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沮授之約

穎川,三國文士名流聚集之地啊,穎川郡始設於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郡治設在陽翟。之所以名爲穎川郡,是因爲有一條河名爲穎水,其上游支系流經郡中大部分地區。

劉協到了穎川便見到趙雲和陳到兩人,欣喜萬分,和趙雲一別已有三年未見,與衆將同堂飲酒之後,特意留趙雲在府邸,秉燭夜談至天亮才睡去。

如今的趙雲已快至而立之年,較以往昔更顯穩重,交談幾句便知道他這幾年一直苦讀兵書,與用兵之道頗有心得。

張飛的兵馬已經到了陳留,前鋒郝昭屯兵三萬於酸棗縣,楊修每日三次到劉協府邸彙報最新的情報。

本來已經決心使用的大將於禁因爲劉協的親征,被迫臨時取消調令,于禁心中不平,遂寫了請戰的表章託陳羣送到劉協手中,劉協接過表章,心中一陣嘆息,一代名將難道就要因爲自己的疑心,而終身伏於牀前,自己能否心安呢?

他抽過一卷紫玉簡,輕輕寫道:文則在新野訓預備軍,乃萬鈞重擔,非將軍不可,日後重振大漢需靠此軍,望將軍不可怠慢,切記謹記。

復將紫玉簡交給陳羣,道:“於文則請戰,本該允之,然預備軍事關重大,非他不可啊。上次欲用他,乃孤王一時疏忽。”

陳羣笑道:“文則通熟兵法,擅治軍練兵,步、騎熟練,殿下若不用他,未免太可惜了!”

劉協指了指窗外,道:“如此良將怎麼能不用,蓋天下之大,遠勝大漢之地,孤將日後平掃天下之兵送到他手中,此乃重任託付於他,日後孤能否橫掃四海,皆看他啊!”

陳羣大喜,道:“殿下之志已遠在四海,果有漢武帝之志!”旋即又小聲提醒,道:“殿下,國雖強,久戰必衰,仁德降服四海纔是王者之謀!”

劉協擺了擺手,眼神堅定的說:“長文無需擔心,孤王心中早有算計,絕不再覆先祖之誤。”

陳羣知道劉協心中已經有了打算,便不再多言,帶着紫玉簡離開。

三日之後,馬超、龐德在潁陰縣與郝昭相遇,兩路都是騎兵,雖馬超、龐德將所率不過一萬二千人,但裝備精良,馬上馬鐙馬鞍都是精心修改後的,弓羽精良,只以弓射便折郝昭部銳氣。

後有馬岱自郝昭身後郭子村突襲而入,三將合兵一處大敗郝昭,郝昭亦非凡將,於亂軍之中,燃燒營寨軍械阻擋馬岱,率殘部向北突圍,惜部隊所用戰馬不如馬超三將轄部所用戰馬,突圍不過十里遠,覆被龐德、馬岱率部圍困在小城郾縣中,再也突圍不得。

馬超一路追殺殘軍,又突襲武安國、馬日譂的援軍,六千精騎大敗兩萬步軍與於臨潁,十回合斬武安國,三回合斷馬日譂左臂。

張飛大吃一驚,親自壓陣殺到臨潁救援郝昭,馬超得劉協之令,調部回撤與張繡的鉉翼營和馬休的羽翼營長途奔襲,直插張飛糧草重地陽城,傷車胄、擒韓浩,火燒糧庫,殺敵過萬自己僅損千餘人,安然退回穎川。

張飛得知糧草被燒,一聲苦嘆,對身陳宮道:“我縱橫沙場十餘年,今日反被馬超小兒劫了糧道!”

陳宮也是大驚,乃道:“如今必不能後撤,須瞞糧草被燒之事,突襲郾縣,救回郝昭之後,再退回陳留。”

張飛一直對陳宮敬佩有加,凡其計皆爲採納,立刻起兵攻打郾縣,龐德、馬岱未曾堤防,兩人合力戰張飛數十回合,郝昭順勢而出,刺傷馬岱後與張飛合兵一處退回陳留。

天氣果如戲志才所料,至十一月間,天寒如冰窟降世,張飛、陳宮軍中兵士大面積凍傷,士氣低落,劉協令呂布率本部及郭慈、張繡計三營騎兵自長社突擊陳留,令馬超率龐德、馬岱三營騎兵自許昌突擊武平,親率鎮中軍五萬兵馬隨後。

