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寶珠到此刻字

寶珠直到出城還爲舅父悶悶不樂。

見馬車出了城,官道兩邊樹葉子嘩嘩作響,幾個人面有喜色,打馬過來。爲首的一個人中年模樣,在滿眼秋風裡拿手擦額頭上的汗,笑道:“看我這一頭冷汗,奶奶您總算回來。您不讓我們跟着,說幾百號子人進城招眼,只帶着十個人和您的隨行家人就去了,從您走後,我這心可後悔死了。您要是讓人衝撞了,郡王妃還不拿我軍法從法。”

這是那五百士兵的爲首隊長。

寶珠見他忠心盡顯,雖然是姐姐有交待給他們,也打心裡感激他們當差謹慎。特意讓紅花打起車簾子撫慰他:“我這不是好好的回來了。”

寶珠心中同時升起疑惑。

姐姐也許和嫡母不和,舅父也許治家不嚴。由此而來的姐姐不許寶珠亂走動,舅父的老家人順伯小心周護都可以解釋。怎麼這一個親兵隊長也如此擔心,難道舅父和姐丈之間還有不和的事情?

想到這裡,寶珠釋然。她和自己的姐姐掌珠玉珠,也是一會兒好一會兒又話不投機。自家人盤子碗摔打到,也屬正常。

寶珠先這樣的解開自己心思,吩咐馬車上路,悠悠然看道上綠色,又把袁訓想起心中。寶珠抿脣輕笑,不管舅父和姐丈有什麼矛盾,舅父和別人有什麼矛盾,寶珠都相信她的表兇解得開。

她的表兇在寶珠心裡,近似於廟裡讓人朝拜的四大天王。

像是沒有難得倒表兇的事情。

她們現在是往袁家舊居去。

袁家舊居在大同城外的鎮上,要穿過大同府城纔到。卻不是出城就往邊境上走,而是南城門進,東城門出。寶珠這才就便兒的先拜外祖父母,他們是在順道兒上。

寶珠的行程是明兒一早去拜公公墳墓。她大老遠的來了,又對公婆的感情羨慕依戀,打算在他們曾住過的地方多住幾天。據說公婆成親後,住的最久的地方就是袁家的舊居。在住的這幾天裡,寶珠還要把母親交給她的鋪子一一查看。然後寶珠當個聽話的好孩子,接下來就回陳留郡王府,免得讓郡王妃擔心。

她的馬車在官道上靜靜行駛,而國公府的祠堂也恢復安靜。

祠堂裡發生的事件,由於各房姨娘都不好,幾乎不走動就沒人知道,姜姨娘是見到凌姨娘帶人手執棍棒纔跟出來,就那她在凌姨娘捱得慘後纔出來,也是個看笑話的。

凌姨娘是個爆性子,姜姨娘笑話也看了,犯不着亂得罪她,是不會亂說,她只自己回房暗笑。而凌姨娘丟了人,兒子又受傷沒好還不能給她報仇,她治傷去了,也不會亂說自己的丟醜事。

等到國公夫人和幾房姨娘都知道時,已經過去好些天。這是後話。

……。

正值秋天,官道兩邊林高葉茂,遠山黃青綠紅,嵐氣如絲帶繞在山頂尖。流雲雪白得賞心悅目,下面不像家裡有聞不完的桂花香,卻草堆中發出香氣莫明沁人心脾。

高山白雲,遠望曠野無邊。寶珠心情漸好,和紅花說說笑笑,順伯來回話:“奶奶,我們就要到了。”

寶珠就命:“紅花兒,打起車簾子來,橫豎這裡無人。”紅花聞言就去扯簾子,而順伯帶笑又回:“奶奶也該打起簾子來,正好請奶奶看一看,那邊是我們的田地,袁家姑爺就葬在那邊。”寶珠忙用力的看看,只見到滿眼莊稼金黃。

“離得遠,只能請奶奶看個方位。這邊,就是袁家的舊居。”順伯說到這裡,喜歡地道:“奶奶您看,接您的人來了。”寶珠也見到幾騎飛縱而來,騎馬的有男也有女。紅花瞪大眼睛:“順大爺,我沒在看錯吧,那是女人騎馬嗎?”

順伯撫須大笑:“紅花姑娘,難道你往這裡來的路上,還沒有見過騎馬的女人?”紅花嘀咕道:“見是見過,但是沒想到自己家裡人有女人會騎馬。”她說的嗓音小,順伯沒有聽見,寶珠卻聽見,寶珠嫣然地笑:“你雖然書看得還少,但南人乘船北人騎馬也沒有聽過?”紅花聞言討好道:“奶奶,您可別學騎馬,我怕那馬。”

寶珠忍住笑,她聽得懂紅花沒有說出來的意思,於是就更打趣她:“我學,爲什麼是你怕?”寶珠翹翹鼻子,笑嘻嘻想寶珠也怕的。

“奶奶若是騎馬,紅花也得學騎才行。不然又像在京裡那一回,奶奶去見才女紅花不能去,誰侍候您招呼您走路呢?”紅花煞有介事。

寶珠微微一樂,笑着再說一句:“紅花兒,下了車給你長月錢。”紅花才樂顛顛,就見來迎接的男女們就到車前。道上兒上不方便,匆匆見過禮,大家簇擁着寶珠車駕進鎮。紅花衛氏梅英孔青一起得意,看看我們奶奶不管到哪裡都是前呼後擁的。

