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靈帝密旨

劉協帶着孫堅四位將軍和徐庶一起進入離水鏡學府百步外的一間草廬,孫堅見草廬清貧簡陋,門前卻掛着“楚王府邸”黑底金字牌,不敢相信堂堂楚王劉協竟然住在這樣一個破地方。

劉協見他們一臉驚呀,對徐庶笑道:“我記得剛來的時候,這個草廬條件比現在還差吧!”

徐庶哈哈一笑,道:“反正比我那個草廬好多了。”

孫堅性格剛烈,直接開門見山道:“孫某不才,亦有武力,願效力於天子!”

徐庶一怔,看着劉協,不知道他該怎麼回答,正好門外傳來陣陣馬蹄轟隆作響聲,劉協笑道:“陳羣來了,他所帶一物,正可替我解答一切!”

陳羣在飛翼營護衛下,快馬加鞭趕到草廬前,同來的還有皇甫嵩、盧植、楊彪、荀彧四人。

陳羣高捧一道聖旨直接進入草廬,高聲道:“此乃聖上密旨,除託孤重臣皇甫嵩、盧植、楊彪、荀氏荀彧和烏程侯外,餘人必須在草廬百步外,飛翼營、近衛營列陣護衛!”

此時的飛翼營的統領飛翼中郎將由陳到擔任,在黃忠和呂布的指點下,他的飛射和對騎兵的統領能力快速上升,比羣英會時又勝過一籌。近衛營統領則還是王越擔任。兩人迅速指揮兩營一萬餘人將草廬圍個水泄不通。

徐庶尷尬的笑道:“那我也得出去啊!”

劉協笑道:“我要你來,自然是讓你也知道這個事情!”

徐庶欣喜,程晉等三人知道此時非同小可,立刻撤身離開到飛翼營和近衛營的圍護圈外。

陳羣知道徐庶之能,也不多言,說道:“殿下和諸位大臣請接旨吧!”

待衆人在劉協帶領下拜伏後,陳羣拉開聖旨道:“奉天承運,皇帝召日。今天下羣雄逐鹿,百姓苦不堪言,各諸侯之亂尤勝七王之亂,朕所立世子爲人忠厚,但無才能,不能平定天下。爲保漢室昌盛,朕次子楚王劉協可在二十歲後稱帝,代朕廢長子劉辯,封劉辯爲安定王,封地雍州安定縣。忘大漢重臣助楚王登基立業,繼承漢室皇位,平定天下。欽此。”

衆人大喜,萬沒有料到靈帝還有如此聖旨在此,奇聲謝恩。

孫堅更爲驚喜,他本是根基薄弱的小校之後,多年征戰殺敵爲求立功成名,如今能得如此良機,心中欣喜若狂。

劉協接過聖旨,又交付陳羣手中道:“好生保管。”

陳羣點頭,將聖旨收到近衛營軍士擡來的金箱中鎖起,對劉協道:“今日幾位大人前來還有幾件事要說。”

劉協先對孫堅說:“讓程晉三位將軍一起進來議事吧,我看今天的事情肯定和軍務有關。”

待程晉三人進來,盧植咳嗽數聲,道:“首先第一件事情,董卓和劉備敗退長安,一時難以攻過去,洛陽空下來,因爲百姓悉數移走,沒有諸侯願意佔據爲營,不知道殿下認爲是該進城據守,還是軍隊退回南陽?”

劉協道:“是不是荊州治略的九卿意見反差很大?”

盧植點了點頭,劉協讓陳羣拉開大漢地圖道:“自諸侯討董卓之後,今天下已經大亂,去年就可以說一個災年,中原受災嚴重,青州黃巾之亂更盛,到今天,青州已經三年沒有刺史了,加上虎牢關之戰耗資糧過多,如今有糧食存量的地方只有荊州、冀州、徐州、蜀地、漢中和淮陽,其他州的糧倉肯定都是空的。而糧食越少,黃巾等反賊鬧得就越兇,可以說今年註定是個大亂之年,荊州因爲有我在,諸侯們還不敢動,漢中這個地方難攻,而且有荊州擋在外面,相對的說,只要我們不攻,做好防守事宜,荊州還是會穩定的。”

“要我說啊,這時候不做事情也不應該,所以我打算讓趙雲統龍虎中軍、霍俊的鐵翼營入駐豫州,以荊州之糧首先救濟豫州,而且只要在豫州救濟,司州、兗州流民就會不斷進入豫州,所以我們會吸納很多人口。吸納人口是個好事情,但豫州這個地方不好守,現在沒有收成,諸侯不願意過來,等明年有了糧食,諸侯們又要動手了,所以我們最好不要豫州,如果以重兵壓境,將流民集中到新野郡,然後通過水軍和船運向南方長沙、武陵、零陵、桂陽四郡補充人口,大興水利,開墾南方荒地。同時,由於黃巾軍目前集中在青州,大量流民、黃巾順勢南下徐州,我覺得應該派兵支援,呂布虎翼營和陳到的飛翼營、張遼統部分勇武鎮北軍到徐州支援,對於這些黃巾軍最好是降服下來充作軍源,挑選剩下的繼續送往豫州,再從豫州發向荊州。”

“糧草方面,由於經過這兩年的治理,荊州糧食庫存比較多,支持北方流民和軍糧問題不大,但爲了防止萬一,還是要和徐州、益州、淮陽大量購買糧食。”

“丁原的五萬幷州狼騎還是要繼續坐陣漢中,隨時要準備下益州抵禦西涼,因爲西涼今年不能到雍州搞糧食,就只能下蜀搶糧食。”

盧植道:“這樣自然更好,荊州土地多人口少,只要有了人口,糧產量還要提高更多。不過出兵豫徐兩州,駐洛陽兵力就顯得不足了。”

劉協道:“沒有必要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過了明年我就把豫州送出去,送一個沒有人口的豫州給他們。”

衆人大笑不已,孫堅急着建功,上前請願道:“臣已願意上陣,望殿下給一萬人馬,當取一州之地!”

