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廉政之刃

廉政之刃?

經過軍機一處和廉政司五年的仔細清查,累計在案有實際證據證明涉嫌貪污失職的有三千七百多名員,幾乎佔朝廷各級官員的三層?

劉協一直悄然累積這些證據,他要的就是要一次性的大風暴處理,超出所有人的預料的大風暴,雖然對朝廷的公信力和日常事務處理能力有所影響,但只要有這樣一次大風暴,足可讓大漢在十年之內不用擔心貪污的事情。?

一個個的處理容易讓這些人產生僥倖心理,只有大面積的處理,纔會讓他們害怕,徹底的害怕。?

很多時候,劉協在思索這樣一個問題,中國的歷史爲什麼是一個不斷統一和分裂的國家,不斷地發生農民起義,到底是爲了什麼??

很多人說儒家是中國能夠不斷實現統一的保證,是中華民族形成的根本保證,劉協不這樣認爲,長久以來,中華民族文化的話語權一直掌握在儒生手中,這是無可否認的問題,正所謂十官九貪,但人們從來沒有考慮過中國的另一個背景色彩----十官九儒。?

中華歷史長河中的各個朝代總是上演着一幕幕獨特而又相同的戲劇,從上一個帝國結束時的暴政開始,新的帝王就會誕生,然後就是戰爭,在戰爭中國力消耗殆盡,新帝王開始勵精圖治,幾代之後新的朝代又走向一個巔峰,然後又出現無能的帝王。在無能地帝王之後就會涌現幾位無德暴政的帝王,併爲下一位新帝王的誕生上演一幕幕暴政寡德,甚至是毫無廉恥的喜劇。?

自古以來,中國都有這樣一個俗語----成者王侯敗者寇。?

自古以來,尤其到了漢代之後。掌握中華歷史話語權的人,永遠都是儒生,這樣龐大地思想集團總是能一次次掌握話語權。?

恆、靈兩帝真的無德嗎?在劉協看來,他們只能算是無能。網他們自己揮霍掉的錢財相比大漢當時的財稅根本就是九牛一毛,那麼到底是誰將大漢地財稅都揮霍一空的呢??

有人說是十常侍,是的,十常侍也貪污揮霍了很多,但他們十個人就能把一個龐大的東漢帝國銷燬嗎??

真正的答案就是那些各地郡縣無以數計的縣令、太守們,以及形形色色各級大漢的官員,東漢的毀滅就毀在這個龐大的官僚集團手上。?

這些官僚集團又是誰呢,答案就是兩個字----儒生。?

以此爲例,可以發現中華歷史中那些所謂毀於帝王無德的朝代,實際上都是毀於以儒生爲主體地官僚文人集團。那一位位被儒生們描述成貪婪暴政,寡德昏庸的帝王,只是這個官僚文人集團的替罪羊。?

這些官僚文人集團就是中華文明歷史上最龐大的利益集團,無論歷史如何變化,朝代如何跌更,他們的利益都不會變,吃垮了上一個朝代,還可以去吃下一個朝代,而且文明的載體掌握在他們手中。他們可以隨意更改歷史,只要爲上一代帝王扣上昏庸貪淫的罪責就可以完全掩蓋他們的罪過。?

這些官僚文人集團在描述孝靈皇帝的時候,說他讓後宮地女子都不穿內褥,隨時可以荒淫,可就沒有人考慮過一個基本事實嗎,以孝靈皇帝那種單薄的身體能夠在宮中四處**嗎,他最後的五年時光可都是在牀榻上度過的。?

孝靈皇帝是淫,但那些中盛時代的帝王就不淫嗎,歷代的開國皇帝就不**了嗎??

儒生這樣一個官僚文人集團到底有多麼厲害。在今天的大漢帝國仍然可以看出來,三成的官員涉及貪污**,這是能夠追查,有比較確鑿的數據可以證實地,很多小貪小賄的官員是無法追查的?

確切的說,即使是今天如此嚴明的大漢帝國。他也仍然是一個**的溫牀。網.電腦站?

中華文明地貪官污吏就像田中地韭菜一般。割了一茬還有一茬重新生長期來,那是因爲所有的人都一樣。?

華夏十五年九月二十日。這一天或許可以寫進行中華文明歷史之中,在這一天,劉協以大漢皇帝身份,正式昭告天下嚴查貪官污吏,頒佈比原《軍政法》更加嚴格地《大漢帝**政法》,?

