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海軍編制(三)

黃哲道:“裝甲巡洋艦的改進主要是在火力上,原來赤兔級裝甲巡洋艦的副炮配製和干將級戰列艦一樣,也存在火力層次差距太大,而且200毫米主炮和155毫米副炮的作用重複性太大了,155毫米副炮在戰列艦上的作用主要是對主炮射速慢的補充,在戰鬥中,攻擊敵艦的甲板上目標,另外就是對付3000-5000噸級的軍艦;但在裝甲巡洋艦上,這些功能和200毫米主炮都有些重疊,因爲在射速上,155毫米副炮和200毫米主炮相比的優勢並不大,而在對付3000-5000噸級的軍艦,200毫米主炮雖然有些火力過剩,但也不算牛刀殺雞,相反是120毫米這個級別的火炮,在射速上比155毫米炮更快,對付3000-5000噸級的軍艦也有一定的殺傷力,畢競這個級別的軍艦,裝甲都不會很強。因此我們對新型裝甲巡洋艦的副炮配置是,4座雙聯裝155毫米火炮,8座雙聯裝125毫米火炮,4座雙聯裝100毫米火炮,8座雙聯裝75毫米速射炮,6座雙聯裝50毫米口徑速射機關炮。”

王海龍點了點頭,道:“好吧,不管是怎麼改,我就想知道這兩型軍艦在這個五年週期內打算建造幾艘?”

黃哲看了看尚晉峰,見尚晉峰點點頭,於是道:“這兩型軍艦將各自建造兩艘,戰列艦仍然是以古劍命名,分別命名爲龍泉號、湛盧號;裝甲巡洋艦也是沿用名馬命名,分別命名爲烏騅號、黃驃號,這樣和先前建造的干將級、赤兔級可以編成一個戰鬥編隊。”

王海龍摸了摸下巴,道:“這樣很好,干將級、赤兔級確實和其他的軍艦編不到一起去,那麼之後再建造什麼軍艦?”

黃哲又命人第三次更換了圖板,道:“這就是這個五年計劃中將建造的全部軍艦。” 而也有人將一份文件發放給參會的衆人。

王海龍接也文件,只見封面上寫着【1907-1911五年造艦計劃】(初稿),大約有10餘張紙的厚度,王海龍翻過一頁,只寫紙上寫到:

戰列艦二艘:干將級改進型;

裝甲巡洋艦四艘:赤兔級改進型二艘,濟南級二艘;

巡洋艦十八艘:青州級二艘,青州級改進型四艘;東昌級四艘,東昌級改進型八艘;

驅逐艦36艘;(略)

潛艇16艘;(略)

預留海軍陸戰隊用軍艦8-10艘,噸位4-5萬噸。

王海龍又翻到第二頁,這是詳細介紹將建造的軍艦圖型和參數,干將級改進型戰列艦、赤兔級改進型裝甲巡洋艦就是剛纔黃哲介紹的,後面還有其他青州級改進型、東昌級改進型,以及新設計的驅逐艦等等。王海龍又翻了幾頁,就沒有再看下去,道:“這5年只造2艘戰列艦,是不是太少了,我們現在一共才只有8艘戰列艦,而且遠洋號和瞭洋號也基本確定要退居二線了,那麼右這個5年週期結束,我們還是隻有8艘戰列艦,最多也就能編成兩個分隊。以我們現在控制的海域和島嶼,8艘戰列艦是肯定不夠的。”

黃哲道:“這是因爲干將級改進型本質上也是一種過渡的軍艦,主要是爲建造戰列艦積累技術與經驗,不可能建造很多,而且我們考慮到有一部份俘虜的戰列艦在經過維修之後可以入列服役,這樣我們的戰列艦數量是足夠的,因此干將級改進型戰列艦隻建造兩艘,維修之後入列服役的戰列艦在後面有。”

王海龍聽了,趕忙翻到後面,果然見最後兩頁是維修戰艦,其中戰列艦有:英國不和號、威嚴號、火星號;法國絮弗倫號;俄國光榮號、列特維贊號、勝利號、佩列斯維特號、波爾塔瓦號共計九艘。裝甲巡洋艦有:英國貝里克號、法國克勒貝爾號、俄國勇士號共計三艘。後面還有防護巡洋艦、驅逐艦等,王海龍也就沒有細看,只是在心裡默默的計算。