衛氏梅英還忙着往外看稀罕,見這鎮子在邊城不算小,足的有幾百戶人家。進鎮後,往來行人不絕,挑擔子做生意馬羣牛羣羊羣大姑娘小媳婦都走在一起,雜貨鋪子吃食鋪子飯館兒還有一家金銀鋪,用個細竹竿挑着幌子,上寫“金銀”兩個字。

雜貨鋪子前面,有幾十個鄉下人圍着。寶珠才覺得有趣,要問今天唱大戲嗎?她是久聞鄉下大戲有名氣,可寶珠光聽說還沒有見過。寶珠也樂顛顛了,悄悄告訴自己這裡還有大戲聽。見馬車恰好停下在此處,兩個大腳健壯婦人引着幾十個鄉下人,都穿着嶄新的衣裳,漿得直挺挺穿在人身上好似套個架子。

寶珠才恍然,原來這全是迎接我的?

就見他們一起拜倒,這其中有會作揖的,有不會只會下跪的,有下跪也怕不對,還左右亂看別人是什麼形容的,齊唰唰喊着:“鄉里人給奶奶磕頭。”

這嗓音嘈雜,有的說在前面,有的怔怔跟在後面。寶珠是不由自主的笑容滿面,心裡感動起來。適才鎮外見到許多莊稼沒有收,難得他們不收莊稼先來接自己,問順伯:“這是我們的佃農吧?”家人不會有這麼多,也不會用這樣粗糙的人吧。

這和母親的氣質先就不合。

順伯說是,帶頭的兩個婦人又上來磕頭:“餘氏(方氏)見過奶奶,給奶奶請安,奶奶道兒上辛苦,一帆風順的可算到家了,備的有香湯水,只怕不合奶奶心意。”

寶珠嫣然,這是家人。看母親的通身氣派,用家人也只會是這樣出口成章的才行。

因大街上人都來看熱鬧,寶珠在門外就沒有撫慰他們。

寶珠看雜貨鋪子也是稀奇的,進去就先細細的打量。見鋪子只有間半屋子大小,明亮乾淨,又一點雜味兒都沒有。櫃檯安在中間,擺着筍乾等當地土產,另一角擺着乾貨瓜子兒粗布,地上有醬缸,真正是個雜貨鋪子。

寶珠暗想母親高華芳貴,表兇明亮奪人,和這醬缸粗布怎麼也扯不到一起去。餘氏方氏會錯了意,見奶奶眉目卓越,淑女窈窕,又知道小爺是京裡娶的親,這一位應該是名門貴女纔是。就解釋道:“這是姑爺的舊鋪子模樣,原先擺什麼,還就擺什麼。不指着掙錢,是姑娘不願意打破姑爺在時的舊樣子。”

又怎麼笑:“看我們說得習慣,是我們夫人讓還照舊樣子歸着。”

寶珠頷首微笑說明白,心中滿滿的又感動上來。這纔是真正的情意呢,可見母親愛父親,從沒有拿她國公女的身份壓父親,也不曾想改變過他。母親知道自己愛的人,就是這雜貨鋪子的東家或少東家,母親自己也百般的尊敬與他,才把這裡保留得原封原樣。

寶珠暗暗喚一聲:父親,寶珠雖然從沒有見過你,也不可能再見到你,但只要想想你和母親,就知道人間是有真情意。

這是她成親後就一直嚮往的地方,在寶珠心裡這裡見證過她公婆的甜蜜日子。如果不是甜蜜的,怎麼還會在公公去世多年以後,婆婆袁夫人還日日抱着他的手札如癡如醉。

寶珠一面走,就一面陶醉起來。這裡收拾得乾淨,醬缸蓋得嚴實並無氣味。但土牆味兒,秋風吹莊稼的味兒從外面進來,寶珠聞着,比宮中的奇花異草還要動心。

想她的氣度高華,人所難比。想她的公公必定是個傳奇。

這難描難畫的一段感情,就要在寶珠面前徐徐展開,不由得寶珠笑顏頓開。

鋪子實在不大,再走幾步穿過一個藍色土布簾子,就到後院子裡。這裡水井土牆,牆頭上細草招搖,下面開着一畦菜地,這個天還有豆莢架子,架子下面是三五種水菜,兩株又高又大的柿子,上面掛着紅果子,無一不讓寶珠稀罕。

她仰面看了會兒紅柿子,又摩弄了一會兒垂下的豆莢。玩了一通,又覺得自己準備好了,才轉身肅穆對着一側三間房門。

這院子分兩下里,一側是一明兩暗的三間房,和對面兩間的房子相比,三間的纔是正房。也就是寶珠一直想看的,她公婆居住的地兒,和她的表兇長大的屋子。

她鄭重認真瞅着那純是木頭原色的木門,心裡想這比雕了花漆過紅漆的還要好看呢。對餘氏和方氏客氣地道:“請帶我進去。”

