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北返

接到許平要自己去南京拜見他的命令後,李成棟有些猶豫,最近軍中謠言四起,說北方已經一片糜爛,李成棟倒不覺得順廷形勢差到這種地步,但可怕的是猜疑已經出現在順軍內部。大量北方前明降軍倒戈讓不少順軍嫡系將領又驚又怒,已經有人放話說凡是降將都不可靠,應該將他們解除兵權監視起來。

這種言論當然不是出自吳王之口,但是李成棟不知道吳王會不會受到這種情緒的影響,受到許平召集令的不止他一人,比如劉良佐就打算藉口軍情緊張先看看再說。李成棟的左右也有人進言先裝病看看,現在順廷後院起火,就是許平再不放心也不會用武力解決,聽調不聽宣乃是在亂世安身立命的不二法門。

可是李成棟自認爲投降以來自己立下赫赫戰功,如果這個時候走以前在明廷統治下的老路,讓順廷和吳王起疑就會讓自己之前的辛苦付之東流。正在李成棟猶豫不決的時候,有人報告吳三桂接到命令後立刻把軍務交給副將,星夜趕去南京了。

“富貴險中求,現在用人之際,我又立過那麼多戰功,大將軍應該是交代一些軍務吧。”雖然不太清楚到底是什麼秘密軍務要去南京親自領命,不過李成棟最後還是決定去見許平。

在快到南京的時候,李成棟追上了同樣只帶親衛的吳三桂,兩人並肩去大將軍那裡領命。

“兩位將軍來得正好,”見到他們二人後許平顯得很高興,他目前最關心的是降軍的士氣:“軍心如何?”不等二人開口許平又補充道:“實話實說,我知道最近軍中謠言四起,說我要對諸君不利,就連我打算退兵,有人也不同意讓諸位鎮守後方。”

“大將軍要退兵嗎?”李成棟吃驚不小,現在福寧軍數萬雲集在福建、浙江邊境,現在退兵很容易被對方追擊,在李成棟的心裡,最好還是讓北方自己設法頂住,至少先集中力量解決了福建,擊潰明軍主力後再考慮撤軍問題。

吳三桂也有類似的想法,他還指望靠平定福建、關東立功,好博取裂土封王的資格呢:“大將軍,實不相瞞現在軍心確實不穩,將士們哄傳北京即將不保,要是此時退兵恐怕三軍更是會議論紛紛。”

“北京確實有可能不保,如果我們不回師的話主上恐怕要退到黃河以南。”許平直言不諱地說道。

“如果主上肯暫時退讓,那不如先把北京讓給插寇吧,”吳三桂只關心他的功勞,忙不迭地說道:“等削平了閩粵,我們後顧無憂再北伐不遲。大將軍,主上若是真想得通也好,我們在北方的兵力現在太分散了,好比一隻手掌平攤在桌子上,這樣打人是不痛的,要是後退聚集起來就可以攥成拳頭,然後再狠狠地打出去。”

“如果是在以前,吳將軍說得不錯,但是眼下不同過去,我們軍隊依賴大量火器、火藥,再不是幾十年前只要有刀槍就可以了,北京目前的火藥產量佔我們的軍需的一半,浙江的生產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恢復,我們萬萬不能丟掉河北。”

“只要拿下福建”吳三桂還待再說,依靠之前的繳獲,前線部隊一時間不會擔憂物資告罄,他覺得只要打垮福寧軍奪取福建,就是丟掉北京也不吃虧。

“要是打不下福建怎麼辦?再說就是打下福建,還有廣東,我們到時候還是不是繼續向南打?如果我們不打齊國公還是會****福建。插寇挑這個節骨眼入關,就是覺得我們主力在南方和齊國公對峙,抱着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心思,我們拼個兩敗俱傷豈不是便宜了北虜?”許平覺得既然對面已經是黃石主政,那麼軍隊打得再兇也和百姓關係不大,但北虜入關就完全不同,所過之處百姓勢必死傷慘重,他並沒有忘記和李自成的約定:“主上興義兵,解民倒懸,哪能說放棄河北就放棄河北呢?”

