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六一章 臺灣海峽之戰(二)

其實遠征軍艦隊離開金蘭灣之後,就在人民軍的嚴密控制之下。華東政府專程派出三亞艦負責,全面全程監控遠征軍艦隊的動向。因此在三亞艦及無人機的配合協作之下,遠征軍艦隊的一舉一動,包括派出的偵察艦動向,幾乎全部都在三亞艦的監控之下,自然也被人民軍全整掌握。

文特河號能夠發現人民軍的偵察艦,並由此而進一步發現了人民軍艦隊,其實都是由人民軍艦隊有意做出的安排,目地就是讓遠征軍發現人民軍艦隊,從而吸引遠征軍艦隊的注意力,趕到臺灣海峽與人民軍艦隊進行決戰。

遠征軍艦隊對此自然還是一無所知,這時上下人等都沉浸在發現敵軍艦隊的興奮當中,畢競遠征軍艦隊並不怕和人民軍作戰,只是一直防備着纔是最令人身心疲憊,現在發現了人民軍艦隊,自然都鬆了一口氣。

而遠征軍的陸軍指揮官,法國的博尚上將,以及法荷俄三國的海軍指揮官,都趕到愛德華七世號上,和菲利普斯一起,協商遠征軍艦隊下一步的動向。

法荷俄三國的海軍指揮官都一致贊同集中艦隊的兵力,和發現的人民軍艦隊進行決戰,因爲他們都知道,遠征軍艦隊的實力雖強,但畢競是遠征在外,不利於久戰,而這次難得遇到了華東政府的主力艦隊,這可是6艘戰列艦,如果能夠一舉擊沉這6艘戰列艦,那麼這一戰也就可以算是穩操勝券了。只有博尚是陸軍指揮官,對海軍的決策並沒有發言。

其實菲利普斯心裡也是傾向於迎戰人民軍艦隊,因爲這個機會實在太難的了,如果錯過了這個機會,那麼以後再想找到類似的機會,可就不容易了,甚致可以說根本就沒有了。按照菲利普斯的判斷,人民軍海軍是打算埋伏在臺灣海峽,伺機突擊遠征軍艦隊,因此纔會集中6艘戰列艦的龐大兵力,打算打遠征軍艦隊一個措手不及。卻沒有想到,由於遠征軍艦隊要在高雄停泊,這才發現了人民軍艦隊。這樣說起來,確實是有些幸運。

而在這一次之後,人民軍基本是不會再集中這樣多的戰列艦出擊,和遠征軍艦隊進行正面作戰。因此這幾乎可以說是遠征軍艦隊速勝的唯一一次機會,而且還是剛到遠東海域時就遇到這樣的好機會,遠征軍艦隊簡直就是好運爆棚了。

但也許是這個戰機來得實在是太突然,也太輕鬆,而且菲利普斯甚致都做好了和人民軍海軍打長期貓捉老鼠的消耗作戰,結果突然一下子中了大獎,還是獎金封頂的那種,菲利普斯心裡卻有些不安起來,隱隱覺得有些不妥,但到底是那裡不妥,卻又說不出來,因爲這一切都是順理成章,十分合理。

在正常情況下,人民軍海軍當然不可能和遠征軍艦隊進行正面主力對決,因此只能突擊戰術,遠征軍艦隊離開金蘭灣之後,也一直都在防備人民軍的突襲,而且臺灣海峽也確實適合海軍設伏的海域,如果遠征軍艦隊不進駐高雄,肯定是會從臺灣外海航行,那麼人民軍艦隊或可以攔腰截擊,或尾隨追擊,對遠征軍艦隊都是很大的威脅。只是人民軍不可能預料到遠征軍艦隊會進駐高雄停泊,結果才被遠征軍艦隊的偵察艦發現。

不過正是這一切都太合理了,反到是讓菲利普斯疑神疑鬼,心裡不安起來。只是這種純粹是直覺上的懷疑,毫無理由,總不能因爲自己心裡覺得有鬼,而放棄這個殲擊人民軍主力艦隊的大好時機。因此菲利普斯也只能壓下心裡的不安情緒,決定率領艦隊出擊,進攻這支人民軍的艦隊。

