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彷徨

今天更兩章,這一章後還有一章。

大明崇禎十七年三月二十七日。

京師陷落,宗廟不保的消息不過十天多一點,已經由陸路馳道陸續傳到了徐、淮一帶,然後被飛騎傳入南京。

最早的消息含糊不清,只知道破外城的賊兵很少,鄣儀門守備太監開了城門投降,所以京師瞬間陷落。然後便是正陽門和朝陽門一帶有發炮和交戰的動靜,再下來,逃難到淮安的官員士紳都含糊其詞,根本說不清楚。

倒也難怪,除了留在京師預備投降的,這些官員士紳早就居住在外城,行李什麼的也都準備好了,一有動靜,立刻舉家南逃。他們十之八九就是在羅虎破鄣儀門的同時就開始出城,最多呆到了朝陽門爆發激戰以後的時間,這樣一來,內城是否堅守,而皇帝和太子是否出逃,這些最要緊的消息和大事,就是懵懵懂懂,一無所知了。

這樣的情形,當然使得人心不安,普通的小民百姓還多半矇在鼓裡,而稍有身份的士紳,特別是留都南京的大佬們深知大事不妙,因爲自從三月初接到皇帝的天下兵馬勤王詔之後,京師方面就再沒有任何的官方指令,所有的消息全部斷絕,留都大佬們每天都齊集會議,然而一無所能,每天只能是相對發愁,長吁短嘆之後散會,第二天依然如是。

大佬們如此,下頭自然是暗流涌動,各種神仙都是各施其法,亂紛紛自行其事,一時間,泥沙俱起,從徐、泗、到鳳、壽、淮、揚,整個長江南北,到處都是飛騎聯絡的信使,各鎮和地方官吏之間,彼此聯絡不斷,互相商議大事,相形之下,留都方面因爲行動太過遲緩,到現在也沒有拿的出手的章程,無形之中,地位和權威已經被嚴重的削弱了。

在此時此刻,以兵部尚書而督師五省軍務的孫傳庭的地位,無形之中便是水漲船高,變的特別重要起來。

在從陝西一路到山西,再渡河到河南,然後最後又到山東駐節,幾個月間,孫傳庭帶着自己的撫標部隊,與高傑所部一起,繞着北中國各省走了一個大圈,說來也怪,這般辛苦,這位督師大人卻並沒有瘦下去多少,只是人變的更黑了一些,又因爲在陝北時就是奪路逃命,平時的大轎是沒有辦法坐了,在很多關隘險道連車也坐不成,幾個月的風霜辛苦吃下來,精神倒是健旺了很多,身體也打熬的比以前強上很多。

只是流賊迫近京師之際,孫傳庭原本是要誓師北上,但關鍵之時,駐在河南正陽的花馬劉先走,然後是山東總兵官劉澤清再逃,兩鎮一走,他和高傑勢成孤軍,自己原本就是千里逃亡纔到山東,而此時孤軍北上,未免太過不智。

況且,皇太子早就有過吩咐,局面演變到現在的地步,不妨先隨高傑南下,底下的事等皇帝和太子也南遷之後再說。

有此吩咐,孫傳庭便是也與高傑一起南下,到達徐州之後,因知此地是南北要衝,如果要北伐恢復,徐州就是必要的戰略要地,就算是暫且只有劃江而治的打算,徐、淮一帶也是非守不可的。

自古以來,守江必守淮,沒有徐淮的上游屏障,僅憑一江之隔是沒有什麼用處的。

孫傳庭的督師衙門設在原本的徐州府正堂,從大門到二門,儀門,內宅門,一切關隘都由衣甲鮮亮的督標士兵把守,孫傳庭的中官都是跟隨他多年,全部是在陝西選取出來的漂亮英俊,而不失武勇的關中青年俊彥,所以用來站班守備,十分的具有威儀,令得前來參見孫傳庭的大小官員都無形中受到震懾,沒有見面就開始膽戰心驚。

這種威風凜凜的儀衛,再加上他的地位,還有高懸在公廳正中的“尚方寶劍”一起,都是他不可冒犯輕忽的督師身份的一部份,哪怕就是高傑這樣的農民軍出身的悍將總兵,到了如今的這種局面,仍然是對孫傳庭敬畏有加,就是因爲孫傳庭馭下有方,絕不會在任何時候叫部下看到自己的軟弱和猶豫遲疑。

在這一點上,他很自負,也確實有自負的理由。

此時此刻,孫傳庭就對鎮守南京的史可法有絕大的不滿

史可法,方正有餘,機變亦有一些。而最大的軟肋就是進取不足,爲人處世是沒有問題,但涉及國家政務,就顯的優柔寡斷,信心不足。

早在孫傳庭剛到徐州之時,就寫信叫人快馬送到南京,勸史可法與他一起聯名,一個是鎮守留都的閣部大臣,是東林黨的領袖人物,有十足的號召力,而孫傳庭自己則是督師大臣,與高傑一起握有重兵,兩人聯名號召,命令黃得功等鎮即刻起行,齊集在徐、州、鳳、壽等地,然後由史可法領頭,以勤王或是北伐之名,北上援救君父,最少,要造成一種浩大不可侮的聲勢出來

