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一觸即發

一觸即發

華夏十年春二月,劉協召開了幕僚院和統帥府同席會議,陳羣、荀、賈詡、戲志才、蔣琬、龐統等人悉數出席,周瑜、張遼、徐庶等人也緊急趕回來參加這次會議。

劉協給大家每人四份目前較爲優異的作戰詳細規劃,第一份是賈詡、龐統的上黨中心,三路齊進方案;第二份是徐庶和文聘等人青豫戰區制定的濟南中心,沿海突襲,三軍合圍方案;第三份是曹操、郭嘉等遼興戰區制定的三路包圍,北部突襲方案;第四份是周瑜、張遼並雍提交的晉陽中心,四面合圍,野外騎兵決戰,包圍信都,圍城打援,持久消耗的方案。

四份方案都對移民、貧苦百姓的疏散體出了具體的部署,並各自有三份附屬的預想模擬方案,對北方朝廷可能做出的不同判斷和決策都預想了不同的應對之策。

劉協首先給大家定下一個基調,四份作戰規劃都非常詳細,達到了統帥府關於大規模戰役應有具體作戰規劃的要求,也都非常優越,所以具體誰優誰劣就不用去考慮了,目前的問題是找出一份相對比較北方最沒有辦法應對的方案。

在劉協的基調和思路下,徐庶和文聘提出的沿海突襲方案是北方朝廷最難做出合理反應得,其次曹操和郭嘉的北部突襲方案下,北方也沒有合理的反擊對策。

劉協將兩個方案地優點結合起來,與衆人道:“爲何不能進行沿海突襲。和北部軍隊南北夾擊同時拿下長城,在最快時間內,利用騎兵的優勢,將幽州的機動兵力迅速掃清,蠶食幽州之後。所以朕認爲在元直提出的方案上略加修改就可以,周瑜所領的並雍戰區兵力集中在上黨,曹操首先目標是攻破長城,但主力集中在濟南。自濟南渡江而過,畢竟在水軍上,我們擁有絕對性地優勢,而且主力部隊糧草也能夠及時供應上。

賈詡道:“既然中心在濟南,那聖上打算調哪些軍前往濟南?”

劉協掂了掂手中的玉尺,道:“魯肅的定南軍仍然留守洛陽,防止北方行險招反撲洛陽,呂蒙的鎮東軍則從洛陽抽調回濟南,和文聘地鎮東軍、北海水師、黃河水師完成對黃河的水軍壓制,確保登陸的穩定。16K小說網孫堅的徵南軍和定北軍向濟南集中,青、豫、兗、揚四州的各駐防軍前兩營調往濟南,鎮中軍抽調五萬遊騎兵,于禁領預備營都向濟南集中,彌補濟南戰區的騎兵缺乏問題。”

“曹操方面還是以徵東軍和趙雲的徵北軍爲主力,此外還有十五萬控鉉遊牧民族的騎兵可以調用,凌操的東海水師和孫堅的徵南軍承擔沿海突襲以及南北夾擊突破長城地任務;周瑜方面,仍然以鎮南軍和鎮北軍爲主,此外有十萬控鉉騎兵和五萬駐防軍可以隨你使用。軍機處暫時放在正處於尖刀中心的晉陽,方便南北信息的蒐集,朕也親自領禁軍前往晉陽,給他們造成上黨和晉陽纔是進攻主力的假象,實際上,本次大戰,決戰主力在濟南方向,曹操方面和孫堅的徵南軍先動手,在幽州將田豐和文丑的軍隊消滅掉。不給他們機會南逃,要牽制北方的主力軍隊,爲濟南方向創造時機,決策中心就在晉陽,朕在晉陽處理各方軍務和統籌調配。”

“襄陽的事務就暫時由陳羣、荀協商處理,各官員正常處理事務。各負其職即可。”

諸事安排妥當之後。劉協領着統帥府前往晉陽城,而龐統留在襄陽。協助陳羣管理御府,荀、蔣琬和胡昭依然各司其職。

華夏十年四月,諸軍調配完畢,糧草軍備早在去年冬初就已經準備就緒,各路大將軍前往領着戰略規劃迴歸各自戰區進行最後的準備工作。

劉協秘密領着統帥府前往晉陽城,將統帥府緊急調到前線,正是要加快反應節奏,使各軍都能在遭遇特殊情況下經過統籌調度重新整頓實施新地戰略規劃。一路看

孫堅的徵南軍和北海水師、南海水師都不相同,是以大規模的運輸船爲機動力量,需要北海水師或者南海水師護航的登陸作戰軍隊,總計十萬人,有三萬原屬於徵北軍的精銳遊騎兵,五萬丹陽精銳步兵,一萬水軍,一萬弓弩步戰皆純熟的徐州精銳輕步軍,擁有海運船兩百三十艘,嵩山級海樓船十二艘,荊山級海樓船八艘,小帆船百十艘,江東貨船二十餘艘,是大漢各軍配置最特別的。

