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械鬥

張遼再次從畢圭苑出來時,已有數百騎兵從畢圭苑向四面八方奔出,卻是去傳令如今在雒陽驅趕百姓的幾支兵馬和各縣、鄉、亭、裡,暫停驅趕百姓,各路軍侯司馬與大小官吏到開陽門聽相府司馬張遼傳相國鈞令。

這是張遼剛纔疏忽的,如今整個雒陽方圓二百里都已經亂成了一團,憑他根本無法止息,只能讓董卓迅速傳出鈞令,這是最快捷的方法。

與此同時,李儒與司馬朗一家也隨他一起出來,司馬家十多口人臉上都露出了笑容,看向張遼的眼神滿是感激,包括十歲的司馬懿。

方纔司馬朗被董卓質問之時,雖然面色冷肅,但見過幾次董卓的張遼卻敏銳的察覺到董卓殺意不強,司馬朗還沒有辯解,他便趁機出言,幫了司馬朗一把,又向董卓請求,讓司馬朗協助他處理遷徙之事,權當將功折罪。

董卓如今對張遼還是很看重的,看到張遼一心爲公,很是滿意,利索的應允了,倒讓司馬朗一家見到了張遼在董卓面前的分量。

張遼、李儒帶着司馬朗一家甫出畢圭苑,就看到一個年約四旬、面帶威儀的中年人正神情焦慮的徘徊着。

一見衆人出來,那中年人面露喜色:“伯達……”

“父親!”司馬朗、司馬懿和幾個孩子都疾步過去恭敬行禮。

那人正是他們的父親、如今的雒陽令司馬防。

司馬防見家人沒事,很快定了心神,先過來向李儒行了禮:“雒陽令司馬防見過李先生。”

又要向張遼行禮,這時司馬朗低聲在他身邊說了句,司馬防立時恭敬的向張遼一禮:“司馬防見過張司馬,多謝張司馬大恩。”

世家就是禮儀多,張遼也是見怪不怪,他利索的向司馬防抱拳一禮:“司馬先生不必客氣,在下與伯達也是一見如故,故而出言相助,而今還要向司馬先生討要伯達,助我安頓遷徙之事。”

“不可。”司馬防一驚,忙道:“犬子無才,何敢當此重任?”

張遼眉頭一揚,果然是滑不留手的老狐狸,這傢伙看似面容威嚴,性格耿直,但卻是個明哲保身的傢伙,司馬朗等家眷逃走應該就是這傢伙的注意,而司馬懿怕是跟着他這父親學的也不少。

一旁的李儒哼道:“司馬建公,汝爲雒陽令,安頓百姓遷徙乃分內之事,如今相國命文遠爲相府司馬,總督遷徙之事,兩千石以下官吏任由處置,汝也該聽他命令,何敢推辭?”

司馬防一驚,看向年輕的張遼,有些不敢相信董卓竟派瞭如此一個年輕人總督遷徙之事。

李儒又哼道:“爾家眷趁機逃走,相國本要將爾家眷皆盡斬首,並降罪於汝,以儆效尤,正是文遠出言相寬,汝一家才逃得一死,如今何敢再作猶疑!”

司馬防素知李儒乃董卓近臣,聽李儒所說,不由冷汗直下。

司馬朗忙開口道:“朗不才,願隨張司馬聽令。”

“伯達不必多禮。”張遼扶起司馬朗,看向司馬防,道:“司馬先生,而今相國已經下令,雒陽亭長以上官吏在黃昏之前趕至開陽門下聽從本司馬號令,司馬先生還是儘快回縣府告知一衆官吏,免得誤了時辰。”

“是!”司馬防不敢再小看這個年輕人了。

張遼又看向司馬朗:“伯達,你且安頓好家人,便趕來開陽門,我看令弟也頗是聰慧,可一併帶來。”

“是。”司馬朗躬身禮道。

張遼招來象龍,看向李儒:“文優,你我且快騎趕往開陽門,先做部署。”

李儒撫須道:“正當如此。”

張遼、李儒二人帶着原本的一百騎兵和董卓安排保護李儒的二十親衛,一路直奔開陽門。

沿途再遇到有搶掠殺人的,無論士兵還是無論,張遼一律命人抓起,帶往開陽門。

到了開陽門,天色還早,張遼立時召來張郃、高順等將領,命他們百人一組,迅速出擊,捉拿各處作亂者,要在黃昏前趕回來。

他與李儒一番計議,對遷徙的順序、細節和地點又做了詳細規劃,張遼的原則是即便慢兩天也無所謂,但一定要做到傷亡最低。

和李儒計議完畢,天色仍早,近處的一些將領和官吏到了,但遠一些的官吏還沒趕來。

司馬朗和司馬懿也來了,張遼安頓了他們一些事,等得焦慮,索性讓李儒帶着他們接待將領和官吏,他自己則帶了百名親衛精騎,去查探董卓下令後的各處情況,看亂象是否稍稍止住。

