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東非之旅

數月之後,劉協駕臨東非,劉琮得知消息,出城三十里迎接。二人經年不聚,見面自是感慨萬千。劉協此時華髮已生,只不過保養還算得當,絲毫看不出來老邁的樣子,劉琮則正當盛年,一幅英氣勃發的模樣。

劉協見東非省民衆安居樂業,商業興旺,繁華景象只比劉琮書信中所述更勝幾分,不禁感慨道:“小鷹現在已經能展翅高飛了,你這孩子果然沒有讓朕失望。”

劉琮微笑道:“一切皆是父皇所賜,其實孩兒只能算沒有偷懶而已,至於管理政策也多是父皇及諸位謀士所定,這些年來孩兒自覺並無太多建樹,每每慚愧不已。”

聽到此言,劉協縱聲長笑:“朕的兒子總算都爭氣,我這個做父親的,很欣慰了。至於你不久前曾發信問朕關於東非省僱工生活保障的問題,朕暫時不與你商討此事,等朕在本地走上三兩天,到時再找你商談。”

劉琮稱是,言道父皇一路舟車勞頓,理當歇息幾日才忙政務。當下父子歡聚,暫時將俗務拋在一邊。

第二日,劉協與龐統微服出行,只隨身帶了幾個近侍。因爲東非省目前是大漢主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劉協直接到郊區的農場察看了一番。正在田間勞作的僱工大多身材健壯,並無營養不良的跡象,而看他們的工作態度,多也盡心盡責,心中暗喜。但又怕自己以偏概全,於是多走了幾處,看看情形大同小異,漸漸放心。

劉協深知後世歐洲殖民者對於這片得天獨厚的大陸進行了多少慘無人道地掠奪,從他自己的角度出發。他並不希望重蹈覆轍。一個穩定富裕的非洲在全盤接受漢化之後,同樣是一個龐大的市場。那種燒光搶光的野蠻政策,他劉協是絕對不會執行地。在後世的時候,劉協曾經看到過某地方官員在報紙上的言論。無非百姓企業皆如豬,需要養肥了再殺,此言論曾經一石激起千層浪,引來無數口誅筆伐。wp6k

劉協雖然心裡贊同這種觀點,但他更明白,只有白癡纔會把這種大家心知肚明的真理叫囂出來。悶聲發大財就好了,得了便宜還要賣乖,那就只有被人所不齒了。爲了保證帝國地長期利益,東非省必須保持長久的安定,目前數百萬的僱工之所以能夠安心工作。是因爲他們從貧苦之地剛剛遷徙至此,每日三餐無憂,不必受凍餓之苦,當然會賣力工作。可數年之後,當他們越來越多的接觸到本地平民的日常生活,心中自然會越來越不平衡。劉琮顯然並沒有看到這麼長遠。

不患寡而患不均,這條真理對帝王來說,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忘記的。但話說回來,都均了。誰還願意出將入仕?千里做官只爲錢,沒有幾個人會高風亮節到兩袖清風,大漢如今政治清明,這一塊倒是不用擔心太多。倒是僱工與普通百姓的生活差距問題,這個若處理不好,將來必成隱患。

三日後,劉協與劉琮再次商談東非事務。對於非洲的未來定位和東非省的定位,劉琮言道:“應該說,非洲的定位就是全面地資源基地。這裡不僅僅擁有單純的某些資源,它是一個全面型的資源基地。”

劉協心中明白,大漢肯定不像歐洲殖民主義那樣,只在當地種植數種歐洲缺乏的物資,而是而是把它當作一個全面型資源綜合基地,因爲大漢帝國不缺乏。非洲資源基地的作用就是爲大漢在摩洛哥、西襄陽、巴比倫三大對外工業基地提供廣泛的物資資源。同時,在非洲發展較好的時候。大漢帝國海外三大對外工業基地也承擔向非洲供應商品的責任,而大漢二十八個州保持內部供給水平,不破壞內部經濟平衡,三大工業基地將利潤帶回中央州,而後再經中央州內部消化,促進科學技術、人文、自然科學、人才教育各方面的發展,確保科技和人才地先進領先地位。

他對劉琮說道:“你不要把東非省當作工業基地來發展,這裡是非洲最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16。鑑於目前漢民在常住人口中的比例相對較少,僱傭中非土著也是不得已而爲之。就目前來說,熟練技工的匱乏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所以大力發展農業纔是你現在的立根之本。不過數百萬只有初級生活保障的傭工,對東非的穩定可沒有太大好處。”

劉琮笑道:“父皇不必太過擔心,此間傭工皆來自中非困苦之地,不少人原來連一頓細糧都沒有吃到過。他們本地習俗也多是一日兩餐,且住所多不堪避風雨,來到我大漢領地,已經是進了天堂一般,又怎麼捨得反上作亂呢?”