她面上忽然而來的肅然,把寶珠的好家教盡顯無遺,也讓餘氏和方氏更起尊敬。餘氏和方氏更不敢怠慢這位看似和氣卻又極穩重的奶奶,兩個人蹲身子行禮,道:“奶奶請隨我們來。”

……。

房門推開的那一會兒,寶珠屏氣凝神,似乎全身的血液都不會流動。高貴的母親,英俊的表兇,還有那病弱常年臥病的公公,寶珠可就要進來,就要細細瞭解你們以前沒有寶珠時,是怎麼樣的過日子。

見三開間的房子,中間按宅門裡的格局應該是起坐間,但這裡卻不是。首先沒有擺榻,擺着大八仙桌子,鄉下老農的那種。笨拙上就出來新意,讓打小兒就算嬌養的寶珠耳目一新。

桌子上擺着瓷碗,乍一看並不是太名貴。但寶珠拿一個在手上,就看出這表面拙樸,其實是特意燒就這大而無當的樣子,裡面還繪的有詩,用手抹一下並無墨跡,這是一起燒進去的。

詩是誦春花的,而落款上寫着,小兒嫺三歲做詩。

寶珠含笑,她知道嫺是姐姐的閨名。那這些碗中的字全是自家人做的纔是。再拿起另外一個來看,見卻是讚歎美人容貌的詩。寶珠纏綿上來,這是父親寫的,這是父親寫來誇讚母親的。見有晨起梳妝的字樣,又自嘆自身如楊花不能常伴春風,病如弱絲只怕隨時會去,寶珠怔怔的淚溼眼眶。

她爲公婆的情意又感動上來,她爲這屋子裡處處有他們相愛的痕跡而落下淚來。

“奶奶,”紅花見她失態,小聲兒的扯扯寶珠衣袖。寶珠忙用帕子拭去淚水,小心地放下瓷碗,心想這一回算來着了,在這裡多住幾天,細細的觀看不遲。就再隨着餘氏方氏走進公婆的睡房。

睡房裡擺設陳舊,可見是多年的東西。最顯眼的是一張大牀,別人家的牀上都刻着百子多福,而這張牀上從牀頭以牀腳,無處不刻着壽字,可見主人盼丈夫長命的殷殷心切。

寶珠讓那個個不重樣的壽字吸引,又眼尖的認出這些字全是母親的。她又愛又惜地指尖從牀欄上壽字劃過,笑問餘氏方氏:“媽媽們想來俱是母親的陪房?”從習慣性的稱呼“姑娘”就能聽出。

餘氏方氏陪笑:“是。”

“那這些字,全是母親親手寫的吧?”寶珠眸子亮起來,再抿脣兒一笑:“我見過母親寫字的。”交給寶珠的帳本子上面,有袁夫人的親筆題字,嬌柔婉轉又有筆力,和這牀上的刻字一個味道。

餘氏方氏就起敬了,再一想奶奶是從京裡夫人那裡來的,可不敢小瞧她。餘氏方氏就殷勤的告訴寶珠:“當初定下親,我們姑娘一定要嫁,老國公老夫人可盡着心的打嫁妝,姑爺是個病弱的身子,常年的睡着,除了夏天才出房門走動幾步,老夫人說這牀可得用心,又重新現打了這個,奶奶您看,這上面的壽字是我們姑娘的,可牀板內側還刻着長壽佛,這是老國公夫人想得周到,”

寶珠此時忙檢點自己,上午去拜外祖父母的靈位,可是虔誠到十分的。要是有一點兒走神,對着這牀,可就對不住開明肯讓女兒下嫁給她所愛的外祖母。

對着這牀上無處不在的字和佛像,寶珠撫了又撫不肯離開。可又想去看錶兇的房間,只能戀戀不捨的收回手。稍一轉身,窗外日頭刺得牀上有什麼一閃,寶珠隨着心頭一動,急忙睜大眼睛去看,見牀頭上佛像下面,多出一行歪歪斜斜的小字,“阿訓在此”。

寶珠撲哧一笑,走出這房門還低頭笑得吭吭的。

紅花認得不少字,小爺的名字自然是認得的。紅花隨在寶珠身後,也笑得頭也不擡。小爺當年一定是調皮的,纔會在這的精雕細琢的牀上刻下他的名字。

想來是偷偷刻上的。

餘氏方氏看守這裡多年,房中擺設全是自擦拭,也見過那兩個字,見奶奶笑,她們也笑了。衛氏和梅英就傻了眼,梅英就悄悄推紅花:“笑什麼呢?”

紅花扮個鬼臉兒給她:“我不告訴你。”梅英在她頭上敲個爆慄。見寶珠在對面房外停住步子,梅英和紅花就不再鬧,快步兒跟上去。

對面和袁夫人夫妻的睡房一樣大小,卻一間分成兩間,用板壁牆隔開,就成兩間窄房子。寶珠笑問:“這是姐姐和小爺的住處?”