在六天之後,中央皇庭告示天下,累計清查出三千三百七十二名朝廷各級官員,對於以中央治略府形成一次嚴厲的衝擊。?

各地百姓紛紛要求嚴懲這些貪官,同時要求荀等三治略公下臺,劉協立刻公佈程秉處罰結果,調崔浩回到中央治略府,擔任新吏部尚書,但同時也將中央治略府主要的官員審判權利剝奪,由督政院進行公開審判,按新律,三千三百七十二名朝廷罪官中,有八十一人貪污受賄超過百萬錢,犯一等重罪,直接判處絞刑,三百二十四人犯二等重罪,按軍政官員犯法,罪加一等,以一等重罪處以絞刑,中央吏部尚書程秉、中央農部尚書許汾、中央吏部參事陽奉宮、揚州治略參事黃遠、揚州治略參事楊曉、荊州治略總督蒯良,荊州治略參事董辰等三十二位高層官員革去侯爵,以爵位頂罪,發配西域伊犁牧場和興州烏蘇里江牧場,其族同宗成員三十年內不得出任朝廷各級官員,各自家族降兩級功勳。?

有四百二十一犯三等重罪,兩百一十二人處理終身監禁,餘者皆發配邊疆,各自家族降一級功勳,督政院向大漢皇帝申請對以上八百二十六人申請家庭財產充公,大漢皇帝劉協親筆批准同意。有一千六百人貪污達三十萬錢,爲大罪。一律判充軍九年,各自家族降半級功勳,革除各自爵位。?

九百四十六貪污達十萬錢,爲小罪,其中三百六十人罪加一等等同大罪。判監禁三年,革除各自爵位,各自家族降半級功勳,五百八十六人仍歸屬小罪。十六首發革職,有爵位者各降一級,新爵者取消爵位,各人家庭半數財產充公。?

雖然處理的人很多,但並沒有動搖朝廷地根基,在中央朝廷任職的家族,荀家、將家都提前將家族中有責任的子弟交了出來,至於蒯良,那是他自己自找的,以爲自己神不知鬼不覺。卻沒有想到軍機一處一直盯着這些在各大商社任國商的家族。?

但三層地官員突然離職查辦,還是引發了大規模的震動,雖然朝野上下都要求荀引咎辭職,荀自己也正式提出辭呈,劉協還是保住他,給他三年時間收殘局,三年後由諸葛瑾上任。?

劉協非常清楚,讓那三千人離開是一個大破壞性的行爲,只有荀纔有能力在慢慢恢復過來。只要他還在,中央朝廷和各級治略臺都還能正常運作下去。?

搞破壞容易,想要恢復就非常難了。必須保證上層的穩定就是劉協這一次大規模清查革職行動地基礎,同時他也親自下令行使大漢皇帝豁免權利,將荀家兩位子弟的貪污事宜革除掉,暫不問罪,只是讓他們兩人自行引退。?

在清查完朝廷之後,劉協再次清查商社,但這一次清查的力度就要小很多。只有六百二十餘人被處刑,部分罪責較小的,劉協只是讓廉政司給與警告處理。?

在完成代號爲廉政之刃的廉政系列行動之後,劉協再次以大漢皇帝和道教教主身份昭告天下,凡大漢子民必須信仰道教,尊三尊爲至高神。以太極八卦圖指環爲道教信徒必備信物。?

仿效羅馬教廷和大漢政權機構模式。改革道教教廷,設立宣道院、內道院和天道修士堂、天道武士堂。?

道教教主佩戴和田白玉龍鳳寶石太極八卦指環。大道師和龍信徒佩戴白銀青龍太極八卦指環,道師和虎信徒佩戴紫銅赤虎太極八卦指環,道士和善信徒佩戴青銅太極八卦指環,普通信徒佩戴熟鐵太極八卦指環,凡白銀青龍太極八卦指環只能由道教教主賞封。?

劉協首先爲荀、徐庶、胡昭、蔣琬、周瑜、孫堅、荀攸、趙雲、曹操等十六人送去白銀玄武太極八卦指環,封他們爲龍信徒,馬超、孫策、陸遜、魏延等一百二十一人封賞虎信徒,賜紫銅赤虎太極八卦指環。?

荀等人就算不信道教,也是必須佩戴,只好一一戴上。?