劉協皺眉說道:“人心不足,這個你應該知曉。從朕這兩日所看到的情形,地確目前傭工大多心態平和,虐待傭工的現象也沒有發生,可比起大漢子民來說,他們沒有自有財產,衣食皆出於大漢供奉,這種生活其實沒有任何保障,他們一旦喪失勞動能力,也就意味着在這世界上時日無多,如果將他們遣返原籍,彼時這些人一無所有,只有坐以待斃。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些人當中必不缺乏有遠見有野心的人,倘若將這種言論大肆傳播,掀起譁亂,就以你手中這點兵馬,東非省可是岌岌可危。”

劉琮聽得一頭冷汗,囁嚅說道:“但不知父皇有何對策?兒臣的確沒有想到這麼多。”

劉協看他如此緊張,不禁笑了起來:“琮兒,你還是如此模樣,怎堪分天下之憂呢?朕給你分析一下,土人只從事雜工。出賣體力,按法律來說,他是不允許從事非雜工工作的,只有大漢帝國地公民才能擔任僱工和技術工地職務,那他地收入很低。也不屬於納稅範圍,他本身已經不是帝國公民了,然後又不沒有向帝國納稅,不是帝國的外部納稅人。那帝國中央政府和地區政府(東非、西襄陽、金瀾門特別保護區都屬於地區政府,包括後期從完全保護國轉爲特別保護區地摩洛哥)就不可能用納稅人地錢爲非納稅人,尤其是非帝國公民的非納稅人提供免費教育。。,。這是個原則性問題,也是你必須要固守的底線。”

“不過考慮到非洲發展需求和漢文化的推廣,朕已經制定了一些其它政策,比如說教育貸款,如果土人在大漢帝國包括地區政府內勞役滿六年,並且僱用他地莊園主、農場主或者是商社,以及其它形式的僱用人,有能力進行擔保。並且願意擔保,六大商業銀行可以提供教育貸款,鼓勵在地區政府工作的土人爲自己子女提供教育,而且這些子女一旦教育好了,是可以進一步獲得創業貸款,在非洲大陸上非帝國地區政府領土內開創自己的事業,尤其是莊園和農場經濟,幫助這些受過較深的漢文化教育的土人成長爲非洲的上流社會和主體財產擁有者,並且帝國也願意爲他們的子女和後代再提供教育。當然,他們得出錢,而且是道教教徒。”

劉協對這一代土人並沒有抱太大期望,畢竟文化背景完全不同,從壯年開始同化他們,想來必定收效甚微。他已經把希望寄託到了第二代和第三代原住民的身上,畢竟生在大漢領地,從小耳濡目染,接受的都是大漢最先進地生活方式。必定對自己的母族不再有多少感情。而如今一代土人既然已經沒有希望進入大漢的主流社會,給他們點希望寄託在自己的子女身上,他們肯定也就死心塌地,不再有不臣之心。

這些政令頒佈下去後,果然土人皆對大漢感激涕零,更加死心塌地的勞作。這些人多數是拖家帶口從中非遷移過來。雖然衣食上並無太多憂愁。可想想自己從此子子孫孫世代爲奴,生活沒有什麼奔頭。自然積極性也高不到哪裡去,只不過爲了生計忙碌而已。他們無時無刻不在羨慕大漢子民的生活環境,這時有了一絲希望,自然是都緊緊握住不放,以期僱主開恩,將自己的子女送往學堂接受教育,所以幹活效率比原來高出很多也就正常了。

不久之後整個非洲都實行了如上政策,雖然大漢不得不從本部另行調配了數千教師,可比起非洲的穩定來說,這點人才的輸出還是很划算地。東非海岸和西非海岸是這兩個非洲兩大農業基地進入了穩定的發展時期,生產的糧食足以支撐40非洲人口的糧食消耗,不足部分則依靠甘寧省和南亞、印度進行補充。當然,印度同時承擔對中亞、巴比倫的糧食補充作用,這塊中南亞的農業基地所起到的作用日漸其重。

