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劉巍
入住西金城不久,波斯灣海戰的消息便傳到了西金城,劉協也得到了向安息帝國出兵的藉口,就正式召開了來到西域後的第一次軍府會議。
待衆人入座之後,劉協讓人拉開中亞地域圖,同時相關的模擬沙盤也準備完善,劉協揹着手站在沙盤前,冷眼看着沙盤,問諸人道:“朕此次前來有三個目的,首先是金山,有人說金山七十二溝,溝溝有黃金啊,朕對這片地也是充滿期待啊。朕本來有意在金山這個地方成立一個金州,可是仔細考慮之後,尤其是見到金山山脈之後,朕不打算建立一個單獨得金州,而是選擇將金山南部地域劃給西域州,金山北部和東部是漠北非常重要的一個夏秋季牧場,朕也不打算劃入鮮卑州的範圍,實際上鮮卑州只是一個暫時的辦法,並不是處理漠北問題的最後方式,只是朕希望一步步來處理。”
“金山區域目前都是一些前突厥和匈奴的一些小部落,並不難處理,難處理的是整個金山的治理,金山這個地方呢,是一個夏季牧場,不能獨立放牧,必須和伊犁草原形成一個互補。朕的意思,打算在金山腳下的桑泊湖邊建設一個桑海城,屆時桑海、西金、烏金三個圍繞準噶爾盆地的城市就構成一個經濟圈脈,三個城市之間要建立道路相互連接。三個城市之間也存在着比較大的互補,烏金是一個以農業、畜牧、手工業爲主地城市。西金是以貿易、手工業、畜牧業綜合的城市,而桑海是一個以冶煉和畜牧業爲主體的城市,三者之間完成的互補就是大漢帝國西域的核心部位。金山再向北就是遼闊無際地寒州和錫比爾平原(當地韃靼人的話,意思是一望無垠,音譯成英語就是西伯利亞)。這裡也是一個夏季牧場,但是非常寒冷,可以試着開拓。總而言之,金山的問題可以一分爲二。山南面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中央治略府那裡,軍府不存在問題;而山北面地問題主要集中在軍府,和治略府關聯就不大了。”
“其次是安息帝國的問題,安息帝國朕不打算佔領,也暫時不劃入大漢帝國的疆域,朕要的是錢財和整個圖蘭平原的管理權限,使大漢商人和樞密渠道能夠和波斯灣聯繫起來,同時通過裡海,和羅馬帝國實現直接貿易通道,根據羅馬帝國提供的地域圖。只要能夠抵達裡海,通過裡海,船隻就可以通過頓河進入黑海,直接抵達羅馬的一個新興城市拜占庭。甚至可以直接進入他們的地中海。Www.16 n在這個問題上,除了安息帝國,殘留在頓河流域的西匈奴人也是一個問題。”
“第三個問題是貴霜帝國的問題,這個問題還爲時過早,暫時就不討論了,但是。在朕離開西金城之前,這三個問題,朕都要解決掉,所以朕將禁軍地主力都調了過來,南驪駐防軍和鮮卑駐防軍也各自有五萬精銳的漢軍裝備控鉉騎兵在此,朕不打算多浪費時間,畢竟國力有限,所以要儘可能的採取大規模作戰,逼着安息將所有主力拖出來和朕決一死戰。這一次的西征,糧草供應量倒是充足,可朕從治略府也就拿到了三十個億的戰爭軍費,這些軍費也就只能支持一年,到明年這個時候,我們還沒有從安息帝國得到應有的補償的話。問題就會變得很被動。將非常影響國內的經濟建設工作,所以今天。朕要各位拿出一份完備的計劃來,儘可能地在兩到三戰之類,將安息的主力消滅殆盡!”
