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七章 屠殺

聽到戲志才所說,曹操目光掃過遠處,緩緩搖頭:“軍令已下,豈能再改,況且陶謙匹夫確有謀害吾父之舉,吾豈能輕饒徐州!且等三日,再收兵不遲。”

“主公!”戲志纔想要再次出言勸阻。

曹操眯着眼睛道:“吾此番要讓徐州人知道,陶謙匹夫是何等無能,附從陶謙匹夫而阻吾軍,唯死一道!”

戲志才知道難以說動曹操,嘆了口氣,不再多說。

……

東海郡,郯城之中,陶謙在曹操退去後本來鬆了口氣,但聽聞曹操竟然深入下邳國屠城之後,吐了一口血,一下子蒼老了許多。

徐州畢竟是他多年經營的根基,已經有了很深的感情,但如今要讓他出城去阻止曹操,他又不敢,唯恐中了曹操是在引他出城,趁機伏擊。

他的精氣神已然全部垮掉,全然沒有年輕時的銳氣,感到自己大限不遠了。

放眼四周,陶謙一時竟不能找到可以倚重之人,原本的別駕趙昱和治中王朗被他派去覲見天子,又外放爲廣陵太守和會稽太守。

如今的治中從事曹宏自那日出計追殺曹嵩招來大禍後,一直託病躲避在家,倒是別駕糜竺忙碌不堪,但他不通軍事,於事無補。

所倚重的大將曹豹,屢戰屢敗,陶謙已經對他失去了信心。

至於自己的兩個兒子陶商和陶應能力平庸,陶謙根本就沒讓他們參與徐州軍政之事,免得招來大禍。

陶謙此時才察覺,自己也算昏聵之輩,徐州能人不少,竟然不能任用,但此時後悔已經來不及了,正靠在榻上唉聲嘆氣,卻見別駕糜竺匆匆而來,喜道:“使君,使君!張青州出兵相助也!”

“果真如此?”陶謙一下子從榻上做起,渾濁的眼中透出大喜之色:“張文遠在何處?可曾到達城外?”

他原本對張遼還有幾分忌憚,但此時在山窮水盡之時,竟然是張遼第一個出手相助,他心中不由感慨萬千。

糜竺聽到陶謙詢問,眼裡露出敬重之色:“張青州沒有入城,已領兵南下追擊曹操。”

“他竟真的去追擊曹操?”陶謙一呆,忙問道:“他帶了多少兵馬?”

糜竺讚道:“大約三五千,聽說東萊尚且不安,但張青州聽聞曹操在徐州屠城之後,怒而追擊,如此急公好義,真英雄也。”

“三五千。”陶謙聞言,蒼老的臉上露出慚愧之色,他手下的兵馬足有三五萬,十倍於張遼,還有精銳的丹陽兵,卻不敢出擊,相比之下,實在丟人。

糜竺又道:“騎都尉臧霸領五千兵馬,隨張青州南下追擊,使君,我等可要出兵?”

陶謙徘徊了兩步,立時道:“命曹豹領一萬兵馬出擊,此徐州之難,豈能讓張文遠專美於前。”

“正該如此!”糜竺喜道:“吾亦出門客三千,協助作戰。”

……

下邳城南,有一座宏偉的浮屠寺,是下邳相笮融斥億萬巨資修造而成,寺中有巨塔,上有金盤,下有重樓,塔爲九層八角,每層皆有飛檐,每面鑲有銅境,塔頂亦有一面銅鏡朝天,稱爲“九鏡塔”。

寺中有佛像,以銅爲身,黃金外裹,衣以錦採,四周堂閣環圍,閣道週迴,可容三千餘人。

此時曹操與戲志才走在其中,看着宏偉的氣象,曹操轉頭問戲志才:“志纔可知佛道?”

戲志才道:“略有所知,聽聞孝明皇帝建白馬寺,引佛徒,譯佛典,楚王劉英曾建浮屠祠,如今又見笮融建浮屠寺。”

曹操慨嘆道:“聽聞笮融常在此舉辦佛會,多設酒飯,布席於路,經數十里,民人來觀及就食且萬人,費以巨億計,駭人聽聞。”

戲志才色變道:“竟有如此耗費!”

曹操冷笑道:“陶謙匹夫昏聵,那笮融本是黃巾賊,歸附陶謙後,陶謙以笮融爲丹陽同鄉,遂將彭城、下邳、廣陵三郡之糧皆交由其轉運,此賊將糧草全部扣下,皆用作建此浮屠寺,開佛會,當此州郡疲敝,百姓流離之時,行如此荒唐之事,陶謙豈不該殺?”