餘氏方氏說是,寶珠問過哪間是姐姐的,先去的是這一間。

進門後一愣,這裡貼牆卻是一面土炕。炕上鋪陳的是杏花紅綾的被褥,但下面是炕洞還是能看出來。

餘氏就解釋:“這裡原本就是兩間,有一間是袁親家老爺夫妻在世時住的,這全是原樣子。{”寶珠就對她嫣然。

從雜貨鋪子的格局來看,祖父母是稱不上老爺的。但他們去世多年,媳婦的家人依然恭敬,讓寶珠對母親深爲敬佩以外,又覺得國公府掙回一點兒面子。

有這樣的陪嫁下人們在,國公府並不全是凌姨娘那樣跋扈、兩位姨娘亂穿衣裳那樣的人才是。寶珠由衷的想,同是一樣府裡出來的人,一邊兒是謙恭有禮,一邊兒是無法無天。這中間的區別,是心地。

全是心地的不同,才一樣的環境長出兩樣的人。

她在被褥上摸摸,把心神這就收回。對餘氏方氏又笑:“這顏色是姐姐喜歡的纔是。”方氏笑回:“奶奶說的沒錯,郡王妃沒出嫁以前,時常來住上幾天,姑爺夫人總是吩咐給她喜歡的,不肯有半點兒讓她不滿意。”

寶珠奇了:“姐姐只來住幾天嗎?別的時候她又住哪裡呢?”寶珠已經知道郡王妃和她名義上的母親矛盾很深,也知道姐姐對自己的生母情深難捨。又知道自己婆婆從來不肯虧待一個人,她連新媳婦和下人都從沒有虧待過,想來不會任由女兒去受國公夫人的冷眼,自然是名義上過繼,還養在身邊的纔是。

這來住幾天的話,是從哪裡說起的呢?

餘氏方氏一起笑,這件事情別說在大同府,就是在整個山西,也不是秘密。她們齊聲道:“奶奶想來是不知道。郡王妃一生下來,就過繼給國公爺當長女,是由老國公夫人養在房中,老國公夫人愛如珠寶,就是親事,也是老國公夫人親自去陳留郡王府上許下的。”

寶珠還真不知道這事情,她怔了怔,又溫暖的笑着。

幸好今天一進城就去拜見外祖父和外祖母,現在聽到這段故事纔不會覺得心中有愧。寶珠暗暗稱奇,必然有個好外祖母,纔會有母親這樣的好人才是。

寶珠就大約的能猜出來,那舅母應該是半點兒沒撫養過姐姐,而還能猜到的,就是那舅母也許還對姐姐過繼不滿。但有外祖母做主,她沒有半點辦法。從這裡就能明白,難怪姐姐說舅母在府中,你更不應該去了。又說舅母不必拜見,看來個中內幕也是一言難盡。

也許還有別的事情。

聽方氏還在描補剛纔的話,笑道:“姑爺身子不好,夫人有了郡王妃以後,依老國公夫人的意思,當天小襁褓一包,就要把郡王妃帶走放她房裡。她早早備下的有暖車,又是四個奶媽子。可夫人不答應,說她才當母親,她捨不得孩子,她要多看幾天,郡王妃就滿了月才走。在沒滿一週歲以前,不是天氣特好,老國公夫人從來捨不得送回來,怕病呢。一週歲後郡王妃會走了,才時時的往來,在這裡住上幾天。”方氏說着眼淚下來:“說起來,老國公夫人是個多好的人啊。”

“是啊,又慈祥又和氣,把郡王妃疼得像心尖子一樣,偏偏她又疼女兒,夫人一想女兒,老國公夫人再捨不得,也把郡王妃送回來。哪一回送,不是三五輛大車,二三十個從人跟着。”餘氏也跟着緬懷起來。

這樣的盛景,讓衛氏梅英紅花只想想,就肅然起來。

這樣的好人,讓衛氏梅英紅花一起把帕子放臉上,這好人兒怎麼就去了呢,怎麼不等着見我們奶奶,你的外孫媳婦一面,要知道我們奶奶可也是個好人啊。這好人,不應該見上好人一面再走吧。

餘氏方氏見把奶奶的下人也惹得一起難過,忙又展開笑容:“卻是高壽呢,老夫人去世時可近古來稀的年紀。”

古人七十歲上下,可以算是高壽的。

衛氏梅英紅花一起長長的:“哦……”這年紀那是等不得見奶奶。

寶珠又把炕頭上箱子打開。

箱子有兩個,一個是紅木的,一眼可以看得出來雕花精緻。另一個是卻一般木頭的,雖然抹得乾淨,可也不能掩飾上面的陳舊,歲月留下的斑駁。

寶珠從沒有見過農家舊箱子,就先打開舊的。

“哎,奶奶小心擠到手,”餘氏方氏都沒想到從京裡來的奶奶會興趣濃厚,想阻攔時已經來不及。寶珠開了箱子,這就怔住。

箱子裡不是錦繡衣裳,全是洗得乾乾淨淨的布衣裳,舊而襤褸,還有補丁。

這是姑母的舊衣裳!

寶珠一想便知。

寶珠嘆氣,看來祖父母爲了保公公的命,忍痛賣女兒後,還一直在想念她。寶珠眸中又含上水光,以手緩緩翻動着那破舊的寶珠從沒有見過的衣裳,心想姑母如果知道她的舊衣全都保存,祖父母無時不有盼她回來之意,她的心裡一定就沒有怨恨。

中宮有過怨恨嗎?