他帶着百騎選了東面,直奔東市,要知道東市最是繁華,最吸引亂兵和無賴,日前也最是混亂,若是這一處亂象止住,那其他地方就能好些。

不料他還沒趕到東市,遠遠就看到一片亂象,有一大羣人在械鬥。

“衝過去!”張遼沉喝一聲,帶着百名騎兵疾馳過去,很快到了跟前,看到有兩方數百人在那裡械鬥,看衣着,其中有司隸,還有布衣遊俠。

不過這些司隸個個腰纏滿貫,還抓了不少女子,張遼見狀,臉色一下子沉了下來。

而且他看到了其中一個熟人,疤臉王虎,他曾暴打此人,救了何鹹與尹月,而此人也正是董璜的走狗。

此人本是一個遊俠無賴,但此時卻是一身司隸裝束,帶着百數司隸與一羣遊俠械鬥。

“住手!”張遼一聲大喝:“誰再動手,亂箭射死!”與此同時,他一揮手,跟隨的百名騎兵齊齊取弓、上箭、拉弦,對準了械鬥的雙方。

“且住!”遊俠中有人大喊,一衆遊俠紛紛後退。

那些司隸本不待理會,但回頭就看到森冷的弓箭對着他們,急忙也停了手。

“誰人敢在此放肆!”王虎大吼一聲,衝了出來,看到馬上的張遼,一下子便認出了這個讓他恨之入骨的人,不由愕然的張大了嘴巴,指着張遼吃吃的道:“你……你是……”

張遼哼道:“王虎,幾個月不見,你倒是換了身狗皮,說罷,這些被綁縛的民女是怎麼回事?”

王虎後退兩步,躲入百數司隸之中,色厲內荏的喝道:“我如今乃司隸校尉麾下門亭長,奉命鎮壓叛亂,爾莫非要謀反乎?”

張遼冷哼一聲:“本司馬代相國督雒陽各軍,爾等身爲司隸,不維護秩序,反擄掠民女,與百姓械鬥,如此行徑,與禽獸何異!還不速速放開民女,回開陽門聽令!”

“這……”王虎眼睛一轉:“本亭長並未收到命令,你莫非是假傳命令?”又轉向一衆司隸,大聲道:“此人假傳命令,我等豈能聽從!”

一衆司隸吆喝起來。

張遼根本沒時間與這等小人糾纏,一揮手,身後數支羽箭飛出,直接射入王虎咽喉、胸膛幾處要害。

王虎瞪大了眼睛,倒地身亡,手腳不甘的抽搐着,死不瞑目,嚇得一衆司隸慌亂起來。

“速速束手,違抗軍令者,斬!”張遼又是一聲沉喝,百名弓箭手拉緊了弓弦。

一衆司隸驚得慌忙放下兵器,伏地不敢妄動。

張遼又看向那些遊俠:“爾等卻是在此作甚?膽敢與司隸械鬥!”

