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 借刀殺人

王匡等人叛逃,脫離赤眉軍,向宗廣投降。赤眉軍得知此事後,大爲震怒,尤其是樊崇,覺得自己是受到了王匡等人的羞辱,恨不得把這些綠林軍的人千刀萬剮。

看到樊崇氣得暴跳如雷,陌鄢微微一笑,說道:“將軍莫急,要殺王匡等人,易如反掌。”樊

崇連連搖頭,說道:“劉秀這個人,向來假仁假義,連朱鮪他都容得下,更何況王匡之輩?”

陌鄢含笑說道:“屬下有辦法,讓王匡等人到不了洛陽,就死在半路上!”

“哦?倘若如此,那是再好不過。”王匡等人畢竟在赤眉軍中待了這麼久,對赤眉軍的情況十分了解,他們若是到了洛陽,見到劉秀,把己方這邊的情況一說,己方對於劉秀而言,還有何秘密可言?

王匡等人前去投靠劉秀,對於赤眉軍的威脅太大,如果有辦法讓他們死在半路上,見不到劉秀,那自然是消除了赤眉軍方面的一個心腹大患。且

說尚書宗廣,看到王匡、胡殷等人前來投降,他也很是驚訝。不過驚訝過後,便是滿心的氣惱。綠

林軍這些人,簡直是沒臉沒皮,有奶就是娘,沒奶就罵娘。赤

眉軍之所以能攻破長安,和王匡等人的投降有直接干係,他們先是厚顏無恥的背叛了劉玄,現在又背叛的赤眉軍,厚顏無恥的來投靠己方,倘若陛下真收留了他們,弄不好,這些人以後還會再次做出背叛之舉。

雖說宗廣打心眼裡厭惡王匡等人,甚至看到他們都覺得噁心,但人家來投,他也不能拒之門外,要怎麼處置王匡這些人,他一個個小小的尚書無權做主,得陛下定奪才行。

宗廣下面的屬官,向他建議,當趁着現在,把王匡等人殺掉了事。王匡這些人,當年都是害死陛下大哥的罪魁禍首,現在殺掉他們,在陛下那裡,也等於是立了一大功。思

前想後,宗廣覺得不妥。首先,他無權殺王匡這些人,其次,朝廷裡面可有個活生生的例子呢,朱鮪!

當初陛下都沒殺朱鮪,現在,陛下能殺王匡這些人嗎?自己貿然做決定,弄不好非但沒立下大功,反而惹來殺身之禍。

思慮再三,宗廣沒有難爲前來投降的王匡等人,甚至對王匡等人的態度,比被俘的馮愔還要好上許多。

他只派出幾名軍兵,象徵性的看管王匡一行人,路上,好吃好喝的招待他們。這

日,隊伍行到河東的安邑,也就是河東的郡城,這裡距離洛陽已經不算太遠,宗廣也想好好休息一下。

河東郡早已被鄧禹打了下來,太守是劉秀的大臣,得知尚書前來,又哪能不熱情款待。

太守設宴,於郡府招待宗廣以及他的屬下,就連住在驛站裡的王匡等人,也跟着改善了伙食,有酒有肉。

同樣是俘虜,他們的待遇可比馮愔好上太多太多。王匡等人覺得,等他們到了洛陽,見到劉秀,也會像朱鮪一樣,得到劉秀的重用。他

們正吃吃喝喝的時候,後院傳來低低的交談聲。剛

開始,他們還沒放在心上,但對方交談時,提到好幾次王匡和胡殷等人的名字,這終於引起他們的注意。

王匡示意衆人,繼續吃喝說笑,他和胡殷,瞧瞧走到後窗前,側着耳朵仔細聆聽。“

……陛下的密使,昨日就到了安邑,今日見到宗尚書,就會傳達陛下的口諭了!”

“陛下真的要殺王匡、胡殷?”“

當然!使者和太守交談的時候,我就在外面,聽得清楚。”“

可是陛下都沒殺朱鮪,又怎麼會殺王匡、胡殷呢?當初謀害大司徒的元兇,可是朱鮪啊!”“

那不一樣!朱鮪投降的時候,可是帶了二十萬的洛陽軍,現在王匡這些人投降,又給陛下帶來多少兵馬?何況,當初朱鮪堅持漢家祖制,堅持不接受封王,陛下可是因此十分賞識朱鮪的,而且還誇讚過朱鮪好幾次呢!”“

原來是這樣。這麼說,他們都活不長了?”“

沒準今晚就動手!”“

唉,真是白瞎那一桌的好酒好菜了!”