同樣是模仿基督教,劉協定每月月末一日爲朝奉日,必須前往道觀聽授《三尊道經》,並制定捐助法規,要求各地信徒捐款在各地修築雄偉的道殿,道觀只設在山中,每年信徒必須拜訪各地法定道觀一次。?

在天京城、南京城等地都準備修築非常雄偉壯麗的道殿,一律採取寫實風格,劉協認爲只有寫實唯美的風格才能產生足夠的逼真性,纔會讓所有人都深信道教三尊的存在性。?

現在大漢帝國各層次子民都有錢地很,捐善修築道殿的詔令一出臺,各地都紛紛捐獻,原先在廉政之刃行動中備受譴責的各大家族更是大力捐助,每家捐助的數目都讓劉協感到驚喜。?

全國各地也拉開了大規模建設道殿的行動,幾乎是每個縣、農場都有三四座道殿,方便各地子民月末進殿朝奉。?

這是劉協準備良久的事情,從他開始擡高道教的地位,到定爲國教,他就一直在策劃這些事情,只有在全國範圍內都信仰道教,才能使人們在思想上完全擺脫儒家的限制,即能讓所有人繼續保持“君權神授”的概念,同時讓人們遵循道教要求社會基本道德,守法遵教、清廉端正、自律守序、樂善好施。?

永遠不要小看信仰地力量,一種積極且和諧的信仰就可以改變世界,一種自閉且歧視異端的信仰就可以毀滅世界,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在凝聚力上可以強過宗教的力量,世界上所有民族的誕生、融合和分裂都是宗教在發揮作用。?

劉協告訴自己,要想擁有一個強大而穩定的帝國,就必須擁有一個強大而穩定的宗教,道教是一個世界上最追求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宗教,如果這個由道教所主控,整個世界就不會出現大規模的自然銷燬事情,人們會更喜歡和自然和諧相處,並從中獲利,這也是人類文明長久發展地基石。道教雖然穩定、和諧,但並不夠強大,它缺乏宣揚道教和普及道義的精神,也缺乏這種動力,天道修士堂和天道武士堂就是爲了讓道教更加穩定和更加強大而準備的組織。?

天道修士堂是由天下道教信徒中最博學的人組成的,他們以發現宇宙中的真理爲己任,是道教和科學進一步融合地產物。?

只要有天道修士堂地存在,劉協相信即使幾千年後,道教仍然可以屹立在信仰的至高點上,不會因爲科學地前進而衰落,因爲他所闡述的機理就是宇宙的真理,對普通人而言,道教是信仰三尊的宗教,對科學家而言,道教是信仰科學的宗教,是所有科學家誕生的溫牀。?

這就是道教的偉大之處,一個信仰天地宇宙一切大道精神的宗教,這纔是中華文明最偉大之處,它的理性、和諧、自然、守序確定它只要更強大一些就足可主導整個世界和所有人類的精神與靈魂。?

天道武士堂將和禁軍融合在一起,甚至還會繼續擴張,在民間形成一股守衛道教的軍事力量,爲開拓和守護道教而努力。?

站在高聳的觀星壇上,籠罩茫茫星空光輝之下,劉協仰望蒼穹,振臂高呼:建立一個偉大的帝國到底有多偉大,朕要建立一個偉大的精神帝國,它將永存於世!?