見許平心意已決,李成棟只好悻悻地問道:“大將軍要末將做什麼?”他估計許平無外是拉攏人心,安撫降軍以便能夠順利回師。

周洞天的反對意見讓許平重新思考了一下自己的決定,確實如他所說讓降軍在嫡系後方存在危險,自己帶兩營兵馬離開後南京空虛,降將知道北方危急說不定會起什麼心思。但讓前衛等三營拖後鎮守就更加危險,降軍會覺得順軍是在讓他們斷後送死,到時候福寧軍一涌而出他們就算不立刻倒戈,只要潰散逃竄就會讓整個江南大亂,這片領地順廷剛剛建立統治,根本經不起折騰。

“我已經保舉李將軍爲川王,吳將軍爲遼王,主上已經同意。”許平拿出一封僞造的李自成八百里加急信件給二人過目,他倒是向李自成提出了類似的要求,不過現在形勢危急許平就從權假造李自成的信函:“只是兩位將軍的封地,一個目前還淪陷在北虜之手,另外一個則朝不保夕,實在是有些拿不出手啊。”

許平衝着兩個又驚有喜的將領笑道:“主上信上說得很明白,兩位將軍的封地得等到收復後才能正式封建藩國,不然豈不是空話。”

僞造的信上沒有具體說明封藩位置,只是含含糊糊地說會把吳三桂封在遼東邊疆,李成棟封在川邊,這要等擊退北虜收復失地後視具體形勢和功績而定。

“主上英明,臣等受之有愧。”李成棟和吳三桂趕忙向北方叩拜,他們二人都沒想到自己居然能和許平、孫可望、李定國這樣的功臣並列,當初順廷雖然有人提議封藩雲南作爲大順屏蔽,不過高一功到現在還沒有撈到正式的任命。

兩個新貴馬上變得意氣昂揚,不過他們二人也知道順王既然下了這麼大的本錢,那肯定要求的回報也不會很輕:“主上有何旨意?”

“我會讓前衛、後衛,神射三營留在邊境防備福寧軍,近衛營會調回南京鎮守,而裝甲營會在浙江駐紮,以防有宵小賊心不死妄圖尋機作亂。”許平計劃把帶來的南征軍精銳都留在江南,現在五營兵馬共計有三萬餘人,足以確保其他各軍的忠誠,安定江南新降地區的人心:“兩位將軍的兵馬我記得有四萬人吧,跟我回師北方。”

“末將遵命。”

“末將遵命。”

李成棟手下有一萬五千兵馬,是江北軍中最有戰鬥力的一支。吳三桂現有有兩萬多關寧軍,他從崇禎皇帝手裡拿到了數目極其可觀的軍資,裝備比江北軍還要精良。此番南下前吳三桂留強汰弱,雖然兵力從四萬減少到兩萬,但戰鬥力反倒有所提高,比鬱董之流的部隊要強大得多。

“此事不要大肆宣揚,”許平囑咐二人不要把透露給他們的順王旨意宣揚得天下皆知,還有就是軍隊要儘快、儘可能不動聲色地抽調回南京,做好北返的準備:“沿途已經給我準備好了驛馬,我明天就啓程先返回北京,兩位將軍帶兵回到南京後從速沿運河北返山東,南京這裡的事情我已經讓周將軍安排好,山東的鐘防禦也正在籌集給兩位將軍的沿途糧草。”

“大將軍要孤身北返麼?”

“是的,主上急召我進北京商議黃河的防禦還有****山西事宜,這件事也先不要外傳,兩位將軍心中有數便是。”

送走兩人後,許平馬上按計劃帶着幾個隨衛,一路不露行跡、不張旗號,沿着官道向北疾馳回京。

途徑鳳陽的時候,許平讓部下去換馬,自己則抽空趕去宋王府。

突然見到許平讓朱慈烺嚇了一跳,見許平一身平常打扮知道他不欲引人矚目連忙引他到內室。

“殿下一起安好嗎?我本想平定閩粵後再來拜會殿下,沒想到會來得這麼倉促。”攻破南京後,李自成就讓朱慈烺就藩鳳陽去守他的祖墳,願意跟他走的宮人、太監都一起放去。許平擔心有人欺負這位亡國太子,一直想着要來親自看一眼,這次路過就來了卻這番心事。

“堂兄”朱慈烺見許平皺眉擺擺手,就換了個稱呼:“吳王殿下,順王知道你的身世了嗎?還是這個吳王只是個巧合?”

“主上寬宏大量。”許平點點頭算是承認了:“只是此事不需外人知道,還望殿下爲我保密。”

“王兄放心,小弟就是連太妃她老人家都沒說。只是”朱慈烺頓足道:“王兄爲什麼要告訴順王?”