中宮沒有說過,但以寶珠來想,雖然是保她公公的命,姑母也應該有幾分怨恨在心裡纔是。

寶珠撫着衣裳,輕輕在心裡道,姑姑,你不用再怨了,祖父母當年也是捨不得你的,也是刀剜了心尖子一樣的失去你。

她對着舊衣失神起來,餘氏覺得不對,叫了幾聲奶奶,寶珠清醒過來,見自己嚇住她們,就把箱子重新合上,掩飾的道:“我想這不是姐姐的纔是,就出了神。”

方氏就笑:“這舊衣是袁家姑奶奶的,論起輩份來,奶奶該叫她姑母的。她幾歲上走丟,姑爺在世時年年讓人去找她,可惜啊,從沒有找到過。”

寶珠欣慰,已經找到了。明天我到父親墳上,一定告訴他姑母找到了我們,姑母現在貴爲中宮,冠寵六宮呢。

接下來又看了郡王妃的舊物,就去看袁訓的住處。依就是很窄,炕上小几還有筆墨紙硯在上面,有一本書翻到一半,用紙鎮壓住。種種,都顯示當初母子們走得很急,也把中宮思念家人的心情盡情表露。

幾把劍,從短到長,一字兒排開掛在牆上。寶珠撇嘴,這還真的是他的房間,就愛放這些東西。又見書架上有兵書有四書,有畫畫的書還有琴譜。寶珠驚奇,她知道自己的丈夫凡事都能,卻沒想到他還會撫琴。寶珠把琴譜抽出在手中,忽然又是一樂,看也不看,把琴譜又塞回去。

這屋子太窄,寶珠走在前面,別的人不能在身後雁翅般排開。寶珠有把握其它人沒有看到她剛纔看到的東西,這書架是內外兩層,內中另有玄虛。琴譜抽出來後,裡面露出的像是話本兒小說。

寶珠暗樂,把柄讓寶珠拿在手裡了,等你再回來看寶珠羞你。可見這探花郎和別人沒區別,也是愛看雜書的。

她當即對餘氏方氏道:“這裡好,我住這裡。”餘氏方氏齊齊吃了一驚:“奶奶使不得,這裡屋小淺窄,上夜的人都住不下,奶奶你怎麼住?”見寶珠堅持,她們猶豫着,有默契的回頭:“奶奶真的要住這裡,對面姑爺和夫人以前住的,倒比這間寬敞。”

寶珠眯眯笑道:“就這裡好,母親父親那裡,我不能打擾。”

讓一對有情人的舊屋子,還是保留原樣的爲好。

餘氏方氏見奶奶執意如此,也只能作罷。好在這鎮子安全,奶奶又帶來五百兵,倒不怕有賊有強盜。當下安排上夜的人,紅花說她自然是睡在奶奶房裡,隨便打個鋪蓋就行。

搬個榻進去也行,擺開兩張椅子也行。最後寶珠讓紅花陪她睡炕上。

衛氏梅英央求堂屋裡擺張榻,她們兩個就可以輪流上夜。對面有袁夫人出嫁後,臨時起的兩間下人房,孔青和順伯各佔一間。五百精兵,輪流在屋前屋後巡邏,不巡邏的人,餘氏方氏說有地方安置。

寶珠這才知道,原來袁夫人出嫁以後,她願意陪丈夫住舊居,她的父母親怕女兒煩悶,就起了這個小鎮,這裡原本是小村莊,這就成爲不小的鎮子。

有一半以上是輔國公府的佃農,餘下一半則是十幾年來新落戶的。歷年的戰亂逃難有人不時加入,就規模漸大。

鎮上金銀鋪子飯館兒等有錢鋪子,全是袁夫人的陪嫁。五百精兵不費事兒的就各家裡住下,都靠近寶珠所住的這院落。

寶珠參觀完畢,在堂屋裡坐着喝茶歇息,心想上午見到的國公府金碧輝煌,不亞於姐姐的郡王府,應該是以前的光輝還在。但光輝下,處處讓人痛苦不堪。

而這裡呢,小鎮田園風光清爽,鄉下老農黑臉粗皮。卻處處讓人溫馨感動。

寶珠更愛這裡,也更想把舅父的爲難弄出個究竟。但眼下,她得先見半個鎮的人,先見這半個鎮的母親陪嫁,鋪子上管家。

……。

“奶奶請看。”

屋子裡不多時就站滿人,餘氏方氏幫着把帳本子送到寶珠的面前。寶珠拿不下,餘氏方氏就送到桌子上,在寶珠手邊。

寶珠把手中那本隨意握着,掃眼看來的管事們有高有矮,但都上了年紀,在中年以上。寶珠把帳本子放下,和氣地道:“各位辛苦,母親讓我來,並不是查帳的,而且各位全是母親相中過的,又管了這些年,我並不懂,輪不到我說什麼。餘媽媽方媽媽把帳本子交回吧,還照原樣兒的管着就好。”

地上站的管事們全刮目相看,這位奶奶看着年青,卻肯相信老家人。其實寶珠說的也對,她初來乍到又懂什麼。再說家人們交帳本子是應該,寶珠卻查不過這好些家鋪子。而且家人們中有人不好,袁夫人能不管嗎?郡王妃離得近難道也不管?