王海龍是艦隊司令官,當然對艦隊的情況十分熟悉,人民軍海軍的軍艦大多都是俘虜而來,戰列艦有6艘,分別是:瞭洋號、遠洋號、威洋號、博洋號、飛洋號、敷洋號,其中瞭洋號、遠洋號過於老舊,在這次海軍整編中,將被退居二線,其餘4艘則都還算正當年;而裝甲巡洋艦有:拓海號、開海號、鮑海號、進海號、巴海號五艘,也都基本可用。

再加上這次準備維修的9艘戰列艦,3艘裝甲巡洋艦,還有華東**自建的4艘戰列艦,8艘裝甲巡洋艦,那麼在這個5年的造艦週期之後,人民軍海軍將擁有17艘戰列艦,16艘裝甲巡洋艦,分別都可以編製成4支分艦隊,這樣的規模和配置雖然不能讓王海龍完全滿意,但也算是免強可以接受的。

不過王海龍當然不想這麼快就妥協,於是想了一想,又道:“這個5年週期結束以後,就是1911年,根據舊時空的發展,這個時候超無畏艦應該己經出現了,而我們俘虜的戰列艦都是前無畏艦,自建的4艘戰列艦隻能算是小型無畏艦,這也就意味着在這個5年週期結束以後,我們海軍所有的戰列艦都將是落後的產品,不知道制定這個計劃時,考慮過這一點沒有?是不是可以考慮將干將級改進型多造幾艘,如建造4-6艘,這型軍艦雖然差了一點,但好歹也能算是無畏艦啊。”

黃哲道:“這一點我們是有考慮的,首先我們現在造船的產能有限,如果只是建造干將級改進型和赤兔級改進型,那麼這兩型軍艦最多隻能各建造4艘,其他的修復軍艦基本沒有時間完成,而在這個五年週期結束之後,我們就只有10艘戰列艦可用,並只能分成兩支戰列艦分隊;而如果是將這兩型軍艦各建造2艘,其他的修復軍艦可以在3年左右的時間完成,則我們將有17艘戰列艦,16艘裝甲巡洋艦可用,而且都能編成4個分隊。從費用上看,由於是採用的無畏艦型,干將級改進型的費用要比同等級的前無畏艦高出20-30%,差不多相當於修復3-4艘同等級軍艦的價格,因此從效費比上來說,後一種方案顯是更划算一些。”

“而且儘管我們現在修復的都是前無畏艦,但在無畏艦時代開啓之後,前無畏艦其實仍然在各國的海軍中服役,在舊時空的一戰時期,日德蘭海戰中,英國還出動了10艘前無畏艦隨大艦隊參戰;還有索契角海戰,俄國出動的也全部都是前無畏艦,這些戰例都說明,在無畏艦,甚致是超無畏艦時代,前無畏艦也都是還有一戰之力的。前無畏艦全面退出歷史的舞臺,是在一戰之後了,因此現在我們修復這幾艘前無畏艦,還是有價值的。”

“另外,這次遠東戰爭之後,俄國的遠東海軍全軍覆沒,而且連遠東地區的港口都丟了,日本海軍也遭到了重創,沒有10年時間,是恢復不了元氣的,而英法德美等國又都遠隔重洋,由其是英法德三國的主要戰略目標都放在歐洲,並且互相牽制,更不可能將大量海軍力量放到亞洲來,美國雖然沒有牽制,但現在美國的整體國策還是門羅主義,並沒有對外擴張,何況美國海軍現在的實力也不強,第一艘無畏艦要等到1910年才入列服役,而大規模的暴兵是在一戰以後了,因此在10年內,在遠東地區的海面上,基本沒有能夠威脅到我們人民軍海軍的軍事力量,何況我們還有現代軍艦壓陣,既使只剩**,也足以擊敗這個時代的任何一支艦隊了。”

