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 狀元

平邊策,簡單的三個字,卻一點都不平淡,明顯體現着劉承祐的志向與抱負,那股吞吐天地、包舉宇內的雄心與霸氣似乎撲面而來,所有與考人員都不由嚴肅以待。當然,並不會有那麼玄乎,只是皇帝身份的加持罷了。

四排考試桌案,擺放直接排出至廣政殿外。在威嚴的大殿內作答,既是榮耀,又是壓力,尤其是還有一干大臣以及三館、翰林院名望頗高的飽學之士在旁監考。此次殿試,只因劉承祐一念而起,執行雖顯粗糙,但場面還算嚴肅大氣,足表重視。

而應考諸人,表現也是形象分明,大都苦惱糾結,其情溢於臉上。三個字的命題作文,可沒那麼好答。不過,總有鳳毛麟角者,迥異於常人。

殿中前排,一名氣度肅然的文士,便屬麟角。一身素袍,頰帶鬚髯,只是面目之間,老態稍顯嚴重,正是王樸。在聽到“平邊策”三個字之時,兩眼明顯一亮,相比與旁人的苦思冥想,反應尤其泰然,只稍微思量了一會兒,嘴角泛起一點平和笑容,旋即一斂,提筆便寫。

坐在他側邊的青年,則是王溥了,風度翩翩,姿儀甚美,察覺到旁邊的“前輩”的動作,只用餘光瞥了眼,隨即穩住心神,凝眉苦思。拾筆寫下“平邊策”三個字。

盯着字眼思考了一會兒,終於拿起筆,正襟危坐,一些微的遲疑過後,落筆下文。淋淋灑灑,三百餘字很快整齊地呈現於鋪平的紙面上,正自下筆如神之時,注意到,身側的王樸,已經停下了筆。

很淡然地將筆放到筆格之上,稍微檢查了一下,放下,舉手示意,交卷。很快便有監考的官員收卷,將之移請出殿,至於他所書平邊策,則直接呈往東廡內的考官閱讀評斷。劉承祐下的詔,爲求效率,邊答邊批示。這番動作,又給應考者加以壓力,畢竟那番動作保持着嚴肅無聲,卻也沒有多少掩飾。

而王溥,同樣受到了點影響,不過筆只稍微停頓了片刻,便又繼續將自己腦中的靈感書寫出來。只是,嘴角泛起了一點微不可察的苦笑。

“此次殿試的狀元,不出意料的話,該是王樸與王溥了!”遠遠地,盯着殿試的狀況,趙上交捋着鬍鬚,滿面感慨地說道。

陶谷卻幽幽然地反駁道:“那倒也不盡然!”

“陶翰林此言何意?”聽其言,趙上交瞥着陶谷問。

“此二者,有文才,卻還不致驚風雨、泣鬼神,究竟如何,還有看他們寫出的東西,能否入官家之眼。趙侍郎怎知,其餘士子,就沒有驚人之論?”陶谷淡淡反問道。

趙上交點着頭,不過嘴裡卻道:“陶翰林所言甚是,然而,我等議二王爲優,便因其知悉時務,遠甚於他人。平邊之策,豈不利於其盡抒胸中見解?”

“如趙侍郎所言,確是如此!”陶谷露出了一點趙上交感到難受的笑容,指了指政事堂方向:“但能否合官家心意,那可就不一定了。若是不達上意,只怕反陷不利!”

陶谷這話說得,好像自己深明上意似的。

趙上交的目光自陶谷身上挪開,心中有些不舒服,朝其作了個簡單揖禮:“結果如何,那就讓我等拭目以待吧!”

“王樸下筆成文,如此之速,老夫卻要一睹其文!”說完,趙上交便往東廡而去。

望着其背影,陶谷斜眼看了看那些還在寫文的士子,尤其那幾名他看好的,慢悠悠地,循着趙上交的背影而去。從他心裡,當然也是偏向王樸與王溥二人了,至於爲何要反駁趙上交,那則是不需要理由了......

想他陶翰林,自潛邸便跟隨當今天子,但此次制舉,竟然從頭到尾,都被一個前朝遺老壓制着,他心裡自然也不爽。

不過,此番制舉,若能順利結束,想來他也當挪挪位置了,升官加爵,天子當不會小氣纔是。陶谷對於政事堂,可是嚮往已久了。大概是對未來滿懷期待,陶谷邁向廣政殿東廡的腳步,明顯輕快了不少。

......

