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上海新區(十)

就在穿越者的電影院取得空前的成功的時候,上海的各報紙上對穿越者的土地政策的攻擊也突然猛烈了起來,對穿越者在山東等地施行的土地改革進行了十分詳細,當然側重點全都放在穿越者強行徵收地主的土地,以及對一部份地主的鐵血鎮壓、批鬥,而對這些地主平日在鄉里欺男霸女,殘酷剝削,草菅人命等行爲卻是之字未提。

同時還有20餘名自稱濟南、高密、即墨等地的地主鄉紳在報紙上發表文章,或是接受報紙的專訪,強烈的攻擊穿越者,強行沒收自己家裡的土地、房產、財物等等、還批鬥、殺死自己的家人,

什麼“天理何在——一個普通山東人的血淚控訴”、

“海外華人瘋狂掠奪山東百姓,法理難容”、

“海外華人是怎樣害得我家破人亡”、

“海外華人瘋掠奪山東百姓,犯下血債累累”、

“還我土地,還我家園——山東百姓絕望納喊”、

等等聳人聽聞的標題,也都出現在上海各大報紙的版面上,具有極強的煽動力,至於這些人在山東干過些什麼事件,卻是避而不談。也有一些報紙上紛紛發表社評,強烈的批評海外華人在山東推行的土地政策。

不過穿越者也毫不示弱,一方面穿越者自己也有報紙,自然會奮力爲自己反擊,雖然爲土地政策分辯有太多大道理,不便在報紙上做長篇大論,但卻緊緊抓住一點對,就是地主是如何剝削、壓迫農民的。那些在報紙上發表文章的山東地主鄉紳到不是編出來的,確實是有其人,這樣也確實可以加強說服力,不過這也給了穿越者找到反擊的抓手,將這些人在山東當地主時的惡行也有一一抖了出來,其中也不乏誇張和放大,反正也沒有人能進行證實。

這一來確實有效,因爲雙方各執一詞,就不會是一邊倒了,畢竟這裡是上海,不是山東,山東的人被害得再慘,也和上海這邊沒有多大關係,另外上海辦事處在上海已有近一年的時間,也認識了一些人,而且電影的成功,也給穿越者加了不少分,不少看過電影的報紙撰稿人對穿越者也有好感,因此也紛紛發聲撰文,爲穿越者說話。

雖然從總體來看,攻擊穿越者的輿論確實要佔據着一些優勢,但卻並沒有像上次那樣呈完全一邊倒的局面,穿越者己經具備了相當的輿論反擊能力,不再是完全被動,而且這還是在穿越者並未盡全力的情況下。

不過穿越者對學生的反應可就不敢怠慢,一方面學生的思想比較單純,社會閱歷不足,往往熱血有餘,但理智不足,而且世界觀、人生觀正在形成中,因此頗爲善變;另一方面穿越者一直重視對學生的宣傳和影響。於是連續舉行和學生的坐談會,對他們詳細說明穿越者進行土地改革的原因和道理,並且耐心的回答學生提出的質疑,到是成功的穩定住了大部份的學生。

當然也有相當一部份學生由於觀念、想法以及出身不同,並沒有接受穿越者的解釋而站到了穿越者的對立面,但這也是再所難免的結果,但從總體來看,穿越者仍然在大部份學生中是正面形像。

一直到二月底的時候,青島製做的宣傳專題片【山東土地改革】終於完成,要比原來預計的時間要晚了10多天,這主要是因爲上海方面承受的輿論壓力並不算大,因此也就不急着把專題片拿來救場,這就給專題片製做小組較爲寬鬆的時間,讓他們有充足的時間把這部專題片做好。

不過專題片正式完成,並連同1萬冊與專題片配套的書籍——【山東土地改革報告】,送到上海的時間,上海辦事處也決定開始反擊。

3月1日,受上海辦事邀請的上海仕紳、名流、工商業、報業、著名撰稿人、學生等300餘人聚集在電影院裡,觀看【山東土地改革】專題片的正式放映。

這其中也不乏有以前攻擊過穿越者的人,他們原來不想接受穿越者的邀請,不過電影的吸引力太大,雖然這些人基本都看得起電影,但畢竟也是價值不菲,因此一聽說有免費電影可看,也就不管自己的立場了。