在四月底,孫堅的徵東軍在凌操東海水師護送下悄然抵達昌黎郡,和曹操的徵東軍碰面,同時沿岸南下。

五月初,曹操駐兵抵達平岡,不待趙雲徵東軍前來,突然發動對長城地攻擊,雖然有驚無險,還是讓北方朝廷全面震驚。

面對傲然屹立在羣山上的長城,曹操站在帥臺上,心中情緒翻滾,自己身爲漢人竟然要打長城,那種感情是多麼的令難堪,但這種感覺瞬間逝去,畢竟統一大業又豈能爲此而阻擾。

郭嘉看着面色不定的曹操,笑道:“長城雖長,未必能夠真正抵禦外患!”

曹操道:“其實不瞞奉孝,對聖上的封公制,操並不認爲非常合適,或許十年之類沒有外患,但百年之後,各外族實力還會再次強大,而京都偏在南方,如何能夠防範這一切,我大漢南方素來穩定,亂者多自漠北,當定都北方,只有隨時監掌漠北,才能真正保證大漢穩定!”

郭嘉淡淡一笑,道:“封公制也只是第一部而已,聖上也很清楚漠北是大漢的威脅所在。至於遷都之事,縱然聖上不願意,但也是朝中諸公都有意而爲之事,雖然襄陽繁華,可是偏在內陸。未必是好事情,待日後天下大定,我們再上奏聖上吧!”

南方朝廷從去年就在準備對北作戰,北方朝廷將注意力集中在濟南和幷州上黨兩個地方。16K小說網誰都以爲長城城防堅固,當初諸葛亮辭職前全力推薦郝昭出任北方防線大將地意見也沒有得到應有地重視,此時才知道南方朝廷的主要攻擊思路竟然是北方長城。

沮授知道曹操地攻擊只是一個開始,要不了多久,漠北百萬歸附南方的遊牧民族就會追隨而至,加上北方完善地攻城器械,長城遲早要被攻破。

長城防衛的是北方遊牧民族,如果對方擁有完善的攻城器械,那長城的功效就會非常地低,正要讓文丑緊急北調至遼西長城。卻突然傳來北方長城失守的消息,令沮授大爲吃驚。

細細打聽之下才知道遼西突然憑空出現十萬南方精兵,先是閃電襲擊遼西駐兵,然後與曹操南北夾擊,三日破長城。

趙雲的十萬徵北遊騎兵領着禁軍孫策和張繡的鐵翼、鉉翼兩營、十萬漠北十萬控鉉騎兵南下進駐遼西郡,曹操則和孫堅再多右北平,三軍匯合之後,孫堅負責鎮守長城,運送當地百姓前往興州。同時和凌操東海水師一起承擔沿海騷擾戰術;趙雲負責統領二十萬騎軍絞殺各地機動和駐防軍力;曹操則穩穩駐守遼西郡。

三軍擺開一副穩守穩打的樣式,並不急於攻擊對方,而是一點點的推進蠶食,他們本來的任務就是吸引北方朝廷的主力,爲濟南的主力進軍提供更好的局勢。

他們不急,沮授着急啊,北方突然攻破長城涌入四十萬大軍,但他很清楚,以劉協地實力。這四十萬大軍絕對不是他的主力,真正實力絕對還在濟南或者幷州。

沮授沉思良久,他明白勝利的唯一機會就是攻擊河內反撲洛陽,將南方的軍隊逼回去保洛陽,但以南方那樣多的奇才智士,這種機會他們肯定很清楚。而且虎牢關也不是那麼容易攻下來的。

最終他選擇了死守。但在長城丟失後,想死守也不太現實。只好讓田豐和文丑守着幽州范陽,堅決不與對方野外決戰,而是進行城防戰,北方雖小,但城池堅固,只要立足守勢,耗到冬天,南方也只能退兵。

