二十四章 韓卻與陌刀第二百六十三章 孫策第七百二十四章 重建絲路第七十九章 閃電戰!第二百五十章 劉表下荊州第一百三十七章 慘象第五百四十五章 刺頭第四百二十一章 長安亂(十四)第四百二十五章 猛攻第七百二十二章 平定第二百二十四章 韓卻與陌刀第六百九十八章 一個命令第七百二十八章 汝阿母的鴻門宴第六百七十九章 袁殺遼第四百一十八章 長安亂(十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胡騎下潁川(二)第四百一十二章 長安亂(五)第五百二十七章 屠殺第三百八十七章 伏法第六百七十章 高幹吐血第五百六十七章 大亂第一百四十一章 械鬥第六百一十二章 朝堂第四百九十二章 雷霆橫掃第五百五十八章 文和第六百五十三章 夜見第六百三十四章 狠辣之計第二百一十二章 推動第一百四十一章 械鬥第五十七章 賈詡
第五百八十九章 兇險第四百六十五章 第三次召集令第五百零二章 打草驚蛇第二百五十六章 震怒第二百六十六章 抉擇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敗孫堅第三百五十四章 執金吾第十九章 橫衝第七百零二章 開始清算第九十二章 小人不死,算計不休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典韋第三百七十四章 獄外第四百八十四章 飛燕北來第三百五十七章 再見蔡琰第一百六十九章 退卻第二章 左慈第三百八十五章 怎連環第二百八十章 董卓大敗第五百八十九章 兇險第七百二十四章 重建絲路第九十九章 董卓的困境第三百八十九章 郿塢第三百九十五章 直取董璜第三百三十四章 各顯手段第七百一十六章 雷霆攻擊第五百九十六章 奏事第六百一十二章 朝堂第五百八十五章 高順趕至第一百三十五章 遷都之始第五百一十四章 歡聲笑語第四百七十四章 麴義到來第五百九十六章 奏事第五百四十二章 抉擇第五百九十七章 出招第六百六十一章 城頭吐血第五章 營房外第四百三十二章 鹽池製鹽第三百八十六章 古採英的想法第四百四十六章 兵臨馬邑第三百五十二章 責難第三百四十章 無恥第二十章 路中悍鬼第三章 形勢第三百六十三章 巡城第四百零一章 郿塢救人第二百四十八章 送行第一百七十五章 厚賞第三章 形勢第三百八十一章 蛛絲第四百七十七章 退向山崖第二百八十一章 危在旦夕第一百三十八章 陳言第三百三十四章 平難中郎將第二百三十九章 軒轅關第五百八十八章 詐馬第三百五十二章 責難第三百九十一章 四箭第五百三十章 對戰第五百五十二章 出手第九十五章 此謂大丈夫!第二百五十一章 無題第五百九十九章 詔令下達第九十六章 威望第三百四十二章 離間第六百二十五 風口浪尖第一百三十三章 抉擇第三百六十五章 棒殺第一百九十四章 釋鮑信第一百一十五章 坑蒙第七百零三章 重臣齊至第二百二十四章 韓卻與陌刀第二百六十三章 孫策第七百二十四章 重建絲路第七十九章 閃電戰!第二百五十章 劉表下荊州第一百三十七章 慘象第五百四十五章 刺頭第四百二十一章 長安亂(十四)第四百二十五章 猛攻第七百二十二章 平定第二百二十四章 韓卻與陌刀第六百九十八章 一個命令第七百二十八章 汝阿母的鴻門宴第六百七十九章 袁殺遼第四百一十八章 長安亂(十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胡騎下潁川(二)第四百一十二章 長安亂(五)第五百二十七章 屠殺第三百八十七章 伏法第六百七十章 高幹吐血第五百六十七章 大亂第一百四十一章 械鬥第六百一十二章 朝堂第四百九十二章 雷霆橫掃第五百五十八章 文和第六百五十三章 夜見第六百三十四章 狠辣之計第二百一十二章 推動第一百四十一章 械鬥第五十七章 賈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