戲志才默然。

曹操又道:“後漢數十年來,天下有四處最爲繁華,京師、南陽、河北、徐州,今雒陽化爲焦土,河北爲本初所據,南陽毀於袁術之手,唯有這徐州之地,最是富庶,四通八達,豪商蟻聚,富於公卿,陶謙匹夫,冢中枯骨,據守膏腴之地卻不能守,而肆意揮霍,每念及此,令人心中憤懣,匹夫豈不該殺?”

戲志才道:“陶謙該殺,然徐州之民卻不當受害。”

曹操目若鷹隼,掃了戲志才一眼,搖頭道:“自古慈不掌兵,若白起、項羽、高祖,乃至後漢光武皇帝所稱雲臺二十八將,如吳漢屠成都,鮮血淹沒人的足踝,耿弇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實乃殺一儆百,提振士氣,振奮軍心,志纔不知,徐州之民乃陶謙之民,甘爲其所用,不屠之難以破其膽,吾軍經年累月作戰,疲敝之師,不縱之士氣不振,又缺乏糧草,須因糧於敵,兩日之後,吾自會收兵。”

他說罷喚來親衛統領曹純:“子和,衆軍如何?”

曹純如實道:“各軍皆已搶到不少糧草與冬衣,足一月之用,青州兵殺戮擄掠過甚,唯于禁兵馬每日操練,未曾出動。”

曹操聽罷,嘆道:“青州兵流寇出身,終是不堪大用,唯於文則真良將也,卻是允誠之將,不得我用,惜哉。”

……

下邳國南部,取慮、夏丘兩縣,一片人間地獄,慘象猶勝董卓雒陽遷都之時。

曹操兵馬四處劫掠屠殺,尤以青州兵爲最,曹操三萬兵馬從郯縣南下後,與彭城的守軍回合,五萬大軍中有三萬都是青州兵。

其他兵馬尚好,只捉雞趕羊,搶奪糧草,順帶殺人,青州兵卻不同,在曹操的放任下,一路燒殺搶掠,那些大戶人家早就躲進堡塢,受難的還是尋常百姓與小富之家,無數的百姓被驅趕着殺戮,無數的女子被殘暴的士兵侮辱,孩童被殘忍殺害,期間竟有以人爲食的。

數百里之間,屍橫遍野,血浸道途,百姓哭嚎震天,無力反抗,四處奔逃,跑得慢的就死於屠刀之下。

曹操或許還不知道他一個屠城的命令下來後,那些被放縱的暴兵會有多殘暴,經年累月的奔波苦戰,這些士兵一旦釋放心中的暴躁,將是極爲可怕的。

午後,夏丘縣東北,僮國交界之處,青州兵在這裡立了一處軍營,軍營前,人頭堆堆,其中不乏孩童屍體。

軍營之中,女子的悲泣與嘶喊聲到處可聞,竟有直接拖着女子在外施暴的,一個個青州兵大笑着烹羊宰牛,精神振奮,大笑不禁。

統領這部青州兵的是夏侯淵,他在營中看着一副徐州地圖,比劃着一個個地方,對外面的情形聽而不聞。

就在這時,地面陡然震動起來,夏侯淵一愣,隨即面色大變,經驗豐富的他知道這是騎兵行動,而且是從東北而來,但曹操如今手下唯一的騎兵在曹仁的統領下,應該在夏丘,而不是從東北而來。

哪裡來的騎兵?敵襲?夏侯淵腦海裡瞬間閃過數個念頭,卻不敢遲疑,提劍厲聲喝道:“速速查探,是何方來騎!”

