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鹽池製鹽

清晨的陽光瀲灩着粼粼水光,寬闊的鹽池之畔,張遼帶着荀彧、郭嘉以及河東郡丞王邑、毌丘興等人在查看鹽池。

不同於董卓和王允當政之時,那時候張遼對掌控鹽池頗有顧忌,此時李傕、郭汜當政,他卻不在乎了,掌控了鹽池後,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鹽池運作起來,而且要運作的更好,成爲自己的重要賦稅來源。

整條鹽池東西長五十一里,南北寬六裡,池南橫着中條山,形如臥弓,山頂有桃花洞,水流入鹽池,作爲鹽池的水源,否則每日蒸發,遲早乾涸。

鹽池極爲寬闊,但鹽池四周開闢出來的鹽田卻更寬闊,一望過去處處雪白,只是鹽田的分佈卻大大小小雜亂不一,這是各個世家各自劃分、各自曬鹽的結果。

張遼當初剛擔任河東太守之時,就瞭解過鹽池產鹽之法,鹽池四面墾地爲畦,引水沃之,水耗鹽成。每年二月墾畦,四月引水,夏季曬鹽,八月而止,也要看天時。

不過此行除了幾個屬吏,還有一個經驗豐富的老鹽工隨同,給他講解鹽池的情況,他對製鹽之法瞭解的更細了。

如今的河東鹽池,製鹽方法主要有三種。

第一種方法是最古老的撈採法,直接讓鹽工下到鹽池裡撈採,因爲鹽池之水天長日久蒸發,水底積累了大片的結晶石鹽,只要撈採上來便可食用,這種方法比較簡單,但是隻適宜在淺水區進行,鹽池浮力大,在深水區人無法下潛,常要墜着石頭,撈採很難,也頗是危險。

第二種方法是煎煮法,是將鹽池之水蒸發到一定程度,成爲滷水,再將滷水倒入鍋裡生火煎煮,水乾得鹽。

不過這兩種方法,規模和產量都太小,而且河東鹽池之水帶有苦味,這兩種方法制出的鹽質量差,都帶有苦味,所以河東鹽在商周春秋之時又被稱爲苦鹽。苦鹽一般都是賣給貧民百姓或是異族。

張遼在一處鹽工撈採處停下,嚐了嚐他採出的鹽,皺起眉頭,直接撈採出來的鹽確實很苦澀,與後世的鹽味道差的太多。

除了這兩種方法,第三種方法就是懇畦澆曬法了,在鹽池四周築鹽田,修鹽畦,也就類似於數尺深的淺池,而後挖掘一條水溝,將鹽池之水引入鹽畦,經風吹日曬,水蒸而鹽出。

這時,荀彧在一旁道:“主公,先秦之時,以懇畦澆曬之法曬出來的鹽同樣是苦的,後來鹽工慢慢總結出一些經驗,採用了分畦澆曬,分離出鹽水中的芒硝,鹽質纔好了些。

“芒硝?”張遼的化學水平實在一般,不懂得什麼是芒硝。

荀彧走到一處鹽畦邊上,彎腰捻起幾顆粗大的白色顆粒,給了張遼,張遼放在嘴裡嚐了嚐,苦多於鹹,他皺眉道:“這就是芒硝?”

荀彧點頭道:“不錯,河東鹽池水中除鹽外,還溶有芒硝諸多雜物,故而池水苦鹹。”

張遼奇道:“如何分離芒硝?”

鹽池中多有其他雜物他知道,如果是後世,通過各種化學手段,自然能輕易分離,但這個時代,他們卻是怎麼分離的?

