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一章 根據地(十三)

當天晚上,光緒下旨,宣李鴻章進宮入對。因爲到了這個時候,還是隻有李鴻章纔是靠得住的,另外只招李鴻章一個人進宮,也是免得再發生吵架。

其實李鴻章雖然一直告病在家,但外面發生的事情他卻是都知道,老實說剛聽到這件事情的時候,李鴻章也嚇了一大跳,沒想到海外華人竟然不聲不響的在河南佔領了這麼大的一塊地方。原來李鴻章估計海外華人要奪取天下,至少需要20年的時間,就是因爲山東的地方太小,海外華人要以山東一省的力量來統一全國,至少需要兩個階段的擴張,一是佔領山東周邊的河南、江蘇、河北等也,擴充自己的實力,二是佔領南方或北方之地,再進而統一全國,而這每一個階段大約都需要2-3年的時間才能完成,而這兩個階段完成之後,至少又需要4-5年來穩固,再加上其他時間,李鴻章才得出20年這個時間段。

但海外華人顯然也看到這一點,因此剛剛在山東穩定下來以後,就立刻向周邊的地區擴張,而且無聲無息,等朝廷發現時,己成了氣候,看來自己預估的時間逞多了,海外華人最多15年,最少10年,大概就可以君臨天下了吧,當然就算是10年,李鴻章也估摸着自己是活不到那個時候了。

而李鴻章也算準了朝廷會向自己問計,畢竟現在軍機處裡那幾個人有幾斤幾兩,李鴻章再清楚不過了,指望他們拿主意,無異於緣木求魚,以前榮祿在的時候,也許還能頂一陣,現在榮祿己不在了,朝廷還能指望誰?慶親王斂財是一把好手,但可惜別的都一無是處,張之洞眼高手低,言過其實;趙舒翹只會見風使舵,至於榮慶、鐵良,完全就是不知天高地厚,因此這到頭來還是要找自己。

見了慈禧和光緒之後,李鴻章到是胸有成竹,他給慈禧出了兩個主意,一是立刻派人去和海外華人交涉,問他們的意圖到底是什麼?如果是需要地盤,大可以再封給海外華人1、2個省,雖然這不可能徹底滿足海外華人的野心,但至少能讓海外華人穩住幾年,爲朝廷推行新政、編練新軍容出時間來,等到朝廷的新政有所成效、新軍練成以後,大可以再來收拾海外華人。

其實李鴻章的這個建議就是叫清廷繼續裝鴕鳥,割肉飼虎,但慈禧卻有些動心,原因很簡單,慈禧也是快70的人了,自覺得也沒幾天好活了,能拖一天算一天,等到自己把眼一閉,管海外華人怎麼鬧騰。當然,李鴻章也是算準了慈禧的心態,才作如此建議。

但慈禧也知道,這個辦法並不好施行,畢競現在滿人當中對海外華人的怨氣極大,而朝廷不僅不處罰他們,反到要給他們加封地域,那還不翻了天,雖然現在慈禧把持朝政,一手遮天,但也不能和整個滿人階層對抗。

而李鴻章的另一個建議則是如果朝廷堅持要對海外華人用兵,也決不能請各國出兵,否則後患無窮。因爲各國未必肯真心出兵,現在各國大多都和海外華人交好,如日本、德國甚致都和海外華人建立了官方關係,因此朝廷不讓出重大代價,很難請得動各國。

實際上不用李鴻章說,慈禧也清楚請各國出兵的危害,這將會使清廷在道義上徹底失去人心,雖然慈禧並不想管海外華人的事情,但這些年來海外華人做的事情,慈禧卻是十分清楚的,其實海外華人對清廷最大的威脅不在於他們的軍事力量,而是海外華人從登陸開始,就把自己打扮成抗擊各國,維持中華權益的角色,當然擊敗八國聯軍、收回天津租界,收回威海、青島以及瓜哇護僑等事件,也讓他們有這個底氣,而如果這個時候清廷引入其他各國來對付海外華人,只會讓淸廷徹底失去大義的名份,而海外華人則可以號招整個中國地區的民衆來反對清廷。榮慶、鐵良還是太年輕了一點,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

