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九章 軍事交流(一)

得到了國內的指示之後,華東**和德國的貿易談判也進入到了尾聲,華東**接受了德國提出的轉讓軍事技術和設計軍艦的要求,但將要求德國轉讓的技術增加了10項,達到27項。因爲華東**認爲德國的要求雖然可以答應,但只要求德國轉讓17項技術,就在吃虧了,因此經過協商之後,又增加了10項。

但收到了華東**的要求之後,德國連梗都沒打一個,立刻就全部答應了下來。因爲德國跟本就沒有想到,華東**會全部答應德國的要求,要知道軍事技術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最高級別的技術,輕易是不會轉讓的,何況德國要求的都是在這個時代最先進的軍事技術,因此德國估計最好的結果是華東**答應轉讓一半,那怕是隻轉讓三分之一的技術,德國就認爲可以滿意了。而華東**居然都答應了下來,那能不讓德國欣喜若狂,別說華東**又增加了10項要求德國轉讓的技術,就是再20項,德國也會答應,而且並不認爲自己虧了。

既然雙方都認同了互相的條件,那麼後來的事情就好辦了,雙方立刻開始逐條逐條的確定條款,最終形成了完整的協議條文,然後簽約,也完成了這次華東**訪問德國的一件重大任務。

而就在雙方談判期間,其他的工作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着,元旦假期一結束,辜鴻銘就帶着文化小組展開了巡迴訪問,在德國的教育、文化界颳起了一個又一個辜鴻銘旋風,所到之處無不受到德國各地大學、教育文化界的熱烈歡迎,辜鴻銘的每場演講都是觀衆爆滿,一票難求,不少人都是從外地趕來,聽辜鴻銘的演講。

當然,辜鴻銘的演講也確實有料,在華東**和德國簽定貿易協議時,辜鴻銘在德國進行了12場演講,雖然內容都是宣傳中華文化,揭露、批判歐洲文化的不足和缺限,但選擇的角度、視點、立場不同,因此沒有一場是重複,可以說每場演講都有新內容,因此有不少人都是連續追場聽辜鴻銘演講。

雖然文化小組中的其他人對此有些不滿,但一來是自己的水平確定不足,辜鴻銘的演講都是用德語進行,並引用了許多歐洲的典故,而且言語幽默,妙趣橫溢,其他人還真做不到這一點;二來也是副組長嚴復的勸導,嚴復性格大度,辜鴻銘雖然搶去了衆人的風頭,但他畢竟代表中國,因此他的榮譽越大,實際連帶着衆人的臉上也有光。

另一方面,根據國內的指示,徐濟超和李三傑也決定訪問奧匈帝國;結束了對奧匈帝國的訪問之後,李三傑將從奧匈帝國經海路訪問奧斯曼帝國;而徐濟超則訪問意大利,然後回到德國,下一步訪問比利時、荷蘭、葡萄牙、西班牙等國訪問。

德國對華東**這樣的訪問安排也十分滿意,因爲華東**是以德國爲大本營,進行巡迴歐洲的訪問之行,這顯然是將德國視爲最重要、最特別的國家,而且首先訪問的兩個國家,一個是德國最親密的盟友奧匈帝國,另一個是同盟國的成員之一意大利,也算是給德國很大的面子了。

至於華東**要訪問奧斯曼帝國,德國也沒有異議,因爲現在德國也在積極的拉隴奧斯曼帝國,因此德國也給予了華東**外訪極大的支持。

而還留在柏林的,除了留學生之外,就只剩下軍事小組的成員了。

軍事交流是華東**這次訪問德國的重要內容之一,和貿易談判並列,而在德國看來,和華東**的軍事交流要更勝過貿易談判,除了希望得到華東**的軍事技術之外,德國還希望瞭解遠東戰爭的詳細過程。

遠東戰爭是乞今爲止,所發生的規模最大,技術水平最高的戰爭,並且兼有海陸兩線戰場,因此在戰爭結束之後,自然也成爲各國軍方重點研究的戰爭。由其是像德國、美國、奧匈帝國、意大利這樣的強國。