劉協見田豐堅守范陽,並不和趙雲硬碰,立刻下令趙雲遊擊范陽四周各郡,將所有幽州百姓悉數移走,只留下范陽城,曹操和孫堅圍住范陽城,只圍不攻華夏十年六月中,劉協同意周瑜出兵,周瑜親領十萬大軍繞過魏郡,直插邯鄲和廣平,在廣平展開圍城打援的舉措。

太史慈正守在魏郡,得知廣平被圍,領六萬精銳騎兵北上和徐晃所領部隊準備南北夾擊。

沮授則徵調各地壯丁六十萬囤積在鉅鹿、清河、渤海三郡,各地駐防兵也紛紛調動起來,在徐晃領十萬精銳之後,又讓鞠義領八萬駐防軍自清河出兵反包圍廣平。

張遼立刻領着五萬鎮北遊騎兵進入冀州,鋒芒直逼太史慈,欲與太史慈在其和北方朝廷其他兩路人馬合攏前展開決戰。

兩軍在邯鄲城外六十里處遭遇,張遼調動鎮北軍展開北方騎兵團訓練最多的魚鱗陣,攔住太史慈的去向。

在多年對峙中,北方朝廷也和南方一樣採用雙馬鐙,太史慈這六萬鐵騎可以算是北方騎兵精銳中地精銳,是從三十萬騎兵中遴選出來的騎兵,是北方朝廷的一支鐵拳,馬匹選擇的也是幽州良馬,清一色的鑲嵌甲。

六月的北方,天氣也是那樣的炎熱,騎在馬背上也是汗流浹背,炙熱的風四面八方的涌來,在那熱風中還傳來了北方騎兵地吆喝聲。

張遼快馬登上高坡,用鷹眼查看遠方濃煙滾滾處,看見太史慈正嚴陣以待,六萬多的騎兵列成衝鋒騎兵專有的箭陣。

透過鷹眼,張遼仔細查探這支軍隊的用馬和軍備情況,判斷他們應該是北方朝廷最精銳的衝鋒騎兵,心中暗自思量該如何運用遊騎兵的優勢,又該如何運用衝鋒騎兵地劣勢。

鎮北軍地遊騎兵和定西軍一樣,不善於回首箭,對軍士們來說,最擅長的只是追擊過程中地弓弩射擊,所以鎮北軍只有在追擊和包圍中能夠體現控鉉騎兵的能力。

張遼知道自己面臨兩個選擇,一種是先撤退,誘引太史慈追擊,再遊擊幾個時辰後就可以徹底拖垮這支衝鋒騎兵,在他們無力發起衝鋒的時候,再回首將他們包圍,利用的就是涼州馬耐力,以及自己軍士的輕鱗甲對馬匹負擔小兩個優勢。

另外一種就是擺開魚鱗陣,使用海潮陣,在開局之機,迅速消滅對方的主力,但這可能更難做到。

他用鷹眼仔細查看方圓十里內的地形,對周邊地形大概做了瞭解後,果斷下令重新整頓龍鱗陣。

龍鱗陣是海潮戰術在一字長蛇陣上發揮變陣,大漢遊騎兵的海潮戰術在三個陣型上體現的最爲具體,統帥府根據三個陣型編排出新的變陣,即魚鱗陣、蛇鱗陣、龍鱗陣,是海潮陣的三種變化,也統稱爲三大海潮陣。

這三大海潮陣是大漢遊騎兵必練的陣型,實際上大漢遊騎兵也只練這三種陣型。

張遼親自領第一營擔任龍首,其他四營跟隨督將依次延伸,在陣型整頓完畢,張遼一聲長嘯,領着五萬遊騎兵向前突襲。

太史慈剛從斥候那裡得知前方有五萬騎兵,如今擡頭一看,五萬騎兵已經結成一字長蛇陣向自己衝來,爲首旗幟正是自己的老對手張遼,忍不住與身邊大將笑道:“難怪張遼鎮北軍曾爲東胡騎兵全滅,今日一見方知張遼不善領騎兵,可有人敢用一字長蛇陣指揮騎兵對陣騎兵者,此陣其必亡。”