“此借天時之力也。”荀彧指着左側的一片鹽畦,道:“鹽工多將鹽田分爲四畦,第一畦最大,秋八月之後,引入鹽池之水,日曬水耗,成爲滷水,至嚴冬之時,滷水中則有芒硝析於池底。”

張遼點了點頭,有些明白了,滷水冬季析出芒硝,這應該是利用溫度變化,在低溫狀態下,芒硝溶解度降低,最先被析出。

荀彧指着緊鄰一個鹽畦道:“待第一畦芒硝析盡後,已是來年三月,則引此滷水進入第二畦,到夏初之時,滷水表面有此白絮生成,鹽工稱之爲‘發模糊’,此時滷水謂之陽水,陽水依然甚苦。”

張遼點了點頭,看向第二畦,此時已是四月中,果然,這第二畦的滷水表面有着大片的白色絮狀物,他估摸着,這應該還是通過溫差變化析出其他雜質,但張遼也不明白這些白絮究竟是什麼物質,他取了一些嚐了嚐,卻是比芒硝還苦。

荀彧又指着緊臨的第三鹽畦道:“第二畦白絮生成後,便可將陽水引入第三畦,第三畦池底有芒硝壓實而成的硝板,經過此畦,陽水中白絮可沉澱殆盡,硝板卻越積越厚,最終只餘下滷水,此水謂之*******張遼看着這第三處鹽畦,若有所思,白絮沉澱如此之快,硝板又加厚,恐怕不只是自然沉澱,應該伴隨着白絮與池底硝板的化學反應。

接着荀彧指着第四個鹽畦道:“最後將**引入第四畦,水深一尺,只需風吹日曬,五六日便可結出鹽花,此爲‘落鹽’,水乾則鹽出,再無苦味。”

張遼看到這個鹽畦邊上還落着一些鹽粒,應該是去年落下他,他捻出一顆鹽粒,放在嘴裡嚐了嚐,這鹽粒雖然還是有點微苦,但口感卻比撈採出的鹽要強出百倍了。

他不由讚歎百姓和鹽工的智慧,雖然他們不明白鹽池之水析出雜質的化學原理,但他們卻能在勞動中總結,利用一年四季的溫差變化,巧妙的將其中的芒硝、白絮等物質分離出來,着實難得,誠如荀彧所言,此借天時之力也。

荀彧嘆道:“此四畦法所產之鹽雖好,卻需歷經寒暑一載,儲存滷水有限,用時頗長,更不能出差池,故而所產之鹽不足以供應四方,百姓所食之鹽則皆是直接引水入池曬制而來的苦鹽。”

張遼點了點頭,他明白荀彧的話,四畦法制作出來的鹽多半都供了朝廷和公卿豪強,尋常百姓吃的還是苦鹽。

張遼皺眉看了看四面一片片分佈凌亂、大小不一的鹽畦,斷然道:“文若,今年秋後,可發動將士與青壯將這四面鹽畦全部重修,拓寬十里,重新劃分佈局,皆修成四畦。”

原來鹽池由豪強掌控,各自爲政,混雜不堪,若是重新整修後,統一工序,那樣每年的鹽產量會大大增加,質量也會比原來的好。

“喏!”荀彧應了聲,又微笑道:“主公此舉大佳。”

張遼呵呵一笑,這時從不遠處突然傳來一陣歌聲:“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wωω✿Tтka n✿C〇

張遼不由看向一旁的老鹽工,笑道:“沒不想這鹽工之中,居然還有人能唱出上古虞舜所做之歌。”

老鹽工忙道:“將軍有所不知,此地鹽工,都能唱‘南風歌’,南風起,鹽始生,南風實乃天賜之寶哪。”

張遼失笑道:“長者何出此言?南風雖好,莫非這東風、西風便不濟事乎?”

在他看來,只要是風力,就能加快蒸發,應該不分東南西北風吧。

沒想到那老鹽工卻點頭道:“正是如此,南風最佳,東風尚好,若是在曬鹽時遇到東北風或西南風,滷水便會‘粥發’,像米糊一樣,所生之鹽比撈採上來的苦鹽更要苦澀難吃,因而在我等鹽工眼中,這南風實乃蒼天所賜,不可不敬之。”

張遼不由大奇,看向河東郡丞王邑:“果真如此乎?”