不過現在遠東戰爭剛剛結束不久,參戰的各國對戰爭的經過細節都還沒有公佈,其他各國當然也對遠東戰爭的俱體情況所知甚少。其實就是參戰的國家,排除英法荷這樣後期參戰的國家,既使是全程參與戰爭的俄國、日本對這場戰爭的詳細進程也都沒有全部掌。這是由於華東**參戰之後,遠東戰爭實際是分成了兩個戰場,華東**是分別同日俄雙方戰爭,因此日俄雙方都只知道自己參加的戰場情況,而對另一方的戰場,只能在戰爭結束之後的交流中才能知道。

但既使是如此,日俄雙方也只知道自己一方的戰術動向,而對華東**的兵力情況、戰術佈置、戰略思想等只能通過戰爭結束之後,根據戰爭的過程來推論,但由於掌握的相關信息不足,因此這種推論也只能得出部份正確的結果,而且有些結果和事實相差甚遠。

只有華東**是唯一能夠掌握遠東戰爭全部過程細節的國家,這不僅僅是因爲華東**全程參與了自己參戰之後的全部戰場戰爭,而且華東**在戰場上俘虜了大量的日俄軍人,其中不乏有中高級的軍官,以及大量的文件資料,通過對俘虜的審問,對資料的分析,華東**對日俄雙方的兵力、佈置、戰略等情況都基本瞭解清楚,甚致對在華東**參戰之前,日俄戰爭的俱體情況,也都基本弄清八九成。

德國對遠東戰爭的細節猶爲關注,因爲協約國的三個成員俄國、法國、英國是這場戰爭的參與方,由其是俄國,更是這場戰爭的深度參與者,德國希望通過遠東戰爭,全面瞭解俄國的戰爭能力,另外華東**的海軍幾乎完勝由英國海軍爲主的遠征軍艦隊,這一戰果令德國敬服不己,威廉二世更是羨慕嫉妒恨交集,德國海軍自然也想知道華東**擊敗遠征軍艦隊的細節。因此在訪問團出發之前,德國還特意向華東**提出請求,希望在這次的軍事交流中,華東**能夠提供關於遠東戰爭的全部詳細過程資料。

對德國的這個要求,華東**也沒有拒絕,畢竟這些資料留在手裡也沒有多大用處,不如和德國交換一些技術,因此華東**也特意編寫了一本【遠東戰爭資料大全】,足有800餘頁,並配有30餘張地圖,詳細記錄了這場戰爭的全過程,當然不想讓德國知道的部份,都想出別的方案混過去了,在訪問團參加完聖誕晚宴之後,交給德國總參謀部。

德國收到這份資料以後,自然是欣喜若狂,不過由於這份資料是用中文寫成,因此德國總參謀部立刻安排人手進行翻譯,好在是這幾年來德國和華東**的關係日近,對中文人材的需求也大爲增加,到是培養了不少精通中文的翻詳人員,衆人將這份資料分成數十份,一起連夜動手,僅用了1周的時間,就將這本【遠東戰爭資料大全】翻譯完成,並且排版印刷,在元旦假期之後,第一批300本就出來了。

不過德國當然也知道這份資料的價值,因此威廉二世就下令,將這份資列爲德國的三等機密,只少將以上的軍官纔有資格閱讀,只有上將才能借走閱讀,而其他人只能在閱讀室裡閱讀。當然威廉二世自己也留下一本,認真閱讀。同時訪問團的軍事小組還每天抽出兩個小時的時間,解答有關的問題。

而這段時間裡,軍事小組的主要事情是參觀兵工廠、造船廠、港口、軍營,士兵訓練操演等,並且和德國總參謀部進行了3次坐談,討論的主要是軍隊的建制,戰術、武器等方面,不過也都只是泛泛而談,並沒有進行什麼深刻的討論。