他說完這話,立刻領大軍衝鋒向前,劍鋒直指張遼。

第22章 天道難違第33章 大國雄風第6章 鐵翼飛翼第30章 一觸即發大漢帝國遼州簡介第8章 噩夢弩第24章 五軍變革第19章 南非之旅第25章 烏孫突襲第6章 商軍策第20章 覆滅之手第16章 草原之鷹南亞次大陸特徵第9章 全線侵擾第15章 復仇之刃第10章 日耳曼第3章 天地之災第7章 四大神匠第24章 五軍變革第11章 會見閻行大漢帝國瀛州地理簡介第6章 商軍策第11章 絲綢戰爭第8章 崔浩之疾第17章 完美帝國第32章 千古遺憾第23章 太子之位第4章 海洋帝國第20章 覆滅之手第9章 雙重標準第7章 沮授之約第4章 皇兄皇弟第10章 金陵建設第15章 巨靈神第11章 壺關鏖戰第9章 靈帝父子第7章 滿寵訪楚第33章 內陸統一第21章 帝國盛世第11章 戲志才養病第8章 國策二十四章第3章 孔明現身第33章 大國雄風上架公告第10章 經濟帝國第8章 備戰寒潮第8章 呂布趙雲第7章 四大神匠第9章 雙重標準第21章 帝國盛世第6章 鐵翼飛翼第28章 興州大捷第8章 帝王使命第15章 神秘祭祀楔子第4章 定南策大漢帝國主要軍隊簡介第29章 羅馬使團第8章 備戰寒潮第7章 滿寵訪楚第1章 青州風波第3章 幷州丁原第24章 五軍變革第十二 卷華夏天下第八卷匈奴之歌第17章 京都新政第14章 關羽之敗第30章 一觸即發第25章 大海軍策第10章 經濟帝國第40章 噩夢連襲第10章 經濟帝國第19章 新銀稅制第9章 河東之圍第5章 劉備取幷州第18章 海灣風雲第17章 京都新政第32章 千古遺憾第19章 新銀稅制第20章 東非之旅第9章 雙重標準第10章 長子風範第4章 最終決裂第36章 羅馬之鷹第18章 軍機院與親衛營第13章 晚宴第13章 帝國風範第10章 日耳曼第29章 陰陽有別第2章 天下國商(二)第17章 首帥之責中國古代航海技術淺論轉載第37章 文明之刃第2章 左右逢源第14章 羅馬之光第17章 首帥之責第4章 襄陽軍備第7章 十二神兵第22章 遼州統一第9章 雙重標準大漢帝國主要軍隊簡介
第22章 天道難違第33章 大國雄風第6章 鐵翼飛翼第30章 一觸即發大漢帝國遼州簡介第8章 噩夢弩第24章 五軍變革第19章 南非之旅第25章 烏孫突襲第6章 商軍策第20章 覆滅之手第16章 草原之鷹南亞次大陸特徵第9章 全線侵擾第15章 復仇之刃第10章 日耳曼第3章 天地之災第7章 四大神匠第24章 五軍變革第11章 會見閻行大漢帝國瀛州地理簡介第6章 商軍策第11章 絲綢戰爭第8章 崔浩之疾第17章 完美帝國第32章 千古遺憾第23章 太子之位第4章 海洋帝國第20章 覆滅之手第9章 雙重標準第7章 沮授之約第4章 皇兄皇弟第10章 金陵建設第15章 巨靈神第11章 壺關鏖戰第9章 靈帝父子第7章 滿寵訪楚第33章 內陸統一第21章 帝國盛世第11章 戲志才養病第8章 國策二十四章第3章 孔明現身第33章 大國雄風上架公告第10章 經濟帝國第8章 備戰寒潮第8章 呂布趙雲第7章 四大神匠第9章 雙重標準第21章 帝國盛世第6章 鐵翼飛翼第28章 興州大捷第8章 帝王使命第15章 神秘祭祀楔子第4章 定南策大漢帝國主要軍隊簡介第29章 羅馬使團第8章 備戰寒潮第7章 滿寵訪楚第1章 青州風波第3章 幷州丁原第24章 五軍變革第十二 卷華夏天下第八卷匈奴之歌第17章 京都新政第14章 關羽之敗第30章 一觸即發第25章 大海軍策第10章 經濟帝國第40章 噩夢連襲第10章 經濟帝國第19章 新銀稅制第9章 河東之圍第5章 劉備取幷州第18章 海灣風雲第17章 京都新政第32章 千古遺憾第19章 新銀稅制第20章 東非之旅第9章 雙重標準第10章 長子風範第4章 最終決裂第36章 羅馬之鷹第18章 軍機院與親衛營第13章 晚宴第13章 帝國風範第10章 日耳曼第29章 陰陽有別第2章 天下國商(二)第17章 首帥之責中國古代航海技術淺論轉載第37章 文明之刃第2章 左右逢源第14章 羅馬之光第17章 首帥之責第4章 襄陽軍備第7章 十二神兵第22章 遼州統一第9章 雙重標準大漢帝國主要軍隊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