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收關行動(二)

只是林涅維奇並不知道,人民軍在1905年的冬天雖然沒有發動戰爭,但卻也沒有閒着,所有在東北的部隊都進行了一個冬季的冬季作戰訓練,毎支部隊致少要進行2次超過10天的野外拉練訓練,以適應在冬季惡劣的天氣環境下的長時間行軍、連續作戰,甚致在這次的冬季訓練中付出了死亡37名士兵,凍傷168名士兵的代價,但也積累了大量冬季作戰的經驗,並專爲冬季作戰,製造了一批專用的輔助裝備。

首先是棉衣、棉褲、皮帽、手套、皮靴之類的常規裝備,棉衣、棉褲都是用的結實耐用防水的布料,並且設計了各種戰術口袋,方便攜帶子彈、手**等武器工具;皮帽是可以拉下,將整個頭臉全部都包裹起來,只露出眼睛,並配了防風眼鏡;皮靴是用牛皮製成,內襯毛茸,一直到膝蓋以下,腳蓋有防滑設計,可以在厚積雪中行走;手套是背部加厚,而正面略薄,這是因爲冬季在野外行動,幾乎是要全部戴着手套,背部加厚是爲了保暖,正面偏薄則是方便戴着手套做事;另外每人還配一件白色抖篷,不僅是加一層保曖措施,而且也有利於在雪地裡行軍中的隱蔽。

總體來說,雖然是常規裝備,但都是經過了華東**結合1905年的冬天訓練的實際需求,精心設計,不僅有利於防寒保曖,而且還方便作戰。

除了常規裝備之外,非常規裝備則更是提升部隊在冬季作戰的戰鬥力,第一項就是滑雪板,在積雪中行軍是相當困難的,不僅比平時行軍要慢,而且消耗的體力要大得多,但使用滑雪板滑行前進,則不但可以加快速度,還能節省大量的體力,確實是冬季作戰,殺人放火、居家旅行的必備神器。

在1905年的冬天訓練期間,東北戰區就要求華東**製造滑雪板,青島在1個月內,製造了3種樣式的滑雪板,毎種共計10套,交給部隊進行測試,然後根據的結果進行修改,定型。在1906年入冬之後,東北戰區的所有士兵都開始學習滑雪,到現在基本每名戰士都能熟練握滑雪的技能,而在1906年裡,華東**共計製造出15萬套滑雪板,雖然不能確保東北戰區的所有士兵人手一套,但這一次作戰,卻是每個人都可以使用滑雪板行軍,也可以大大提高行軍的速度與效率。

有了滑雪板,自然也就有雪撬。在冬季作戰,用雪撬運需當然要比輪式車輛便利得多,何況在前幾次的戰鬥中,人民軍從俄軍那裡繳獲了大量的馬匹,除了一部份轉給騎軍擴建之外,用來拉車負重的也有5000餘匹,另外還有800多雪撬狗。

在一開始的時候,穿越者還以爲這是一羣“二哈”,不知道該拿它們怎麼辦纔好,因爲在舊時空裡,“二哈”的破壞力可是出了名的,但後來審問俄軍俘虜才知道,原來這可不是舊時空裡的寵物“二哈”,而是赫赫有名的西伯利亞雪撬狗。要論拉雪撬的能力,雪撬狗才是最佳的選擇,而西伯利亞雪撬狗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西伯利亞雪橇犬是原始的古老犬種,先祖可以上逆到新石器時代,主要生活在在西伯利亞東北部、格陵蘭南部,屬於中型工作犬,體型小巧結實,身體緊湊,有着很厚的被毛,因此非常適應極地的氣候環境,而且力量大,耐力好,因此從很早就被人訓養用來拉雪橇,參與大型捕獵活動,保護村莊,和引導馴鹿及守衛等工作。不過這種犬類現在到還並不知名,在舊時空裡,西伯利亞雪橇犬是在20世紀初,由美國商人從西伯利亞引入到阿拉斯加,並在1909年,在阿拉斯加的犬賽中亮相,才爲世人所知。