第七百零五章 定製第九十一章 謀臣之助(二)第六百三十六章 兩面受阻第五百七十四章 亂戰始第四百零九章 長安亂(二)第八十三章 找茬第十五章 厚黑第五章 營房外第三百九十二章 脫身第一百四十九章 蔡琰第四百八十二章 報復第二百三十七章 調動第一百八十章 大舅子來了!第五百八十六章 東澗第二百一十一章 酸棗大戰(三)第六百零六章 陰招第五百六十章 張黃北來第六百一十六章 袁術稱帝第五百九十一章 發難第二百章 關東諸侯第二百八十五章 擢拔第九十章 謀臣之助第二百七十章 鬥將(二)第六百三十章 袁術的快意第四百二十章 長安亂(十三)第三百九十四章 射殺第一百五十八章 惡虎來襲第一百一十章 退袁紹第一百六十一章 干連第五十二章 你怎麼不早說第八十五章 智勸第五百零六章 我要拜師第六百七十九章 袁殺遼第二十章 路中悍鬼第一百一十一章 敗興而回第四百三十三章 妙法破天機第四百三十二章 鹽池製鹽第四百一十六章 長安亂(九)第八十三章 找茬第四百零九章 長安亂(二)第六百九十九章 接見第六十七章 推手第一百八十五章 搏虎!第三百零九章 河東書院第三百九十三章 追至第二百零二章 俘虜與兵符第七章 膽大妄爲第五百六十九章 天子東歸第四百二十四章 搶馬第五百六十章 張黃北來第六百二十四章 堂皇第四百零八章 長安亂(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背後第一百六十二章 一聲雷霆驚坐起第三百零二章 伏虎太守第七百零七章 汝乃天驕第一百一十八章 暴打第七百二十六章 將歸第三百零一章 使君上任(十)第五百八十三章 同盟第十八章 風物第九十七章 中興第五百三十四章 廣陵第七百三十二章 出兵徵曹第二百一十七章 入潁川第五百一十六章 決定第一百一十章 退袁紹第六百七十一章 急報第五百九十二章 北渡第二百七十九章 跑!跑!跑!第三百八十三章 連環計第三十四章 吊打第四百四十八章 激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橫生枝節第二百三十一章 終見第二百三十四章 酸棗歌第二百六十一章 戰孫堅(二)第四百零九章 長安亂(二)第七百一十七章 田豐之難第三百零四章 玉璽第三百一十七章 潛心發展第七十三章 兵出小平津第二百四十二章 胡騎下潁川(二)第五百五十七章 不在青州第六百九十八章 一個命令第三百六十一章 目標第七百一十六章 雷霆攻擊第三百二十七章 各謀第二百一十七章 入潁川第四百零五章 荀攸之言第二百一十一章 酸棗大戰(三)第一百四十九章 蔡琰第一百五十二章 強行招攬第四百零八章 長安亂(一)第一百八十六章 馴虎?第四百八十五章 佈局與離間第三百六十二章 救治第六百三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二百二十九章 跑錯了地方第四百二十九章 暗助劉璋
第七百零五章 定製第九十一章 謀臣之助(二)第六百三十六章 兩面受阻第五百七十四章 亂戰始第四百零九章 長安亂(二)第八十三章 找茬第十五章 厚黑第五章 營房外第三百九十二章 脫身第一百四十九章 蔡琰第四百八十二章 報復第二百三十七章 調動第一百八十章 大舅子來了!第五百八十六章 東澗第二百一十一章 酸棗大戰(三)第六百零六章 陰招第五百六十章 張黃北來第六百一十六章 袁術稱帝第五百九十一章 發難第二百章 關東諸侯第二百八十五章 擢拔第九十章 謀臣之助第二百七十章 鬥將(二)第六百三十章 袁術的快意第四百二十章 長安亂(十三)第三百九十四章 射殺第一百五十八章 惡虎來襲第一百一十章 退袁紹第一百六十一章 干連第五十二章 你怎麼不早說第八十五章 智勸第五百零六章 我要拜師第六百七十九章 袁殺遼第二十章 路中悍鬼第一百一十一章 敗興而回第四百三十三章 妙法破天機第四百三十二章 鹽池製鹽第四百一十六章 長安亂(九)第八十三章 找茬第四百零九章 長安亂(二)第六百九十九章 接見第六十七章 推手第一百八十五章 搏虎!第三百零九章 河東書院第三百九十三章 追至第二百零二章 俘虜與兵符第七章 膽大妄爲第五百六十九章 天子東歸第四百二十四章 搶馬第五百六十章 張黃北來第六百二十四章 堂皇第四百零八章 長安亂(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背後第一百六十二章 一聲雷霆驚坐起第三百零二章 伏虎太守第七百零七章 汝乃天驕第一百一十八章 暴打第七百二十六章 將歸第三百零一章 使君上任(十)第五百八十三章 同盟第十八章 風物第九十七章 中興第五百三十四章 廣陵第七百三十二章 出兵徵曹第二百一十七章 入潁川第五百一十六章 決定第一百一十章 退袁紹第六百七十一章 急報第五百九十二章 北渡第二百七十九章 跑!跑!跑!第三百八十三章 連環計第三十四章 吊打第四百四十八章 激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橫生枝節第二百三十一章 終見第二百三十四章 酸棗歌第二百六十一章 戰孫堅(二)第四百零九章 長安亂(二)第七百一十七章 田豐之難第三百零四章 玉璽第三百一十七章 潛心發展第七十三章 兵出小平津第二百四十二章 胡騎下潁川(二)第五百五十七章 不在青州第六百九十八章 一個命令第三百六十一章 目標第七百一十六章 雷霆攻擊第三百二十七章 各謀第二百一十七章 入潁川第四百零五章 荀攸之言第二百一十一章 酸棗大戰(三)第一百四十九章 蔡琰第一百五十二章 強行招攬第四百零八章 長安亂(一)第一百八十六章 馴虎?第四百八十五章 佈局與離間第三百六十二章 救治第六百三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二百二十九章 跑錯了地方第四百二十九章 暗助劉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