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升官

於大朝會時, 在太和殿死諫的郭槐, 最終落得個株連九族的下場。

在此之後。元化帝一連數日皆是脾氣大變, 處置了不少官員, 朝中衆人皆是戰戰兢兢, 生怕行差踏錯。

許多人都說是那死諫的郭槐惹得龍顏大怒, 連累了旁人。

然而卻還是有人知曉, 元化帝隨後處置的那些官員,只怕是早就看不順眼,但一直尋不到合適的機會和藉口發落罷了。

而且, 即便是對死諫之事厭惡至極,但蕭穆言好歹身爲一國之君,掩藏情緒那是君王的基本功。

再加上蕭穆言如此君主, 顯然不是一個心胸狹隘之人, 又怎麼會因着這一件事震怒這麼久?

不過是借題發揮,以此事佯裝震怒, 隨即發落一些平日想要處置的官員罷了。

至於那些被髮落的官員, 只要細細留意的話, 卻是能看出一些什麼跡象來。

顧雲浩雖然並未在權力中心, 不知內裡之事, 但也留意到了一事。

元化帝近來處置的官員, 大多乃是禮部或兵部之人。

禮部跟兵部……

作爲草擬新政之策的顧雲浩,自然是曉得新政除了稅改之後,下一步將行何事。

因而, 看着元化帝如今此題發揮, 對禮部跟兵部進行清洗,顧雲浩心中自然是明白蕭穆言的目的。

這是要爲稅改之後的兵事跟官學改革做準備呢!

由於原本就有稅改的基本方略,戶部的人動作極快,不過三日的功夫便將稅改細則擬定好了。 щшш●тTk án●c ○

在呈交元化帝御覽之後,只稍作了修改。

三月中旬,由戶部擬定稅改細則,外加翰林院擬寫詔書之後,加蓋天子之寶,正式發出佈告,昭示華朝上下。

稅賦改制在衆人的關注之下,正式開始!

季銘作爲戶部尚書,又是今次新政稅改的總裁,自然是衆人矚目,其權勢更甚,甚至有力壓三位宰相的勢頭。

此外,季航主理的改良版邸報亦是同步刊文,爲新政稅改之事搖旗吶喊。

要知道如今的邸報與曾經不同,在顧雲浩的建議下,季航將邸報分作兩個版本。

一個與先前一樣,乃是供各地官員參閱。而另一版卻是面向尋常百姓,不僅語言上通俗易懂,且言辭中更是帶着幾分煽動引導之意。

一如先前郭槐死諫之事,爲免朝野內外不曉得內情,妄議元化帝。在稅改詔令頒發全國之後,季航更是通過邸報發聲,細述郭槐阻撓稅改的種種,而後又刊一文,明言稅改對於百姓之利。

在季航看來,畢竟那郭槐是被誅滅九族了的,未免百姓非議,以致有礙元化帝名聲,還是應當將此事明示天下才是。

如今的邸報已經成爲老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

不僅是那些認字的百姓時時關注邸報,就是那些不識字的,也愛讓人讀給他們聽。

郭槐死諫而被株連九族之事,原本這些百姓們大多都是不知情的,只有一些稍有門道的人略知一二。

然而此事若是廣爲人知的話,是極爲容易被人曲解的。

畢竟華朝立朝數十年,還未有過哪位帝王如此誅誰九族,也從未有過在太和殿死諫撞柱子之事。

而且,這事怎麼看,那位死諫的五品官員都像是受屈的弱勢一方。

不過,隨着戶部稅改細則的頒發,季航在於邸報之上言及郭槐阻撓稅改之事,另外再加以引導,整個華朝上下的百姓都不住拍手稱好。

開玩笑!好不容易皇帝老子想要爲他們老百姓做件事,施行稅改減輕他們這些百姓的負擔。

那什麼寺裡的五品小官居然還敢阻撓,甚至就算是死也不讓他們這些老百姓受益。

這簡直是損人不利己嘛!

還好皇帝老子沒有被他忽悠了去,若是真的不施行稅改,那百姓們可不是被那郭槐給坑慘了。

這種人就是該死!皇帝老子做得好!

在看了邸報之後,百姓們不僅厭惡郭槐的行徑,也頗爲心疼他們的皇上。

多好的皇上啊,這麼爲百姓着想,偏偏怎麼有郭槐這樣的臣子,簡直是攪屎棍嘛!