俄國人當然知道西伯利亞雪橇犬的用處,因此在遠東地區也訓養了大量西伯利亞雪橇犬,用來拉運物資,雖然俄國修建了連通歐洲與遠東地區的西伯利亞大鐵路,但鐵路沿線的範圍畢竟有限,有不少地方還要靠畜力運輸,而西伯利亞地區有近半年都被冰雪覆蓋,西伯利亞雪橇犬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俄軍中大約養了1500餘隻西伯利亞雪橇犬,但大半都被人民軍繳獲。

穿越者們自然知道西伯利亞雪橇犬的作用,因此得到了這批西伯利亞雪橇犬,人民軍經過試驗,一隻西伯利亞雪橇犬可以長時間的拉動50-60公斤的雪橇負重,而西伯利亞雪橇犬通常是以4-8只爲一組,一個8只西伯利亞雪橇犬組,經可以拉動約400-500公斤的雪橇,排除了雪撬與西伯利亞雪橇犬的食物重量之外,實際負重有200-250公斤之間。這是相當可觀的運力了。

而將西伯利亞雪橇犬和馬作比較,一匹蒙古馬可以拉動約400公斤的雪撬,和一個8只西伯利亞雪橇犬組的拉力大體相當,三河馬或頓河馬甚致可以拉動500-600的雪撬,但一匹蒙古馬每天的食量是20-25公斤,三河馬或頓河馬則更是高達30-40公斤,而8只西伯利亞雪橇犬每天的食量只有10-12公斤,另外馬在耐寒性方面,也比西伯利亞雪橇犬差得多。不過西伯利亞雪橇犬的食物是以肉食或魚類爲主,這要比以植物爲主的馬貴得多。這也是俄軍只養了1500餘隻西伯利亞雪橇犬的原因。

不過800多隻西伯利亞雪橇犬,人民軍還是養得起的,於是一邊學習訓練雪撬犬,一邊在青島方面製造雪撬,但800多隻西伯利亞雪橇犬肯定是不夠的,因此青島方面製做了大中小三種型號雪撬,小型雪撬的負量爲150-200公斤,由一個4只西伯利亞雪橇犬組拉動;中型雪撬的負量爲300-400公斤,由一個8只西伯利亞雪橇犬組或一匹馬拉動,而大型雪撬的負量爲600-700公斤,由兩匹馬拉動,這樣大中小相互配合使用,靈活方便,而且極大的提高了人民軍的機動能力。

還有一件裝備是煤油爐,因爲在冬季點火不易,也難以找到可燃物,而且在野外動火,也容易被敵軍發現,而煤油辶燃燒容易,最低可燃溫度可以達到零下40度,燃燒完全,熱量高,亮度足,火焰穩定,無煙無異味等優點,因此是很好的野外燃料,給部隊裝備一部份煤油爐,在野外生火、就餐就容易多了。

另外就是在雪地的生存方式,這些都是從舊時空裡帶來的,包括怎樣在雪地裡行動,宿營、急救等方面的知識,是經過無數探險者用生命爲代價總結出來的經驗,並經過了實踐的認證。

經過1905年冬季的訓練之後,在1906年的冬季,配合這些專用的裝備進行了磨合,人民軍的冬季作戰能力也得到了大幅的提高,這也是人民軍敢於在1月份實施收關計劃的主要原因。

三路進攻的部隊,當然是以東路的任務最重,出動的兵力也是最多,達到了兩個師,因爲只有東路是對俄國進行直接打擊,當然俄軍只有兩個營,其實一個師就夠了,但爲了將攻取的地方牢牢控制住,還是出動了兩個師。當然東路也是分配到裝備最多的,雪撬狗就有一半拔給了東路。