不過李鴻章的建議,不僅是不能請各國出兵,也不能直接和海外華人爲敵,畢竟在表面上,海外華人並沒有承認和河南匪賊的關係,因此朝廷也不妨故意裝糊塗,集中力量來征剿河南匪賊,在表面上仍然維持和海外華人的關係,雖然海外華人會在暗中支援河南匪賊,但那畢競是有限的,而如果清廷征剿成功,也等於是間接打了海外華人的臉,讓他們以後也要收斂一些,如果征剿失利,也沒有和海外華人撕破臉,雙方還有緩和的餘地。

這時光緒插了一句,如果要征剿河南匪賊,應該啓用什麼人,李鴻章的答覆是袁世凱,光緒聽了也默然無語,而慈禧這才放話,讓李鴻章退下。

而就在這時,根據地己完成了戰爭之後的初步恢復,新編制的兩個團也基本配備齊全,於是立刻開始執行華東政府的擴張計劃,首先完成的目標是對歸徳府、陳州府、許州、衛輝府四個州府的完全佔領。其實現在根據地對這四個州府己經形成了基本控制,只是留着城市沒有動,農村己全部在根據地的控制下,因此現在要全面佔領這四個州府根本就不難,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攻佔了這四個州府的所有城市。清廷的地方官員要麼逃走,要麼被俘虜。

消息傳到北京以後,清廷再次震動,在清廷看來這是一下子連失了4個州府,本來慈禧還有些猶豫不決,到了這個時候也沒有辦法,只得招袁世凱進京,商討出兵平亂的事宜。

這時己是1903年的12月份,在華東政府內部,也完成了數件對後世有重大影響的事件,首先是經過了幾個月的籌備,並且從徳國進口了大量機器設備,高劉汽車公司終於正式開始投產,並計劃在1904年生產出樣車來,這也是在若干年後,世界最知名汽車品牌之一;而在此之前,上海舉行了本時空裡第一次時裝秀,幾乎上海所有的知名人物全都應邀出席,因爲時裝秀的形式奇特新穎,並且運用了大量的聲光效果,因此取得了十分成功的效果,而在時裝秀上展示的50餘件服裝也成了搶手貨,在隨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不僅製成的6 0 0餘件服被搶購一空,而且還簽下了5 0 0餘件的定單,並且很快就成爲了上海時尚界的標杆。

另外大量的南洋商人在山東、上海、天津等地投資,也大大促進了華東政府的經濟發展,1 9 0 3年的財政收入爲8 6 1 3萬銀元,超過了年中預期的8 0 0 0銀元,和去年相比,漲幅高達驚人的3 2%。

而且就在1 2月份,華東政府的融資計劃也取得巨大的成功,分別和德國、美國簽定合同,在1 9 0 4、1 9 0 5兩年,在分別分兩批次,發行價值爲3 0 0 0萬英磅的債券,時間爲4年,利率爲10%,利息當年支付,在債券時間結束時,本金一次付清。這也就意味着在未來兩年中,華東政府將獲得6000萬英磅的鉅額資金,用於準備和進行戰爭,當然,首先是要確保發行的債券能夠全額發售出去。

不過華東政府對此也是信心十足,因爲一是債券的利率高,一般這個時的債券利率在6-8%之間,10%的利率是相當可觀的,二是在名議上債券是爲了應對俄國的戰爭而發行的,而且戰爭將會在1904年初打響,根據舊時空的經驗,日本在戰爭之初時打得相當順利,雖然華東政府並不會在1904年初參戰,但現在華東政府和日本畢竟是合作關係, 因此肯定可以連帶着華東政府的行情也被看好,債券的發行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