張飛出擊呂布,百回合落敗,被呂布大勝,邢道榮出擊馬超,三回合不支被馬超刺傷,幸軍士拼命奪回,兩線全敗,豫州北方大半落入劉協手中。

劉備依諸葛亮之策,以錢賄賂許攸,假稱南方兵敗撤兵,誘引袁紹出擊,袁紹軍師淚授勸袁紹以守爲上,許攸、逢紀言其有心投奔劉備,故欲拖延袁紹出兵。

紹信以爲真,將淚授禁於死牢,親率大軍追擊劉備。

袁紹兵一出城,太史慈、管亥自後包抄,張頜、張燕左右夾擊,徹底敗袁紹於右北平外望北坡,收其帳下軍馬,唯其謀臣淚授、田豐、逢紀,武將顏良、文丑、高覽等人不願投誠,劉備以皇帝之名封袁紹爲中都侯,實則將袁紹妻兒子嗣一概監禁。複用田豐規勸淚授,讓張郃勸降文丑,兩人皆被罵出牢營,無功而返。

劉備親自赴牢營拜見淚授,與他道:“我欲了結天下戰事,還百姓太平盛世,若不定冀州,怎麼能夠安定天下,固與袁公交戰多年,然雖得冀州,亦未曾殺之,反而上表皇帝封其爲侯,實乃爲得先生爾,若得先生,此乃備之大幸,亦皇帝之幸,更是百姓的幸事啊!”

淚授仰天大笑,道:“你劉備在我眼中不過勝過何進那個屠夫些許,董卓粗魯無德,是爲強盜,你劉備虛僞毒辣,爲天下之國賊,惜楚王在外,手握重兵,否則你早殺皇帝而代之,我淚授又豈能爲一己之命而效力國賊,落下千古罵名!”

劉備大怒,拂袖而走,至牢營門口,心中不捨,復又回頭,令牢中僕役皆散去,只留他和淚授兩人。

淚授白眼看他,冷笑道:“大將軍還想招募我不曾?”

劉備道:“今日我散去衆人,只留你我,欲向你求策!”

淚授大笑,道:“免了吧,淚某不願爲賊獻策!”

劉備復喊進人,讓人準備酒席,親自解下淚授繩索,讓人離去,只與淚授兩人在孤牢中飲酒。

淚授冷笑道:“大將軍這樣做,恐怕求得不是一策吧!”

劉備嘆道:“備能敗袁紹,蓋其無用人之肚量,不能重用先生爾,備若能得先生,必言聽計從,先生可盡領北方之兵,備必誠信相用。”

淚授眯着眼,細細打量劉備,道:“我觀大將軍帳下諸葛亮、陳宮、賈詡、司馬懿皆世出奇才,何故不重用之!”

劉備笑道:“陳宮善謀略,多機敏,然過於偏執,行事出謀皆有私心;諸葛亮善政務,事事謹慎,亦善行軍,司馬懿文武雙全,可治國可行軍,兩人皆爲奇才,惜皆有獨掌大權之意,左右不和,故備使二人各安一處,且兩人畢竟年輕,只可出謀劃策,若親掌軍政必有亂弊。賈詡謀略深邃,行軍部兵難逢敵手,然甘願爲謀士,不願與人相爭,雖是老臣,卻處處避讓諸葛亮和司馬懿兩位後起之秀,令備無法重用。”

淚授臉色漸晴,淡淡一笑道:“皇叔有識人之能,難怪能連敗董卓、曹操、袁紹三人!”

劉備見淚授改稱皇叔,知他已有相投之意,遂託心坦言道:“先生既知備欲得天下,備亦不相瞞,請先生直言,若備得天下,對百姓可算好事?”

淚授微微一怔,旋即大笑道:“自然是好事,勝董卓、曹操二人,亦勝過袁紹這沒有肚量之人。”他話語一轉,輕聲道:“可惜未必勝過南方楚王,據我所知,南方糧稅遠低北方,年年糧草豐收,百姓病則可醫,人人有地可耕,百姓安居樂業,北方百姓多有人南投,其中徐、豫百姓十之八九都已南下!”

劉備頷首,道:“若先生願意南投,備當車馬相送!”

淚授大笑,道:“南方未必容我啊,我觀劉協所用周瑜、徐庶皆是其同門,可見其用人狹隘,曹操舊部于禁至今未得重用,便是皇叔相送,我也不願意去!”