還有舅父雖然看似一身麻煩,但由他殷殷想接走袁夫人來看,也不會不代妹妹料理。就是他閒空兒不多,也不會絲毫不過問纔是。

寶珠想我何必盤查來去,沒的生出來有,寒了這些主人在外,還打理鋪子人的心呢?

她先把個大方面龐擺出來,以安管事們的心。

奶奶我不是來換管事的,也不是對你們不放心,你們可以放心的做事,還和以前一樣。

餘氏方氏在下午的接觸上,都知道這奶奶不是那小家子氣尖酸攬銀子錢的人,她們也暗自想過,夫人是什麼樣的人品,小爺又是什麼樣的人物,聽說中了探花,看書都不走眼,還會看錯親事嗎?

看書不走眼,看人走眼的人多了去,但在餘氏方氏心裡決計不是她們的小爺。

見寶珠果然不攬事兒,餘氏方氏更要恭敬她才行。道:“奶奶既然來了,不看看可怎麼行,想是奶奶走遠道的累了,也是我們考慮不周,今天就着急呈上來。”寶珠心想這一對人可真是精明,萬一我是個查帳的,你們不今天呈上來,不就遭到懷疑?

而她們怪在自己身上,是我們考慮不周,急着呈了上來。

聽下面的話,又是句句爲寶珠考慮。

“奶奶說不看,那怎麼行?夫人讓奶奶來,一眼也不看,也不好。不如帳本子放下,奶奶橫豎是要住上幾天,把這裡遊玩一遍,歇息過來,慢慢的再看不遲。奶奶總有指點,請吩咐纔好。”

寶珠現在知道母親把這裡丟下來,在京裡一呆幾年不擔心是爲什麼了。不管是餘氏還是方氏,都是精明又本份,老實又可靠。

說出來話來字字珠璣。

“奶奶不看,也不好,”見到夫人,您也不好回話是不是?假如夫人隨意的問上兩句,您總不能回我相信母親的家人,我沒看。

“不如帳本子這裡放下,”他們底氣十足,不怕查看。

“奶奶看過總有指點,”這話謙虛得寶珠才起生意纔有鋪子一年左右的人勁頭足足的,心癢癢的都想把孔老實那裡學來的生意經說兩句纔好。但好在寶珠涵養素來是高的,還能壓得住這讓老家人恭維後,心裡那突突冒泡的話頭。

寶珠比下午更認真地打量他們。

下午是看出餘氏方氏的勤謹,這晚飯前是看到餘氏方氏的本份。精明,自然是隨着勤謹和本份無處不在。

精明,與本分,並不衝撞。可以同時在一個人身上表現出來。

方氏和餘氏爲人是精明的,做又守住下人的本份。寶珠暗歎,母親好福氣!寶珠心生羨慕,寶珠幾時能有這樣的家人呢?

側目看向紅花衛氏梅英,寶珠又安心地笑了,寶珠也有,寶珠不但現在有,以後也要按母親所有的來學,教出一大批這樣的家人。

管事們送帳本子,卻讓新奶奶暗中把家人們互相作個比較。比完不分上下,新奶奶頗有光彩。把帳本子讓紅花收下,再道:“賞!”

順伯和孔青,郡王府的家人們也兩兩配對,擡上一個又一個小箱子來。寶珠愕然,這不是我從京裡來的箱子啊。寶珠撫額頭,姐姐你又自作主張了。寶珠要賞人,又與你有什麼關係?

見箱子打開,裡面是京裡出的尺頭,在這邊城上是很見到的布料。又有各式小銀錁子,打開來晃閃着人眼睛。

又有京中新式樣金簪子銀簪子,戒指耳珠也全是京中式樣。看得餘氏方氏等人笑得合不攏嘴,都上來拜謝:“大老遠的,難爲奶奶想着帶來,那車馬功夫可費了不少,多多謝過。”

寶珠笑容可掬,但在心裡嘀咕,這纔不是我想着的,這車馬功夫也不是我費的。我就是怕麻煩姐姐,纔不肯帶這些東西。我問過母親約有多少家人,母親報了個數兒,又說幾年過去,滋生的家人也就長成,帶多少東西去賞算不出,還是就地兒取銀子打賞也簡捷。

寶珠嘴上答應,心裡也不肯,心想我雖然是這個家裡的唯一媳婦,去到就拿母親的錢打賞人,也讓下人們笑話。她還是自己帶了東西。

這金銀簪子,金銀戒指耳珠,實在與寶珠無關。

寶珠只納悶,我的東西呢?我帶了許多的新奇金銀錁子來賞人,我的東西去了哪裡?

