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五章 水面之下

4年的經營,不但讓丁海軍的產品,深入到整個北宋的千家萬戶,也讓定海軍佈置了相當的網絡,從賈朝昌的彈劾,再到後續的一些朝堂爭奪,因爲涉及到定海軍,自然有渠道反映到定海軍,特別是後來,對於定海軍和趙信的處罰,這個結果已經定下來了,到時不擔心泄露了,直接傳遞給了趙信。

定海軍的渠道,全力以赴的前提下,比起加急系統還要快,特別是定海軍目前,佔據了整個北宋80%以上的原料和物資,一條從應天府到海州的鐵路,早在1年之前,就已經貫通了,現在雙線已經修好了。

鐵路是屬於三司管理的,專門爲了鐵路成立了一個鐵路司,可是定海軍再怎麼的,也是鐵路的大客戶,幾乎貨運的80%份額是定海軍佔據的,大客戶肯定是有些特權的,一個更快捷火車而已,這個沒問題的。

大概8個時辰,也就是大半天的時間,這個結果送到了趙信的面前。

趙信實際上,也在等這個結果,從讓海軍亮相開始,就有這樣的預測了的。

當時做了好幾個預案,這個不是最差的,卻也不是最好,既然仁宗和韓琦沒有明面上動手,那就有迴旋的餘地。

不過時間已經不久了,以他對於韓琦,對於仁宗的瞭解,一系列的試探是肯定的。

果然,在幾天之後,在進入的人口之中,甄別出了一些密探。

在定海軍的戶籍政策,身份政策之下,很多密諜使用的方法,都太過原始了,或許一種篩查,能夠被瞞過去,可是幾種篩查,肯定是可以看到蛛絲馬跡的,只要有蛛絲馬跡,他的身份就無法掩飾。

畢竟,你派遣的密諜,難不成會給他建設一個完美無缺的身份,就算可以,一個人在一個地方生活的軌跡,這些根本就無法消除和憑空增加,只要有心調查,就可定可以發現問題的。

對於這些密諜,趙信沒有去處理,也沒有放任不管,整個北宋,對於定海軍的體制不怎麼的瞭解,直接以訓練的名義,讓跟他同時上來的,都封閉訓練一段時間就可以了。

現在,伴隨着定海軍的人口的增長,從外來吸收人口,已經不是整個定海軍的主要方向了,哪怕是凍結了這麼多人,對於定海軍的影響也非常的輕微的,這個定海軍可以接受的。

不過這個註定脫不了多長時間,卻是不是辦法之中的辦法,最少說,延緩外界知道定海軍一切的時間,而之前的一些計劃,也需要做出改變了。

在確定了北宋中樞的一些反應之後,發現是善意的,最起碼不是最激烈的那些做法,趙信稍稍的鬆了一口氣的,他最怕的就是,韓琦把定海軍的一些情況泄露給賈朝昌或者是那些宗室,如果他們知道的話,絕對會採用最爲激烈的方法。

這種激烈的方法,會讓定海軍直接跟北宋對立起來,這不是趙信願意看到的。

現在,可能有一年,甚至是兩年的緩衝時間,對定海軍來說,已經算是不錯了。

東北的一些計劃繼續推行,而跟北宋之間的交易,也會逐步的調整,既減少一些出口,加快原材料的進口,一進一出,都會讓定海軍儲備大量的東西。

如果換成之前,哪怕是把琉球給拿下來了,定海軍要容納這麼龐大的物資,也不是那麼的容易,可是現在,無論是濟州島,北海道,甚至是現在新建立的東北,都能夠容納龐大的物資,只要運過去就好了。

除了調整一些對北宋的政策,對內的一些東西,也開始調整,主要就是吹風。

之前,在定海軍,哪怕是攻擊東北,在東北拿下龐大的領土的前提下,也只是部分來到定海軍時間最長的,最值得信任的那些人,知道,整個定海軍目前3500多萬人的龐大人口,真正知道定海軍目的的,並不是佔據多數,最多也就是兩三百萬人口。

可是現在,通過定海軍漸進式的吹風,逐步的讓定海軍的人員,都知道定海軍目前的發展,逐步的擴大知情人的數量,這樣下來,就不會太突兀了。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人心的不統一,就算是定海軍的待遇再好,在面對着不同的選擇的時候,都有人做出不同的選擇。

