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五章 外調(九)

現在袁世凱向清廷要錢,慈禧當然是不願出這筆錢的,但袁世凱卻死死咬定,如果清廷不出錢,自己就決不動身去南方上任,而且袁世凱的要求也很合理,無論清廷派袁世凱去南方是救災還是穩定局面,都不可能讓袁世凱兩手空空的出發,總得給他一筆錢。

而英法美等國也都頻頻向清廷施壓,要求清廷儘快讓袁世凱出發,因爲現在南方的局勢極不穩定,不僅需要袁世凱早到南京,同時也急需要一個能夠安定人心的消息,因此清廷經過了精細的計算之後,總算是抽出了80萬兩白銀拔給袁世凱,用於救災所用,並且將今年兩江的稅賦都拔給袁世凱使用,這樣也能對付過去了。

不過袁世凱對這個結果己經很滿意了,儘管他開價要200萬兩白銀,但也知道現在朝廷的錢都要用在後路上,因此肯定不可能給自己這麼多,在袁世凱的估算中,能4、50萬兩就是一個不錯的結果了,而朝廷居然給了80萬兩,這己經超過了袁世凱的預期,畢競從一開始袁世凱就沒有奢求太多。

當然這筆銀子落到袁世凱手裡時,只剩下60萬兩了,那20萬兩則是宮裡、軍機處、六部等機構層層盤剝,雁過拔毛給截下來了,這也是清廷的慣例,誰的銀孑下來,都是見者有份,利益均沾,而且這還是批給袁世凱的銀子,各機構也都還有所剋制,如果換了其他人,能夠拿到40萬兩就要謝天謝地謝人了。

北京這邊的事情也都處理得差不多了,袁世凱也終於開始計劃南下的行程,這次南下,袁世凱打算帶第2鎮王英楷部、第4鎮吳長純部出行,另外從第五鎮抽調第十協葉長盛部,從第6鎮抽調第十一協陸建章部隨這兩部軍隊一起,並將押運北洋新軍的糧草、彈藥、輜重等物,由北京出發,繞道山西、陝西到達湖北,匯合拔調給袁世凱的湖北新軍第21混成協,並在武昌乘船東進,到達南京。

之所以在自己控制的4個鎮中,選擇第2鎮、第4鎮,主要是因爲這兩個鎮的軍隊參加過進攻華東**的河南根據地的戰鬥,有實戰經驗,袁世凱明白,一支優秀的軍隊不是單純靠訓練就能建的,而是要通過戰爭的磨練,因此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有實戰經驗的一方,是肯定要強於沒有實戰經驗的一方。

袁世凱自己則帶着第6鎮統制官王士珍,以及一個標的軍隊,大約2500餘人,同時還有袁世凱的家屬,幕僚等人,以及從朝廷領到的50萬兩銀子,穿過華東**的領地南下,俱體的路線是從北京出發後,經由河南,進入安徽,在合肥乘座華東**的輪船,到達南京。同時還給留在北京的徐世昌留下了10萬兩白銀,供他在北京活動需要。

就在出發之前的當天晚上,袁世凱招集徐世昌、王英楷、吳長純、王士珍等人在自己的府邸裡聚集,設宴爲衆人踐行,並且還請了一個戲班子來助興。

酒過三巡,又聽了幾齣戲,袁世凱讓戲班子暫時退下,然後對王英楷、吳長純道:“英楷、長純,你們兩人這次繞道行軍,行程兩千餘里,責任重大,這一路上不可大意。”

王英楷道:“請慰帥放心,我們兩人必當盡心盡責,不負慰帥所望。”

袁世凱點了點頭,道:“你們兩人辦事,我是放心的,唯有一點放心不下,這次行軍,路途遙遠,而且所經之地多爲生地,因此必須更加嚴正軍紀,沿途絕不可侵擾地方,危害百姓,有損我新軍之名。”

王英楷、吳長純齊聲道:“標下不敢,以番行軍,必當嚴正軍紀,秋毫無犯,不墜新軍之名。”