而遠征軍艦隊中,還有60餘艘非戰鬥船艦,其中大半都是運載陸軍的士兵以及裝備、物資,如果讓這些非戰鬥船艦也隨遠征軍艦隊一起出戰,不僅會拖累遠征軍艦隊的速度,還必須分出一部份軍艦來保護這些非戰鬥的艦船,反而成了艦隊的累贅。好在是這時艦隊己離高雄不遠,而且本來也打算把陸軍都安置在高雄,因此菲利普斯也決定,就利用這次機會,讓一部份非戰鬥艦船先進駐高雄停泊,而遠征軍艦隊只帶少量輔助船隻,去迎戰人民軍艦隊。

當然,儘管現在確定了人民軍艦隊的位置,但也有必要拔出部份軍艦保護這些非戰鬥艦船進駐高雄港口,以防萬一,畢競遠征軍艦隊遠離主場,一切都應以警慎爲上。當然遠征軍艦隊的規模龐大,分出部份軍艦保護非戰鬥艦船,到也並不難辦。於是菲利普斯又衆人協商之後決定,由荷蘭艦隊的兩艘裝甲巡洋艦烏得勒支號、共和國號爲主,再從英法艦隊中各抽調一支驅逐艦分隊,共計12艘軍艦,保護這些非戰鬥艦船先進駐高雄。

烏得勒支號、共和國號是在華東政府爪哇撤僑之後,荷蘭爲了發展海軍力量,特意向意大利購買的兩艘7000噸級裝甲巡洋艦,藍本是意大利著名的加里波第級裝甲巡洋艦,和原日本海軍的春日號、日進號裝甲巡洋艦是同級艦。

其實這兩艘裝甲巡洋艦的戰鬥力還是不錯,但在整個遠征軍艦隊中的位置卻十分尷尬,因爲兩艘裝甲巡洋艦沒法組成一支分艦隊,而又沒有其他的裝甲巡洋艦組隊,因爲英法兩國的裝甲巡洋艦各自都己有編組成隊,而且都是本國軍艦,互相的配合熟練,把這兩艘荷蘭裝甲巡洋艦編進來,反而影響戰鬥力。

雖然荷蘭也只有2艘戰列艦,但可以和俄國的3艘戰列艦合編成一支分艦隊;但這次俄國並沒有裝甲巡洋艦,因此荷蘭的這兩艘裝甲巡洋艦就成了多餘的兩艘,只能和荷蘭的4艘防護巡洋艦編成一隊,不過裝甲巡洋艦和防護巡洋艦的作戰用途畢競不同。

人民軍海軍可以將青州號、沂州號編入裝甲巡洋艦分艦隊,這是因爲這兩艘軍艦雖然被人民軍海軍定義爲大型防護巡洋艦,但也安裝了側舷垂直裝甲,按照廣泛的定義,只要是有側舷垂直裝甲,就可以定爲裝甲巡洋艦了,而且這兩艘軍艦和濟南級裝甲巡洋艦採用的是同一艦型,噸位也只差了1000多噸,因此免強也可以隨同裝甲巡洋艦分艦隊作戰。

但荷蘭的4艘防護巡洋艦是向英國定製的4000噸級阿姆斯特朗型艦,也就是和原日本海軍的吉野號,北洋水師後來的海天號、海圻號是同一型艦,只設計了水平裝甲,並沒有垂直裝甲,屬於標準的中型防護巡洋艦,和裝甲巡洋艦則完全是兩種類型的軍艦,而且噸位也相差太遠,這樣的編隊在戰鬥時顯然是會出問題的。

正是由於這兩艘裝甲巡洋艦有些多餘,正好被派去護送陸軍艦船。而這樣分配之後,英國艦隊保留了10艘運輸船,法國保留6艘,荷俄各一艘,總計只剩下18艘非戰鬥艦船。遠征軍艦隊的負擔也大大的減輕,到是可以從容上陣。

不過龐大的艦隊要重新分隊,當然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大約要耽誤1個小時左右,如果這段時間人民軍艦隊有所察覺,撤退逃走了,那可就是錯失了殲滅敵方主力的良機,因此菲利普斯決定,先派出一支艦隊,趕去和人民軍艦隊接戰拖住對方,等着主力艦隊趕到。

這時,菲利普斯己經收到了確切的消息,人民軍的這支艦隊的總數量在25艘左右,除了確定的6艘戰列艦之外,大概還有6艘大型裝甲巡洋艦,8-9艘防護巡洋艦,10艘左右的驅逐艦,論實力到真不算弱,放眼現在的世界,因爲日俄兩國的海軍均遭到重創,能夠排得出這樣規模的艦隊,一支手都數得過來,當然和遠征軍艦隊相比,還是遠遠不及。