在三天之後,第一批的閱讀者都己經看完了,也基本瞭解了遠東戰爭的全部過程,因此雙方纔開始進行第二階階的交流,就是華東**對遠東戰爭的總結,這方面的內容在【遠東戰爭資料大全】中有一些記錄,但並不算詳細,畢竟對這樣一場規模龐大,曠日持久戰爭的總結,不可能短時間內完成,而且遠東戰爭對亞洲、對世界的影響,至少需要10年,甚致是更長時間才能顯現出來,而現在軍事小組所提到的總結,只是代表着現階段,華東**對遠東戰爭的總結成果。另外在閱讀了【遠東戰爭資料大全】之後,德國方面對這場戰爭也肯定有自己的想法,也一併列入交流的範圍內。

交流是分陸海軍兩塊進行,這是因爲在遠東戰爭中,除了後來人民軍登陸日本的作戰之外,陸海兩線的戰爭基本是分屬於兩個戰場,雖然陸海兩線戰爭的結果會互相影響,如華東**剛參戰時進行的對馬海戰,一舉殲滅了日俄兩國的海軍,從而掌控制海權,並切斷日本本土和遠東戰場的聯繫,也減輕了陸上戰場的壓力,即使是人民軍登陸日本的作戰,也是由海軍陸戰隊完成,只是在登陸日本之後,由於海軍陸戰隊的兵力不足,因此才從陸軍抽調了幾個師到日本本土,這纔有了海陸軍協同作戰。但陸海兩線戰場真正互動的情況幾乎沒有過。