荀攸和龐統早有全盤計劃在胸,剛要說話,劉協微微伸手阻止,他側臉看着劉巍,道:“巍兒,你和戲總祭學習兵法也有三年了,今日父皇就給你一個機會,讓你先說說你有什麼想法,這裡所坐的都是大漢帝國身經百戰的上將名帥,你也不用有所顧忌,父皇相信,即使你說錯了,他們也不敢當衆笑你,你就大膽點,把你自己這些天所想的都說出來,讓他們也來挑挑毛病,對你也有好處!”
荀攸等人淡淡一笑,道:“長皇子直言無妨!”
大漢帝國現在的太子之爭雖然沒有劉協和劉辯當年那麼明顯,但私底下還是暗流涌動,劉巍之母蔡琰深得民心,其外公蔡邕也是名士,荀家和皇甫家和蔡家關係不淺,都暗中支持劉巍,而劉逸由於生母小喬的關係,深得孫堅和江東派的支持,周瑜和孫策多有合作,相交不淺,亦暗中支持劉逸,楊家和盧家本來有意支持劉梓,但這孩子過於好武,早已失去爭奪皇位的可能性,也轉而支持更加溫和地劉巍,避免過於鋒芒畢露的劉逸登上皇位,造成京師舊派的滑落,畢竟劉逸一旦上臺,得利的肯定是江東派系。
現在還沒有明顯表態的就是對劉協影響最大的陳羣和徐庶,他二人都是謹慎地性格,又知道他們在羣臣中地作用,荀最初也是明顯支持劉巍,在劉協暗中示警之後也收斂不少,他們三人對治略府、御府和軍府的影響力只在劉協這個皇帝之下,若是三人聯合支持哪一方,就算劉協也沒有辦法扭轉。
荀攸、周瑜等人則毫無顧忌,或明或暗都有支持一方,劉協倒也不在乎,由於西域這裡多少都在荀攸地影響範圍內,所以這次帶劉巍出來,上次則由於孫堅等人在,故意帶劉逸出來,他想做的倒不是有意分派別,而是爲了皇子成長尋找一個更遼闊的空間。
劉巍在衆人鼓勵下,也站出列,道:“兒臣以爲安息帝國之強,在於兩河流域東域和格羅斯山脈、以及波斯高原(伊朗高原),而圖蘭平原則相當於他們的屬國。圖蘭平原也是一片優良牧場,故可以考慮採用南驪公和趙雲將軍遠征漠北地發法,調二十萬牧民隨軍出征,一路提供各種補給。”
“此外,如今大漢帝國遠征軍和安息帝國部分騎軍主力在波斯海域的阿巴斯港形成對峙。據淩統將軍所說,安息帝國第一大將領了安息帝國內二十萬以上的精銳騎兵守在阿巴斯港外,故其國內必然空虛,可兵分三路。兩路長驅直入,一進圖蘭平原,將大宛等國從安息帝國之中分解出來,第二路直接插入的波斯高原,和遠征軍南北夾擊帕尼爾遜的主力騎兵團,第三路則穩步開拓,在圖蘭平原建立據點,爲直接出擊地兩路提供補給!”
劉協微微頷首道:“不錯,考慮的很仔細,公達。你來說說有何不妥吧!”
荀攸乾咳一聲,道:“大漢帝國在西金可調動的主力騎兵可以達到三十萬,分成三路的話,可能力量過於分散,反而容易被安息帝國集中主力圍殲,長皇子可以在這個建議地基礎上,再深入考慮一下!”
龐統輕聲提醒道:“一年之中,有六到八個月時間可以適於騎兵決戰!”
劉巍聽到他們兩人的話,心中有了幾分自信。沉思片刻,道:“分兵容易被滅,那就分成兩部,前後相佑,前軍直接突破格羅斯山脈,假意直插安息帝國都城泰西封,逼迫帕尼爾遜回救,實則大漢主力和前軍在裡海南岸左右設伏,圍殲安息主力!”
劉協呵呵一笑。看起來非常滿意,但仍問道:“安息帝國都城的守軍難道不會和帕尼爾遜的主力騎兵團聯合包抄前軍嗎?”