但派出的艦隊卻還是要認真考量,實力即不能太強,也不能太弱,因爲如果太強了,會嚇跑人民軍艦隊,那麼自己的這一番精心安排也就白廢了;而如果太弱,則是白給人民軍艦隊送人頭去,畢竟納土納羣島海戰證明,人民軍艦隊的戰鬥力相當強勁,並不好對付。因此菲利普斯經過認真思考之後,最終決定,由英國的第一戰列艦分隊爲主力,帶一支裝甲巡洋艦分隊、一支防護巡洋艦分隊,一支驅逐艦分隊,共計22艘軍艦,分括8艘戰列艦,4艘裝甲巡洋艦,5艘防護巡洋艦。

這支艦隊的整實力與人民軍艦隊大體相當,由於全是英國軍艦組成,這樣儘管是臨時組隊,但由於訓練樣式和海軍作戰理念相近,因此在配合協作上,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而且雖然戰列艦的數量要多出兩艘,但也不致於嚇跑了人民軍艦隊;又不至於向遠東艦隊那樣不堪一擊,可以說是恰到好處。

同時,菲利普斯又任命第一戰列艦分隊的指揮官是馬丁內斯少將,也是可畏號戰列艦的艦長,爲這支艦隊的臨時指揮官。馬丁內斯少將接到了命令之後,立刻率領艦隊離開了大隊,加速向人民軍艦隊的方面迅進而去。而在半個小時之後,馬丁內斯艦隊己完全脫離了遠征軍艦隊,並且將航速提升到16節左右,逐漸消失在遠方。

菲利普斯在地圖上計算了一下,馬丁內斯艦隊要和人民軍艦隊接觸,大約需要3個小時左右,因此也就暫時放下,先將精力放在艦隊的重新分隊上。

很快,非戰鬥艦船,以及護送軍艦也從遠東艦隊中分離出來,向高雄駛去。而剩下的艦隊,又被菲利普斯重新分組,英國艦隊剩下的軍艦爲一隊,荷俄軍艦被編入法國艦隊,爲另一隊,兩支艦隊分成兩列,並駕齊驅,也向人民軍艦隊的方向加速行駛而去。