而在現在對這場戰爭的總結交流,當然也沒有必要把陸海軍拉到一起來討論,分開交流要更好一些。

第十六章 日艦逃跑第二八五章 協商(下)第一一六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二)第八十六章 造艦競標(三)第三十八章 造艦計劃(二)第一五六章 天津見聞第五零三章 調查(下)第四六三章 圍殲日軍(七)第三八七章 新聞發佈會(一)第二十章 海軍編制(四)第一七零章 投資考察(一)第三二六章 李鴻章來訪(三)第一九二章 登陸爪哇(四)第二五九章 根據地(一)第三一八章 騎軍(二)第六三八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十)第四八五章 登陸作戰(七)第六三九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十一)第二二三章 青島戰役(七)第二二二章 青島戰役(六)第三八七章 對馬海戰(十三)第三十一章 年度總結(一)第一九一 訪問天津(三)第三二六章 李鴻章來訪(三)第四九五章 輿論風向第五四五章 土地改革制度大綱(下)第三七三章 上海(一)第一三九章 渤海海戰(八)第二一八章 青島戰役(三)第四零二章 全面開戰(十一)第二十七章 錦州告急(六)第六十二章 德國使團(二)第一四三章 北倉之戰(二)第六十二章 大沽口會議(三)第五五六章 土地改革(十一)第五八九章 農場巡視(四)第四四六章 外交斡旋(三)第七一七章 上海談判(四)第五零六章 清廷招撫(三)第三章 制度(二)第二一八章 清廷求和(一)第一七九章 軍事交流(一)第五五七章 地主聯盟(一)第八十一章 災民(一)第三一六章 錦州(四)第一一零章 造艦(五)第五六一章 夜襲(二)第四三九章 進京(六)第三二八章 李鴻章來訪(五)第八十九章 天津戰役(二)第五九零章 上海租界(二)第四五八章 圍殲日軍(二)第六四七章 日本本土作戰(七)第九章 村民第二二五章 清廷求和(八)第二十章 海軍編制(四)第一二三章 學校(二)第三五九章 大戰之前(六)第二八三章 會談(上)第六五八章 遠東遠征軍(五)第一五五章 回師(下)第二五一章 創業(四)第四八八章 登陸作戰(九)第一九二章 登陸爪哇(四)第四八零章 統一商界(二)第二三二章 各方反應(六)第五六一章 夜襲(二)第三十七章 圈孑(下)第二二六章 後續影響(一)第一五一章 徳國之行(八)第一八九章 德國海軍戰略(七)第二七三章 戰爭開始(二)第四一四章 旅順攻略(十一)第一八七章 德國海軍戰略(五)第四十二章 出擊第三七四章 對馬海戰(一)第二十六章 夜話(上)第四二二章 停戰期(三)第二八五章 協商(下)第五零八章 清廷招撫(五)第五八八章 農場巡視(三)第四一零章 旅順攻略(七)第四一零章 北京攻略(六)第五五二章 土地改革(七)第六四七章 日本本土作戰(七)第二四八章 天誅(五)第四四零章 遼陽之戰(二)第六三二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四)第四三四章 進京(一)第五八六章 農場巡視(上)第九十章 安置營(六)第一八四章 德國海軍戰略(二)第四四七章 遼陽之戰(九)第一一零章 抓捕(上)第五五七章 接受談判(九)第五十三章 上海新區(六)第四九五章 輿論風向第一二五章 秋收行動(十四)第一六五章 慶賀大會(三)第五三三章 土地政策(一)
第十六章 日艦逃跑第二八五章 協商(下)第一一六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二)第八十六章 造艦競標(三)第三十八章 造艦計劃(二)第一五六章 天津見聞第五零三章 調查(下)第四六三章 圍殲日軍(七)第三八七章 新聞發佈會(一)第二十章 海軍編制(四)第一七零章 投資考察(一)第三二六章 李鴻章來訪(三)第一九二章 登陸爪哇(四)第二五九章 根據地(一)第三一八章 騎軍(二)第六三八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十)第四八五章 登陸作戰(七)第六三九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十一)第二二三章 青島戰役(七)第二二二章 青島戰役(六)第三八七章 對馬海戰(十三)第三十一章 年度總結(一)第一九一 訪問天津(三)第三二六章 李鴻章來訪(三)第四九五章 輿論風向第五四五章 土地改革制度大綱(下)第三七三章 上海(一)第一三九章 渤海海戰(八)第二一八章 青島戰役(三)第四零二章 全面開戰(十一)第二十七章 錦州告急(六)第六十二章 德國使團(二)第一四三章 北倉之戰(二)第六十二章 大沽口會議(三)第五五六章 土地改革(十一)第五八九章 農場巡視(四)第四四六章 外交斡旋(三)第七一七章 上海談判(四)第五零六章 清廷招撫(三)第三章 制度(二)第二一八章 清廷求和(一)第一七九章 軍事交流(一)第五五七章 地主聯盟(一)第八十一章 災民(一)第三一六章 錦州(四)第一一零章 造艦(五)第五六一章 夜襲(二)第四三九章 進京(六)第三二八章 李鴻章來訪(五)第八十九章 天津戰役(二)第五九零章 上海租界(二)第四五八章 圍殲日軍(二)第六四七章 日本本土作戰(七)第九章 村民第二二五章 清廷求和(八)第二十章 海軍編制(四)第一二三章 學校(二)第三五九章 大戰之前(六)第二八三章 會談(上)第六五八章 遠東遠征軍(五)第一五五章 回師(下)第二五一章 創業(四)第四八八章 登陸作戰(九)第一九二章 登陸爪哇(四)第四八零章 統一商界(二)第二三二章 各方反應(六)第五六一章 夜襲(二)第三十七章 圈孑(下)第二二六章 後續影響(一)第一五一章 徳國之行(八)第一八九章 德國海軍戰略(七)第二七三章 戰爭開始(二)第四一四章 旅順攻略(十一)第一八七章 德國海軍戰略(五)第四十二章 出擊第三七四章 對馬海戰(一)第二十六章 夜話(上)第四二二章 停戰期(三)第二八五章 協商(下)第五零八章 清廷招撫(五)第五八八章 農場巡視(三)第四一零章 旅順攻略(七)第四一零章 北京攻略(六)第五五二章 土地改革(七)第六四七章 日本本土作戰(七)第二四八章 天誅(五)第四四零章 遼陽之戰(二)第六三二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四)第四三四章 進京(一)第五八六章 農場巡視(上)第九十章 安置營(六)第一八四章 德國海軍戰略(二)第四四七章 遼陽之戰(九)第一一零章 抓捕(上)第五五七章 接受談判(九)第五十三章 上海新區(六)第四九五章 輿論風向第一二五章 秋收行動(十四)第一六五章 慶賀大會(三)第五三三章 土地政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