其實在這個時候,北洋新軍的軍紀還是很不錯的,袁世凱在小站練兵時,就十分重視軍隊的紀律,不仗制定了嚴格的軍紀,還將軍紀編成了軍歌,教士兵學唱,以此來嚴厲的約束新軍,當然這也和北洋新軍的軍餉豐厚,而且基本沒有苛扣有重大關係,畢竟餉能拿到手,又有嚴格的軍紀約束,一般的士兵當然也不敢輕易的違犯,因此北洋新軍的軍紀也算是獨樹一幟,這也是袁世凱頗以爲傲的地方。

不過北洋新軍成立之後,活動範圍並不大,基本侷限於河北省境內,進攻華東**的河南根據地,是北洋新軍第1次出河北省作戰,但實際也走得並不遠,一般來說軍隊在駐地都會收斂一些,畢竟都是鄉里鄉親,平時常要見面,當然就不好做得太絕了,而一但離開駐地之後,也就沒有顧忌,可以肆意妄爲,由其是在行軍途中,正所謂“匪過如梳、兵過如篦”。這次北洋新軍將經過山西、陝西、湖北等數省,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經歷,因此袁世凱也要對王英楷、吳長純特意嚀囑一番。

袁世凱又轉頭對徐世昌道:“菊人兄,我走之後,京裡的事情就要拜託你了。”

徐世昌也點了點頭,道:“慰亭儘管放心去吧,京裡有我在,可保萬無一失。” 頓了一頓,道:“到是慰亭你這一次從華東**境內通行,我到是有些擔心啊。”

袁世凱的長子袁克定也道:“是啊,爹,徐世伯所說的沒有錯,海外華人一向持勇蠻橫,不講道理,您又是朝廷重臣,從他們的地盤裡通過,實在是太危險了。我看不如您隨王、吳兩位統制繞道而行,由我來帶隊從海外華人的地盤上通過。”

王英楷、吳長純也都道:“是啊!慰帥仍是千金之軀,豈能輕身冒險,因此還請慰帥三思。”

袁世凱瞪了他一眼,道:“你懂什麼,我和海外華人打了多少年的交道,你又見過幾個海外華人,有我瞭解他們嗎?” 又轉向徐世昌,道:“菊人兄,你儘管放心吧,我心裡有數,華東**雖然一向持勇蠻橫,但也絕非不講道理,相反他們十分重視承諾,言必信、諾必踐,既然我和他們都己經談好了,他們也就絕不會在途中害我。何況現在兩江的局勢不穩,我必須儘快趕到南京到任,以穩定兩江的局勢,只有從華東**境內通行,纔是最近的途徑啊!所以我意己定,你們都不用再勸了。”

衆人聽袁世凱這樣說了,也知道他是打定了主意,決不會改變,因此也就沒有再勸了。

其實袁世凱堅持要從華東**的領地內通行,不僅僅是要在短時間內到達南京,同時也是有自己的考量。兩江地區,甚致包括整個長江流域地區的動盪,可以說是和華東**有直接的關係,因此袁世凱選擇從華東**的領地內通行,一方面是展示自己的勇氣,畢競自己是橫穿了華東**的領地到達南京的,誰有這樣的膽識氣魄;另一方面則是表示自己和華東**有良好的關係,不僅能從華東**的領地內穿行,而且還能使用華東**的船隻,讓其他人相信只有自己才能解決長江流域地區的危機。

另外,雖然是穿越華東**的領地,但袁世凱沒有選擇先到武昌和北洋新軍匯合,而是在合肥乘船走水道,繞過了武昌,先到南京,則是不想在武昌會見法國駐漢口領事弗南。儘管這次袁世凱決定南下,和各國表示對他的支持有很大的關係,但袁世凱心裡也知道,拿人手短的道理,不過袁世凱並不是一個甘心受制於人的人,即使是需要各國的支持,但袁世凱仍希望自己能保持相當的獨立性,而不是各國的傀儡。