第五十九章 殲滅(四)第三四二章 李鴻章之死(三)第六百章 聯合遠東遠征軍(下)第三零一章 革命者(六)第一三七章 合肥見聞(一)第三六七章 餘波未平(四)第八十章 水災(五)第八十六章 戰前準備(三)第七零五章 求和(十二)第五三一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二)第四四三章 遼陽之戰(五)第二零一章 蒙古攻略(四)第二八四章 協商(上)第五九三章 上海租界(五)第六二六章 登陸日本(八)第四三一章 戰爭再啓(二)第三九一章 對馬海戰(十七)第七零一章 求和(八)第四零五章 旅順攻略(二)第七二三章 歸國(三)第二七四章 戰爭開始(三)第三八零章 對馬海戰(七)第五七七章 進攻瀋陽(一)第一六六章 新艦下水(二)第六七二章 大獲全勝(三)第四十章 造艦計劃(四)第一三五章 外調(九)第五二九章 談判(七)第十三章 接管濟南(六)第二六二章 反撲(二)第一二四章 學校(三)第一五六章 對日談判(上)第七一二章 日本屈服(上)第八十二章 婚禮第二七一章 根據地(十三)第六六九章 臺灣海峽之戰(十)第三二四章 海參崴(七)第三六四章 餘波未平(一)第四六一章 圍殲日軍(五)第五三六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七)第一八一章 軍事交流(三)第四五四章 外交斡旋(十一)第一二四章 學校(三)第三四二章 李鴻章之死(三)第四八一章 登陸作戰(三)第七二二章 歸國(二)第六三二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四)第五四七章 鎮南浦登陸(七)第七一二章 日本屈服(上)第十八章 海軍編制(二)第七十一章 海軍顧問(下)第四零三章 全面開戰(十二)第五五零章 接受談判(二)第一九八章 蒙古攻略(一)第五三零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一)第六四二章 日本本土作戰(二)第二六一章 反撲(一)第二四八章 王家寨(十)第二九八章 脅迫(三)第二八一章 五人會議(五)第二一六章 爪哇之戰(六)第二七七章 五人會議(一)第八十章 戰前(上)第十五章 艦炮對決第一五六章 天津見聞第二五三章 圈套(一)第三十九章 火力第五八五章 青島密約(五)第二八七章 全面展開(二)第一八七章 護僑行動(九)第四四五章 外交斡旋(二)第四十五章 錦州之戰(三)第三九五章 談判(三)第二十章 接管濟南(十三)第二三六章 訪日艦隊(七)第五六四章 陰謀(二)第七零九章 日本的選擇(三)第一一三章 秋收行動(二)第四七三章 山海關之戰(二)第二二一章 青島戰役(五)第四五九章 圍殲日軍(三)第二一一章 奇襲庫倫(五)第二三三章 訪日艦隊(四)第五七六章 談判(四)第四七八章 外交爭鬥(七)第四九八章 輿論再變(一)第六章 無畏號戰列艦第二七七章 五人會議(一)第四八二章 統一商界(四)第二九五章 開荒(三)第一一三章 秋收行動(二)第三七一章 德國的收穫(上)第三十章 市長上任(二)第一一八章 農村調查(四)第五九二章 上海租界(四)第六二四章 登陸日本(六)第二六三章 根據地(五)第二四六章 第一家族(五)第二一零章 奇襲庫倫(四)第三二九章 最後的準備(一)
第五十九章 殲滅(四)第三四二章 李鴻章之死(三)第六百章 聯合遠東遠征軍(下)第三零一章 革命者(六)第一三七章 合肥見聞(一)第三六七章 餘波未平(四)第八十章 水災(五)第八十六章 戰前準備(三)第七零五章 求和(十二)第五三一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二)第四四三章 遼陽之戰(五)第二零一章 蒙古攻略(四)第二八四章 協商(上)第五九三章 上海租界(五)第六二六章 登陸日本(八)第四三一章 戰爭再啓(二)第三九一章 對馬海戰(十七)第七零一章 求和(八)第四零五章 旅順攻略(二)第七二三章 歸國(三)第二七四章 戰爭開始(三)第三八零章 對馬海戰(七)第五七七章 進攻瀋陽(一)第一六六章 新艦下水(二)第六七二章 大獲全勝(三)第四十章 造艦計劃(四)第一三五章 外調(九)第五二九章 談判(七)第十三章 接管濟南(六)第二六二章 反撲(二)第一二四章 學校(三)第一五六章 對日談判(上)第七一二章 日本屈服(上)第八十二章 婚禮第二七一章 根據地(十三)第六六九章 臺灣海峽之戰(十)第三二四章 海參崴(七)第三六四章 餘波未平(一)第四六一章 圍殲日軍(五)第五三六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七)第一八一章 軍事交流(三)第四五四章 外交斡旋(十一)第一二四章 學校(三)第三四二章 李鴻章之死(三)第四八一章 登陸作戰(三)第七二二章 歸國(二)第六三二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四)第五四七章 鎮南浦登陸(七)第七一二章 日本屈服(上)第十八章 海軍編制(二)第七十一章 海軍顧問(下)第四零三章 全面開戰(十二)第五五零章 接受談判(二)第一九八章 蒙古攻略(一)第五三零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一)第六四二章 日本本土作戰(二)第二六一章 反撲(一)第二四八章 王家寨(十)第二九八章 脅迫(三)第二八一章 五人會議(五)第二一六章 爪哇之戰(六)第二七七章 五人會議(一)第八十章 戰前(上)第十五章 艦炮對決第一五六章 天津見聞第二五三章 圈套(一)第三十九章 火力第五八五章 青島密約(五)第二八七章 全面展開(二)第一八七章 護僑行動(九)第四四五章 外交斡旋(二)第四十五章 錦州之戰(三)第三九五章 談判(三)第二十章 接管濟南(十三)第二三六章 訪日艦隊(七)第五六四章 陰謀(二)第七零九章 日本的選擇(三)第一一三章 秋收行動(二)第四七三章 山海關之戰(二)第二二一章 青島戰役(五)第四五九章 圍殲日軍(三)第二一一章 奇襲庫倫(五)第二三三章 訪日艦隊(四)第五七六章 談判(四)第四七八章 外交爭鬥(七)第四九八章 輿論再變(一)第六章 無畏號戰列艦第二七七章 五人會議(一)第四八二章 統一商界(四)第二九五章 開荒(三)第一一三章 秋收行動(二)第三七一章 德國的收穫(上)第三十章 市長上任(二)第一一八章 農村調查(四)第五九二章 上海租界(四)第六二四章 登陸日本(六)第二六三章 根據地(五)第二四六章 第一家族(五)第二一零章 奇襲庫倫(四)第三二九章 最後的準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