星光落在劉協的身體上,在他的腳下留下稀疏的陰影,但那蒼天確是明亮的,一點點繁星的光輝漸漸隴聚在一起,形成一道亮麗的光華,將他籠罩其中。

第十一卷帝國動盪第二十七章大漢帝國主要軍隊簡介第19章 司馬之局第4章 海洋帝國第34章 諸王時代第7章 沮授之約第8章 呂布趙雲第4章 賈詡之志第12章 小喬初嫁第6章 計緩劉備第3章 內政風暴第3章 江東安定第4章 襄陽軍備第18章 新女性第11章 父子夜話第8章 國策二十四章第5章 皇甫嵩第1章 太尉府之會第14章 火燒五丈原第40章 噩夢連襲第13章 晚宴第11章 壺關鏖戰第2章 歐亞盛宴第7章 四大神匠第37章 文明之刃第8章 國策二十四章唐代城市消費的方式水平和結構研究第6章 陳羣相伴第12章 小喬初嫁第20章 東非之旅第10章 黃河水患第30章 大漢新語第6章 計緩劉備第2章 歐亞盛宴第15章 南陽潰敗第24章 帝王之家第2章 皇甫嵩第2章 盧荀授課大漢帝國主要軍隊簡介第3章 盧公去郭嘉到第31章 華夏之樹第1章 紛亂之秋第19章 司馬之局第31章 華夏之樹第23章 政教合一第6章 陳羣相伴第15章 神秘祭祀亞洲及大漢帝國主要地理氣候特徵第8章 晉陽密會第3章 出藩之策第23章 政教合一第33章 太子妃第16章 龐統奇襲第12章 泰州攻略第16章 龐統奇襲第6章 南北疏途第17章 京都新政第4章 禁衛軍第16章 曹操初敗第11章 海洋通道第7章 滿寵訪楚第34章 京都之爭第8章 伊籍故友第27章 由分至和第9章 賈詡孫堅第5章 皇甫嵩第32章 德黑蘭會議第5章 盧植先行亞洲河流特徵第21章 帝國盛世第17章 首帥之責第25章 烏孫突襲關於本書構架的詮釋第35章 亞漢王第14章 羅馬之光第23章 科技時代第9章 靈帝父子關於都城選擇的一點說法第14章 聖湖血案第5章 定蜀望蠻第14章 羅馬之光第23章 科技時代第19章 新銀稅制第4章 南北賦稅第7章 呂布張遼高順第15章 難兄難弟第27章 高原血戰大漢帝國疆域降雨情況第5章 劉備取幷州第14章 聖湖血案第4章 皇兄皇弟第27章 由分至和官學失守和百家之本第5章 袁紹速敗第7章 呂布張遼高順第5章 皇甫嵩第10章 巧得涼州第25章 烏孫突襲第13章 隴西安定第22章 天道難違
第十一卷帝國動盪第二十七章大漢帝國主要軍隊簡介第19章 司馬之局第4章 海洋帝國第34章 諸王時代第7章 沮授之約第8章 呂布趙雲第4章 賈詡之志第12章 小喬初嫁第6章 計緩劉備第3章 內政風暴第3章 江東安定第4章 襄陽軍備第18章 新女性第11章 父子夜話第8章 國策二十四章第5章 皇甫嵩第1章 太尉府之會第14章 火燒五丈原第40章 噩夢連襲第13章 晚宴第11章 壺關鏖戰第2章 歐亞盛宴第7章 四大神匠第37章 文明之刃第8章 國策二十四章唐代城市消費的方式水平和結構研究第6章 陳羣相伴第12章 小喬初嫁第20章 東非之旅第10章 黃河水患第30章 大漢新語第6章 計緩劉備第2章 歐亞盛宴第15章 南陽潰敗第24章 帝王之家第2章 皇甫嵩第2章 盧荀授課大漢帝國主要軍隊簡介第3章 盧公去郭嘉到第31章 華夏之樹第1章 紛亂之秋第19章 司馬之局第31章 華夏之樹第23章 政教合一第6章 陳羣相伴第15章 神秘祭祀亞洲及大漢帝國主要地理氣候特徵第8章 晉陽密會第3章 出藩之策第23章 政教合一第33章 太子妃第16章 龐統奇襲第12章 泰州攻略第16章 龐統奇襲第6章 南北疏途第17章 京都新政第4章 禁衛軍第16章 曹操初敗第11章 海洋通道第7章 滿寵訪楚第34章 京都之爭第8章 伊籍故友第27章 由分至和第9章 賈詡孫堅第5章 皇甫嵩第32章 德黑蘭會議第5章 盧植先行亞洲河流特徵第21章 帝國盛世第17章 首帥之責第25章 烏孫突襲關於本書構架的詮釋第35章 亞漢王第14章 羅馬之光第23章 科技時代第9章 靈帝父子關於都城選擇的一點說法第14章 聖湖血案第5章 定蜀望蠻第14章 羅馬之光第23章 科技時代第19章 新銀稅制第4章 南北賦稅第7章 呂布張遼高順第15章 難兄難弟第27章 高原血戰大漢帝國疆域降雨情況第5章 劉備取幷州第14章 聖湖血案第4章 皇兄皇弟第27章 由分至和官學失守和百家之本第5章 袁紹速敗第7章 呂布張遼高順第5章 皇甫嵩第10章 巧得涼州第25章 烏孫突襲第13章 隴西安定第22章 天道難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