之前只是在3000多萬之中,挑選出來幾百萬,現在可以加快挑選的力度,當然了,首先從琉球和濟州島的移民之中挑選。

定海軍距離岸邊太近了,近就代表着可能性,一些游泳好的,遊都可以從海上游過去,真的泄露了消息,控制起來就比較困難。

可是在濟州島和琉球,就好很多了,只要控制好島嶼,不離開島嶼,就方便了很多,一百多公里和幾百公里的海峽,這不是簡單的那一塊木板,就可以游過去的。

定海軍的一千多萬人口,肯定要吹風的,只不過這個吹風要等到之後,在各方便的準備都已經完備,就算是出問題,也可以無視的前提下再做。

除了這些政策上面的吹風之外,另外的準備也開始進行了。

實際上,從上了東北開始,整個定海軍的各方面的步伐都在加快,比如說,各種的製造業,特別是跟軍事有關的,現在,更加增加了造船和戰船的製造,隨時應對可能遇到的危機。

如果說,之前丁海軍是一個飛速發展的發動機的話,現在的定海軍,則是在鋼絲上面行動的發動機,因爲機緣巧合的結果,走到了這一步,沒有人能夠輕而易舉的回頭,那麼只能夠硬着頭皮走下去。

定海軍的調整,很平靜,在嚴格的管理之下,定海軍很少有消息漏出去,在海外的優勢也顯現出來了,別人要想接觸,就必須要通過固定的渠道,這就有蛛絲馬跡的出現。

無論是仁宗,還是韓琦,都想弄明白,定海軍到底是一個什麼態勢,卻不能夠擺明車馬,他們更多的,還想要挽救,解決這個問題,否則,直接把丁海軍的情況給說出來,利用朝堂的頑固勢力,就可以輕鬆的做到這一步。

這因爲這樣,在逐步增加密探,卻沒有什麼消息的前提下,漸漸的,有其他的事情,就緩和過去了。

這中間,自以爲在這一次佔了大便宜,甚至仁宗也藉故調整了一些分工,讓韓琦手下的負責的,交給了賈朝昌部分,也算是安了他的心,賈朝昌絲毫都沒有意識到,一個可能發現的危機,就這麼的錯過去了。

韓琦分出去了部分的權利,除了安賈朝昌的心,還有就是他有更多的事物,作爲一個改革派,緊跟着范仲淹的年輕新銳,韓琦這幾年的能力,越發的厲害了。

之前的改革,包括范仲淹主導的,那都是沒有辦法的變法,如果不變,整個朝廷就維持不下去,可是現在,在財政收入瘋狂的增長的,以往的亢官根本不是問題,甚至還不夠的前提下,有充足的資金,就可以一步步的解決問題。

現在,廣南出事,是壞事情,卻也能夠變成好事情,這讓中樞注意到了廣南,這個龐大的,物產豐富的地方,卻是中樞一直以來都沒有注意的地方。

在北方的發展,已經逐步的進入到了高峰,增速在慢慢放緩的前提下,一個更加出色的南方,着實會讓北宋的財務,在增加一個高峰。

一萬禁軍的進入,首先是穩定整個廣南的局勢,那些趁亂下來搗亂的土著們被北宋精銳的禁軍,一一的給幹掉,他們也有些冤枉,之前沒有依附依智高,卻在這裡遭受到了滅頂之災。

北宋的強橫軍力,第一次在南方中展現出來,這種強大,直接讓周圍也平靜了不少。

恩威並用,沒有威,再多的恩也沒有多少的作用。

在穩定廣南之後,1萬軍隊分成了兩隊,一部分繼續的駐紮在廣南,給後續的開發打基礎,另外一部分,則直撲依智高的老巢,剛剛跑回到老巢,還驚魂未定的依智高,面對着5000職業化的騎兵,打不過,跑不過,被追趕的如同兔子一樣。

如果跑掉了還可以,但是對於他而言,根本就跑不掉,被追趕了好多天之後,最終,被堵在了絕地,最終依智高被抓,結束了這一次的影響巨大的廣南之戰。

依智高被拿下,整個廣南爲止一清,軍隊開始一步步的減少,從1萬人,減少到了5000禁軍,最終只留下了一個軍的2500人常駐,而之後,御史臺,中書省的人員,次地的下來,狠狠的在廣南調查了一番。