“行了,反正都是要死的人,就讓他們臨死之前做個飽死鬼吧!”兩名穿着僕人服飾的小廝,在後院這裡嘀咕完,繼續說着話走開了。

等他倆走後,貼在後窗下偷聽的王匡和胡殷都嚇出一身的冷汗,原來劉秀沒打算放過他們,而是要殺他們!王匡和胡殷把剛纔自己聽到的話,小聲告訴給其它衆人,人們聽後,無不是臉色大變,直冒冷汗。

王匡和胡殷對視一眼,低聲說道:“洛陽我們是去不了了,安邑我們也待不去了,我們得趕快逃走纔是,再不走,我們就只能去到黃泉路上作伴了!”

衆人都沒有異議,紛紛看向王匡,問道:“比陽王,我們怎麼跑?”王匡在更始朝廷裡,被劉玄封爲比陽王。王

匡眼珠轉了轉,說道:“我們就說,在城內隨意逛逛,然後再伺機逃出安邑!”

衆人齊齊點頭應好。宗廣對王匡等人並沒有嚴加看管,也沒太限制他們的自由。

聽說他們要出驛站,在城內隨便走走,看管他們的軍兵也沒有多想,更沒有阻攔,跟在他們的身後,一併出了驛站。王

匡等人不動聲色,故意逛到一條幽靜無人的小衚衕裡。趁着身後的幾名軍兵還沒反應過來,他們突然發難,奪下幾名軍兵的武器,將其殺死在小衚衕裡。而

後,王匡這些人落荒而逃,跑出安邑。王匡等人殺死守衛,逃出安邑的消息,很快也傳到了郡府。聽

聞此事,宗廣勃然大怒,王匡等人可是主動來投降的,並沒人逼着他們來投降,這一路上,自己待他們也不薄,非但沒有嚴加看管,還好吃好喝好穿戴的招待,可他們又是怎麼回報自己的?毫無緣由的殺死自己手下的兵卒,從安邑逃脫,這簡直是欺人太甚。宗廣勒令太守,出動郡軍,追捕王匡,他自己也帶人追出安邑城。別

看王匡等人是先跑的,但他們現在的體力,已遠不如當年起兵造反時的體力,他們的兩條腿,還真跑不過戰馬的四個蹄子。

宗廣帶着郡軍,出了城後,只追了半個多時辰,便把王匡一行人給追上了。

這次,宗廣對王匡等人可是一點沒客氣,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他下令,對王匡一行人,格殺勿論。

王匡、胡殷,這些綠林軍的元老,當年起義軍的首領,他們反抗王莽暴政,與天下豪傑,合力推翻了新莽朝廷。

結果到最後,卻落得這樣的下場,身首異處,暴屍荒野,讓人覺得既可悲,又可嘆。

王匡、胡殷等人恐怕直到死都不知道,劉秀根本沒派什麼密使到安邑,更沒有什麼密詔,要處死他們這些人,在驛站後院裡的那兩個小廝,正是陌鄢派來滅他們口的人。

殺人,不一定非要親自動手,不留痕跡的借刀殺人,這纔是真正高明的殺人手法。陌

鄢的手下人,利用了王匡等人心裡的不安全感,只三言兩語,便把他們引上了一條死路。一

路上,王匡等人還覺得,同樣是俘虜,他們的待遇可比馮愔好上許多,可是到最後,他們都死在了安邑,而馮愔被押送回洛陽後,劉秀赦免了他的死罪,馮愔反而活了下來。馮

愔造反這件事,雖說被劉秀迅速平息了下去,但此事對鄧禹的威望造成極大的影響。另

外,鄧禹在戰術上也有失誤之處。上郡、北地、安定等郡,的確是地廣人稀,但同樣的,這三個郡的糧食儲備真就不多,鄧禹軍很快也陷入到短糧的困境。

原本前來投奔鄧禹的人,因爲又開始餓肚子了,紛紛選擇離去,再加上他們西征的時間已經太久,將士們都生出思鄉厭戰的情緒,鄧禹軍的士氣開始迅速衰落。按

理說,仗打到這個程度,鄧禹要麼選擇與赤眉軍決一死戰,要麼選擇撤兵。與

赤眉軍決戰,鄧禹沒有十足取勝的把握,何況現在軍中士氣低落,也的確不太適合開戰。而

撤兵,鄧禹又實在不甘心。爲

了支持他的西征,朝廷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錢糧,滿朝的大臣,包括天子在內,都在洛陽眼巴巴地等着他的捷報,他若無功而返,太說不過去。