王邑點了點頭:“稟將軍,正是如此。”

荀彧、郭嘉不由嘖嘖稱奇,紛紛感嘆造化之奇。

張遼卻沉思起來,他可不信什麼南風是蒼天所賜,若是東南西北風果然效果不同,那必然是另有原因。

他沉吟道:“南風出鹽,必有其故,所謂南風暖,北風寒,東風溼,西風乾,想必是這寒、暖、幹、溼,對出鹽也有影響。”

他自然知道,溫度在很多化學反應中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東南西北風的不同,多在於寒流和暖流的差別,應該是這個因素造成了鹽水中芒硝或其他物質含量提升,導致結晶出來的鹽發苦。

聽了張遼所說,那老鹽工身子一顫,喃喃道:“將軍此言,倒是有理哪,細細想來,凡東北風和西南風來時,天氣多半發冷,恐怕正是如此!……滷水冬出芒硝,夏發模糊,莫非也是因爲寒暖不同的緣故?”

這老鹽工世代從事鹽業,技藝精湛,經驗豐富,聽了張遼的話,頓時恍然大悟,想通了很多道理。

荀彧和郭嘉也是大智之人,聞言登時恍然。

郭嘉連聲讚道:“主公能觀表而知本,吾不如也。”

就連荀彧也點頭附和,張遼這般本事,確實令他們佩服。

張遼咧了咧嘴,正要正要說話,老鹽工突然又道:“將軍,還有一事,我等鹽工惑之久矣,冒昧請將軍解惑!”

“哦?”張遼看了看滿是期待的老鹽工,笑道:“說來聽聽。”

沒想到就在這時,天空突然傳來一陣轟隆隆的雷聲,他們不由愕然看去,卻纔發現不知何時天空竟然有了一片雨雲。

王邑面色微變,忙道:“將軍,這曬鹽之時最怕暴雨洪災,一旦四面有洪水入池,今年的曬鹽之事便要歉收了。”