聽完了黃哲的解說之後,會場的衆人又是一陣小聲的議論,顯然都在討論這份造艦計劃。

這時尚晉峰發言道:“在未來10年左右的時間內,我們在軍事上的主要對手應該是清廷,而軍事行動也是以對付清廷爲主,對外的戰爭可能性並不大,因此我們的海軍現在對於裝備無畏艦、以及大規模造艦的要求其實並不是十分緊迫,而我們也完全沒有必要跳躍式的發展,還是應該按我們正常的步驟,一步一步的前進,在這個五年週期內,海軍的造艦仍然應是以積累技術、經驗,培養工人爲主,而在下一個五年週期開始正式建造無畏艦,當然是否大規模的造艦,建造什麼樣的軍艦,那就還要看這個五年計劃中,我們的工業化進展,以及科技水平發展的情況而定了。大家還有沒有什麼要說的?”

王海龍聽了,也知道對這份造艦計劃進行大改動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就實用性來說,在未來10年內,華東**面臨的海上威脅確實不大,相反到是陸上的戰爭迫在眉捷,畢競華東**已經做出了決議,在這個五年週期內,是要正式建國的。

當然王海龍對這個結果也是能接受的,老實說這個五年造艦計劃完成以後,雖然大部份軍艦都己是過時的,但艦隊的規模還是十分可觀的,估計到時候華東**的海軍規模將僅次於英德美法四國,排列在第五位,這已經刷新了當初的北洋艦隊世界第七的排名。因此王海龍道:“好吧,我沒有意見。”