闖賊在山東沒有多少兵馬,河南一帶也很空虛,而山東和河南一帶的士紳和官吏也不停的在給流賊的僞官政權添亂,闖賊在很多地方都無法治理。

這樣的局面,只要有人登高一呼,自然是四方響應,局面就會大有不同。但不知道爲什麼,史可法對他的提議反應冷淡,而四鎮中除了高傑一鎮可以爲孫傳庭掌握外,其餘三鎮也根本對他不加理會。

這裡頭,當然有很多原因,比如劉良佐驕悍不法,而黃得功跋扈自負,劉澤清則與東林黨關係密切,和左良玉一樣,都只聽東林黨的命令而行事。

現在京師情形不明,三鎮也是紛紛從河南山東等地剛撤下來,行北伐之事,也確實有力不從心之感……但這一切都不是理由,關鍵還是史可法的態度曖昧不明

而到了今天,北伐尚且遙遙無期,根本對京師的大局無法造成一絲一毫的影響,據孫傳庭聽到的消息來說,史可法等人每天會議扯皮,根本一無決議可言……這樣的結局,自然是叫他深爲失望了

不過,孫傳庭自從崇禎十三年被下獄,然後又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心志之堅,也早就不是常人能比,在十分困難的情形下,他還是派出了自己的兩千多撫標,步騎都有,沿着運河驛道北上,大造聲勢,託言北伐,用這種舉措來吸引山東和河南等地闖軍的注意力……萬一皇上和太子從運河南下,他的舉動當然就是一種有力的接應了

但,十來天的功夫,他的部下前鋒已經抵達泰安附近,也派探子更北上打聽消息,可惜京師方面的消息都是含混不清,有人說皇上已經殉國,因爲宮中有太監看到皇上和王承恩上了萬歲山,也有人說皇上和太子都不知所蹤,更有人說是從運河南下,已經在趕往淮安的途中……當然,由天津出海的傳言也不少,只是當時的人對海道實在是不大瞭解,這個真實的情況反而被掩沒在很多似是而非的流言之中,變的不那麼真實和可靠了。

在衆多的幕僚和下屬面前,孫傳庭還是那副剛愎自負的樣子,似乎什麼事都在他的掌握之中,衆多流言和京師情形,都無可介懷。

但只有在他自己獨處的時候,想起皇上不能南下,而南方勢必陷入自亂,而皇太子有知遇之恩,更有援手相救之德,孫傳庭相信,若不是皇太子在朝中爲他說話,暗中活動,以他在朝中毫無根基,甚至和東林黨有很大沖突的情形下,上次自渭南不戰而逃,很可能在途中就遇到錦衣衛的校尉,出詔旨將他立斬,最少也會押赴京師,關在獄中審問,或是明正典刑。

“若不是殿下,吾屍骨已經腐敗矣可吾一無所能,只能枯守等候消息,思想起來,真是一無所用”

在公廳之中,自己一個人獨處之時,孫傳庭繞室彷徨,惶然無計。

該做的,他也是全部都做了,但除了徐州這一小塊地方之外,以他任官的資歷和實際的影響力來說,在南直隸這一塊,他的影響力實在是小的可憐,不要說和史可法等東林黨人比,就算是和鳳陽總督馬士英相比,也是遠遠不如,畢竟馬士英在南直隸這裡任官多年,包括劉良佐等鎮在內的不少軍鎮受過他的直接指揮,在朝中也有不少同盟,相比於史可法,孫傳庭倒是看了出來,這個馬士英頗有手腕和心機,是一個應該正視的強勁對手。

天下這盤棋已經亂了,以往種種已經不足以爲法,而很多原本默默無聞之輩,在此時此刻,反而是變的舉足輕重起來。

就在孫傳庭繞室徘徊的時候,一個長的很漂亮的中軍官快步到他的身邊,低聲道:“大人,高傑總兵官說是身體不適,聽了大人的宣召後派了一箇中軍遊擊來,說是大人有什麼吩咐,交代給這個遊擊回去照辦就是了。”

孫傳庭和高傑一路從陝西過來,兩軍時分時合,到了山東一帶,兵部行文,將一些零散武裝劃給了孫傳庭的督標,到徐州後,又兼併了本地武裝,增強實力,現在他和高傑兩部合兵有四萬三千多人,騾馬有一萬一千餘匹,南直隸一帶的四鎮兵馬,以徐州一鎮爲最強。而督標有六千三百多人,兩千一百多匹騾馬,實力也並不弱,不過相比起高傑所部,還是差的老遠,而立腳徐州後,高傑也是漸漸與孫傳庭離心離德,不大聽使喚了。

“哼,那就叫那個遊擊進來”