本來華東政府想將一部債券放在英國也發行,但英國政府以時間不足,而且目前英國國內的經濟不景氣爲由,1904年內己無法再發行債券了,如果要在英國發行債券,只能推到1905年。原來英國政府的如意算盤是看日本在1904年裡對俄作戰的結果而定,日本在戰場上打得好,不需要華東政府的幫助,那麼就是到了1905年,也會找別的辦法拒絕華東政府,以防華東政府借這次戰爭之機坐大成勢;但如果戰事對日本不利,需要華東政府出兵,那麼英國再全力支持華東政府籌集資金。

當然華東政府付出的代價也不小,在1906-1908這三年中,每年將支付600萬英磅的鉅額利息,而在1905年、1909年兩年,也要支付300萬英磅,本利和共計8400萬英磅,而這筆錢只能從戰爭賠款中收回,如果戰爭失利,或是沒有獲得足夠的戰爭賠款,華東政府就將要宣告破產,因此可以說華東政府也是在進行一場國運的豪賭。

1903年就這樣過去,儘管這一年裡暗流涌動,矛盾交織,各方勢力縱橫捭闔,各顯其能,但在表面上看卻是一派平穩和平的氣氛,不過既然到來的1904年,矛盾終於將表面化,並且對世界大勢的發展,造成極爲深遠的影響。