姐姐肯定不昧下,可你擅自出錢也屬不對。寶珠想再見到她,要和她好好的談談纔是。寶珠就沒有母親的鋪子,那時候還沒收過表兇的薪俸,一開始也打算自己養活自己,帶了許多的草藥和輕巧珠寶,準備這裡賣錢,維持寶珠的開銷。

再說京裡鋪子全交給孔老實,自有一份收入。

寶珠忽然發現自己借這件事發了財。難怪說嫁人可以穿衣吃飯。

太子殿下有一筆銀子等着自己在這裡衙門口兒上取,又有離開京城的那天,祖母通知各家親戚們來送。上年紀的親戚們,叫姨祖母表舅祖母的人衝老太太面子過來,除了路菜以外,各家出的全是銀子。

表兄們和袁訓都好,沒有送成袁訓他們遺憾,就重重的送寶珠。除了家裡送的錢以外,表兄各有私房銀子相送。就是小二是表弟,也送一百兩。對寶珠說:“四表姐不會同我虛客套,你這一去就要數年纔回。我表兄他上戰場去了,一年兩年不回來,你吃什麼你喝什麼?”說得寶珠跟個窮光蛋上路似的,又不收他的就成了假客氣,寶珠也收了。

這樣寶珠一家子能收好幾份兒錢,董家阮家全是祖母送過,伯母舅母們送,表兄表弟表姐妹們也有相送,寶珠出趟遠門兒,一天收了數千兩銀子。

阮樑明董仲現全在太子府上當差,他們把寶珠叫到一旁,告訴她:“這錢我們幫你收了,全送往太子府中,邊城有常例銀子珠寶戰利物品發來,太子殿下這邊收下算官中的,把銀子數目你拿着,你去邊城衙門裡取。那邊扣下,這邊補上,是一樣的。”

寶珠於是收了那張寫滿姓名和銀子的紙箋上了路。在路上回想難怪全出銀子,原來是表兄上門收的。

又有袁夫人把鋪子交給寶珠,寶珠想我的錢已經花不完,又何必再用姐姐的。見家人歡歡喜喜收下來,銀戒指銀簪子全是賞鋪子裡夥計的,由管事的帶回去。寶珠鬱悶,我的呢?我的心意全悶在心裡了。

管事們都出去,餘氏方氏給寶珠看晚飯。郡王府中的侍候人走進來一個,笑道:“王妃說舅奶奶不要多心,舅奶奶來了,怎麼能讓舅奶奶花錢,舅奶奶的東西王妃放着呢,等舅奶奶回去,還給舅奶奶帶回去。”

寶珠道謝,看着她出去,心裡還是悶悶。這姐姐,你不是不喜歡寶珠的嗎?

……

晚飯乾淨精潔,田裡現採的菜,米也是新碾的。現拉的過水麪,現蒸的大包子,臘肉野味兒全是這裡的味道,寶珠吃得香甜,不知不覺吃得比平時多。

梳洗已畢,衛氏在外面上夜,把門關上後,寶珠取起小燭臺,這是她現要的,瓷燒製的冰涼卻精巧,對紅花抿脣笑:“來吧,看看我們誰找的多。”

紅花也舉個小燭臺,主僕在袁訓房裡從前到後的亂照牆壁炕頭木頭傢什。“哎,我找到了,”紅花指着桌子上,上面也刻着字,“訓”。

沒一會兒,寶珠也找到一個。寶珠不是單純的找,找到一個以後,她就從袖子裡抽出一把短劍,這是瑞慶小殿下送的,寶珠路上無聊,和紅花拿客棧桌子板凳試過,鋒利無比,入木如切泥。

此時寶珠拿着這劍,就在找到的訓字旁邊刻上,“珠”。

記得性起,寶珠後面就刻“寶珠來也”,“寶珠陪你”,還好不是最調皮的人,沒刻“寶珠到此一遊”。

刻到書架上時,寶珠對紅花偷瞄一眼,心中遺憾。怎麼讓紅花睡在房裡呢,如果是自己在房裡,就可以把表兇私藏的寶貝,那話本兒書細細的看上半夜,窗外秋風嗚咽,而對書如對錶兇還在,那該有多好?