倒是出乎部下的意料之外,孫傳庭並沒有發火,只是面色變的越發嚴峻起來。最近這一段時間,高傑的動向詭異,實在叫他非常擔心。但自己實力有限,如果中央威權在,猶可挾制高傑聽令,現在這個時候,綱紀不行,再想如以往那樣視武將爲奴僕,也確實是不大合時宜了

第145章 南京(33)第318章 會戰(54)第232章 轉折(22)第244章 轉折(24)第252章 轉折(32)第177章 變化(3)第309章 會戰(45)第157章 南京(45)第237章 轉折(17)第64章 熱血(7)第154章 南京(42)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章 南京8第281章 會戰(17)第15章 一揖第43章 軍師第258章 序幕(4)第189章 變亂(6)第308章 會戰(44)第一百一二十九章 南京20第133章 南京(21)第177章 變化(3)第84章 睥睨第84章 睥睨第57章 陷落第231章 轉折(21)第264章 序幕(10)第15章 一揖第97章 風雲(13)第164章 淮上(2)第33章 羣英會(3)第342章 決勝(17)第178章 變化(4)第38章 羣英會(8)第2章 親人第59章 熱血(2)第14章 先聲第193章 餘波(1)第11章 瘋狂第239章 轉折(19)第144章 南京(32)第157章 南京(45)第185章 變亂(2)第98章 風雲(14)第274章 會戰(10)第85章 風雲(1)第330章 會戰(39)第88章 風雲(4)第314章 會戰(50)第339章 決勝(14)第187章 變亂(4)第159章 南京(47)第195章 餘波(3)第179章 變化(5)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六章 南京14第192章 變亂(9)第335章 決勝(10)第259章 序幕(5)第150章 南京(38)第174章 李巖(3)第311章 會戰(47)第78章 密議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三章 南京11第195章 餘波(3)第239章 轉折(19)第6章 人心第185章 變亂(2)第140章 南京(28)第233章 轉折(13)第207章 餘波(16)第27 年末第一百一二十九章 南京19第263章 序幕(9)第59章 熱血(3)第136章 南京(24)第205章 餘波(13)第289章 會戰(25)第283章 會戰(19)第139章 南京(27)第231章 轉折(11)第150章 南京(38)第232章 轉折(22)第164章 淮上(2)第233章 轉折(13)第68章 熱血(11)第217章 收穫(10)第98章 風雲(14)第42章 好手第68章 熱血(11)第230章 轉折(20)第155章 南京(43)第335章 決勝(10)第301章 會戰(37)第217章 收穫(10)第319章 會戰(55)第252章 轉折(32)第339章 決勝(14)第185章 變亂(2)
第145章 南京(33)第318章 會戰(54)第232章 轉折(22)第244章 轉折(24)第252章 轉折(32)第177章 變化(3)第309章 會戰(45)第157章 南京(45)第237章 轉折(17)第64章 熱血(7)第154章 南京(42)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章 南京8第281章 會戰(17)第15章 一揖第43章 軍師第258章 序幕(4)第189章 變亂(6)第308章 會戰(44)第一百一二十九章 南京20第133章 南京(21)第177章 變化(3)第84章 睥睨第84章 睥睨第57章 陷落第231章 轉折(21)第264章 序幕(10)第15章 一揖第97章 風雲(13)第164章 淮上(2)第33章 羣英會(3)第342章 決勝(17)第178章 變化(4)第38章 羣英會(8)第2章 親人第59章 熱血(2)第14章 先聲第193章 餘波(1)第11章 瘋狂第239章 轉折(19)第144章 南京(32)第157章 南京(45)第185章 變亂(2)第98章 風雲(14)第274章 會戰(10)第85章 風雲(1)第330章 會戰(39)第88章 風雲(4)第314章 會戰(50)第339章 決勝(14)第187章 變亂(4)第159章 南京(47)第195章 餘波(3)第179章 變化(5)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六章 南京14第192章 變亂(9)第335章 決勝(10)第259章 序幕(5)第150章 南京(38)第174章 李巖(3)第311章 會戰(47)第78章 密議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三章 南京11第195章 餘波(3)第239章 轉折(19)第6章 人心第185章 變亂(2)第140章 南京(28)第233章 轉折(13)第207章 餘波(16)第27 年末第一百一二十九章 南京19第263章 序幕(9)第59章 熱血(3)第136章 南京(24)第205章 餘波(13)第289章 會戰(25)第283章 會戰(19)第139章 南京(27)第231章 轉折(11)第150章 南京(38)第232章 轉折(22)第164章 淮上(2)第233章 轉折(13)第68章 熱血(11)第217章 收穫(10)第98章 風雲(14)第42章 好手第68章 熱血(11)第230章 轉折(20)第155章 南京(43)第335章 決勝(10)第301章 會戰(37)第217章 收穫(10)第319章 會戰(55)第252章 轉折(32)第339章 決勝(14)第185章 變亂(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