鄧禹現在是騎虎難下,進退維谷,他就只能和赤眉軍拖,看雙方誰能熬得過誰。西

線戰場,現在暫時陷入到僵局,劉秀的注意力開始轉移向北方。

現在在太行一帶,出現了大批的赤眉軍別部,也不知道這些赤眉軍別部是從哪冒出來的,藏匿於太行山內,時不時的出來襲擾,搶掠周邊城鎮,給河內造成極大的危害。

太行山位於河內的北部,屬河內和上黨兩郡之間的界山。這一大片的山脈,橫向連綿四百餘里,幾萬人的赤眉軍藏於山內,動用幾十萬人去搜尋都如同大海撈針。

劉秀對於赤眉軍之事十分重視,也深知己方若不管這支赤眉軍,任其做大,恐怕過不了多久,它就能壯大到十數萬,甚至數十萬衆。經

過和朝中大臣們的商議,劉秀決定,親自去往河內,督導平賊事宜。

劉秀在動身之前,也特意派出王樑。王樑由大司空,被降爲中郎將,待在洛陽也沒什麼事,劉秀便讓他去鎮守箕關,統管太行八徑。太

行山內,有幾條重要通道,這幾條重要通道,就如同咽喉要塞一般,它們分別是軍都陘、蒲陰陘、飛狐陘、井陘、滏口陘、白陘、太行陘、軹關陘,合稱太行八徑。藏

於太行山內的赤眉軍,若想出山,就必須要走着太行八徑中的一條。劉秀派王樑鎮守箕關,就是要堵死太行八徑,讓山內的賊軍出不來,如此一來,也就無法再襲擾河內諸縣。

劉秀沒有親往箕關,而是去了修武。前段時間,位於修武北面的濁鹿城遇襲,劉秀擔心,赤眉軍若有所行動,很有可能會再進一步,南下來襲擊修武。

修武是河內重鎮,堪稱郡城懷縣的北方門戶,不容有失。因

爲這次去河內,不是視察,很可能會與賊軍交戰,劉秀沒有帶陰麗華出行。隨他一同去往修武的是賈復、李通、伏黯以及宗廣等人。

賈復率領的是兩千戍京軍,李通率領的是一千禁軍,伏黯率領的是五百羽林衛,再加上一些隨行的內侍、僕人,合計近四千。

第三百五十八章 回天乏術第一百九十三章 穩定局勢第五百零三章 救援鉅鹿第三百七十五章 暗中博弈第六百四十八章 後宮日常第八百零三章 加以警告第三百零七章 主張出兵第八百五十九章 權掌九州第二百三十七章 美豔無雙第一百七十三章 臨時徵召第三百六十八章 垂涎已久第七百一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五百四十八章 姐弟不同第六百九十六章 天神下凡第三百四十一章 佳人來信第八百七十五章 陰差陽錯第一百六十四章 鄧縣易主第七百九十九章 禍起西宮第一百六十六章 盡棄前嫌第六百四十四章 千秋萬代第八十六章 私造武器第七百四十四章 除根前奏第九十八章 現身示警第四百七十一章 爭霸之路第五百一十四章 隻身勸降第九十六章 蓄謀已久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臂之力第八百六十章 輿論戰爭第三百七十一章 步步緊逼第八百五十五章 戰神天子第三百六十三章 揮師南下第四百九十四章 厚顏無恥第四百七十五章 未雨綢繆第二百六十八章 災星初現第四百三十五章 勸說真定第二百二十六章 肆無忌憚第五百二十三章 險象環生第八百零三章 加以警告第一百六十五章 悍將劉稷第八十四章 天子劉秀第二十章 去往郡城第五百零九章 又起波瀾第八百二十九章 再次相救第四百一十四章 宗親相助第四百一十七章 勸進之事第六百二十九章 東西合璧第八百六十六章 大失所望第六百一十九章 君臣之道第五章 再次遇險第三百一十七章 出手行刺第六百一十六章 狠人本色第八百五十一章 鬥智鬥勇第四百三十四章 雙戟合璧第一百六十六章 盡棄前嫌第五百零六章 兗州之戰第七百七十六章 不義之侯第五百三十七章 更始覆滅第三十五章 屠殺報復第一百七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四百三十五章 勸說真定第二百三十二章 不做罪人第五百零七章 血戰兗州第六百九十八章 走投無路第五百零六章 兗州之戰第八百七十八章 突生變故第三百一十八章 斬首成功第七百零五章 釜底抽薪第八百八十章 大難臨頭第七百八十五章 君臣議事第二百三十三章 惹來震怒第五十章 牽扯進來第八百四十三章 龐萌造反第六章 參加義軍第四百零三章 女人心思第八百零四章 