如果袁世凱先在武昌和弗南會談,將沒有多少籌碼,兩人肯定會達成一個讓袁世凱基本完全受制於人的協議。而如果袁世凱先到南京,並且能在較短時間內控制住局面,再和弗南會談,那麼袁世凱也就有底氣多了,畢竟這次袁世凱南下,不僅帶了從清廷領到的50萬兩白銀,再加上先前朱爾典送給他後20萬兩白銀的預支款,袁世凱手裡己經掌握着70萬兩白銀。

而南京地方較爲富庶,袁世凱估計今年雖然受了災,但南京庫房裡總也應有幾萬兩銀子吧,同時南京地區的富商衆多,再找當地商人籌集一些,至少能籌到10萬兩左右的銀子,因此也可以說袁世凱其實在短時間內並還不差錢,對各國對他的支助並不是急需,在這樣的情況下再和弗南會談,袁世凱的手裡也會有一些籌碼,或許可以和弗南達成一個較爲平等的協議。

當然以袁世凱多年和華東**打交道的經驗,認爲從華東**的領地穿越的危險並不大,這個險是值得一冒的,其他人自然不可能懂得袁世凱的這一層心裡,只看到了從華東**的領地穿越的危險,而沒有看到其中的利益,袁世凱自然也不會對他們細說。