劉協笑道:“孫將軍勿急,我另有安排。”

第18章 軍機院與親衛營第4章 孔明赴會第28章 農畜工紡第13章 郭嘉救急第3章 江東安定第十一卷帝國動盪第二十七章第19章 烏鴉戰艦第4章 海洋帝國第11章 會見閻行第15章 復仇之刃第27章 亞洲最強第25章 皇子劉巍第2章 皇甫嵩唐代城市消費的方式水平和結構研究第9章 永定西涼第38章 十二神使第4章 海洋帝國大漢帝國遼州簡介第21章 烈焰之心第6章 陳羣相伴第9章 靈帝父子第32章 千古遺憾第3章 執政同盟關於都城選擇的一點說法第17章 京都新政第11章 迎娶月英唯物史觀與明清農業經濟史研究的一個悖論第15章 最終聖裁第15章 難兄難弟第16章 赤裸交易第8章 呂布趙雲第1章 襄陽治略第4章 人之天賦第6章 商軍策第15章 復仇之刃第10章 呂布趙雲之戰第十 卷四海征伐巴比倫省第18章 騎兵之魂第2章 歐亞盛宴第2章 大國民第8章 呂布趙雲第1章 紛亂之秋第4章 孔明赴會第28章 農畜工紡第34章 京都之爭第7章 帝國之夢第2章 拜訪胡昭第11章 封藩楚王第20章 覆滅之手第1章 紛亂之秋焚書坑儒及漢朝尊儒的歷史論證第32章 帝國風華第25章 烏孫突襲第十二 卷華夏天下第七卷雅典和約第7章 水鏡學府第2章 盧荀授課第1章 楚王選妃第23章 守望之冬第10章 巧得涼州第35章 青年移民第4章 定南策第3章 法正笑談第10章 巧得涼州第26章 中亞強敵第17章 完美帝國第33章 內陸統一第34章 阿非利加第10章 靈帝密旨第2章 左右逢源第2章 臧洪南投亞洲及大漢帝國主要地理氣候特徵第12章 泰州攻略第1章 太尉府之會第5章 盧植先行第2章 命運之旅第25章 繁華與危機第7章 呂布張遼高順第35章 炎黃廣場第14章 北非之旅第35章 亞漢王第5章 賈詡絕計第22章 西域錦州第30章 一觸即發第6章 神匠馬鈞第11章 迎娶月英第3章 內政風暴第14章 四面反擊亞洲河流特徵第5章 皇甫嵩第7章 襄陽雄辯第25章 繁華與危機第27章 亞洲最強第7章 十二神兵第3章 法正笑談第9章 陳登父子第12章 卸任第24章 帝王之家第3章 盧公去郭嘉到第23章 守望之冬
第18章 軍機院與親衛營第4章 孔明赴會第28章 農畜工紡第13章 郭嘉救急第3章 江東安定第十一卷帝國動盪第二十七章第19章 烏鴉戰艦第4章 海洋帝國第11章 會見閻行第15章 復仇之刃第27章 亞洲最強第25章 皇子劉巍第2章 皇甫嵩唐代城市消費的方式水平和結構研究第9章 永定西涼第38章 十二神使第4章 海洋帝國大漢帝國遼州簡介第21章 烈焰之心第6章 陳羣相伴第9章 靈帝父子第32章 千古遺憾第3章 執政同盟關於都城選擇的一點說法第17章 京都新政第11章 迎娶月英唯物史觀與明清農業經濟史研究的一個悖論第15章 最終聖裁第15章 難兄難弟第16章 赤裸交易第8章 呂布趙雲第1章 襄陽治略第4章 人之天賦第6章 商軍策第15章 復仇之刃第10章 呂布趙雲之戰第十 卷四海征伐巴比倫省第18章 騎兵之魂第2章 歐亞盛宴第2章 大國民第8章 呂布趙雲第1章 紛亂之秋第4章 孔明赴會第28章 農畜工紡第34章 京都之爭第7章 帝國之夢第2章 拜訪胡昭第11章 封藩楚王第20章 覆滅之手第1章 紛亂之秋焚書坑儒及漢朝尊儒的歷史論證第32章 帝國風華第25章 烏孫突襲第十二 卷華夏天下第七卷雅典和約第7章 水鏡學府第2章 盧荀授課第1章 楚王選妃第23章 守望之冬第10章 巧得涼州第35章 青年移民第4章 定南策第3章 法正笑談第10章 巧得涼州第26章 中亞強敵第17章 完美帝國第33章 內陸統一第34章 阿非利加第10章 靈帝密旨第2章 左右逢源第2章 臧洪南投亞洲及大漢帝國主要地理氣候特徵第12章 泰州攻略第1章 太尉府之會第5章 盧植先行第2章 命運之旅第25章 繁華與危機第7章 呂布張遼高順第35章 炎黃廣場第14章 北非之旅第35章 亞漢王第5章 賈詡絕計第22章 西域錦州第30章 一觸即發第6章 神匠馬鈞第11章 迎娶月英第3章 內政風暴第14章 四面反擊亞洲河流特徵第5章 皇甫嵩第7章 襄陽雄辯第25章 繁華與危機第27章 亞洲最強第7章 十二神兵第3章 法正笑談第9章 陳登父子第12章 卸任第24章 帝王之家第3章 盧公去郭嘉到第23章 守望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