駐守海參崴的部隊是第一軍,當然現在人民軍在海參崴的控制範圍己大大擴張,不僅僅是侷限於一個半島上,現在人民軍己將控制區域擴大到興凱湖東北的虎林縣。而主將劉鐵決定親自帶隊出擊,儘管這一仗並沒有什麼難度,2個師對2個營,打輸比打嬴都難,但畢競是在冰天雪地,天寒地凍中作戰,氣候纔是人民軍最大的敵人,在這種情況下,只有主將親自陣,和士兵同甘共苦,才能夠激發士兵的士氣與鬥志。

劉鐵是穿越戰士,在舊時空裡,官兵一體是解放軍的優良作風之一,而穿越戰士也將這一作風帶到了這個時代,在人民軍中,軍官的職務雖然高一些,但並沒有多少特殊化待遇,行軍打仗,吃穿用度基本和普通士兵一樣,最多也就是身邊帶幾個警衛員,有不少穿越的軍官連馬都不要,和士兵一樣步行,當然其實是騎不慣馬。

東路軍的第一個目標是中國境內的伊春縣,距離出擊的地點虎林縣大約有320公里,兩個城市之間相距3、400公里,在這一帶地區,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爲人口實在太少了。

第五九三章 上海租界(五)第二九四章 漁人行動(六)第二零六章 艦隊出發第六一零章 滿洲里戰役(三)第六十章 上海新區(十三)第五四五章 土地改革制度大綱(下)第九十七章 天津租界(四)第四三六章 政客(一)第四一九章 北京攻略(十五)第五十八章 上海新區(十一)第二三五章 訪日艦隊(六)第三六六章 軍營釆訪(上)第五八九章 農場巡視(四)第三四零章 李鴻章來訪(十七)第三二一章 騎軍(五)第二三九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二)第四六九章 迎擊俄軍(六)第五二一章 反圍剿(一)第一一五章 秋收行動(四)第四一零章 旅順攻略(七)第六八七章 反制(一)第四零四章 旅順攻略(一)第四一三章 旅順攻略(十)第一零五章 佈局海外(下)第一九二章 登陸爪哇(四)第三六四章 餘波未平(一)第四一六章 北京攻略(十二)第四十七章 登陸作戰(上)第二六三章 根據地(五)第五一七章 叛逃第六零六章 東北戰事再起(四)第三五九章 大戰之前(六)第二十九章 清室回京(三)第六二七章 登陸日本(九)第一章 撤僑艦隊第二三零章 後續影響(五)第二二二章 清廷求和(五)第二零二章 英國干涉(四)第三八八章 對馬海戰(十四)第四一零章 北京攻略(六)第二五一章 八國聯軍分裂第二四六章 第一家族(五)第五十九章 遠東戰爭結束(中)第一六一章 農業部的運作(二)第一八二章 軍事交流(四)第五七八章 袁世凱來訪(二)第一零五章 考查(二)第五九七章 濟南衆態(六)第四章 制度(三)第二一零章 奇襲庫倫(四)第五四六章 鎮南浦登陸(六)第七零五章 求和(十二)第四零八章 旅順攻略(五)第五五二章 接受談判(四)第四一八章 北京攻略(十四)第四零四章 旅順攻略(一)第二百 中標者(下)第二零五章 反擊(上)第一九二章 登陸爪哇(四)第四九九章 輿論再變(二)第二三七章 遇襲(上)第八十九章 安置營(五)第三百章 革命者(五)第七十四章 統計結果第二八五章 年終會議(一)第二八七章 全面展開(二)第三零三章 南線,北線(一)第一七零章 南下上海第一零三章 攔截(中)第四五四章 新聞發佈(三)第九十八章 巡視(三)第五九六章 濟南衆態(五)第一三七章 上海新區(一)第一五一章 徳國之行(八)第二九八章 脅迫(三)第十二章 接管濟南(五)第二四六章 王家寨(八)第四八三章 登陸作戰(五)第一九六 各方反應第四十二章 造艦計劃(六)第四三七章 進京(四)第四一零章 旅順攻略(七)第七十六章 來訪者(四)第一一四章 秋收行動(三)第一一九章 農村調查(五)第六八七章 反制(一)第三五零章 前往青島(三)第一九九章 蒙古攻略(二)第一四五章 徳國之行(二)第五六五章 陰謀(三)第三零二章 革命者(七)第三六九章 軍隊整編(下)第四四三章 遼陽之戰(五)第三四五章 財政工作報告(二)第一七六章 南下上海(六)第四七九章 登陸作戰(一)第一一零章 造艦(五)第四八九章 登陸作戰(十)第五七四章 交收東三省條約第七十五章 規劃(一)
