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有凌巴等人站出來表示了反對,但在朝野上下都是擁立大皇子劉辯的高昂呼聲的浪潮中,這也不過是幾朵並不足以翻天的小浪花而已,隨後便沒有人在意他們說什麼了,因爲基本上在大衆的浪潮中一切已成定局。
這一次朝會到這裡算是告一段落,當然總結(性)的場面話是少不了的,就算沒法堵住凌巴這些人的嘴,但例行公事也是少不了的。
比如說……
“先帝駕崩,海內悲矣,但國不可一日無君,如今內亂新平,百姓思安,爲承平天下,故茲命遵從祖制,奉行大道,擁立新帝。大皇子劉辯,正宮皇后所出,乃先帝嫡長子,(性)敏而好學,沉穩多如故。夫君上者所爲,在於仁心治術,辯出其者多矣,宜君於萬民。天下痛失君王,本宮痛失夫君,然生大於遠者,應以時爲重,故以祖制、爲萬民於天下,冊封先帝嫡長子、大皇子劉辯爲新帝不日登基;二皇子劉協爲陳留王……”這是一封以何皇后的口吻寫就的懿旨,其中當然也代表了何進以及那些擁立劉辯之人的高昂呼聲。
對於他們這些人來說,這是一個成功的交易,彼此互惠互利,將各自的利益達到最大化,這可以說是一次幾近完美的合作,他們當然有理由慶祝和興奮。
至於這之後,會不會因爲利益糾紛還是什麼相關因素而分道揚鑣,就不是現在他們要考慮的問題了。
曹操眼神閃爍着,但在這個時候還是謹慎的保持了沉默,又恢復了之前的安靜狀態,只是誰也不能夠因此小瞧於他了,他剛纔突然冒頭的舉動可是給許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儘管他是擺了凌巴一道,但某種程度上也算是將自己也擱了進去,凌巴雖然隱約能夠看清他的心思,對此卻也懷着疑惑。
至於凌巴自己,則是幾次張了張嘴,最終還是沒有多說什麼,到了現在這樣,說什麼也沒有用了,看着何進得意的模樣和初(露)的崢嶸和囂張,還有羣臣齊齊呼應的場景,只是在心裡面嘆了口氣。
事情發展到了這一步,已經不是他一個人的力量或者是他和曹操等少數幾個人的力量能夠改變的了,更何況,曹操爲什麼在關鍵時刻會選擇站在他這邊,這還是一個問題,而他現在除了暫時的退避和妥協,並做不了太多其他的事情。
要知道雖然他在這種時候站出來對劉辯和何進表示反對,但多數人都只是以爲他和劉協皇子師生情深,纔會有這種貌似異想天開的想法,當然他們也選擇(性)忽略了劉辯其實也是凌巴學生之一的事實。
而凌巴也懶得去解釋,今天這件事情結果其實早在預料中了,凌巴與其說想要改變什麼,倒不如說只是爲了心中的某些念頭而做的一些嘗試,也就僅此而已了。
成功也就罷了,不成功其實也沒什麼的不是麼?
朝會的最後,就在快要結束的時候,本以爲也就會這麼平靜下去直到完成,但出乎大多數人意料的是,一直都保持着一個很好的類似於“傀儡”形象的小劉辯,卻突然離開龍椅然後毫無預兆地站了起來,要知道之前他是扮演着連“花瓶”都不如的角色的,在場衆人雖然沒人敢對他不敬,但在年齡上卻實在難以在短時間內對他產生多少認同感,所以在這之前一定程度上他也一直是被大家所忽略的,現在突然站起來,莫不是孩子心(性)想要賺到點兒認同感?
不過很快大家就不這麼想了,因爲劉辯在站起來之後,還很快開始走了起來,而且明顯是要下金殿而來,正是朝着文武衆臣列隊的地方,對這一點感到相當驚訝的,當然也包括凌巴。
小男孩的身高因爲年齡當然還不高,其實他今年已經十二三歲了,在這個時代裡也算是一個小大人了,不過因爲皇室的經歷,使得他看似沉穩的表面,卻也能夠讓人很明顯的看出些稚嫩來,不像是馬超的經歷,又不像是趙雲的單純,更詭異的是,此時雖然身上也沒有穿上龍袍,不過站在那個地方,臉上雖然還帶着一絲稚氣,但或許是因爲場景映襯的緣故,卻已經初具一點皇帝的威嚴,讓凌巴產生了一絲錯覺:或許這樣也不錯?