整個專題片是分爲上下兩集,上集主要是介紹中國的土地制度,影片的一開始,是介紹中國的傳統土地制度。自從春秋時期井田瓦解以後,中國土地就進入了土地私有制度的時代,除了少數屬於土地是屬於官府或是皇室之外,而絕大多數的土地都歸私人所有,並且可以自的買賣、租賃、轉讓、抵押等等,只有在兩漢交替之間,王莽的新朝出現過短暫的將土地全部收爲國有,並禁止買賣,但隨着新朝的短暫滅亡,而王莽也被徹底釘在歷史的恥辱架上,以後無論是王朝怎樣更替,但土地的私有制卻一直保流下來,從來就沒有再發生改變,而中國的土地發展史也就從止進入分配——兼併的歷史循環中。

接着又解說土地私有制的優點和缺點,優點在於可以發揮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因爲土地是農民私有物,多勞多得,交足了國家的稅賦之後,剩餘的就是農民私人所有,這樣農民自然有積極生產的動力;而缺點則在於容易造成土地兼併的現像發生。

一般在王朝的開始,由於戰亂、社會動盪造成人口大量減少,因此會出現了大量的空閒無主土地,而王朝開朝君主也往往都會釆取休養生息的政策,將土地分配給百姓,並且降低稅賦、減輕傜役,由於有大量的自耕農出現,國家的稅收有保障,而且社會穩定,往往就會出現一段時間的治世或盛世。如果遇到一個有進取心的君主,還會創造一個武功威隆的時代。

但隨着王朝的統治穩定,生產的發展,土地兼併日益嚴重,而大量的自耕農變成佃戶,導致國家稅收大幅減少,社會動盪,一但土地兼併超過了一個限度,王朝的統治根基就會開始動搖,如果再發生天災,就會暴發農民起義,導致王朝的滅亡,而新的王朝建立之後,於是又進入一個新的循環中。

影片在介紹這些內容的時俁,畫面則不斷髮生變化,時而千軍萬馬,戰場廝殺;時而皇宮大內,皇王將相,深宮內院,杯觥交錯,歌舞昇平;時而田野阡陌、雞犬相聞,農民在田間辛勤耕種;時而農民的生機全無,逃荒乞討,甚致揭杆而起,殺官奪城,城頭上旌旗變幻,相徵着漢晉隋唐宋元明等王朝的更替興衰。畫面雖然閃得快,沒有什麼連慣性,不過也十分熱鬧。

觀衆們中,有人讀過史書,對王朝的更替到是知道,不過像影片中這樣,從土地兼併的角度來解釋王朝更替的原因,確實還是第一次,但仔細一想,影片中所說的也不無道理。當然也有人則完全就是來看電影,也不懂這個,反正影片裡怎麼說就怎聽。

再接着,影片開始詳細的說明土地兼併造成的危害性,首先是造成國家收入減少,由於大量土地集中到地主手裡,而地主一般都在當地都有較強的勢力,因此可以十分輕易逃避土地時稅賦,大批自耕農失去土地變成了佃農,讓國家也就失去了大量的徵稅對像,結果自然使國家收入大量減少。

其次是造成農民的負擔贈加,由於國家的收入減少,爲了彌補國家的開支,只能增加徵稅的數量,或者是對佃農、無地農,甚致是小手工業者也徵稅,雖然也會對一部份地主也加稅,但地主可以將自己的稅賦轉嫁到農民的身生,自然就加重了農民、小手工業者的負擔,讓他們的抗風險能力大減,一但再發生重大的自然災害,就容易引發大量的流民,甚致是農民起義的發生,從而動搖國家的統治基礎。