原本元化帝處置郭槐,本質上來說是爲了他的帝王之威,現在瞭解到百姓的言論,心中亦是頗爲意外。

看來這個邸報還真是有些用處……

簡直是個控制輿論,引導民衆思想的利器。

直到這個時候,元化帝方纔算是真的看到邸報的作用,當下又是想起了翰林院那個名爲顧雲浩的修撰。

顧雲浩自然是不曉得元化帝心中所想。

只是在新政開始之後不久,他便接到吏部的調令。

不錯,顧雲浩升官了。

戶部員外郎,從五品官職。

他原本爲翰林院修撰,乃是從六品官職,現在一躍兩級,直接升任從五品的員外郎,算是聖恩浩蕩了。

不過,這些是正如他意。

畢竟新政之事是他所願,如今戶部稅改,他自然也是想要參與其中,爲新政出謀劃策。

如今調任戶部,又升了官,他哪裡有不高興的。

翰林院內,顧雲浩將公務室內的資料整理清楚,而後一一交予趙啓收存好。

“大人。”

雖然相處時間並不久,但趙啓作爲顧雲浩麾下的院侍,平日裡兩人相處的也頗爲愉快,當下見顧雲浩離開,也還是有些面帶憾色:“在下一早便知大人心志高遠,今次得償所願,盼大人今後平步青雲。”

作爲顧雲浩身邊的下屬,趙啓自然曉得這位狀元郎一心想着新政之事。

即便此事並非他一個小小院侍能說得上話的,但趙啓也是心中明瞭。這新政一事,實則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若真能順利實施,今後他們華朝上下必當有一番新氣象。

因而,對於敢在殿試時提出新政的顧雲浩,趙啓一直是心存敬意的。

“多謝。我定當竭盡全力。”顧雲浩知曉趙啓說的乃是新政之事,便一臉誠摯地應下。

“在下只願今後能有一日,可伴大人左右,爲百姓做點事。”

聞言,顧雲浩目色微動。

沒想到他如今也有人投誠了。

不過經過這段時間的共事,顧雲浩也算頗爲了解這個趙啓,亦是覺得此人學識品性都不錯,是一個難得的好幫手。

“好,若真有那一日,我必當邀你。”

顧雲浩點了點頭,含笑說道。

待翰林院那邊的工作交接完畢,顧雲浩不敢耽擱,直接就去了戶部報道。

戶部原本就是公務比較瑣碎的部門,如今因着稅改之事,更是忙了不少,再加上季銘催的緊,官員們平時當值辦差,那都跟打仗似得。

“下官顧雲浩,見過侍郎大人。”

待到戶部報道之時,部裡侍從卻是將他領到了左侍郎錢卓然處。

戶部的兩位侍郎雖然平起平坐,但平時還是有分工的。

錢卓然管理戶部的內政、人事,以及全國田地、軍需、俸祿和國庫開支等事宜,而右侍郎唐守忠則是分管戶籍、關稅、稅賦等稅入之事。

雖然顧雲浩現今乃是從五品的員外郎,看着前途似錦,但戶部官員衆多,除了季銘這個尚書之外,還另有侍郎、郎中等數名。

從五品的官階,在戶部而言,其實也算不得多高。

季銘身爲兩朝閣老,在主政戶部的同時,又還是工部尚書,自然是沒有時間和功夫去處理這些小事的。

因而,戶部的一應內務,皆是有錢卓然全權負責。

“恩,不必如此客氣。”

對於顧雲浩的到來,錢卓然自然是比較滿意的。畢竟顧雲浩乃是第一個提出新政的人,而且又年紀輕輕,眼下戶部正是用人之時,多了這樣一個員外郎,絕對是件好事。

錢卓然想了想,又道:“眼下戶部事多,各地都在清理人口,丈量田地,其中閩地那邊事多一些,你且去閩地清吏司吧。”

閩地?

聽聞錢卓然的指派,顧雲浩眯了眯眼,不動神色地應道:“是,一切都聽左侍郎大人安排。”

按着本朝官制,戶部鋪開的攤子不小,首先戶部的‘一把手’乃是戶部尚書,其次便是爲正三品的左右兩位侍郎。在此之後,全國各地每一個省,對應戶部都會單設一個清吏司,另外還有照磨所、印鈔局、廣積庫等十多個下屬部門。