不過隨即他就不定會這麼想了,因爲劉協這個時候已經整個人都走了下來——從金殿上下來,愣神沒來得及攔住他的何皇后對自己同樣愣住了被他這突然舉動搞了個措手不及以至於好久都沒有反應過來的兄長示意了好幾下,才終於提醒後者應該要去將小劉辯拉回去,但這個時候劉辯小小的身子已經走到了金殿下,和羣臣一般的平面上,不過因爲劉辯的身高緣故,在這個現在已經被確定了將成爲新君的小男孩面前,衆人可不敢有絲毫的不敬,包括凌巴都是紛紛躬下了身體,差不多剛好和劉辯的個頭齊平。
劉辯卻不管這些,更沒有在乎身後緊追過來的大將軍、國舅爺,他的目標很明確,很快大家也都看出來了,他是朝着凌巴的位置走去的。
凌巴雖然微低着頭,其實一直注意着他的動向,看到這裡也不(禁)一挑眉,和其他人差不多,對於劉辯的行爲他也表示很不解,雖然接下去肯定就會揭曉答案,這種未知既有一些刺激也讓人免不了的不安。
要說他和劉辯的關係,說不上不好,卻也說不上太好,實際上一直以來在教授的時候,凌巴的偏愛是很明顯的,對於劉協他可以更多的容忍,自然更不會吝惜自己的誇讚,但對於劉辯卻明顯吝嗇得多,而且劉辯很少表現的機會,就算凌巴想要表揚他什麼,也找不到一個好的理由。
這也讓得凌巴此時在面對劉辯的時候,竟然不知覺有了點兒心虛,尤其是劉辯小小的身體、短促快速卻有力的步伐,竟好似在給他增加一種莫名的壓力。
其實不只是凌巴這樣想,周圍一干文武都不免有這樣的感覺,起先以爲是錯覺,但接着才發現,這個孩子這看似無意的舉動,卻竟然將滿堂文武都牽繫進來,隨着他的節奏而走,就連身後的何進都不自覺放慢了一些腳步,或許也有對自己侄子的一種本能的期待,或許也有不知覺被這種莫名其妙的氣勢所攝的緣故,總之很複雜,氣氛更詭異。
然後在衆目睽睽之下,早已經成爲了一時焦點的劉辯,這個不知不覺間已經登上了這個人世權力極巔的少年,開始解開了衆人心中的謎團。
“老師。”終於到了凌巴身前,看着和羣臣一樣微弓着身子、看起來沒什麼兩樣的凌巴,劉辯停頓了一會兒,目中光芒閃爍未明間,微不可查的一聲嘆息,在凌巴詫異的眼神就要擡起頭來看着他的時候,他卻先對着凌巴拜了一拜,見此一幕,衆臣立刻大譁。
整個朝堂先是片刻的冷靜,然後像是被點燃了的火藥桶一般,在瞬時炸開了鍋,一陣陣聲潮開始從四面八方席捲過來,考驗着凌巴的耳鼓膜,他能夠聽到他們各種議論,各種語氣、複雜難明。
這其中大部分是來自於文官方面的討論,而且是除了三公之外的其他人,至於三公和凌巴關係或是不錯,或是因爲某些緣故不會隨便和他撕破臉皮,而武將要不然就是站在他這一邊,不站在他這一邊的,也沒能夠在第一時間反應過來,議論的內容更是千奇百怪、不一而足,這個說這不合祖制、凌巴一介武夫怎麼能夠受新帝這般禮遇,那個說陛下實在太亂來、這樣玩過頭了——還以爲是孩子心(性)在玩兒一般,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說法,反正每個人似乎都能夠說出一套道理來。
當然這些人肯定不會這麼直,語氣還是很委婉的,既能夠表達出這樣不滿的意思,又不會讓人覺得生硬。
要說,劉辯的這突然舉動確實出乎了大多數人的意料,就是何進也沒有想到劉辯拜的第一個人居然會是凌巴,凌巴自己更是完全沒有料到——他和劉辯的關係雖然不差,但也絕對沒有好到這種程度,而且自己當初沒有支持他上位,他應該聽說過,這個年紀的孩子,再早熟,但畢竟不太經世事,說不定因此怨恨起凌巴來都不一定。
但此時光光是劉辯這一下子,就足夠凌巴身份地位尤其是在其他大臣會隨之水漲船高,這是肯定毫無疑問的,即便是這麼多大臣對此不認可,但也不能夠否認這一點效果確實在客觀上達到了。
凌巴愣了一會兒後,還是很快反應過來,趕緊就要上前一步扶起劉辯,上面的何進這個時候已經走了下來,他始終皺着眉頭看着這一切,此時已經到了劉辯身後,沒等凌巴上前來接觸劉辯,已經拉過了劉辯,在一片混亂的聲潮中,突然中氣十足的高盛喊了一句:“退朝!”
衆臣一時安靜下來,氣氛再次變得詭異起來。
“退朝!”然後隨着小乙子最後的這一聲唱喏,這一場一波三折、起承轉合的朝會,終於又在一片詭異的氣氛中宣告結束了,而凌巴看着劉辯被何進拉回去,那小小的背影裡面,不知道隱藏着什麼,讓他皺眉不止。
不過現在更需要的,還是要去和智囊團商量一下接下來該怎麼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