劉巍答道:“泰西封離蘇格拉底不過三百餘里,遠征軍二十萬大軍晝夜行軍,三日可抵達,便是普通行軍,也只要七日。(手機 閱讀 1 6 k . c n)其都城防禦守軍絕然不敢過於分兵。若是派出兵少,亦不足爲懼!”
劉協又是呵呵一笑。復又問道:“西金城到裡海南岸有兩千餘里,這一路至少要兩個月急行軍,考慮到補給問題,至少三個月才能抵達,你認爲路程上能夠掐住敵人主力嗎?”
劉巍立刻答道:“帕尼爾遜收到軍情應該是我軍大舉出兵的十餘日之後,領軍趕到南岸也需要三個月左右,路程幾乎相同,只要我軍主力速度快一些,形成夾擊之勢並不困難!”
劉協再問道:“敵人是在本國行軍,一路上補給輕鬆,而我軍的補給又從何而得呢?”
劉巍微微一怔,低頭沉思,荀攸和龐統慌忙要暗示,劉協冷瞪一眼,兩人各自默然。劉巍思索良久之後,答道:“既然我軍此次出征要的是錢財,不是土地,那麼就可以採用以戰養戰之法,補給軍在後,通過西金和疏勒兩地進行持續補給,而主力大軍可以通過在當地站利所得進行補給!”
劉協擊掌笑道:“好啊!”復問荀攸等人道:“可還有什麼需要補充的啊?”
荀攸喜笑道:“不愧爲戲先生的弟子,就大局觀而言,已得戲先生的七成之才!”
龐統等人亦道:“足可爲帥!”
劉巍低頭默然不語,劉協看了看他,問道:“他們所說地可是真話?”
劉巍道:“言過其實,皇兒愧不敢當,爲帥者,一能掌控大局戰略,二能操控小局戰術,三能操練良將精兵,四能細心調度糧草軍備,五能知人善用,六能察敵之破綻,針鋒相對。皇兒無一可達,仍需十年鍛鍊!”
劉協大喜,再擊掌朗笑數聲,問羣將道:“諸人子嗣,可有勝過朕之長子者?”
荀攸也是分外驚喜,喜笑道:“恭喜聖上,長皇子得損而不驚,得贊而不驕,此非凡人啊!”
劉協哪裡聽不出荀攸言中暗含的意思,若是平日早給他一個冷眼,可劉巍今日的表現確實讓他這個做父親的臉上有光,心中也確實感到非常高興,對帝國的未來也平添了一份信心,依着龍椅,單手抵在扶手上,寬心的淡笑不已。
待衆人平靜之後,劉協側首和劉巍道:“父皇願意給你十年的時間。十年之後,你不僅要成爲一個帥才,還要是帥上之帥,武可掌天下軍馬,文可掌國。這就是父皇對你地期望啊!”
說完這話,劉協從欣喜情緒中漸漸抽離,迴歸往日的平淡,輕嘆道:“不可讓父皇失望啊!”
劉巍拜伏於地。朗聲道:“絕不敢有負父皇地期望!”
劉協微微頷首,與龐統道:“明日讓隨軍的天京學府的幾位博士集中教皇子數學、地理、物理、農、工五學,朕親自任教管籌、組織、商、財經四學,龐統月曜日教雜學,凡你所學,天文地理,治國領軍,無所不教!”
又與荀攸、張頜道:“公達擔任兵課之師,擔任騎射武學之師!”