第五九三章 上海租界(五)第二九四章 漁人行動(六)第二零六章 艦隊出發第六一零章 滿洲里戰役(三)第六十章 上海新區(十三)第五四五章 土地改革制度大綱(下)第九十七章 天津租界(四)第四三六章 政客(一)第四一九章 北京攻略(十五)第五十八章 上海新區(十一)第二三五章 訪日艦隊(六)第三六六章 軍營釆訪(上)第五八九章 農場巡視(四)第三四零章 李鴻章來訪(十七)第三二一章 騎軍(五)第二三九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二)第四六九章 迎擊俄軍(六)第五二一章 反圍剿(一)第一一五章 秋收行動(四)第四一零章 旅順攻略(七)第六八七章 反制(一)第四零四章 旅順攻略(一)第四一三章 旅順攻略(十)第一零五章 佈局海外(下)第一九二章 登陸爪哇(四)第三六四章 餘波未平(一)第四一六章 北京攻略(十二)第四十七章 登陸作戰(上)第二六三章 根據地(五)第五一七章 叛逃第六零六章 東北戰事再起(四)第三五九章 大戰之前(六)第二十九章 清室回京(三)第六二七章 登陸日本(九)第一章 撤僑艦隊第二三零章 後續影響(五)第二二二章 清廷求和(五)第二零二章 英國干涉(四)第三八八章 對馬海戰(十四)第四一零章 北京攻略(六)第二五一章 八國聯軍分裂第二四六章 第一家族(五)第五十九章 遠東戰爭結束(中)第一六一章 農業部的運作(二)第一八二章 軍事交流(四)第五七八章 袁世凱來訪(二)第一零五章 考查(二)第五九七章 濟南衆態(六)第四章 制度(三)第二一零章 奇襲庫倫(四)第五四六章 鎮南浦登陸(六)第七零五章 求和(十二)第四零八章 旅順攻略(五)第五五二章 接受談判(四)第四一八章 北京攻略(十四)第四零四章 旅順攻略(一)第二百 中標者(下)第二零五章 反擊(上)第一九二章 登陸爪哇(四)第四九九章 輿論再變(二)第二三七章 遇襲(上)第八十九章 安置營(五)第三百章 革命者(五)第七十四章 統計結果第二八五章 年終會議(一)第二八七章 全面展開(二)第三零三章 南線,北線(一)第一七零章 南下上海第一零三章 攔截(中)第四五四章 新聞發佈(三)第九十八章 巡視(三)第五九六章 濟南衆態(五)第一三七章 上海新區(一)第一五一章 徳國之行(八)第二九八章 脅迫(三)第十二章 接管濟南(五)第二四六章 王家寨(八)第四八三章 登陸作戰(五)第一九六 各方反應第四十二章 造艦計劃(六)第四三七章 進京(四)第四一零章 旅順攻略(七)第七十六章 來訪者(四)第一一四章 秋收行動(三)第一一九章 農村調查(五)第六八七章 反制(一)第三五零章 前往青島(三)第一九九章 蒙古攻略(二)第一四五章 徳國之行(二)第五六五章 陰謀(三)第三零二章 革命者(七)第三六九章 軍隊整編(下)第四四三章 遼陽之戰(五)第三四五章 財政工作報告(二)第一七六章 南下上海(六)第四七九章 登陸作戰(一)第一一零章 造艦(五)第四八九章 登陸作戰(十)第五七四章 交收東三省條約第七十五章 規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