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

“臣高保融,參拜皇帝陛下!”崇政殿內,姍姍來遲的南平王高保融,終於低下頭,親自向漢帝行大禮。

劉承祐端居御案,審視着高保融,三十多歲,絡腮鬍子,風度翩翩的,賣相十分不錯,只是身體氣質看起來不佳,大抵是過於沉湎酒色的緣故。

“南平王一路辛苦了,就別跪着了,免禮平身,賜座!”劉承祐的語氣,並不怎麼客氣。

“謝陛下!”小心地瞥了劉承祐一眼,高保融起身倒也挺麻利的,在內侍的引導下落座。

“南平王可是讓朕好等啊!朕可是從四月開始,就盼着見上一見!”看着他,一開口就讓高保融心生忐忑,劉承祐做着感慨:“不過,好事多磨,今日總算是見到了。雖則初次謀面,但朕與南平王可是神交已久,今日會面,果有種親切感。南平王,你是否也有同感吶?”

“是!是!陛下說得是!”真正面對漢天子的時候,高保融發現自己是什麼底氣都沒了,或許是秋老虎的緣故,再加上皇帝那夾槍帶棒的話,冷汗不自覺地便從額頭滲出了。

見其狀,劉承祐嘴角終於泛起了少許笑意,只是有些冷:“可惜啊,前日朕納妃,你可錯過了朕的喜酒啊!”

“臣也是到京後方才知曉,萬分遺憾,追悔莫及,請陛下治罪!”高保融有些坐不住了,起身拜倒,解釋着。

交流好書,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可領現金紅包!

“南平王無罪啊!朕一沒給你發請帖,二嘛,難道還能因爲別人錯過了朕的喜酒而問罪?”劉承祐臉上笑意逐漸擴大。

“陛下寬仁,令臣慚愧!聞陛下大喜,臣略備薄禮,還望陛下笑納!”高保融趕忙道,似乎想要彌補一下。

“朕乃一國之君,富有天下,難道還在意你那點賀禮嗎?”劉承祐神色愈加和藹,看着高保融:“不過,你能有這份心意,朕很欣慰。既然備好了,想來你也不便收回,朕給你指個用處吧!”

聞言,高保融有些發愣,下意識地拱手應道:“還請陛下垂訓!”

“朕雖在東京,但耳目還算清明,聽說江陵原有兵馬指揮副使李景威,在朕的大軍南下前,曾建議你伏兵於險狹,王師入城之後,又橫劍自刎,以死殉國,以盡忠心......”劉承祐悠悠說來。

聽皇帝提起此事,高保融立刻慌了,說:“陛下,那李景威不過峽州土頑,固執愚鈍,不識天數,當時臣便嚴重斥之!臣,從未有抗拒陛下與朝廷之心啊!”

“南平王不要激動嘛!你對朝廷的恭順,這麼多年了,朕還不瞭解嗎?”劉承祐的語氣中多了一絲玩味,繼續說:“朕只是聽說,李景威死後,草草下葬,只一抔黃土,其老母妻兒,也是無人奉養,飽受宵小欺凌,悽苦無依。”

盯着高保融,劉承祐表情冷淡了幾分:“這李景威雖然庸鄙不堪,但對你高氏這份忠心,還是可憫的!唐季三代以來,世人多背棄忠義,似李景威這樣的人,也算是難得了。人既已死,朕也無意再追罪其高堂妻子。

旁人或許鄙之,南平王你該當有所表示。把你那份賀禮,發往江陵官府,由當地官府給李景威修座墳,剩下的再撫卹其家人,也算朕的一份心意!”

“陛下仁德,對一愚夫竟然也如此寬容厚待,臣萬分欽服,願獻賀禮,聽憑陛下處置!”高保融聽完,鬆了口氣的同時,大唱讚歌。

關於李景威的故事,在荊南之地倒有一定的流傳,民間有傳言,說荊南百萬戶民,三萬將吏,忠臣唯有一李景威......

說完李景威的事,劉承祐又讓高保融坐下,想了想,認真地說道:“自朱樑時起,高氏坐鎮荊南,除暴治安,育養生民,使要害之地長保安寧,功德大焉。大漢立國以前,也曾進表勸進,朕即位之後,也是恭服,歲貢不斷,從無忤逆之舉。

此番,又能主動獻土歸朝,免除一場刀兵,並協助大漢進討周逆,這些功績,朕也都記在心裡,此生都不敢忘懷!”

聽完皇帝這番話,高保融那顆虛懸的心終於落地了,屁股下邊也不似針氈,能坐住了。

“朕在汴河邊上,賜給你的那座王府,可曾去看了?”有些突然的,劉承祐問。

高保融搖搖頭,應道:“臣一進京,便來宮求覲,未曾去過!”

“帶着你的家人入住吧,希望你能滿意。朕封你爲安陽郡王,守太師,今後就在東京住下吧,朕不會苛待有功之臣,許你一世富貴!”劉承祐意態平和地說道。

聞言,高保融再度起身,滿臉激動地拜倒:“臣謝陛下恩典!”

待高保融退下之後,劉承祐說道:“這高保融,也不是太蠢嘛!何以行爲那般拖沓遲疑!”