第三百二十九章 借糧第四百一十五章 長安亂(八)第六十八章 託付第六百二十三章第四百四十一章 選擇第六百六十九章 曹操下黑手第一百二十四章 人生大事第十五章 厚黑第五百八十五章 高順趕至第一百九十六章 驟聞第四百三十一章 開府第三百三十一章 韓馥的狡猾第五百七十六章 車駕難渡第四百三十三章 妙法破天機第六百九十七章 終見第一百三十章 恨之入骨第四百二十七章 離間第一百八十三章 能不能打大舅子?第一百九十章 曹操西進第四百四十五章 詐敵於內第三百五十二章 責難第八章 步步緊逼第一百一十章 退袁紹第六百八十二章 衝陣第三百一十七章 潛心發展第三百章 使君上任(九)第六百七十一章 急報第九十三章 胡軫兵敗第二百三十五章 二次討伐董卓第五百四十九章 鮑信之難第三百六十七章 嫁禍第二百九十五章 使君上任(四)第七十一章 來投第一百四十二章 遊俠第三百八十章 徵辟與查察第六百二十七章 反對第九十九章 董卓的困境第五十五章 師父,請受弟子一拜!第五百四十四章 我爲青州牧第四百五十九章 以一挑十第二百八十八章 上任前的謀劃第六百六十八章 曹操的強勢第三百八十一章 蛛絲第一百五十二章 強行招攬第六百四十五章 李儒第三百四十二章 離間第三百九十九章 董卓伏誅(三)第六百二十六章 臣請罪第六百章 南下雒陽第二百七十四章 力擒牽招第三百零七章 因何而殺第二十八章 訓兵第四百零三章 蔡邕下獄第一章 西園之夜第三百六十九章 淡然應對第五百六十章 張黃北來第七百三十七章 天子駕崩第三百四十三章 五內俱焚第三百七十六章 譭譽第四百二十五章 猛攻第五百三十章 對戰第六百八十七章 各懷心思第二百五十一章 無題第二百五十七章 僞作第四百一十六章 長安亂(九)第二百四十二章 胡騎下潁川(二)第七章 膽大妄爲第七十二章 初平元年第一百八十九章 成皋,虎牢!第七百一十二章 爭執第四百零七章 界橋第一百九十一章 接戰(一)第五百四十九章 鮑信之難第四章 我的鉤鐮寶刀呢?第六十八章 託付第一百三十九章 相府司馬第二百九十五章 使君上任(四)第四百九十一章 校場比試第一百三十八章 陳言第六十五章 起風了第七百二十二章 平定第五百七十五章 愈亂第二百七十七章 馬蜂窩第四百五十七章 貴人庭會第五百九十八章 唯纔是舉第五百二十五章 出手第六百六十一章 城頭吐血第二十六章 震懾第七百章 回府第一百一十章 退袁紹第五十六 懷疑與不信第二百七十一章 明白第二百七十二章 誰爲華雄第一百三十二章 接納第五百七十四章 亂戰始第三百八十五章 怎連環第二百九十八章 使君上任(七)第八章 步步緊逼第七百零一章 錦上添花
第三百二十九章 借糧第四百一十五章 長安亂(八)第六十八章 託付第六百二十三章第四百四十一章 選擇第六百六十九章 曹操下黑手第一百二十四章 人生大事第十五章 厚黑第五百八十五章 高順趕至第一百九十六章 驟聞第四百三十一章 開府第三百三十一章 韓馥的狡猾第五百七十六章 車駕難渡第四百三十三章 妙法破天機第六百九十七章 終見第一百三十章 恨之入骨第四百二十七章 離間第一百八十三章 能不能打大舅子?第一百九十章 曹操西進第四百四十五章 詐敵於內第三百五十二章 責難第八章 步步緊逼第一百一十章 退袁紹第六百八十二章 衝陣第三百一十七章 潛心發展第三百章 使君上任(九)第六百七十一章 急報第九十三章 胡軫兵敗第二百三十五章 二次討伐董卓第五百四十九章 鮑信之難第三百六十七章 嫁禍第二百九十五章 使君上任(四)第七十一章 來投第一百四十二章 遊俠第三百八十章 徵辟與查察第六百二十七章 反對第九十九章 董卓的困境第五十五章 師父,請受弟子一拜!第五百四十四章 我爲青州牧第四百五十九章 以一挑十第二百八十八章 上任前的謀劃第六百六十八章 曹操的強勢第三百八十一章 蛛絲第一百五十二章 強行招攬第六百四十五章 李儒第三百四十二章 離間第三百九十九章 董卓伏誅(三)第六百二十六章 臣請罪第六百章 南下雒陽第二百七十四章 力擒牽招第三百零七章 因何而殺第二十八章 訓兵第四百零三章 蔡邕下獄第一章 西園之夜第三百六十九章 淡然應對第五百六十章 張黃北來第七百三十七章 天子駕崩第三百四十三章 五內俱焚第三百七十六章 譭譽第四百二十五章 猛攻第五百三十章 對戰第六百八十七章 各懷心思第二百五十一章 無題第二百五十七章 僞作第四百一十六章 長安亂(九)第二百四十二章 胡騎下潁川(二)第七章 膽大妄爲第七十二章 初平元年第一百八十九章 成皋,虎牢!第七百一十二章 爭執第四百零七章 界橋第一百九十一章 接戰(一)第五百四十九章 鮑信之難第四章 我的鉤鐮寶刀呢?第六十八章 託付第一百三十九章 相府司馬第二百九十五章 使君上任(四)第四百九十一章 校場比試第一百三十八章 陳言第六十五章 起風了第七百二十二章 平定第五百七十五章 愈亂第二百七十七章 馬蜂窩第四百五十七章 貴人庭會第五百九十八章 唯纔是舉第五百二十五章 出手第六百六十一章 城頭吐血第二十六章 震懾第七百章 回府第一百一十章 退袁紹第五十六 懷疑與不信第二百七十一章 明白第二百七十二章 誰爲華雄第一百三十二章 接納第五百七十四章 亂戰始第三百八十五章 怎連環第二百九十八章 使君上任(七)第八章 步步緊逼第七百零一章 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