劉備亦大笑道:“備知先生才華出衆,能觀遠景,善謀近事,若先生能爲備所用,備當託付重兵,此後,先生、諸葛軍師、司馬將軍與我二弟關羽共掌北方兵馬,南下之事,備便託付先生了!”

淚授臉色一變,道:“皇叔此言差矣,我並無投效之意!”

劉備微有一滯,旋即笑道:“先生能投本初,蓋其生世顯赫,公以爲可成大事爾,然本初卻無謀斷之能,亦聽信讒言,不能重用先生,備若能得天下,必然無事相瞞,只求借先生之力,早日了結這亂世爾。”

淚授沉思片刻,道:“皇叔要用我也可,但我有三個條件!”

劉備大喜,道:“莫說三個條件,便是十個又何妨?”

淚授道:“其一,冀州所降兵馬合爲一軍,由我統領;其二,顏良、文丑、高覽、鞠義等將留與軍中,田豐、郭圖及辛氏弟兄留我帳中;其三,軍中各人官職由我任命!”

劉備淡淡地問道:“先生難道想自立一派嗎?”

淚授坦然笑道:“非此不能與司馬懿等人平起平坐爾,若力弱於他們,遲早爲其所制,不能爲皇叔征戰四方,亦有負皇叔之託!”

劉備看了看淚授,未見怒色,亦不見喜色,隔了片刻,長聲大笑道:“備知先生之能,此三個要求不足爲過爾!”

淚授折腰相拜,道:“主公能有如此大量,勝過南方劉協更多,收復天下指日可成!”

劉備大喜,握住淚授之手,道:“備今日得先生,如高祖得馬良!”

此後勸降袁紹舊部之事,皆由淚授負責,淚授不負劉備所託,除了高覽被迫送回晉陽囚禁外,其餘皆歸順劉備。

淚授掌權之後,立刻下令斬許攸等人,劉備前來相勸,欲留許攸一命,淚授道:“此人貪財忘主,留在帳下恐爲劉協所賄!”

劉備假言勸慰幾句,復又叮囑淚授既然決心動手,必要除去餘黨,不得留有後患。

後賈詡得知,大驚失色,書函與劉備示警,言淚授無分曉忠奸之能,冀州帳下必有欲死而報效袁氏者,若今日不除,日後恐有大患。

劉備回書賈詡用人當不疑,賈詡與關羽道:“淚授若能知曉忠奸,焉能被許攸、逢紀所害,今其得勢,雖殺許攸,然逢紀、顏良諸人皆投之,其中必有文章,日後定然生害,危及主公大業,公與主公爲兄弟,此事惟公可勸之。”

關羽雖知賈詡多計謀,然生性傲然,又素敬佩義兄劉備有識人之能,故道:“淚授相投,因我兄仁義爾,焉能有他故,文和不必多疑!”

賈詡暗暗爲劉備擔心,不得已書信一封送與諸葛亮,與他直言其中利害,諸葛亮回函道:亮已多次勸阻,然皇叔仁義愛才,不願殺之,亮知此事,日後必當謹慎防備,公不必擔憂!

