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

bookmark

秋風秋雨愁煞人,不過開寶十三年的這個秋季,劉皇帝卻沒有這種感覺,大概過去每到秋時總是惆悵,無病呻吟也有些多,因此到了今年,劉皇帝決定換個心情,活得瀟灑些。

在朝廷中樞的文武大臣們有條不紊、緊鑼密鼓地推動兵制改革時,劉皇帝待在漢宮中則顯得很放鬆。於他而言,大政既然定下,也有了詳細的施行方桉,具體的負責職吏,並且由趙普、曹彬這樣的軍機重臣親自監督,剩下來的事情,就不需他抓着不放,定時關注一下即可。

因此,中秋之前的日子,劉皇帝過得很瀟灑,每日閒情意志,練練字,讀讀書,聽聽史,帶帶孩子。

時不時的,召些功臣勳貴進宮作伴,喝喝酒,聊聊天,縱論古今,暢談天下。當然,受召的基本都是老臣老將,且退居二線,沒有在朝中擔任實職的功臣,如郭威、符彥卿、向訓、王全斌、趙匡胤、王彥升等人。

君臣一道談天說地,追憶往昔崢嶸,也是一大樂事,當然,這只是對劉皇帝個人而言。如今的劉皇帝,已經沒有人能從容地與之交流,整個天下,大抵只有符皇后能“正常”地坦言說事了,但即便是符後,也會注意態度與語氣了。

在劉皇帝看來,這些功臣勳貴退居幕後,感情上或許受到了一些傷害,因此他親自招待,示以關懷,寬慰其心,以示親近之意,表明他與朝廷都沒有忘記他們。

另一方面則是,這些貴族功臣退下之後,到底在幹什麼,閒下來的劉皇帝還是很關心的。雖然有秘密機構幫忙盯着,但那終究是二手的,大臣們也都學聰明瞭,任皇城司再是無孔不入,經過這麼多年的適應,也早就學會了應對,也難以做到完全監控。

再加上,二手的消息,劉皇帝也總是有所保留,從來都不是偏聽偏信,有些情況,還得他親身親眼地體會才能知道,謹慎也好,多疑也罷,這就是他的一貫作風。

當然,結果或許也只是求得一種自欺欺人的心安,最難測者是人心,劉皇帝也沒真的長一雙洞察一切的眼睛。而對於劉皇帝的這份“關懷”,哪怕是王彥升都學乖了,更何況那些老於世故的勳貴的。

退居幕後的人,或老或病,但唯獨一個趙匡胤最爲特殊,他正值盛年,身體也沒有什麼大毛病,但卻不得不消沉下去。

在開寶北伐之前,或許還稱得上是正常“輪休”,休養一段時間,便還有再度啓用的機會,北伐時東路軍主帥就是明證。

但自開寶北伐結束後,趙匡胤也基本進入徹底養老的狀態,不管明面上如何,旁人如何看待,在劉皇帝這裡,是選擇徹底棄用趙匡胤的。

也是多方原因造成了,一是趙妃進了東宮,還生下太子唯一的兒子;二則是趙匡義,劉皇帝要用他,就必然要限制趙匡胤,兄弟父子同朝,在大漢並不少見,比如呂胤、呂端兄弟,比如名噪一時的竇氏五龍,但他們都是文臣,沒有可比性。

第三,也是最重要最根本的,還是“歷史”因素。過去的劉皇帝,自信乃至自負,自覺能夠執掌乾坤,駕馭羣豪,管你什麼“帝王將相”,都敢大膽去用,並且一定程度上做到用而不疑。

但是,隨着年紀的增長,那種心理也在逐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懷疑,是多慮。對劉皇帝而言,趙氏兄弟自然是最值得懷疑的對象,畢竟以“史”爲鑑。

皇帝老了之後爲什麼會多疑,不只是心態上的變化,也在於身體的老,這會讓他覺得自己的掌控力不足了,甚至懷疑自身。越是英明之主,就越是如此,過去的自信,到了晚年,也往往變成自負。

劉皇帝似乎也漸漸在朝那個方向發展,而閒下來的他,多思多慮,也就不足爲奇了,他也有足夠的時間去關注這些。

劉皇帝保持着警惕與懷疑,結果便是趙匡胤的政治生涯基本走到了頭,哪怕地位顯赫,影響力猶在,身上還兼着內閣大學士之銜,都沒有意義,沒有實權,也就難稱大丈夫。

對於這樣的境遇,若說趙匡胤心裡沒有想法,沒有一點怨言,那也是不可能的,對於一個素有壯志的豪傑來說,早早地被束之高閣,無處施展,堪稱悲劇。

崇政殿,趙匡胤恭恭敬敬地退出,邁着緩慢的步子,從御階上走下,離宮而去。臉上還帶着少許明顯的醺意,但腳步很穩,表情間則透着少許的苦悶,嘆息都是無聲。

劉皇帝又找他來喝酒了,雖然趙匡胤好酒是出了名的,但與皇帝對飲,是越發苦悶,越發乏味,也越發忐忑了。

事實上,趙匡胤這幾年也是頗覺鬱悶,自我審視之時,也難免陷入自我懷疑,他很疑惑,那麼多功臣勳貴,皇帝爲何獨獨針對自己。

如果說過去,劉皇帝所有的忌憚與戒備都掩藏在心理,那從近幾年的情況來看,已然有些顯露痕跡了,旁人或許無從所知,但趙匡胤自己是清清楚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