“如此便好,”許平猜測對方可能是在遺憾自己沒有反心,對稱呼也懶得計較了:“主上待我恩情深重,何況君臣之份已定,我不願行欺君之舉。”

“王兄此番匆匆北返,是爲了山西之事嗎?”朱慈烺又問道,見許平沒有回答的意思,便請他稍待。離開片刻後,朱慈烺又轉回來,把一張清單交給他:“王兄,得知北虜入寇後,太妃娘娘和小弟就準備好了這些東西,打算捐給順王充作軍實。”

許平接過單子看了看,上面都是些玉器細軟,順王許可朱慈烺離京時,因爲對崇禎皇帝印象尚可就許他將後宮的東西打包帶走了一些,這張單子上不少都是朱家祖傳的貴重收藏。

“王兄,祖上以驅逐韃虜得此天下,雖然一朝失之,但凡是朱家子孫,皆不能坐視蒙兵再次入關。”

許平輕輕點頭:“殿下所言極是,我也是做這番想,不過這次我急着返京沒法攜帶,殿下還是交給南京吧。殿下放心,我不但會將韃虜逐出關外,更會犁庭掃穴,不留遺患。”

說完許平就要離去:“既然殿下平安,那我就告辭了。”

“王兄,還有一事,”朱慈烺又道:“救火營頭上的白羽,乃是王兄父皇所賜,獎勵他們浴血關外抵禦外辱,三十年過去了,後來者已經忘記了這白羽的起源。弟以爲王兄當收回這白羽,莫讓王兄父皇所賜蒙羞。”

許平想了想,道:“殿下放心吧,無論救火營在窮途末路之時是否再次請降,我都不會再這個營的名號留存於世,他們頭上的白羽,當然更是休想保留。”

進入河北的府縣此時個個如臨大敵,一日三驚,到處都是蒙軍襲來的流言,縉紳富戶紛紛攜家帶口逃向山東。許平抵達黃河渡口時,注意到北岸已經是人滿爲患,無數人把金銀持在手中向舟子揮舞,但仍欲求一渡船而不可得。

許平乘坐的這條渡船是順廷的官船,上面的旗號清楚地說明此船絕不載客,可許平一行還沒有下船,遠處就有百姓向這裡涌過來,和周圍維持秩序的官兵推搡着拼命向擠到船邊。

搶到最前的一個人竭力想從官兵的手臂間鑽進來,高舉着手向着許平和他的隨從晃着手中的珠寶向引起注意:“老爺,這是小人家傳之物,價值千金啊,放小人一家渡河吧。”

這個人和其他人一樣都被順軍士兵攔住,看着官船重新駛向南岸,這個人突然失去了全身的氣力,跌倒在地上抱頭痛哭:“在這野地好幾天了,怎麼就是沒有船呢?我上有老、下有小,韃子來了該怎麼辦啊?這世道怎麼就是太平不了啊?”

北岸的野外到處都是露宿的百姓,青壯在寒冬裡搭建起簡易的帳篷,讓老人和孩子暫住其中。從道旁的人羣邊經過是,許平不時能聽到一陣陣張皇失措的喧譁聲:

“順王離開京師了!”

“韃子已經攻破紫荊關!”

“韃子沿河而來,保定已經失守了!”