賈詡曾見過諸葛亮數次,知其年紀雖輕,行事卻小心謹慎,不容半點疏漏,又精明過人,見他已然留心,便不再提此事,欲靜觀其變。

———————————————————————————————

第16章 銀元稅制第2章 大國民第十二 卷華夏天下第七卷雅典和約亞洲農業類型第10章 巧得涼州大漢帝國遼州簡介第26章 中亞強敵第21章 五子良才第8章 諸侯清君側第1章 青州寇帥第24章 亂血之東傳統儒家文化對東亞經濟的影響探討第5章 賈詡絕計第14章 關羽之敗上架公告第1章 初降漢室亞洲農業類型第26章 中亞強敵第5章 盧植先行第22章 天道難違第5章 才子猛將第14章 四面反擊第30章 一觸即發第3章 盧公去郭嘉到第6章 希臘戰爭第6章 鐵翼飛翼論中國兩次海洋機遇的喪失轉載第24章 西域雄獅第5章 皇甫嵩第35章 青年移民第4章 襄陽軍備第7章 帝國之夢第十 卷四海征伐巴比倫省第23章 太子之位第2章 大國民第19章 烏鴉戰艦第5章 盧植先行第26章 移民潮第十 卷四海征伐巴比倫省第28章 興州大捷大漢帝國安泰兩州經濟特性第1章 初降漢室第31章 華夏之樹第29章 邦聯王國亞洲農業類型第1章 楚王選妃第11章 絲綢戰爭大漢帝國疆域降雨情況第31章 雙龍戲珠上架公告第9章 急火攻心第13章 大漠風塵第27章 亞洲最強第8章 國策二十四章第17章 長安圍困第4章 定南策第32章 帝國風華第9章 雙重標準第31章 華夏之樹第4章 人之天賦第4章 孔明赴會大漢帝國主要軍隊簡介第2章 治略九卿第12章 張飛之血第8章 天地之學第13章 新楚內治(一)第2章 左右逢源第2章 草廬夜談第18章 曹操接旨第9章 永定西涼第22章 西域錦州第29章 陰陽有別第4章 賈詡之志第5章 劉備取幷州大漢帝國主要軍隊簡介第12章 張飛之血第1章 告別大漢第6章 周瑜之銳第7章 呂布張遼高順第1章 襄陽治略第8章 崔浩之疾第6章 解鈴人傳統儒家文化對東亞經濟的影響探討第5章 皇甫嵩第3章 內政風暴第27章 高原血戰第1章 紛亂之秋第3章 盧公去郭嘉到第4章 海洋帝國第11章 壺關鏖戰第24章 西域雄獅第12章 涼州閻行第30章 一觸即發第18章 騎兵之魂第11章 壺關鏖戰第5章 才子猛將第8章 諸侯清君側第21章 五子良才官學失守和百家之本道家的氣玄學說和中國古代的氣論
第16章 銀元稅制第2章 大國民第十二 卷華夏天下第七卷雅典和約亞洲農業類型第10章 巧得涼州大漢帝國遼州簡介第26章 中亞強敵第21章 五子良才第8章 諸侯清君側第1章 青州寇帥第24章 亂血之東傳統儒家文化對東亞經濟的影響探討第5章 賈詡絕計第14章 關羽之敗上架公告第1章 初降漢室亞洲農業類型第26章 中亞強敵第5章 盧植先行第22章 天道難違第5章 才子猛將第14章 四面反擊第30章 一觸即發第3章 盧公去郭嘉到第6章 希臘戰爭第6章 鐵翼飛翼論中國兩次海洋機遇的喪失轉載第24章 西域雄獅第5章 皇甫嵩第35章 青年移民第4章 襄陽軍備第7章 帝國之夢第十 卷四海征伐巴比倫省第23章 太子之位第2章 大國民第19章 烏鴉戰艦第5章 盧植先行第26章 移民潮第十 卷四海征伐巴比倫省第28章 興州大捷大漢帝國安泰兩州經濟特性第1章 初降漢室第31章 華夏之樹第29章 邦聯王國亞洲農業類型第1章 楚王選妃第11章 絲綢戰爭大漢帝國疆域降雨情況第31章 雙龍戲珠上架公告第9章 急火攻心第13章 大漠風塵第27章 亞洲最強第8章 國策二十四章第17章 長安圍困第4章 定南策第32章 帝國風華第9章 雙重標準第31章 華夏之樹第4章 人之天賦第4章 孔明赴會大漢帝國主要軍隊簡介第2章 治略九卿第12章 張飛之血第8章 天地之學第13章 新楚內治(一)第2章 左右逢源第2章 草廬夜談第18章 曹操接旨第9章 永定西涼第22章 西域錦州第29章 陰陽有別第4章 賈詡之志第5章 劉備取幷州大漢帝國主要軍隊簡介第12章 張飛之血第1章 告別大漢第6章 周瑜之銳第7章 呂布張遼高順第1章 襄陽治略第8章 崔浩之疾第6章 解鈴人傳統儒家文化對東亞經濟的影響探討第5章 皇甫嵩第3章 內政風暴第27章 高原血戰第1章 紛亂之秋第3章 盧公去郭嘉到第4章 海洋帝國第11章 壺關鏖戰第24章 西域雄獅第12章 涼州閻行第30章 一觸即發第18章 騎兵之魂第11章 壺關鏖戰第5章 才子猛將第8章 諸侯清君側第21章 五子良才官學失守和百家之本道家的氣玄學說和中國古代的氣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