此前默不作聲,侍候在側的趙普應道:“此庸碌之人,前番之表現,不足爲奇。如今人既已來京,經陛下這一番震懾兼恩典,今後想來會安分守己的!”

“希望如此吧!對於這第一個獻土歸誠的諸侯,朕還真想與他有始有終,不願發生什麼不和諧的事!”劉承祐說道。

“陛下,魏相公求見!”

“宣!”

很快,魏仁溥入殿,規規矩矩地行禮:“陛下!”

“魏卿,快坐!”對於自家的柱國大臣,劉承祐的態度和善得不是一星半點。

將手中一疊厚厚的奏章交給張德鈞呈上,魏仁溥說:“這是此番南征諸軍及將校所擬功賞,請陛下御覽!”

“魏卿先坐,朕看看!”

劉承祐當即翻開,認真地看了起來,又是一批將校的崛起。當然,中下層官兵,如今已不似當年那般受劉承祐關注了,不是不重視,只是沒有必要,經過這麼多年的整頓與發展,大漢軍隊已成其體系,軍功、升遷自有其規則。

當然,魏仁溥呈上的,只有軍職的升遷與錢物的賞賜,上呈給劉承祐,審覈是一方面,爵位與勳銜則需劉承祐來補充。

對此,劉承祐早有腹稿,迅速提筆,對照功名簿書寫,籤批用印,一系列動作,十分乾脆。如此一來,大漢又多了幾名侯、伯。

“兵部的評定覈准,朕沒有異議,照此頒佈獎賞吧!”擡眼,劉承祐對魏仁溥說。

“是!”

“這份名單,只是針對出征將校的!”看着魏仁溥,劉承祐說:“樞密院及各部有功之吏,如何升賞,魏卿可有建議?”

魏仁溥應道:“各部職吏,自有衙司內升賞,奏稟吏部及陛下覈准。而諸主官、重臣,則非兵部所能評定,需要陛下聖裁!”

點點頭,劉承祐做出一副苦惱的樣子,問他:“其他人,朕都有考量,唯有邢國公,他此番當大軍轉運之任,功勞一點不比攻城拔寨小,前又有治襄陽之功。魏卿覺得,朕當以何職酬之?”

聞此問,魏仁溥眉頭頓時便皺了起來,一個眨眼之間,思緒似乎百轉,迎着皇帝的目光,還是謹慎地應道:“陛下當與李相商討,非臣職分之事!”

聽其答,劉承祐當即道:“魏卿亦是宰臣,是協助朕治理天下的柱臣,雖署領兵部,豈能受限於職司?朕想聽聽你的看法!”

但明顯不想就此事發表看法,沉吟了下,拱手應道:“陛下聖明公正,論功行賞,斷無偏差!”

見其狀,劉承祐考慮了下,輕輕地揮手,嘆了口氣,說:“罷了,你不想說,朕也不勉強你!”

“謝陛下!”魏仁溥明顯鬆了口氣。

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78章 安東這地不簡單第43章 接見第457章 鄭州第266章 放賑遼東第87章 欒城之戰(1)第53章 遁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92章 大調整第277章 軍政安排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365章 看衰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83章 抉擇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110章 坦白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62章 難得遲疑第79章 勢孤危第64章 楊業卻敵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2199章 仁宗篇16 家國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75章 高貴妃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1728章 惠民新政第339章 那一腳第49章 求援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第31章 議治湖湘第65章 決議南征第1803章 運動第122章 連鎖反應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323章 黨侯的智慧第20章 威臨荊南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476章 趙匡義留臺喪龍鍾響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287章 趙普使蜀1第77章 吏職變動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義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450章 落幕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428章 用心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81章 內外變動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88章 童謠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329章 西域風雲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165章 夏獵、祥瑞以及進貢第175章 在滑州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511章 最後的旅途10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79章 大獲全勝第2198章 仁宗篇15 統治中堅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166章 出使歸來第461章 過重的恩典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62章 二代勳貴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83章 抉擇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380章 開寶第32章 邠州,北遷隊伍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380章 開寶第84章 夏州降第344章 打個賭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108 狀元
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78章 安東這地不簡單第43章 接見第457章 鄭州第266章 放賑遼東第87章 欒城之戰(1)第53章 遁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92章 大調整第277章 軍政安排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365章 看衰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83章 抉擇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110章 坦白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62章 難得遲疑第79章 勢孤危第64章 楊業卻敵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2199章 仁宗篇16 家國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75章 高貴妃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1728章 惠民新政第339章 那一腳第49章 求援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第31章 議治湖湘第65章 決議南征第1803章 運動第122章 連鎖反應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323章 黨侯的智慧第20章 威臨荊南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476章 趙匡義留臺喪龍鍾響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287章 趙普使蜀1第77章 吏職變動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義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450章 落幕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428章 用心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81章 內外變動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88章 童謠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329章 西域風雲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165章 夏獵、祥瑞以及進貢第175章 在滑州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511章 最後的旅途10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79章 大獲全勝第2198章 仁宗篇15 統治中堅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166章 出使歸來第461章 過重的恩典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62章 二代勳貴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83章 抉擇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380章 開寶第32章 邠州,北遷隊伍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380章 開寶第84章 夏州降第344章 打個賭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108 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