有一段時間,趙匡胤覺得只是劉皇帝在打壓約束勳貴集團,畢竟他也算是勳貴之中的牌面人物,但後來發現,真的只是在針對他趙匡胤。而這份針對,於趙匡胤而言,也確實有些沉重。

趙匡胤始終難以釋懷的是,論功勞,論資歷,論威望,勳貴之中,他都不是獨一份,如果沒有開寶北伐的統帥履歷,他的聲望則還有低一等,至少無法同慕容延釗、柴榮比肩膀。

若說是外戚的身份,仍舊活躍在大漢軍壇政壇上也是不少,高懷德前不久才調任安東,給秦王劉煦做副手。而論出身,論戰績效,趙匡胤都不覺得自己能蓋過高懷德。

而仔細回想過去,趙匡胤也發覺了,劉皇帝對自己一直都是格外關注的,從一名禁軍的中低級軍官,被提拔爲侍衛班直,後來更是多次提拔,委以重任,其中的破格越級,原本可以當作劉皇帝愛才,但如今看來,根本原因還是那份特殊的“關注”。

當初忌憚郭威,早早讓其卸任歸養,這可以理解,畢竟那時劉皇帝的地位還不算穩固,對所有的開國功臣,都使了手段。

就是有當代衛公、英公之稱的慕容延釗和柴榮,他們的名望總高過自己吧,劉皇帝卻始終表現出信任。

這也是趙匡胤最爲不解的地方,他趙匡胤何德何能?

當然,趙匡胤不知道的是,如果柴榮身體好一些,又或者再多活個幾年,那日子不會比他好過多少......

這纔是感言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50章 南漢來使,慶功宴第3章 新皇詔制第140章 大獲全勝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92章 定州事第260章 論婿第375章 少林寺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21章 禍從口出第508章 最後的旅途7第78章 南北併發第289章 捷報齊至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114章 大朝會第42章 西州局勢岌岌可危第178章 頭腦清醒的乾祐帝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99章 兩個人才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澆築王權第197章 開封擴建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導師第127章 皇城司第41章 西域戰況第296章 三處餘音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75章 高貴妃第106章 誘惑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187章 紛紛上表第103章 郭王會第333章 養子、南征在即第253章 運籌千里王樞密第316章 不裝了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297章 新山陽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60章 皇后進言第177章 耶律妃第100章 城戰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1807章 無不可殺之人第298章 王著罷相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中)第483章 南巡第312章 中宮虛懸,趙普索權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39章 連夜南進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153章 削藩第1章 封禪的餘韻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106章 敲打第197章 決斷!第58章 當太子與首相共同針對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155章 漢帝的反思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第62章 緊鑼密鼓第1772章 處置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36章 西面來人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452章 皇孫第67章 滿廷反對亦無效世宗篇39 寇準罷相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100章 關中蜀亂第270章 立場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156章 亡國之君第368章 吳越結局註定第177章 同榻臥談第9章 寫得不錯!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212章 開寶北伐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157章 提親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1685章 一穩到底
這纔是感言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50章 南漢來使,慶功宴第3章 新皇詔制第140章 大獲全勝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92章 定州事第260章 論婿第375章 少林寺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21章 禍從口出第508章 最後的旅途7第78章 南北併發第289章 捷報齊至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114章 大朝會第42章 西州局勢岌岌可危第178章 頭腦清醒的乾祐帝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99章 兩個人才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澆築王權第197章 開封擴建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導師第127章 皇城司第41章 西域戰況第296章 三處餘音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75章 高貴妃第106章 誘惑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187章 紛紛上表第103章 郭王會第333章 養子、南征在即第253章 運籌千里王樞密第316章 不裝了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297章 新山陽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60章 皇后進言第177章 耶律妃第100章 城戰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1807章 無不可殺之人第298章 王著罷相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中)第483章 南巡第312章 中宮虛懸,趙普索權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39章 連夜南進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153章 削藩第1章 封禪的餘韻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106章 敲打第197章 決斷!第58章 當太子與首相共同針對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155章 漢帝的反思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第62章 緊鑼密鼓第1772章 處置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36章 西面來人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452章 皇孫第67章 滿廷反對亦無效世宗篇39 寇準罷相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100章 關中蜀亂第270章 立場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156章 亡國之君第368章 吳越結局註定第177章 同榻臥談第9章 寫得不錯!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212章 開寶北伐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157章 提親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1685章 一穩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