在劉協到來之前,劉琮一致認爲東非的發展不可能再做得更好,但這一自滿的想法終究被證明只是不思進取。當然,劉協並沒有指責兒子一句,因爲很多東西往往是當局者迷,他若不是從北非一路遊歷過來,中間看了太多地風土人情,加上有些閒暇時間思考,恐怕也考慮不出來這麼多的對策。

此後劉琮勵精圖治,在將東非的糧食生產能力提高了三成後,漸漸開始嘗試農產品的精加工和一些初級工業用品的生產,雖然沒有將東非省擺脫以農業而立的地位,但整個東非省地經濟收入卻從此上了一個臺階。

而鼓勵漢民生育,也漸漸扭轉了本省人口比例失衡地狀況,數十年後,本地民族成分終於扭轉爲漢民居主體地位,東非的局勢日漸其穩。

眼看東非需要解決地問題已經多數妥當,劉協也就放心了不少,決定繼續前行,對西襄陽進行視察。劉琮依依不捨,不過心中知曉留不住父皇,歡宴數日後,也只得悵然看劉協遠去。

劉協在西襄陽省滯留數月後,直接去甘寧省再進行視察,最後返回巴比倫。

和西襄陽、巴比倫、摩洛哥、金瀾門的四大對外工業基地不同,甘寧省屬於對內資源基地,而東非省也是主要面對非洲大陸的加工基地,尤其承擔了中非、南非農產品在東非省進行加工,然後進入對外四大基地。

甘寧省由於礦產豐富,且和中央能夠保持非常穩定的運輸,所以是屬於對內資源基地,承擔中央二十八州資源補充地位,負責向南洋經濟圈輸送資源。

亞漢省初期定位在自給自足,承擔大漢帝國主要的人口壓力分擔作用,隨着經濟發展,也開始和甘寧省一起轉向中央州的地位,這個轉變過程很漫長的,尤其是巴比倫省轉向直屬省以後,甘寧省也要轉向直屬省,亞漢省、安大略省也要陸續進入直屬省地位。

直屬省地位是相對東非、西襄陽等省的一個特殊地位,其表現在治理由中央政府委派官員直接負責。

帝國在亞漢省的西長安州設立亞漢利亞經濟區協調總司,和其它五個協調總司不同的是,亞漢經濟區協調總司的理事大臣長期坐鎮在西長安州的亞京城(原西長安城,今天的西雅圖)。

華夏四十七年,劉協在巴比倫見到了二十多年沒有相見的長孫劉晟,此子雄武健壯,頗有大將風采,劉協聽說他已經是禁軍的督將,便安排他前往阿非利加的西非海岸,在金瀾門效力,西非戰事頻繁,正是鍛鍊他的好地方。

爺孫相聚時間雖然不多,但只幾日相處下來,劉協已經感覺到劉晟性格中的一種堅韌和犀利,這也讓他多少有點擔心,畢竟過於鋒利也不是一件好事情。

在大漢帝國在經濟和戰略地區佈局的不斷完善的同時,在帝國內的科技發展也進入了一個高峰,正如劉協所預見的,在火車和輪船工業發展的過程中,一些化學和物理學的突破終於迎來了一個更加先進的時代,但這也讓劉協感到害怕,即使沒有掌控,但大漢帝國的科技發展速度已經在局部領域接近了十九世紀的時刻。