廣南這邊,天高皇帝遠,本來就是一片發配之地,願意來的少,被送來的,大部分都是有錯誤的,他們有些在廣南,已經好多年了,呆的時間越久,就越有可能出現各種的貪腐。

這一點,韓琦非常清楚,人無完人,韓琦也不可能讓整個北宋的官場都清如止水,可是也不能太過了。

中樞既然準備開發南方,那麼投入的資金,可能就是天文數字的

在西北開始,到幽雲發展到了極致,韓琦能夠靈活的運用手中的錢,在西北是通過跟遼國之間的交易,最終獲得的鉅額資金,在幽雲,那乾脆就是賣人了,可是到了廣南,他不可能賣人,也沒有什麼戰列品,抓獲依智高應該是有,可是那些錢,用來給士兵們發福利,就已經花了,一個邊境的土著,手中有多少錢。

北宋的快速發展,特別是這兩年以來,收入破萬貫了,資金也累積了很多,對於一個地方的發展,只要不是全面的,不可能一次性投入資金的,有一個時效性。

在韓琦造出來的計劃之中,大概會每年投入1500萬貫左右,一直持續10年的投入,用1.5億貫,讓整個廣南大變樣。

這中間包括了道路的興建,鐵路,後者,因爲長江的截斷,沒辦法制作出長江上面能夠通行的鐵路橋,可是並不代表無法修建鐵路,最多跟函谷關一樣,兩邊斷絕,用中間來鏈接就是了,就算是這樣的鐵路,也比沒有強。

廣南纔多少人口,多少州府,這筆錢投入下來,幾乎每一個地方都會獲得不少,這樣的話,還是原來的官員,他們要貪腐了,那就麻煩大了。

交通的不方便,也讓控制很困難,在鐵路興建完成,整個北方,實際上是北宋的直接控制範圍,可是南方,差了幾千裡的前提下,真的差了不少。

一方面調查,甄別出合適的官員,另外一方面,在兩次開科之中,積累的一些青年才俊,也可以派下來。

在韓琦看來,一片白紙上面好作畫,他的幾次大的功勞,都是來源於白紙,西北是,幽雲是,現在,廣南雖然比不上西北和幽雲,卻也比原有的內陸強的很多。

一場轟轟烈烈的大調查,清查了廣南所有的大小官員,就連這一次立了功勞的王鍇和仲簡,這一次也被查出來有問題,直接就免職了,整個廣南,官場大地震,不說全部,差不多有七八成的官員,被調離或者是處理。

大亂之後有大治,這一點說的一點都沒有錯,把原有本地的官員提拔了一部分,加上來自汴梁的青年才俊,讓廣南的風氣爲之一清,然後,來自中央的撥款,源源不斷的前來了。

這個手比,可不是一般的大,第一批的800萬貫,直接砸在了交通運輸上面,準備用3年的時間,重新修繕廣南的所有官道,保證可以雙向通行4輛馬車,同時籌劃廣南到江寧府的鐵路,雖然中間有很多的問題和險阻,可是分段的修建,應該是不成問題的,到時候,一旦這一條鐵路完成的,以長江爲界限兩個方面,都可以通行,雖然路程還是沒有改變,可是跟中樞之間的距離,就變的更加的方便了。

巨大的資金,讓廣南發生了翻天腹地的變化,加上最近北宋的收入連翻的創造新高,平穩的向前發展,依智高的影響消失了,而定海軍也收縮了一些,沒有再鬧出的讓衆人注意的事情,事情彷彿就這麼的平靜了,可實際上,這一戰的後續影響力還在醞釀,等待着爆發出來的那一刻。