容人之量第五百八十二章 誅殺反賊第六百四十章 身爲人臣第六十九章 再次謀算第三百八十六章 噩耗傳來第一百二十七章 暗中挑唆第四百二十五章 兩郡支持第六百三十一章 民怨沸騰第二百一十一章 大獲全勝第三百六十九章 大哥威武第五百二十八章 暗中私通第六百六十三章 黎陽之戰第三百六十二章 禍起蕭牆第二百二十九章 推斷真兇第二百八十五章 獨木擎天第三百五十六章 千人必死第六百六十章 半路攔截第二百四十章 道不相同第二百六十四章 劉氏宗親第五百二十三章 險象環生第六百六十五章 陣前立約第三百四十九章 地獄難度第二百三十章 顯露蹤跡第五百五十八章 餘孽肆虐第二十三章 事情詭異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張奪用蠱
第三百五十八章 回天乏術第一百九十三章 穩定局勢第五百零三章 救援鉅鹿第三百七十五章 暗中博弈第六百四十八章 後宮日常第八百零三章 加以警告第三百零七章 主張出兵第八百五十九章 權掌九州第二百三十七章 美豔無雙第一百七十三章 臨時徵召第三百六十八章 垂涎已久第七百一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五百四十八章 姐弟不同第六百九十六章 天神下凡第三百四十一章 佳人來信第八百七十五章 陰差陽錯第一百六十四章 鄧縣易主第七百九十九章 禍起西宮第一百六十六章 盡棄前嫌第六百四十四章 千秋萬代第八十六章 私造武器第七百四十四章 除根前奏第九十八章 現身示警第四百七十一章 爭霸之路第五百一十四章 隻身勸降第九十六章 蓄謀已久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臂之力第八百六十章 輿論戰爭第三百七十一章 步步緊逼第八百五十五章 戰神天子第三百六十三章 揮師南下第四百九十四章 厚顏無恥第四百七十五章 未雨綢繆第二百六十八章 災星初現第四百三十五章 勸說真定第二百二十六章 肆無忌憚第五百二十三章 險象環生第八百零三章 加以警告第一百六十五章 悍將劉稷第八十四章 天子劉秀第二十章 去往郡城第五百零九章 又起波瀾第八百二十九章 再次相救第四百一十四章 宗親相助第四百一十七章 勸進之事第六百二十九章 東西合璧第八百六十六章 大失所望第六百一十九章 君臣之道第五章 再次遇險第三百一十七章 出手行刺第六百一十六章 狠人本色第八百五十一章 鬥智鬥勇第四百三十四章 雙戟合璧第一百六十六章 盡棄前嫌第五百零六章 兗州之戰第七百七十六章 不義之侯第五百三十七章 更始覆滅第三十五章 屠殺報復第一百七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四百三十五章 勸說真定第二百三十二章 不做罪人第五百零七章 血戰兗州第六百九十八章 走投無路第五百零六章 兗州之戰第八百七十八章 突生變故第三百一十八章 斬首成功第七百零五章 釜底抽薪第八百八十章 大難臨頭第七百八十五章 君臣議事第二百三十三章 惹來震怒第五十章 牽扯進來第八百四十三章 龐萌造反第六章 參加義軍第四百零三章 女人心思第八百零四章 容人之量第五百八十二章 誅殺反賊第六百四十章 身爲人臣第六十九章 再次謀算第三百八十六章 噩耗傳來第一百二十七章 暗中挑唆第四百二十五章 兩郡支持第六百三十一章 民怨沸騰第二百一十一章 大獲全勝第三百六十九章 大哥威武第五百二十八章 暗中私通第六百六十三章 黎陽之戰第三百六十二章 禍起蕭牆第二百二十九章 推斷真兇第二百八十五章 獨木擎天第三百五十六章 千人必死第六百六十章 半路攔截第二百四十章 道不相同第二百六十四章 劉氏宗親第五百二十三章 險象環生第六百六十五章 陣前立約第三百四十九章 地獄難度第二百三十章 顯露蹤跡第五百五十八章 餘孽肆虐第二十三章 事情詭異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張奪用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