最後是阻礙農業、工商業的發展,阻礙社會的進步,由於地主佔有了大量的土地,他只靠收地租更可以過上十分富足的生活,自然就不會發展農業技術、發展工商業,而手工業者、商人想要發展實業,卻沒有資金,因此造成了社會發展的停滯和中國的落後。

而配合着電影的解說詞,畫面以影片、動畫、圖表等等形式,交錯出現,並且盡力再使用對比畫面,一方面是表現農民食不裹腹,衣不蔽體,窮困潦倒不堪;另一方面地主鄉紳們卻過着窮奢極欲、花天酒地的生活;官吏們催避農民交納稅賦,凶神惡煞一般,但在地主鄉紳面前卻是一個謙遜恭敬,低聲下氣的樣子;一面是中國社會還是自然經濟,牛拉人犁,手中織布紡線、打鐵木作,另一面卻是歐洲社會的大機器、大工業生產,巨輪下海、電車、汽車穿棱,形成了十分鮮明的對比。

不得不說這樣的畫面確實造成了十分強烈的視覺衝擊效果,其實有不少人也知道土地兼併的危害怕,但一來是沒有影片說得這麼清楚全面;二來這樣圖文聲音並荗的表達形式,也給人極爲深刻的印像,有些對土地兼併還不怎麼了解的人,看了這些之後,也懂了不少,自覺漲了許多見識。