荀攸三人各自大喜過望,一喜地是各自能夠任劉巍的皇子傅。若劉巍真能及帝位,對自己也是喜事,二喜的是管籌、組織、商、財經四學是治理國家之道,也是皇上自己開創的,若論精通者,整個大漢無人可及皇上,皇上親自任教劉巍,說明對劉巍地重視和期望已經遠超過其他皇子。
交待完這些,劉協繼續進入話題。仔細和諸人商討具體的戰術事宜,將軍機院蒐集到地各種關於安息帝國軍事方面的信息進行推敲,查找安息帝國軍隊和城防上的弱點,對於大漢行軍路線和補給情況也進行一輪細密的推敲。
劉巍在得到劉協的讚賞之後,信心倍增,屢屢發言參與到這些討論中,雖然愈說愈發顯得他對於兵法之道的瞭解過於書本化,但一個晚上討論下來,劉巍也是獲益匪淺。凡他說錯之時,劉協也會刻意停頓下來,讓荀攸、龐統等人慢慢對他進行引導,逐步將劉巍腦海中地書本化和理論化地兵法之道與實際軍道進行糅合,讓他一點點了解出軍征戰地實際情況。
整個關於出軍細節地討論中,劉協也經常故意放緩節奏。讓劉巍和皇甫顏、鄧艾兩位年輕帥才先一一發言。對他們不足之處進行調整,荀攸、龐統、馬騰、閻行和張頜五人也清楚劉協有意藉着這支大征戰。完成對大漢帝國軍隊第三批大帥的培養工作,使他們能夠獨立領軍征戰,也儘量少發言,讓這些年輕人發言,只是在他們因爲經驗不足犯錯誤的時候出言調整。
在皇甫嵩、盧植這第一代帝國大帥離開帝國的舞臺,徐庶、荀攸、周瑜這第二代達到自己人生的巔峰,龐德、魯肅等二代半開始獲得更多機遇之後,呂蒙、陸遜、皇甫顏這第三代大帥和鄧艾、淩統、王基這三代半大帥的培養也逐漸開始加重,以姜維、文靳(文聘次子)、陳騫等百餘名子弟中抽調第四代的培養人才的任務也開始由戲志才接手。
大漢帝國地軍隊就是一個不斷能夠造血的機器,它總能在上一代沒有老的時候,下一代已經能夠實現正常接班的任務,而再後面一代已經浮現水面,開始獲得更多的培養機會和機遇,這是一個帝國不斷成長的根本,這些前赴後繼的大將軍就是帝國的血液和靈魂,他們延續着帝國的輝煌。
國,不能求力竭,亦勿能力乏。
劉協非常清楚這種承繼地重要性,並將這種承繼人的培養視作帝國的根本,無論是皇帝繼承者的培養,還是軍府九位大將軍接任者的培養,還是三治略公、御府還是其他各個機構的繼任者地培養,這些工作都是非常重要地,也必須要在帝國內培養扶持年輕接任者的風氣,雖然這會使得很多家族和一些利益集團持續維護住自己地利益,但從另外一個角度而言,這種比人才匱乏要好的多,回想三國後期,那些人才匱乏導致的局面,回想五胡亂華之時,泱泱大國竟然沒有一個堪稱優秀的將軍能夠抵擋,這無疑是帝國的失敗。
僅僅將五胡亂華的責任歸到三國徵亂和自然經濟也是不全面,晉朝從司馬懿開始延續的那種任人唯親,導致中華大國竟然沒有培養出一個有能力的大將軍,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而魏朝的失敗中,人們僅僅去考慮司馬懿的個人能力和司馬昭的個人品德問題,可是卻沒有考慮過,這種改朝換代又何嘗不是曹氏集團使用任人唯親政策的必然結果呢?
歷史很奇妙,功者,過莫大焉;過者,功莫大焉。
劉協有時候也在思考,自己如此功績的背後,是否也隱藏着一個非常大的惡果和悲劇呢,是否後人在回想起這段歷史,會說自己在銳意改革大漢的背後,也釀造着一個更大的歷史和民族的悲劇呢?
西班牙、葡萄牙、英國都曾經走向一個世界帝國,但它們最終還是失敗了,失敗的主要原因並不是社會的進步和其他民族的獨立精神,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他們本身的基礎無法實現本民族的大規模膨脹擴張,是他們的文明缺乏一種厚重,厚重到可以影響整個世界的程度。
那麼大漢帝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