說完了這些事情之後,袁世凱把戲班子又叫了上來,點了幾齣熱鬧的戲,然後又頻頻勸衆人飲酒,一時席間杯觥交錯,氣氛熱烈,一直喝到下半夜,酒席才盡歡而散。

第三一六章 錦州(四)第八十六章 造艦競標(三)第五一七章 叛逃第四十四章 天津分治(二)第五九八章 濟南衆態(七)第五九二章 濟南衆態(二)第三二八章 奉天會戰(下)第二一二章 爪哇之戰(二)第一二零章 晚餐(上)第五百章 輿論再變(三)第二一零章 奇襲威海衛(四)第十五章 接管濟南(八)第四十三章 錦州之戰(一)第二三七章 作戰計劃(五)第一五五章 訪徳使團(中)第二六七章 進城(三)第一零五章 電報第二十八章 清室回京(二)第一八四 商務招標(二)第二四一章 王家寨(三)第二七零章 根據地(十二)第二二七章 各方反應(一)第二十四章 接管濟南(十七)第六四五章 日本本土作戰(五)第六二三章 登陸日本(五)第二一四章 奇襲庫倫(八)第一八七章 護僑行動(九)第五零四章 清廷出兵(四)第一三零章 海軍假期(一)第十九章 自沉第三十三章 年度總結(三)第二十五章 錦州告急(四)第三二八章 奉天會戰(下)第六一六章 歸途第五五四章 接受談判(六)第二六六章 進城(二)第五十三章 上海新區(六)作者發言第二零二章 作戰計劃(下)第六十一章 德國使團(一)第一七五章 南洋鉅富(下)第五十一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二)第八十八章 青州之亂(一)第一八九章 德國海軍戰略(七)第三五三章 上海警戒(六)第二零七章 奇襲威海衛第四五二章 新聞發佈(一)第二三八章 遇襲(下)第八十一章 陸軍編制(五)第五八八章 農場巡視(三)第二六五章 根據地(七)第三二一章 海參崴(四)第二十一章 海軍編制(五)第二三三章 作戰計劃(一)第一六七章 天津新區第七十七章 水災(二)第三五零章 前往青島(三)第一七九章 護僑行動(一)第四七六章 山海關之戰(五)第十七章 追擊日艦第一五八章 日本的訪問(一)第二一零章 戰爭規則(六)第一二六章 綠林大會(上)第四七七章 外交爭鬥(六)第二三零章 訪日艦隊(一)第五八五章 隔空交手(一)第五八九章 上海租界(一)第十五章 艦炮對決第十七章 接管濟南(十)第五一二章 穆棱河之戰(八)第六一零章 朝見風波(二)第五八零章 進攻瀋陽(四)第五零九章 清廷招撫(六)第五十七章 殲滅(二)第二五三章 工作組第六六六章 臺灣海峽之戰(七)第五二一章 反圍剿(一)第七二五章 臺灣來客(上)第一八零章 開平煤礦第一三五章 海軍假期(六)第二六一章 根據地(三)第三九八章 談判(六)第三八五章 對馬海戰(十一)第一八四 商務招標(二)第一四八章 進攻楊村第五一二章 清廷招撫(九)第三二九章 最後的準備(一)第四八八章 激烈博弈(二)第五三三章 土地政策(一)第四七零章 戰前(二)第一一九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五)第七二一章 歸國(一)第五七八章 進攻瀋陽(二)第七一六章 上海談判(三)第一六零章 農業部的運作(一)第一一四章 接管天津(六)第五七八章 進攻瀋陽(二)第一九零章 訪問英法(一)第九十一章 安置營(七)第一五四章 回師
第三一六章 錦州(四)第八十六章 造艦競標(三)第五一七章 叛逃第四十四章 天津分治(二)第五九八章 濟南衆態(七)第五九二章 濟南衆態(二)第三二八章 奉天會戰(下)第二一二章 爪哇之戰(二)第一二零章 晚餐(上)第五百章 輿論再變(三)第二一零章 奇襲威海衛(四)第十五章 接管濟南(八)第四十三章 錦州之戰(一)第二三七章 作戰計劃(五)第一五五章 訪徳使團(中)第二六七章 進城(三)第一零五章 電報第二十八章 清室回京(二)第一八四 商務招標(二)第二四一章 王家寨(三)第二七零章 根據地(十二)第二二七章 各方反應(一)第二十四章 接管濟南(十七)第六四五章 日本本土作戰(五)第六二三章 登陸日本(五)第二一四章 奇襲庫倫(八)第一八七章 護僑行動(九)第五零四章 清廷出兵(四)第一三零章 海軍假期(一)第十九章 自沉第三十三章 年度總結(三)第二十五章 錦州告急(四)第三二八章 奉天會戰(下)第六一六章 歸途第五五四章 接受談判(六)第二六六章 進城(二)第五十三章 上海新區(六)作者發言第二零二章 作戰計劃(下)第六十一章 德國使團(一)第一七五章 南洋鉅富(下)第五十一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二)第八十八章 青州之亂(一)第一八九章 德國海軍戰略(七)第三五三章 上海警戒(六)第二零七章 奇襲威海衛第四五二章 新聞發佈(一)第二三八章 遇襲(下)第八十一章 陸軍編制(五)第五八八章 農場巡視(三)第二六五章 根據地(七)第三二一章 海參崴(四)第二十一章 海軍編制(五)第二三三章 作戰計劃(一)第一六七章 天津新區第七十七章 水災(二)第三五零章 前往青島(三)第一七九章 護僑行動(一)第四七六章 山海關之戰(五)第十七章 追擊日艦第一五八章 日本的訪問(一)第二一零章 戰爭規則(六)第一二六章 綠林大會(上)第四七七章 外交爭鬥(六)第二三零章 訪日艦隊(一)第五八五章 隔空交手(一)第五八九章 上海租界(一)第十五章 艦炮對決第十七章 接管濟南(十)第五一二章 穆棱河之戰(八)第六一零章 朝見風波(二)第五八零章 進攻瀋陽(四)第五零九章 清廷招撫(六)第五十七章 殲滅(二)第二五三章 工作組第六六六章 臺灣海峽之戰(七)第五二一章 反圍剿(一)第七二五章 臺灣來客(上)第一八零章 開平煤礦第一三五章 海軍假期(六)第二六一章 根據地(三)第三九八章 談判(六)第三八五章 對馬海戰(十一)第一八四 商務招標(二)第一四八章 進攻楊村第五一二章 清廷招撫(九)第三二九章 最後的準備(一)第四八八章 激烈博弈(二)第五三三章 土地政策(一)第四七零章 戰前(二)第一一九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五)第七二一章 歸國(一)第五七八章 進攻瀋陽(二)第七一六章 上海談判(三)第一六零章 農業部的運作(一)第一一四章 接管天津(六)第五七八章 進攻瀋陽(二)第一九零章 訪問英法(一)第九十一章 安置營(七)第一五四章 回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