第三四六章 歐洲危機(三)第七十三章 義和團(下)第二四二章 第一家族(一)第二十八章 清室回京(二)第三零五章 反制行動(三)第十六章 權力下放與權益保障(三)第四四四章 遼陽之戰(六)第九十九章 巡視(四)第三三三章 海歸(四)第二一五章 青島攻略(四)第三四六章 歐洲危機(三)第七十四章 進攻赤峰(中)第二三四章 訪日艦隊(五)第一二四章 秋收行動(十三)第五零四章 清廷出兵(四)第五六二章 夜襲(三)第二二五章 清廷求和(八)第四六零章 圍殲日軍(四)第四十九章 投降第六六九章 臺灣海峽之戰(十)第七十八章 軍事發燒友(上)第六零四章 東北戰事再起(二)第二十章 接管濟南(十三)第四三七章 進京(四)第二八九章 年終會議(五)第四二九章 撤軍第六三八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十)第四三八章 政客(三)第五三二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三)第二十一章 海軍編制(五)第三五六章 大戰之前(三)第五九八章 濟南衆態(七)第一六四章 外交之爭(下)第二零七章 戰爭規則(二)第五二九章 談判(七)第四四七章 遼陽之戰(九)第五零九章 清廷招撫(六)第二十三章 作戰計劃第四零八章 旅順攻略(五)第二十三章 錦州告急(二)第七一七章 上海談判(四)第一九八章 巴達維亞(六)第五四零章 美國調停(下)第四二六章 進攻北京(五)第一四零章 合肥見聞(四)第十三章 怪異的軍艦第六十八章 工業(五)第四六四章 迎擊俄軍(一)第六三八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十)第六十三章 英日同盟(三)第五二三章 談判(一)第三七一章 餘波未平(八)第六百章 聯合遠東遠征軍(下)第一零三章 攔截(中)第四二六章 進攻北京(五)第四九三章 聯盟終結(上)第二四七章 王家寨(九)第三二八章 李鴻章來訪(五)第七十五章 進攻赤峰(下)第四三八章 進京(五)第四一八章 遼河之戰(四)第二一五章 爪哇之戰(五)第五十七章 殲滅(二)第八十八章 安置營(四)第八十四章 災民(四)第二八二章 旅順口作戰(二)第五九一章 上海租界(三)第一九六章 巴達維亞(四)第二百章 英國干涉(二)第一八九章 德國海軍戰略(七)第八十九章 青州之亂(二)第五一七章 叛逃第三七七章 對馬海戰(四)第五十五章 艦隊匯合(三)第六七三章 大獲全勝(四)第二五三章 工作組第五三四章 土地政策(二)第三八六章 對馬海戰(十二)第六一零章 滿洲里戰役(三)第一六六章 新艦下水(二)第三七九章 對馬海戰(六)第四一四章 北京攻略(十)第四五二章 新聞發佈(一)第二五九章 土地制度(上)第一九三 訪問天津(五)第九十四章 安置營(十)第二十四章 接管濟南(十七)第四六七章 迎擊俄軍(四)第六十六章 德國使團(六)第四三四章 進京(一)第六六六章 臺灣海峽之戰(七)第五十一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二)第三八九章 新聞發佈會(三)第四七二章 外交爭鬥(一)第四九九章 輿論再變(二)第二八九章 年終會議(五)第四二三章 進攻北京(二)第六四六章 日本本土作戰(六)第三六一章 徳國特使(九)第二十五章 責任問題
第三四六章 歐洲危機(三)第七十三章 義和團(下)第二四二章 第一家族(一)第二十八章 清室回京(二)第三零五章 反制行動(三)第十六章 權力下放與權益保障(三)第四四四章 遼陽之戰(六)第九十九章 巡視(四)第三三三章 海歸(四)第二一五章 青島攻略(四)第三四六章 歐洲危機(三)第七十四章 進攻赤峰(中)第二三四章 訪日艦隊(五)第一二四章 秋收行動(十三)第五零四章 清廷出兵(四)第五六二章 夜襲(三)第二二五章 清廷求和(八)第四六零章 圍殲日軍(四)第四十九章 投降第六六九章 臺灣海峽之戰(十)第七十八章 軍事發燒友(上)第六零四章 東北戰事再起(二)第二十章 接管濟南(十三)第四三七章 進京(四)第二八九章 年終會議(五)第四二九章 撤軍第六三八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十)第四三八章 政客(三)第五三二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三)第二十一章 海軍編制(五)第三五六章 大戰之前(三)第五九八章 濟南衆態(七)第一六四章 外交之爭(下)第二零七章 戰爭規則(二)第五二九章 談判(七)第四四七章 遼陽之戰(九)第五零九章 清廷招撫(六)第二十三章 作戰計劃第四零八章 旅順攻略(五)第二十三章 錦州告急(二)第七一七章 上海談判(四)第一九八章 巴達維亞(六)第五四零章 美國調停(下)第四二六章 進攻北京(五)第一四零章 合肥見聞(四)第十三章 怪異的軍艦第六十八章 工業(五)第四六四章 迎擊俄軍(一)第六三八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十)第六十三章 英日同盟(三)第五二三章 談判(一)第三七一章 餘波未平(八)第六百章 聯合遠東遠征軍(下)第一零三章 攔截(中)第四二六章 進攻北京(五)第四九三章 聯盟終結(上)第二四七章 王家寨(九)第三二八章 李鴻章來訪(五)第七十五章 進攻赤峰(下)第四三八章 進京(五)第四一八章 遼河之戰(四)第二一五章 爪哇之戰(五)第五十七章 殲滅(二)第八十八章 安置營(四)第八十四章 災民(四)第二八二章 旅順口作戰(二)第五九一章 上海租界(三)第一九六章 巴達維亞(四)第二百章 英國干涉(二)第一八九章 德國海軍戰略(七)第八十九章 青州之亂(二)第五一七章 叛逃第三七七章 對馬海戰(四)第五十五章 艦隊匯合(三)第六七三章 大獲全勝(四)第二五三章 工作組第五三四章 土地政策(二)第三八六章 對馬海戰(十二)第六一零章 滿洲里戰役(三)第一六六章 新艦下水(二)第三七九章 對馬海戰(六)第四一四章 北京攻略(十)第四五二章 新聞發佈(一)第二五九章 土地制度(上)第一九三 訪問天津(五)第九十四章 安置營(十)第二十四章 接管濟南(十七)第四六七章 迎擊俄軍(四)第六十六章 德國使團(六)第四三四章 進京(一)第六六六章 臺灣海峽之戰(七)第五十一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二)第三八九章 新聞發佈會(三)第四七二章 外交爭鬥(一)第四九九章 輿論再變(二)第二八九章 年終會議(五)第四二三章 進攻北京(二)第六四六章 日本本土作戰(六)第三六一章 徳國特使(九)第二十五章 責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