寶珠一面遺憾,一面在書架上刻:不用心念書者,重重打手心。想想竊笑,又在下面加上一行小字,瑞慶公主殿下很願意執行。

想來小殿下必然是開心啊開心的,點頭說好。

第804章 ,袁小八第251章 ,紅包是今天的主題第367章 ,加壽請客不要錢第339章 ,親戚相遇第38章 ,消息確定第817章 ,冰火兩重天第4章 ,老太太高興第528章 ,白鼻子奸臣第245章 ,錢財動凌心第526章 ,瘟神第756章 ,加喜生日第671章 ,加喜抓週第24章 ,比較第621章 ,皇后的東西吃不完第165章 ,簪花第570章 ,不傷性命第217章 ,驚馬第184章 ,誰敢傷舅爺?第210章 ,偷雞不成反蝕米第499章 ,集市風波第447章 ,柳雲若大罵袁家第568章 ,歡樂的人第792章 ,紙上拳腳第630章 ,好孩子會師第48章 ,老太太的富貴第723章 ,酒囊飯袋的袁兄第712章 ,福及家人第73章 ,相看第384章 ,懲治歐陽第546章 ,不送東西不辦事第654章 ,二老王教訓張大學士第778章 ,賜婚文家第771章 ,一對大學士過招第643章 ,真假教主第19章 ,管家姑娘第137章 ,賀喜第712章 ,福及家人第768章 ,老太太亂點鴛鴦譜第460章 ,龍書慧定親第753章 ,進家第499章 ,集市風波第749章 ,懟親家的梁山王第399章 ,調和第312章 ,官作賊來賊作官第546章 ,不送東西不辦事第487章 ,蕭戰來幫忙第466章 ,陳年舊事解開第310章 ,司馬砸咣噹第686章 ,一個桃子引出的事情第284章 ,審案忽變第708章 ,到蘇州第553章 ,不中用的女婿第737章 ,齊王回京第22章 ,虛僞第590章 ,拜大年第95章 ,不值一提第162章 ,探花!第745章 ,舅甥相見動人心第33章 ,梅花有情,人有情?第384章 ,懲治歐陽第26章 ,相見第427章 ,加壽和蕭戰比拼第480章 ,許家詭計害自己第130章 ,好!第481章 ,針對太子的爭風第142章 ,不愛與愛第331章 ,倒黴的萬大同第561章 ,廝殺第553章 ,不中用的女婿第522章 ,齊王清醒第790章 ,胖兄弟從軍去第84章 ,不是縫衣人第520章 ,約束論第12章 ,餘公子第556章 ,小老妖怪第352章 ,對簿公堂第491章 ,歐陽定毒計第273章 ,把加壽疼愛到底第408章 ,小王爺代撒請帖第812章 ,京中淫賊第54章 ,抓賊第514章 ,不死心第209章 ,叮嚀第762章 ,有孃的孩子是個寶第763章 ,父子談心第292章 ,留子去父母第192章 ,幫助舅父過難關第504章 ,沈沐麟拜先生第788章 ,賞花第320章 ,重重有喜第61章 ,方姨媽失蹤第115章 ,想通第581章 ,死的後遺症第640章 ,張大學士認錯第196章 ,有心解嫌隙第365章 ,狐狸尾巴第247章 ,擺譜第129章 ,狡猾第485章 ,步步錯來步步錯第836章 ,皇帝在海邊,安王妃出手
第804章 ,袁小八第251章 ,紅包是今天的主題第367章 ,加壽請客不要錢第339章 ,親戚相遇第38章 ,消息確定第817章 ,冰火兩重天第4章 ,老太太高興第528章 ,白鼻子奸臣第245章 ,錢財動凌心第526章 ,瘟神第756章 ,加喜生日第671章 ,加喜抓週第24章 ,比較第621章 ,皇后的東西吃不完第165章 ,簪花第570章 ,不傷性命第217章 ,驚馬第184章 ,誰敢傷舅爺?第210章 ,偷雞不成反蝕米第499章 ,集市風波第447章 ,柳雲若大罵袁家第568章 ,歡樂的人第792章 ,紙上拳腳第630章 ,好孩子會師第48章 ,老太太的富貴第723章 ,酒囊飯袋的袁兄第712章 ,福及家人第73章 ,相看第384章 ,懲治歐陽第546章 ,不送東西不辦事第654章 ,二老王教訓張大學士第778章 ,賜婚文家第771章 ,一對大學士過招第643章 ,真假教主第19章 ,管家姑娘第137章 ,賀喜第712章 ,福及家人第768章 ,老太太亂點鴛鴦譜第460章 ,龍書慧定親第753章 ,進家第499章 ,集市風波第749章 ,懟親家的梁山王第399章 ,調和第312章 ,官作賊來賊作官第546章 ,不送東西不辦事第487章 ,蕭戰來幫忙第466章 ,陳年舊事解開第310章 ,司馬砸咣噹第686章 ,一個桃子引出的事情第284章 ,審案忽變第708章 ,到蘇州第553章 ,不中用的女婿第737章 ,齊王回京第22章 ,虛僞第590章 ,拜大年第95章 ,不值一提第162章 ,探花!第745章 ,舅甥相見動人心第33章 ,梅花有情,人有情?第384章 ,懲治歐陽第26章 ,相見第427章 ,加壽和蕭戰比拼第480章 ,許家詭計害自己第130章 ,好!第481章 ,針對太子的爭風第142章 ,不愛與愛第331章 ,倒黴的萬大同第561章 ,廝殺第553章 ,不中用的女婿第522章 ,齊王清醒第790章 ,胖兄弟從軍去第84章 ,不是縫衣人第520章 ,約束論第12章 ,餘公子第556章 ,小老妖怪第352章 ,對簿公堂第491章 ,歐陽定毒計第273章 ,把加壽疼愛到底第408章 ,小王爺代撒請帖第812章 ,京中淫賊第54章 ,抓賊第514章 ,不死心第209章 ,叮嚀第762章 ,有孃的孩子是個寶第763章 ,父子談心第292章 ,留子去父母第192章 ,幫助舅父過難關第504章 ,沈沐麟拜先生第788章 ,賞花第320章 ,重重有喜第61章 ,方姨媽失蹤第115章 ,想通第581章 ,死的後遺症第640章 ,張大學士認錯第196章 ,有心解嫌隙第365章 ,狐狸尾巴第247章 ,擺譜第129章 ,狡猾第485章 ,步步錯來步步錯第836章 ,皇帝在海邊,安王妃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