第21章 烈焰之心第5章 皇甫嵩第11章 封藩楚王第11章 絲綢戰爭第13章 晚宴第17章 完美帝國第8章 國策二十四章第14章 四面反擊第10章 巧得涼州第3章 江東安定第3章 江東安定第14章 聖湖血案第23章 守望之冬第11章 迎娶月英唯物史觀與明清農業經濟史研究的一個悖論第4章 皇兄皇弟第16章 赤裸交易第18章 軍機院與親衛營第8章 晉陽密會第9章 雙重標準第4章 孔明赴會第11章 戲志才養病第4章 禁衛軍第23章 科技時代第1章 太尉府之會第5章 曹操之擇第22章 遼州統一第5章 翼衛精兵大漢帝國安泰兩州經濟特性第34章 諸王時代第21章 帝國盛世第14章 關羽之敗第27章 由分至和第13章 晚宴第21章 五子良才第15章 南陽潰敗第23章 守望之冬大漢帝國主要軍隊簡介第10章 長子風範第1章 青州風波大漢帝國安泰兩州經濟特性第6章 襄陽盛會第14章 聖湖血案第24章 西域雄獅第37章 文明之刃第10章 長子風範第5章 曹操之擇第9章 欲謀青州第33章 大國雄風第15章 巨靈神第32章 德黑蘭會議第22章 西域錦州第21章 烈焰之心第22章 巨靈之嘆第3章 武將羣英會第7章 十二神兵第8章 備戰寒潮第1章 告別大漢第24章 帝王之家第22章 巨靈之嘆第10章 金陵建設第33章 太子妃第11章 迎娶月英第11章 會見閻行第3章 孔明現身第19章 交州安定第15章 神秘祭祀第27章 由分至和焚書坑儒及漢朝尊儒的歷史論證第4章 最終決裂第19章 烏鴉戰艦第10章 靈帝密旨第1章 青州風波第2章 臧洪南投南亞次大陸特徵第17章 楚地官制第26章 移民潮第4章 最終決裂第1章 太尉府之會第8章 呂布趙雲第34章 諸王時代第8章 伊籍故友第22章 天道難違第29章 邦聯王國第3章 江東安定第25章 繁華與危機第5章 翼衛精兵上架公告焚書坑儒及漢朝尊儒的歷史論證第20章 覆滅之手第8章 晉陽密會第21章 文化運動第1章 荊州治效第19章 南非之旅第15章 神秘祭祀第11章 海洋通道第23章 太子之位第2章 左右逢源第19章 司馬之局第24章 五軍變革
第21章 烈焰之心第5章 皇甫嵩第11章 封藩楚王第11章 絲綢戰爭第13章 晚宴第17章 完美帝國第8章 國策二十四章第14章 四面反擊第10章 巧得涼州第3章 江東安定第3章 江東安定第14章 聖湖血案第23章 守望之冬第11章 迎娶月英唯物史觀與明清農業經濟史研究的一個悖論第4章 皇兄皇弟第16章 赤裸交易第18章 軍機院與親衛營第8章 晉陽密會第9章 雙重標準第4章 孔明赴會第11章 戲志才養病第4章 禁衛軍第23章 科技時代第1章 太尉府之會第5章 曹操之擇第22章 遼州統一第5章 翼衛精兵大漢帝國安泰兩州經濟特性第34章 諸王時代第21章 帝國盛世第14章 關羽之敗第27章 由分至和第13章 晚宴第21章 五子良才第15章 南陽潰敗第23章 守望之冬大漢帝國主要軍隊簡介第10章 長子風範第1章 青州風波大漢帝國安泰兩州經濟特性第6章 襄陽盛會第14章 聖湖血案第24章 西域雄獅第37章 文明之刃第10章 長子風範第5章 曹操之擇第9章 欲謀青州第33章 大國雄風第15章 巨靈神第32章 德黑蘭會議第22章 西域錦州第21章 烈焰之心第22章 巨靈之嘆第3章 武將羣英會第7章 十二神兵第8章 備戰寒潮第1章 告別大漢第24章 帝王之家第22章 巨靈之嘆第10章 金陵建設第33章 太子妃第11章 迎娶月英第11章 會見閻行第3章 孔明現身第19章 交州安定第15章 神秘祭祀第27章 由分至和焚書坑儒及漢朝尊儒的歷史論證第4章 最終決裂第19章 烏鴉戰艦第10章 靈帝密旨第1章 青州風波第2章 臧洪南投南亞次大陸特徵第17章 楚地官制第26章 移民潮第4章 最終決裂第1章 太尉府之會第8章 呂布趙雲第34章 諸王時代第8章 伊籍故友第22章 天道難違第29章 邦聯王國第3章 江東安定第25章 繁華與危機第5章 翼衛精兵上架公告焚書坑儒及漢朝尊儒的歷史論證第20章 覆滅之手第8章 晉陽密會第21章 文化運動第1章 荊州治效第19章 南非之旅第15章 神秘祭祀第11章 海洋通道第23章 太子之位第2章 左右逢源第19章 司馬之局第24章 五軍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