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8章 惠民新政

第1728章 惠民新政

前一刻還衆星捧月的劉繼昌,後一刻便收斂起了所有威嚴氣度,甚至有幾分忐忑。見到劉暘,趨步上前,恭拜道:“殿下駕臨,未及遠迎,還乞恕罪。”

劉暘下意識地朝外瞥了眼,劉繼昌離席之後,已然安靜了許多。看着他,劉暘輕笑道:“聽說你喜結新歡,如此良緣喜事,特地過來討杯酒水吃,沾沾喜氣。只是我不請自來,還需你這主人見諒!”

這話茬可有些不對勁,劉繼昌心頭一緊,趕忙謙卑道:“殿下言重了。殿下能來,臣只感榮幸,只是臣這點俗情瑣事,實在上不得檯面,豈敢打擾殿下。”

“這泰和樓的宴會場,也上不得檯面,是不夠敞亮,還是不夠浮華啊?”劉暘反問道。

要知道,當年劉暘納蕭綽時,都沒有大操大辦,甚至沒有舉行像樣的宴會,只是簡簡單單地進行了一場禮儀流程,如此而已。因此,看劉繼昌納個妾,都搞出這麼大的聲勢,劉暘心頭怎能沒有想法。

劉繼昌並沒有喝醉,也聽懂了話音,有些急切地拱手道:“臣有罪!”

和劉皇帝一樣,劉暘也不喜歡臣下動不動就請罪,劉皇帝是覺得虛僞,劉暘則認爲這是遇事逃避、推搪責任的表現,於事無補。

“別忙着請罪!”劉暘手用力地一揮,眉頭也微微蹙起,道:“我只是好奇,堂堂的開封府尹、徐王世子,滿朝關注,舉城矚目,納一妾室,需要如此張揚,恨不得闔城士民都知曉。朝儀何在?體統何在?”

聽到這話,劉繼昌有些站不住了,麻利地跪倒:“臣思慮欠妥,舉措孟浪,有失官體,還請殿下寬宥。臣這便吩咐下去,將酒宴撤了!”

“已經搞出這麼大場面,還要再添幾分非議嗎?”劉暘問道。

劉繼昌不是不明白其中道理,只是表明一個態度罷了,因此低頭道:“臣聽殿下吩咐。”

劉暘默默地看了會兒劉繼昌,再度出聲:“起來吧!”

“謝殿下!”劉繼昌不由鬆了口氣。

“赴宴的,都有哪些人?”

“除了一些親朋同僚,餘者都是東京顯貴賢達!”劉繼昌老實答道,觀察了下劉暘表情,見他臉色有所和緩,又小心地說道:

“殿下容稟,臣設此宴,卻也非單純虛榮作祟,爲了收受賀禮,聽堂間那些人恭維誇讚,而是另有苦衷。”

聽劉繼昌這麼說,劉暘眉毛上挑,直勾勾地盯着他:“哦?我倒想聽聽,這其中還有什麼隱情。”

能夠感受到太子那帶有懷疑的態度,劉繼昌不由屏氣凝神,話已然說出口,自然要把它圓過去。 Www ✿ttkan ✿c○

稍微組織了下語言,劉繼昌拱手道:“殿下,臣履任開封府,業已一年,居其任,雖無大過,於國於民,也無建樹,每每思之,頗感慚愧。

臣不敢以殫精竭慮自稱,卻也不乏思慮,臣近來與幕僚佐商討,聽取羣議,下定決心,要爲開封治下百姓,做些力所能及之事,略盡職責,以報陛下賞拔之恩。”

聽劉繼昌這兜圈子的話,劉暘雖然未感不耐煩,但眉頭卻是高高蹙起:“你所想到力所能及之事,就是今日之事?”

劉繼昌連連搖頭,道:“臣察治下,東京城內,自是繁榮昌盛,然開封所轄,除東京城之外,尚有其餘一十五縣,近二十萬戶百姓。

此前官府爲政,對這些縣鎮黎民,多有忽視,其雖地處京畿腹地,沐浴京師榮光,比起京內百姓,卻未享受多少實惠

甚至於,爲供饋京城,多有負擔,村野之間,也不乏窮困潦倒者。因此,臣不自量力,欲對這些治下之民,行恩施惠,以作補償。

臣有意,在開封府下諸縣,再興土木,擴寬道路,修建水庫,疏通溝渠。去歲,田畝減產,小農小民,生計多艱,臣也打算對他們進行相應補助”

一邊敘說着,一邊觀察着劉暘的表情,見他若有所思,劉繼昌心下微定,言語也越發流暢,繼續道:“欲行惠民新政,首在財政。”

劉暘打斷他:“想法是好的,但此事與今日泰和樓的場面有何干連?若論財政之寬裕,天下道州府,有多少地方比得過開封府?”

劉繼昌道:“殿下所言甚是,開封各項財稅,始終在天下前列,然每年所耗所費,固定支出,也相當龐大。臣計劃於新政上先投入兩百萬貫,其半由府庫出資,另外一半則考慮籌謀善款。

當年,灤國公修開封時,因款項不足,特邀京內賢達,出糧出錢,今日,臣行惠民之策,只是效仿罷了”

說到這兒,劉繼昌就停住了,靜靜地等着太子的反應。而此時的劉暘,似乎也被劉繼昌說服了,思吟幾許,語氣溫和了許多:“是這樣?”