殿試的時間,限定於一個時辰。雖說是殿試,劉承祐以高規格對待,但他自己可沒有一直待在旁邊監考。

距離廣政殿不遠的政事堂內,劉承祐正坐其中,接受王章關於鑄錢事的彙報,這是劉承祐之前佈置的“作業”。

針對於銅料不足的現況,王章與僚屬這兩日間,商量好幾次,議出了個初步結果。

其一,降詔懸賞探察境內銅礦,收天下銅礦冶煉作坊,禁止諸到州府私鑄銅錢,又鑄錢監遣人分赴各地,統一處置管理。

其二,禁止民間一切熔錢鑄器行爲,立法以徵收民間銅料,凡職官士民私藏銅料五斤以上,便可依法定罪處罰,最高可判死刑,從乾祐二年正月起開始執行。

其三,王章直接建議了,收繳天下佛寺之銅像、法器。顯然,自河中寺廟徵繳回的佛像,讓他嚐到了甜頭。

“先收軍器作坊,又收銅器作坊,此策下,只怕天下又將生起一陣非議啊!”聞報,劉承祐淡淡地感慨道。

軍器——兵權,銅器——財權,不知覺間,劉承祐已經從兩方面在針對方鎮進行削權了。但是,如何執行,還得慢慢來,看效果。

思及在東京的動作,劉承祐心裡又不由泛起了嘀咕,忍不住反思,自己的是不是太激進了?

認真地考慮了片刻,劉承祐吩咐着:“此三策,繼續完善,落實細則,考慮執行情況,無朕允許,暫且不發!”

聞劉承祐之言,王章有些意外,但見其平淡的表情間透着堅決,不由應是。

在政事堂察問一番國政,一直到將近正午,廣政殿來報,殿試已然結束。劉承祐這才從容地,往廣政殿而去。

“陛下,所有士子皆答寫完畢,經臣等反覆審閱,共選出了十篇策文,僅供陛下御覽,議定最終名次!”廣政殿上,趙上交將一疊策文呈上。

殿中的桌案,已然撤去,劉承祐直接吩咐着:“將所有士子,都叫至殿中來吧!”

沒錢看小說?送你現金or點幣,限時1天領取!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免費領!

“是!”

傳喚之時,劉承祐便開始認真地審閱着手中的“捲紙”。

很快,所有士人,進殿齊聲覲拜。然後,老實地等待着御座上,那個年輕的天子,對他們的前程進行宣判。

殿中人很多,但很安靜,只有不時的翻閱的沙沙聲響。沒有敷衍,十份策文,劉承祐每一篇都是認真看的,只是在其中兩篇之上,閱讀是時間最長。

良久,掃了一圈殿中那一叢人,在氣氛攀至最嚴肅之時,清了清嗓子,道:“經朕察諸文章,各抒己見,皆合時宜,以鄆州王樸最合朕意,當爲狀元!”

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374章 善待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171章 金陵政局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269章 先鋒慕容承泰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247章 視察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28章 皇子戍邊第98章 山道第376章 拷問第285章 胃口極大的反擊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94章 寬仁的處置第64章 回鶻汗之死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349章 邊情第229章 血戰錦州世宗篇終 駕崩第62章 禍福之間第307章 算盤打得很美,終究落空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風壓倒北風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134章 回府第123章 劉煦使命,親自拜訪第142章 準備殺雞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511章 最後的旅途10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59章 睡王上位第182章 大漢最北端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第192章 再得兩子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15章 襄陽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158章 洞房花燭夜第109章 大相國寺第407章 麻煩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114章 範質薨,帝不豫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458章 再臨東京第37章 新政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6章 進士樓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5章 春闈第15章 小人行徑第126章 冬至宴2第476章 趙匡義留臺喪龍鍾響第1690章 拼圖第82章 瓦橋關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第1790章 憂勞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429章 遠遁的契丹第100章 城戰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40章 荒唐太子第32章 潞州震動第106章 敲打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336章 橐相第371章 慰問=送行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398章 虞美人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15章 荊南來使第387章 契丹終被打回原形第8章 瓊林宴第410章 剋制第35章 室韋覆滅
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374章 善待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171章 金陵政局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269章 先鋒慕容承泰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247章 視察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28章 皇子戍邊第98章 山道第376章 拷問第285章 胃口極大的反擊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94章 寬仁的處置第64章 回鶻汗之死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349章 邊情第229章 血戰錦州世宗篇終 駕崩第62章 禍福之間第307章 算盤打得很美,終究落空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風壓倒北風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134章 回府第123章 劉煦使命,親自拜訪第142章 準備殺雞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511章 最後的旅途10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59章 睡王上位第182章 大漢最北端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第192章 再得兩子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15章 襄陽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158章 洞房花燭夜第109章 大相國寺第407章 麻煩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114章 範質薨,帝不豫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458章 再臨東京第37章 新政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6章 進士樓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5章 春闈第15章 小人行徑第126章 冬至宴2第476章 趙匡義留臺喪龍鍾響第1690章 拼圖第82章 瓦橋關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第1790章 憂勞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429章 遠遁的契丹第100章 城戰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40章 荒唐太子第32章 潞州震動第106章 敲打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336章 橐相第371章 慰問=送行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398章 虞美人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15章 荊南來使第387章 契丹終被打回原形第8章 瓊林宴第410章 剋制第35章 室韋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