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十四章 絕世猛將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京的消息第八百三十章 通信手段第四百九十二章 朝會焦點第四百四十六章 血色草原第七百三十六章 定海現狀第六百七十三章 坐守山海關第四百一十章 保守派第一百九十七章 戶籍審查第六百七十一章 山崩地裂第三百七十一章 馬的作用第七百九十章 輪船和飛機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二百三十九章 正面強攻第三百零四章 懸旨匾後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二百二十八章 持久戰第二百六十五章 劃時代武器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加資金第八百五十章 玉米找到第六百二十七章 海洋捕撈第五百七十一章 添油戰術第五十四章 老式步弩第二百二十三章 叛軍襲來第八百一十四章 青工刁小雨第三百八十一章 牛馬拍賣第二百六十八章 偷工減料第八百章 國宴全席第七百三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六百一十五章 運河規劃第八百六十一章 探索開啓第四百六十八章 望遠鏡第八百零六章 離別進行時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第四百五十二章 造船技術第八百七十四章 互助會第二十七章 離開南樂第三百九十一章 拿錢的條件第八百六十七章 百家工廠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請地方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第二百三十八章 無用的試探第一百零八章 破甲重箭第一百五十四章 無奈的刺客第二百九十七章 確認仙術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場勘察第二百三十三章 利用矛盾第二百二十七章 跑了還是沒跑第五百九十九章 農業根基第二十八章 跋扈騎兵第八百三十章 通信手段第八百六十八章 禍福相依第八百四十七章 初到瀋陽第二百九十七章 海上力量第二百五十一章 奏報中樞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長弓第六百零八章 銅可以麼?第一百一十六章 造反前提第四百四十四章 練兵之法第六百七十章 攻城折津府第三百零四章 懸旨匾後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的謀算第七百八十八章 裝甲列車第一百九十九章 互有算計第六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四百七十章 錨泊地第七百零二章 對戰遼國第四百六十七章 啓程汴梁第七百六十八章 街道工廠第五百章 韓琦的請求第二百一十三章 香水第四十九章 斷後第二百三十七章 死間第六百四十七章 拿什麼證明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第八百六十六章 戰爭結束第五百二十九章 航海補給第七百二十六章 滅遼之戰第八百五十六章 飼料廠第五百四十三章 海商和季風第二百二十三章 叛軍襲來第一百八十三章 薛玉的遺憾第五百八十九章 阻力和決絕第七百三十六章 定海現狀第三百九十五章 水利和糧食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時倉庫第七百五十五章 盤點收穫第八百三十七章 靠近“大島”第二百八十四章 海闊天空第五百四十八章 矛盾彰顯第七百四十一章 損失更大第七百六十九章 無用功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進第六百八十四章 首次捕鯨第四百五十二章 造船技術第四百六十一章 植物的作用第八百一十六章 在位記錄第七百一十一章 牛刀小試
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十四章 絕世猛將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京的消息第八百三十章 通信手段第四百九十二章 朝會焦點第四百四十六章 血色草原第七百三十六章 定海現狀第六百七十三章 坐守山海關第四百一十章 保守派第一百九十七章 戶籍審查第六百七十一章 山崩地裂第三百七十一章 馬的作用第七百九十章 輪船和飛機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二百三十九章 正面強攻第三百零四章 懸旨匾後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二百二十八章 持久戰第二百六十五章 劃時代武器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加資金第八百五十章 玉米找到第六百二十七章 海洋捕撈第五百七十一章 添油戰術第五十四章 老式步弩第二百二十三章 叛軍襲來第八百一十四章 青工刁小雨第三百八十一章 牛馬拍賣第二百六十八章 偷工減料第八百章 國宴全席第七百三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六百一十五章 運河規劃第八百六十一章 探索開啓第四百六十八章 望遠鏡第八百零六章 離別進行時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第四百五十二章 造船技術第八百七十四章 互助會第二十七章 離開南樂第三百九十一章 拿錢的條件第八百六十七章 百家工廠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請地方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第二百三十八章 無用的試探第一百零八章 破甲重箭第一百五十四章 無奈的刺客第二百九十七章 確認仙術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場勘察第二百三十三章 利用矛盾第二百二十七章 跑了還是沒跑第五百九十九章 農業根基第二十八章 跋扈騎兵第八百三十章 通信手段第八百六十八章 禍福相依第八百四十七章 初到瀋陽第二百九十七章 海上力量第二百五十一章 奏報中樞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長弓第六百零八章 銅可以麼?第一百一十六章 造反前提第四百四十四章 練兵之法第六百七十章 攻城折津府第三百零四章 懸旨匾後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的謀算第七百八十八章 裝甲列車第一百九十九章 互有算計第六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四百七十章 錨泊地第七百零二章 對戰遼國第四百六十七章 啓程汴梁第七百六十八章 街道工廠第五百章 韓琦的請求第二百一十三章 香水第四十九章 斷後第二百三十七章 死間第六百四十七章 拿什麼證明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第八百六十六章 戰爭結束第五百二十九章 航海補給第七百二十六章 滅遼之戰第八百五十六章 飼料廠第五百四十三章 海商和季風第二百二十三章 叛軍襲來第一百八十三章 薛玉的遺憾第五百八十九章 阻力和決絕第七百三十六章 定海現狀第三百九十五章 水利和糧食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時倉庫第七百五十五章 盤點收穫第八百三十七章 靠近“大島”第二百八十四章 海闊天空第五百四十八章 矛盾彰顯第七百四十一章 損失更大第七百六十九章 無用功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進第六百八十四章 首次捕鯨第四百五十二章 造船技術第四百六十一章 植物的作用第八百一十六章 在位記錄第七百一十一章 牛刀小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