值得一提的是,戶部對應而設的各省清吏司,都有正五品郎中一名、從五品員外郎一名、正六品主事兩名以及從九品的司務數名。

他們華朝共有二十三省,因而戶部設有二十三個地方清吏司,並配齊了相應的官員,其中正五品的郎中爲各司的負責人。

而從五品的員外郎則襄助郎中,共同主理一司事務,可以算是各司的‘二把手’了。

顧雲浩剛剛調任戶部員外郎,自然是要入一省清吏司的,然而他卻沒想到居然會將他派去閩地清吏司。

畢竟閩地的世家大族衆多,就連錢卓然他們錢家,也是在閩地的。

更重要的是……徐景,徐景乃是閩省人。

他先前被元化帝傳召,曾藉着論及稅改之事時,說起徐景在閩省的勢力,甚至連徐景的八閩糧莊都提到明面上了。

第106章:喜訊第42章:胡知縣的心思(捉蟲)第69章:救命恩人(一更)第198章:令人眼紅(一更)第185章:亂象四起第22章:一百兩(捉蟲)第20章:救人第196章:七年(二更)第118章:殿試第190章:人非(一更)第32章:顧雲濤的改變第27章:回家第145章:龍顏大怒第120章:豪賭第39章:家(二更)第182章:(已替換)告御狀第124章:回鄉第115章:名次第201章:丞相之位(一更)第147章:帝相之爭第131章:初到翰林院第198章:令人眼紅(一更)第102章:節日第49章:回村第190章:人非(一更)第86章:鹿鳴之宴第147章:帝相之爭第62章:顧雲浩的建議(捉蟲)第67章:喜事不斷(二更)第106章:喜訊第173章:徐景之死(二更合一)第4章:打架第202章:權傾朝野(二更)第197章:重返雍京(三更)第153章:考量第176章:放榜第179章:所謂‘明哲保身’第179章:所謂‘明哲保身’第99章:局勢第147章:帝相之爭第31章:放榜(捉蟲)第164章:救不得第54章:買房第15章:小竈(捉蟲)第30章:縣試(捉蟲)第155章:膽大包天第50章:筵席第138章:稅改第59章:那位姑娘第149章:閩省清吏司第108章:相聚第180章:風向變了第145章:龍顏大怒第170章:難對付第175章:分散第167章:李文旭第107章:風聲第26章:學業(捉蟲)第8章:認字第198章:令人眼紅(一更)第145章:龍顏大怒第144章:死諫(二更)第189章:大廈傾覆第172章:交易第12章:上學第108章:相聚第124章:回鄉第57章:府城講學第98章:右相第74章:集體開後門(捉蟲)第161章:顧忌第75章:脊樑(二更)第27章:回家第121章:太和殿內第135章:尚書人選第59章:那位姑娘弟2章:家常(捉蟲)第45章:案首第52章第113章:生產第17章:兩年(捉蟲)第19章:自己的書第59章:那位姑娘第137章:師祖的謀算第41章:衙門第126章:尷尬第74章:集體開後門(捉蟲)第117章:宮門第134章:戶部事端第37章:堂試第10章:秋收第75章:脊樑(二更)第43章:赴考第163章:杜家第123章:風光無限第141章:開局第169章:君子之間第39章:家(二更)第39章:家(二更)第88章:喜報
第106章:喜訊第42章:胡知縣的心思(捉蟲)第69章:救命恩人(一更)第198章:令人眼紅(一更)第185章:亂象四起第22章:一百兩(捉蟲)第20章:救人第196章:七年(二更)第118章:殿試第190章:人非(一更)第32章:顧雲濤的改變第27章:回家第145章:龍顏大怒第120章:豪賭第39章:家(二更)第182章:(已替換)告御狀第124章:回鄉第115章:名次第201章:丞相之位(一更)第147章:帝相之爭第131章:初到翰林院第198章:令人眼紅(一更)第102章:節日第49章:回村第190章:人非(一更)第86章:鹿鳴之宴第147章:帝相之爭第62章:顧雲浩的建議(捉蟲)第67章:喜事不斷(二更)第106章:喜訊第173章:徐景之死(二更合一)第4章:打架第202章:權傾朝野(二更)第197章:重返雍京(三更)第153章:考量第176章:放榜第179章:所謂‘明哲保身’第179章:所謂‘明哲保身’第99章:局勢第147章:帝相之爭第31章:放榜(捉蟲)第164章:救不得第54章:買房第15章:小竈(捉蟲)第30章:縣試(捉蟲)第155章:膽大包天第50章:筵席第138章:稅改第59章:那位姑娘第149章:閩省清吏司第108章:相聚第180章:風向變了第145章:龍顏大怒第170章:難對付第175章:分散第167章:李文旭第107章:風聲第26章:學業(捉蟲)第8章:認字第198章:令人眼紅(一更)第145章:龍顏大怒第144章:死諫(二更)第189章:大廈傾覆第172章:交易第12章:上學第108章:相聚第124章:回鄉第57章:府城講學第98章:右相第74章:集體開後門(捉蟲)第161章:顧忌第75章:脊樑(二更)第27章:回家第121章:太和殿內第135章:尚書人選第59章:那位姑娘弟2章:家常(捉蟲)第45章:案首第52章第113章:生產第17章:兩年(捉蟲)第19章:自己的書第59章:那位姑娘第137章:師祖的謀算第41章:衙門第126章:尷尬第74章:集體開後門(捉蟲)第117章:宮門第134章:戶部事端第37章:堂試第10章:秋收第75章:脊樑(二更)第43章:赴考第163章:杜家第123章:風光無限第141章:開局第169章:君子之間第39章:家(二更)第39章:家(二更)第88章:喜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