第四八五章 清廷朝議(下)第三十五章 導彈戰術(下)第五三四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五)第一三八章 渤海海戰(七)第二五五章 圈套(三)第三二一章 騎軍(五)作者發言第三四六章 財政工作報告(三)第一一七章 秋收行動(六)第五二九章 攻佔哈爾濱(四)第一七七章 德國之行(九)第四八一章 統一商界(三)第六六一章 臺灣海峽之戰(二)第六一五章 皇帝與太后(上)第九章 俄國求和(下)第七十八章 陸軍編制(二)第二五八章 公審大會(三)第七章 移交第五二八章 攻佔哈爾濱(三)第四八零章 統一商界(二)第三八一章 對馬海戰(七)第五六零章 夜襲(一)第一五七章 訪徳使團(四)第三六一章 大戰之前(八)第四五三章 新聞發佈(二)第一五六章 訪徳使團(下)第五零八章 清廷招撫(五)第四七二章 山海關之戰(一)第三零六章 反制行動(四)第一七四章 南下上海(四)第一九九 中標者第六二零章 登陸日本(三)第一七九章 南下上海(九)第二零三章 從軍第一八六章 德國海軍戰略(四)第五零二章 調查(上)第一二四章 秋收行動(十三)第五四五章 土地改革制度大綱(下)第五七七章 袁世凱來訪(一)第二章 收關行動(二)第二九九章 革命者(四)第二七五章 戰爭開始(四)第六九七章 求和(四)第六六九章 臺灣海峽之戰(十)第四四四章 遼陽之戰(六)第十五章 接管濟南(八)第三五九章 徳國特使(七)第七十九章 陸軍編制(三)第四一八章 北京攻略(十四)第八十九章 安置營(五)第七零四章 求和(十一)第一零六章 造艦(一)第二四九章 天誅(六)第二二零章 清廷求和(三)第七十七章 陸軍編制(一)第一五七章 天津見聞(二)第三五八章 徳國特使(六)第九十章 安置營(六)第二一六章 爪哇之戰(六)第三一九章 海參崴(二)第二二六章 清廷求和(九)第九十二章 安置營(八)第二二八章 近鄉情怯第二零一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七)第二八七章 年終會議(三)第三十七章 圈孑(下)第一八六章 護僑行動(八)第八十八章 安置營(四)第四六三章 圍殲日軍(七)第一七二章 投資考察(三)第三三七章 工業成就(三)第五六一章 美國(四)第三十一章 襲擊第二八六章 全面展開(一)第二五三章 圈套(一)第一六七章 天津新區第六一二章 滿洲里戰役(五)第五七八章 進攻瀋陽(二)第六八四章 結束戰爭(五)第四七一章 迎擊俄軍(八)第五九五章 上海租界(七)第七十六章 來訪者(四)第四九六章 發展大計(上)第五三九章 聯合軍演(四)第三三七章 工業成就(三)第三十二章 襲擊(下)第七零五章 求和(十二)第八十五章 戰前準備(二)第五一五章 穆棱河之戰(十一)第一四三章 上海新區(七)第二十二章 增援部隊(下)第八十三章 成師第四五九章 圍殲日軍(三)第一六一章 農業部的運作(二)第一二八章 外調(二)第三四三章 軍事計劃(下)第十一章 遭遇日艦第四一七章 遼河之戰(三)第二一零章 戰爭規則(六)
第四八五章 清廷朝議(下)第三十五章 導彈戰術(下)第五三四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五)第一三八章 渤海海戰(七)第二五五章 圈套(三)第三二一章 騎軍(五)作者發言第三四六章 財政工作報告(三)第一一七章 秋收行動(六)第五二九章 攻佔哈爾濱(四)第一七七章 德國之行(九)第四八一章 統一商界(三)第六六一章 臺灣海峽之戰(二)第六一五章 皇帝與太后(上)第九章 俄國求和(下)第七十八章 陸軍編制(二)第二五八章 公審大會(三)第七章 移交第五二八章 攻佔哈爾濱(三)第四八零章 統一商界(二)第三八一章 對馬海戰(七)第五六零章 夜襲(一)第一五七章 訪徳使團(四)第三六一章 大戰之前(八)第四五三章 新聞發佈(二)第一五六章 訪徳使團(下)第五零八章 清廷招撫(五)第四七二章 山海關之戰(一)第三零六章 反制行動(四)第一七四章 南下上海(四)第一九九 中標者第六二零章 登陸日本(三)第一七九章 南下上海(九)第二零三章 從軍第一八六章 德國海軍戰略(四)第五零二章 調查(上)第一二四章 秋收行動(十三)第五四五章 土地改革制度大綱(下)第五七七章 袁世凱來訪(一)第二章 收關行動(二)第二九九章 革命者(四)第二七五章 戰爭開始(四)第六九七章 求和(四)第六六九章 臺灣海峽之戰(十)第四四四章 遼陽之戰(六)第十五章 接管濟南(八)第三五九章 徳國特使(七)第七十九章 陸軍編制(三)第四一八章 北京攻略(十四)第八十九章 安置營(五)第七零四章 求和(十一)第一零六章 造艦(一)第二四九章 天誅(六)第二二零章 清廷求和(三)第七十七章 陸軍編制(一)第一五七章 天津見聞(二)第三五八章 徳國特使(六)第九十章 安置營(六)第二一六章 爪哇之戰(六)第三一九章 海參崴(二)第二二六章 清廷求和(九)第九十二章 安置營(八)第二二八章 近鄉情怯第二零一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七)第二八七章 年終會議(三)第三十七章 圈孑(下)第一八六章 護僑行動(八)第八十八章 安置營(四)第四六三章 圍殲日軍(七)第一七二章 投資考察(三)第三三七章 工業成就(三)第五六一章 美國(四)第三十一章 襲擊第二八六章 全面展開(一)第二五三章 圈套(一)第一六七章 天津新區第六一二章 滿洲里戰役(五)第五七八章 進攻瀋陽(二)第六八四章 結束戰爭(五)第四七一章 迎擊俄軍(八)第五九五章 上海租界(七)第七十六章 來訪者(四)第四九六章 發展大計(上)第五三九章 聯合軍演(四)第三三七章 工業成就(三)第三十二章 襲擊(下)第七零五章 求和(十二)第八十五章 戰前準備(二)第五一五章 穆棱河之戰(十一)第一四三章 上海新區(七)第二十二章 增援部隊(下)第八十三章 成師第四五九章 圍殲日軍(三)第一六一章 農業部的運作(二)第一二八章 外調(二)第三四三章 軍事計劃(下)第十一章 遭遇日艦第四一七章 遼河之戰(三)第二一零章 戰爭規則(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