“臣豈敢欺瞞殿下,關於新政計劃,府中商討制定,已成條文,記錄齊備,隨時可供查驗!”劉繼昌自信道。

“倘若如此,這倒是一項善政,國以民爲根本,民以農爲生計,在這方面,多施恩惠,是應該的!”劉暘終於認可道。

“不過,當年慕容皇叔祖籌集建城公款,可是威逼利誘,也許諾了不少好處。你如今,又打算拿出什麼條件,否則,外面那些‘賢達’豈能心甘情願,捐資獻款?”劉暘問道。

“回殿下,唯有在稅收上,給予一定優惠。再者,此事本爲善行義舉,他們也不敢索求過多。”劉繼昌道。

劉暘當即追問道:“可得財政司支持?”

“這”劉繼昌:“尚無。”

“涉及稅收的問題,當取得財政司認可,方可成行!”劉暘直接道,如今,朝廷對商稅是越發重視了。

顯然,開封府作爲權力極大的府治,具備特殊政治地位,但同樣的,頭上一大堆婆婆媽媽管着,倒也沒有那麼多的自由,畢竟就在中樞眼皮子底下。

對此,劉繼昌點頭道:“臣明白!”

“這樣,你把開封府這份惠民政策,擬成條陳,上奏中樞,給宰相們看看,是否有通行可能,開封府起了一個頭,若可,其他地方,也可嘗試!”劉暘想了想,吩咐道。

“是!”劉繼昌聞言,頓時面露喜色。若依太子的意思,此政若能推廣開來,那他劉繼昌的名聲,也可籍此傳揚開來了,這可是美名善名。

“開封府籌謀,難免有不周之處,正需殿下與相公們指導,加以完善!”劉繼昌緊跟着恭維道:“臣眼界狹小,只盯着開封府,殿下高屋建瓴,卻能顧及整個天下,臣實感欽佩!”

“好了!”劉暘擺擺手:“你倡議新政,很好!”

見劉暘再度表露認可,劉繼昌又低頭謙虛道:“只是操辦此事,臣行爲欠妥,深感慚愧。”

“能募得錢款,能把事情辦妥,這纔是最重要的!”劉暘道:“至於些許小節,倒也不必過於介懷!”

“殿下英明!”

至此,通過開封府的惠民新政,劉繼昌總算把納妾宴會之事給糊弄過去了。當然,也代表着,在這項新政上,他必需辦成,還要辦得漂亮,否則,如何向太子交代。

但同樣的,有太子的支持,那辦成的可能性,也隨之提高,劉繼昌此時此刻,信心十足。

第94章 汝公出山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18章 侯益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1759章 生財之道第20章 威臨荊南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106章 誘惑第371章 慰問=送行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2053章 終章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356章 被忽視的皇子第253章 其他戰場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498章 六十年來第一遭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1720章 靜默第1700章 本州無罪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114章 欲謀大功第291章 酬功第76章 王峻用兵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81章 內外變動第175章 蜀定,凱旋第84章 示警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148章 還京第138章 請立太子第245章 出兵伐蜀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第80章 京觀第390章 武舉選官定製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357章 國滅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98章 封禪之議第475章 趙盧之間的齟齬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412章 二王第60章 “暴斃”第198章 秋獵第383章 敞開談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137章 後宮那點事第173章 馬氏內亂或可利用一下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10章 如此處置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178章 頭腦清醒的乾祐帝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101章 梁山觀政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25章 開寶新政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81章 下蔡大捷第451章 完顏來朝,東北將亂第192章 劉銖案世宗篇終 駕崩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508章 最後的旅途7第60章 皇后進言第382章 朕知道你們不滿第25章 李史合謀第57章 朝堂的風波第194章 蕭護思眼中的強漢第31章 功成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240章 南口大戰9第239章 進退第32章 天子上門第103章 缺少一個系統的李從益第240章 城塌了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97章 隰州第353章 信使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264章 孺魏王第146章 到了還得親征
第94章 汝公出山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18章 侯益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1759章 生財之道第20章 威臨荊南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106章 誘惑第371章 慰問=送行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2053章 終章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356章 被忽視的皇子第253章 其他戰場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498章 六十年來第一遭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1720章 靜默第1700章 本州無罪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114章 欲謀大功第291章 酬功第76章 王峻用兵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81章 內外變動第175章 蜀定,凱旋第84章 示警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148章 還京第138章 請立太子第245章 出兵伐蜀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第80章 京觀第390章 武舉選官定製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357章 國滅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98章 封禪之議第475章 趙盧之間的齟齬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412章 二王第60章 “暴斃”第198章 秋獵第383章 敞開談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137章 後宮那點事第173章 馬氏內亂或可利用一下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10章 如此處置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178章 頭腦清醒的乾祐帝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101章 梁山觀政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25章 開寶新政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81章 下蔡大捷第451章 完顏來朝,東北將亂第192章 劉銖案世宗篇終 駕崩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508章 最後的旅途7第60章 皇后進言第382章 朕知道你們不滿第25章 李史合謀第57章 朝堂的風波第194章 蕭護思眼中的強漢第31章 功成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240章 南口大戰9第239章 進退第32章 天子上門第103章 缺少一個系統的李從益第240章 城塌了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97章 隰州第353章 信使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264章 孺魏王第146章 到了還得親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