順軍的兵丁和地方官已經放棄安撫百姓的努力,許平從接待驛站官兵臉上同樣看到了惶急,他們也不知道順廷是否會堅守河北,或是撤退到黃河以南任憑蒙軍蹂躪這一帶。

“全速趕往北京。”許平下令道,迄今爲止順廷還沒明確表態,路過山東時防禦使鍾龜年都開始着手準備迎接朝廷駕臨濟南。

第476章 作亂第438章 包庇第24章 世子 (1)第488章 擴軍第269章 友軍 (1)第454章 選戰(中)第303章 保守 (1)第298章 轉折 (2)第458章 風氣第433章 糊塗 (1)第493章 直覺第355章 海盜第131章 接戰第219章 夜襲 (2)第580章 退位 (2)第363章 影響第227章 默契 (2)第529章 戰機 (2)第161章 善後 (2)第132章 爭奪 (1)第399章 懸念第265章 決心 (1)第542章 大捷 (1)第27章 遺物 (2)第402章 勸降 (2)第504章 道義 (1)第566章 論述 (1)第550章 走私 (1)第387章 民心 (2)第241章 攻心 (2)第368章 受降第153章 針對 (2)第429章 自保 (2)第547章 軍歌 (2)第455章 選戰(下)第392章 初捷第267章 賭博 (1)第476章 作亂第64章 貪生 (2)第373章 西安第537章 攔截 (2)第361章 剿匪第374章 改元第47章 戀情 (2)第540章 缺口 (1)第55章 奪印 (1)第429章 自保 (2)第275章 招搖 (2)第66章 迷惑第565章 突擊 (2)第531章 纏鬥 (2)第243章 危難 (2)第37章 敲打 (2)第394章 決策第320章 決鬥 (2)第6章 變故 (1)第451章 期望第480章 曲終 (1)第259章 志向 (1)第484章 叛徒 (1)第416章 吸納第344章 前驅 (1)第122章 政務 (2)第479章 兄妹第541章 缺口 (2)第142章 醞釀 (1)第30章 乾孃 (1)第519章 假像 (2)第447章 北返第275章 招搖 (2)第241章 攻心 (2)第225章 戰俘 (2)第106章 孤軍 (2)第100章 募兵 (2)第11章 犄角 (2)第92章 賊x民 (2)第388章 軍閥第469章 拆臺第132章 爭奪 (1)第312章 責任 (2)第266章 決心 (2)第328章 誤判 (1)第308章 鞠躬盡瘁 (2)第531章 纏鬥 (2)第329章 誤判 (2)第455章 選戰(下)第328章 誤判 (1)第4章 自薦 (2)第21章 軍法 (2)第390章 對壘第407章 蘭臺第527章 迎擊 (2)第476章 作亂第362章 威脅第255章 弱點 (1)第499章 棄守 (1)第579章 退位 (1)第431章 官司 (1)第38章 邀請 (1)第15章 死地 (2)
第476章 作亂第438章 包庇第24章 世子 (1)第488章 擴軍第269章 友軍 (1)第454章 選戰(中)第303章 保守 (1)第298章 轉折 (2)第458章 風氣第433章 糊塗 (1)第493章 直覺第355章 海盜第131章 接戰第219章 夜襲 (2)第580章 退位 (2)第363章 影響第227章 默契 (2)第529章 戰機 (2)第161章 善後 (2)第132章 爭奪 (1)第399章 懸念第265章 決心 (1)第542章 大捷 (1)第27章 遺物 (2)第402章 勸降 (2)第504章 道義 (1)第566章 論述 (1)第550章 走私 (1)第387章 民心 (2)第241章 攻心 (2)第368章 受降第153章 針對 (2)第429章 自保 (2)第547章 軍歌 (2)第455章 選戰(下)第392章 初捷第267章 賭博 (1)第476章 作亂第64章 貪生 (2)第373章 西安第537章 攔截 (2)第361章 剿匪第374章 改元第47章 戀情 (2)第540章 缺口 (1)第55章 奪印 (1)第429章 自保 (2)第275章 招搖 (2)第66章 迷惑第565章 突擊 (2)第531章 纏鬥 (2)第243章 危難 (2)第37章 敲打 (2)第394章 決策第320章 決鬥 (2)第6章 變故 (1)第451章 期望第480章 曲終 (1)第259章 志向 (1)第484章 叛徒 (1)第416章 吸納第344章 前驅 (1)第122章 政務 (2)第479章 兄妹第541章 缺口 (2)第142章 醞釀 (1)第30章 乾孃 (1)第519章 假像 (2)第447章 北返第275章 招搖 (2)第241章 攻心 (2)第225章 戰俘 (2)第106章 孤軍 (2)第100章 募兵 (2)第11章 犄角 (2)第92章 賊x民 (2)第388章 軍閥第469章 拆臺第132章 爭奪 (1)第312章 責任 (2)第266章 決心 (2)第328章 誤判 (1)第308章 鞠躬盡瘁 (2)第531章 纏鬥 (2)第329章 誤判 (2)第455章 選戰(下)第328章 誤判 (1)第4章 自薦 (2)第21章 軍法 (2)第390章 對壘第407章 蘭臺第527章 迎擊 (2)第476章 作亂第362章 威脅第255章 弱點 (1)第499章 棄守 (1)第579章 退位 (1)第431章 官司 (1)第38章 邀請 (1)第15章 死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