聽王邑這麼一說,張遼面色也變得凝重起來。

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畔望月第二百零九章 酸棗大戰(一)第四百五十八章 南庭動亂第三百四十三章 五內俱焚第六百七十八章 中伏第五百二十四章 曹嵩第一百二十章 結果第四百二十五章 猛攻第六百八十一章 衝鋒!第三百二十六章 實力暗漲第一百四十一章 械鬥第五百一十章 策略第二百五十章 劉表下荊州第四百四十九章 潰退第五百一十章 策略第五百九十九章 詔令下達第九十三章 胡軫兵敗第四百章 董卓伏誅(四)第七百一十七章 田豐之難第六百七十五章 鵲佔鳩巢第二百六十二章 戰孫堅(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見面第一百一十八章 暴打第三百零四章 玉璽第七百三十一章 關東之亂第五百五十章 兗州之亂第五百七十六章 車駕難渡第二百八十章 董卓大敗第三章 形勢第六百二十八章 風雲再起第一百六十五章 殺雞儆猴第五百零三章 分合亂世第五百一十七章 兗州第六百九十五章 醒來第六百七十二章 巢湖第四十九章 路見第五百四十五章 刺頭第七百八十一章 一拳第三十章 暴怒第三百一十三章 關平第七百二十六章 將歸第三十四章 吊打第三十三章 力可頂牛?第三百四十七章 潁川第三百七十四章 獄外第四百一十五章 長安亂(八)第九十一章 謀臣之助(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先下劉囂第四百七十二章 重圍第一百七十六章 皇宮之中第四百二十八章 賈詡之謀第六百八十五章 哭哭笑笑第二百三十九章 軒轅關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二百八十七章 再見郭嘉第五百一十五章 呂布來投第一百五十六章 喝下去第六百五十章 耳光第三百七十八章 先下劉囂第一百七十七章 挖皇陵的呂布第三百一十章 衛仲道第四百七十二章 重圍第一百七十章 身影第六百七十章 高幹吐血第二百五十一章 無題第五百四十三章 犒勞第一百七十八章 好!第二十二章 乃公華雄第二百三十七章 調動第五百三十二章 亂軍第八十二章 回兵第四百二十五章 猛攻第四百零五章 荀攸之言第五百四十七章 呂布的守望第七百二十一章 仙長與書信第五百七十七章 霸水慘禍第二百一十一章 酸棗大戰(三)第四百五十章 休屠各覆沒第三百四十二章 離間第四百三十一章 開府第四百六十一章 南庭覆滅第六百六十六章 虛虛實實第一百八十九章 成皋,虎牢!第三百零三章 陰謀在繼續第五百四十一章 子敬第二百五十章 劉表下荊州第二百三十五章 二次討伐董卓第十二章 初見董卓第二百一十九章 唐母第十五章 厚黑第二百零六章 你知道的太多了第五百二十九章 一角第五百九十九章 詔令下達第三百四十六章 威逼恐嚇第二章 左慈第五章 營房外第三十二章 戰!第三百二十九章 借糧第三百一十一章 謠言第十五章 厚黑
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畔望月第二百零九章 酸棗大戰(一)第四百五十八章 南庭動亂第三百四十三章 五內俱焚第六百七十八章 中伏第五百二十四章 曹嵩第一百二十章 結果第四百二十五章 猛攻第六百八十一章 衝鋒!第三百二十六章 實力暗漲第一百四十一章 械鬥第五百一十章 策略第二百五十章 劉表下荊州第四百四十九章 潰退第五百一十章 策略第五百九十九章 詔令下達第九十三章 胡軫兵敗第四百章 董卓伏誅(四)第七百一十七章 田豐之難第六百七十五章 鵲佔鳩巢第二百六十二章 戰孫堅(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見面第一百一十八章 暴打第三百零四章 玉璽第七百三十一章 關東之亂第五百五十章 兗州之亂第五百七十六章 車駕難渡第二百八十章 董卓大敗第三章 形勢第六百二十八章 風雲再起第一百六十五章 殺雞儆猴第五百零三章 分合亂世第五百一十七章 兗州第六百九十五章 醒來第六百七十二章 巢湖第四十九章 路見第五百四十五章 刺頭第七百八十一章 一拳第三十章 暴怒第三百一十三章 關平第七百二十六章 將歸第三十四章 吊打第三十三章 力可頂牛?第三百四十七章 潁川第三百七十四章 獄外第四百一十五章 長安亂(八)第九十一章 謀臣之助(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先下劉囂第四百七十二章 重圍第一百七十六章 皇宮之中第四百二十八章 賈詡之謀第六百八十五章 哭哭笑笑第二百三十九章 軒轅關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二百八十七章 再見郭嘉第五百一十五章 呂布來投第一百五十六章 喝下去第六百五十章 耳光第三百七十八章 先下劉囂第一百七十七章 挖皇陵的呂布第三百一十章 衛仲道第四百七十二章 重圍第一百七十章 身影第六百七十章 高幹吐血第二百五十一章 無題第五百四十三章 犒勞第一百七十八章 好!第二十二章 乃公華雄第二百三十七章 調動第五百三十二章 亂軍第八十二章 回兵第四百二十五章 猛攻第四百零五章 荀攸之言第五百四十七章 呂布的守望第七百二十一章 仙長與書信第五百七十七章 霸水慘禍第二百一十一章 酸棗大戰(三)第四百五十章 休屠各覆沒第三百四十二章 離間第四百三十一章 開府第四百六十一章 南庭覆滅第六百六十六章 虛虛實實第一百八十九章 成皋,虎牢!第三百零三章 陰謀在繼續第五百四十一章 子敬第二百五十章 劉表下荊州第二百三十五章 二次討伐董卓第十二章 初見董卓第二百一十九章 唐母第十五章 厚黑第二百零六章 你知道的太多了第五百二十九章 一角第五百九十九章 詔令下達第三百四十六章 威逼恐嚇第二章 左慈第五章 營房外第三十二章 戰!第三百二十九章 借糧第三百一十一章 謠言第十五章 厚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