而專題片的上集,也到此結束。

第四零九章 北京攻略(五)第四三九章 遼陽之戰(一)第七章 移交第九十七章 青州之亂(十)第四六九章 戰前(一)第四四六章 遼陽之戰(八)第五十八章 遠東戰爭結束(上)第六十三章 德國使團(三)第五九九章 濟南衆態(八)第二二二章 青島戰役(六)第四九八章 各方態度(一)第三三一章 李鴻章來訪(八)第二一五章 外交之爭(上)第二六八章 根據地(十)第二三六章 考察隊第二一九章 清廷求和(二)第六十二章 英日同盟(二)第一二七章 電報第八章 接管濟南(一)第二三五章 訪日艦隊(六)第八十六章 造艦競標(三)第三六八章 軍隊整編(上)第二七二章 戰爭開始(一)第二零三章 英國干涉(五)第四四六章 遼陽之戰(八)第一零八章 造艦(三)第三三七章 李鴻章來訪(十四)第二七六章 戰爭開始(五)第一七四章 南下上海(四)第二九六章 革命者(一)第二六八章 根據地(十)第五二一章 反圍剿(一)第二四七章 王家寨(九)第五四三章 軍委完善第六十八章 德國使團(八)第五零六章 清廷招撫(三)第二十三章 作戰計劃第二零一章 作戰計劃第二二一章 清廷求和(四)第二八一章 五人會議(五)第三六五章 餘波未平(二)第四十九章 上海新區(二)第五九七章 濟南衆態(六)第四八五章 登陸作戰(七)第九十六章 天津租界(三)第二七八章 五人會議(二)第一八六 商務招標(四)第五十五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六)第一八七 封存第三五二章 上海警戒(五)第二二五章 舞會(下)第一一七章 農村調查(三)第二二七章 各方反應(一)第一一二章 抓捕(下)第四四二章 進京(九)第三七六章 上海(四)第四三四章 戰爭再啓(五)第六十八章 睡不着的人(二)第七二零章 上海談判(七)第一四八章 徳國之行(五)第一九八 超強硬對強硬第四九九章 各方態度(二)第四四零章 遼陽之戰(二)第七零五章 求和(十二)第三六九章 餘波未平(六)第三十七章 談判(上)第二七二章 戰爭開始(一)第二三八章 作戰計劃(六)第二二六章 青島戰役(十)第五三四章 土地政策(二)第一七九章 軍事交流(一)第四八一章 統一商界(三)第五一三章 清廷招撫(十)第三五九章 徳國特使(七)第三六六章 軍營釆訪(上)第二二八章 近鄉情怯第四二四章 停戰期(五)第四一二章 旅順攻略(九)第四三三章 進攻北京(十二)第四十八章 登陸作戰(下)第二五零章 鑑定圖紙(下)第五十七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八)第五二二章 外交施壓第二五七章 公審大會(二)第一九二 訪問天津(四)第四三八章 進京(五)第四零八章 旅順攻略(五)第四零二章 談判破裂(三)第二五四章 工作組(二)第七十四章 統計結果第三零九章 備戰(三)第二一一章 奇襲庫倫(五)第五二五章 反圍剿(五)第一四二章 北倉之戰第三五三章 徳國特使(一)第一七二章 南下上海(二)第二零二章 蒙古攻略(五)第二章 制度(一)第一九八章 蒙古攻略(一)第二十五章 責任問題
第四零九章 北京攻略(五)第四三九章 遼陽之戰(一)第七章 移交第九十七章 青州之亂(十)第四六九章 戰前(一)第四四六章 遼陽之戰(八)第五十八章 遠東戰爭結束(上)第六十三章 德國使團(三)第五九九章 濟南衆態(八)第二二二章 青島戰役(六)第四九八章 各方態度(一)第三三一章 李鴻章來訪(八)第二一五章 外交之爭(上)第二六八章 根據地(十)第二三六章 考察隊第二一九章 清廷求和(二)第六十二章 英日同盟(二)第一二七章 電報第八章 接管濟南(一)第二三五章 訪日艦隊(六)第八十六章 造艦競標(三)第三六八章 軍隊整編(上)第二七二章 戰爭開始(一)第二零三章 英國干涉(五)第四四六章 遼陽之戰(八)第一零八章 造艦(三)第三三七章 李鴻章來訪(十四)第二七六章 戰爭開始(五)第一七四章 南下上海(四)第二九六章 革命者(一)第二六八章 根據地(十)第五二一章 反圍剿(一)第二四七章 王家寨(九)第五四三章 軍委完善第六十八章 德國使團(八)第五零六章 清廷招撫(三)第二十三章 作戰計劃第二零一章 作戰計劃第二二一章 清廷求和(四)第二八一章 五人會議(五)第三六五章 餘波未平(二)第四十九章 上海新區(二)第五九七章 濟南衆態(六)第四八五章 登陸作戰(七)第九十六章 天津租界(三)第二七八章 五人會議(二)第一八六 商務招標(四)第五十五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六)第一八七 封存第三五二章 上海警戒(五)第二二五章 舞會(下)第一一七章 農村調查(三)第二二七章 各方反應(一)第一一二章 抓捕(下)第四四二章 進京(九)第三七六章 上海(四)第四三四章 戰爭再啓(五)第六十八章 睡不着的人(二)第七二零章 上海談判(七)第一四八章 徳國之行(五)第一九八 超強硬對強硬第四九九章 各方態度(二)第四四零章 遼陽之戰(二)第七零五章 求和(十二)第三六九章 餘波未平(六)第三十七章 談判(上)第二七二章 戰爭開始(一)第二三八章 作戰計劃(六)第二二六章 青島戰役(十)第五三四章 土地政策(二)第一七九章 軍事交流(一)第四八一章 統一商界(三)第五一三章 清廷招撫(十)第三五九章 徳國特使(七)第三六六章 軍營釆訪(上)第二二八章 近鄉情怯第四二四章 停戰期(五)第四一二章 旅順攻略(九)第四三三章 進攻北京(十二)第四十八章 登陸作戰(下)第二五零章 鑑定圖紙(下)第五十七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八)第五二二章 外交施壓第二五七章 公審大會(二)第一九二 訪問天津(四)第四三八章 進京(五)第四零八章 旅順攻略(五)第四零二章 談判破裂(三)第二五四章 工作組(二)第七十四章 統計結果第三零九章 備戰(三)第二一一章 奇襲庫倫(五)第五二五章 反圍剿(五)第一四二章 北倉之戰第三五三章 徳國特使(一)第一七二章 南下上海(二)第二零二章 蒙古攻略(五)第二章 制度(一)第一九八章 蒙古攻略(一)第二十五章 責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