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遼東郡王

二十丈的高臺,怎麼建?建不了,別看只是一個受降臺,但是你的要求太高了,二十丈,六十多米,全靠木頭搭,不好意思,怕你掉下來。

用石頭壘,更不可能了,工程更大了。

wωw✿t t k a n✿¢ Ο

怎麼辦呢?何稠在遼東城附近,找了一座土質相對鬆軟的小山包,剛好二十丈高,先放火,一把火將山上的林木燒了一個乾乾淨淨,然後兩千人開始將燒焦的林木砍伐乾淨,再以別處運過來的新土,覆蓋在焦土上。

從周邊山城拆卸下來的石板,鋪成上山的臺階,最頂上鋪出一塊平臺,這是皇帝站的地方。

滿山遍插旌旗,遠遠看去挺威風的,但是近觀的話,很粗糙。

何稠犯難了,這樣可交不了工啊,怎麼辦?

又是土又是石頭的,看上去實在不美觀,以當今皇帝的審美,怕是不過關啊。

“時間太緊,我們也沒辦法啊,”李春犯難道:“陛下在遼東城,這裡的城牆不能拆,可是拆周邊的山城,工程又太大了,根本沒辦法在陛下要求的期限內完成,眼下只能以碎石遮蓋黑土,略微遮醜吧。”

何稠無奈的點了點頭。

正常的受降臺,其實也就五六丈高,二十丈高的受降臺,史書上也沒見過。

何稠也沒有這個本事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造這麼高的一座高臺,宇文愷就算死而復生,也造不了。

想要美觀,肯定得是一色的,而且還得是石頭,因爲石頭彰顯莊重。

於是何稠趕緊跟兵部打招呼,讓他們調撥人手採集碎石,將整座山都鋪滿,反正一點黑色土壤都不能看到。

兵部也很爲難啊,將士們攜功而返,一個個傲嬌的很,你讓他們再出苦力,不合適。

於是兵部又去找民部,商量借點民夫,民部說,不好意思,我這裡實在沒有多餘人手。

最後沒辦法了,只能是強迫遼東城以及附近山城的高句麗百姓,充作苦力。

一般情況下,對於剛佔領地盤上的老百姓,是不會動粗的,因爲怕你搞事情,也不想再增敵意,不然以後沒法管。

殺些刺頭是無傷大雅的,但是你全面徵調,不合適。

果然,高句麗的本土百姓,非常牴觸,但是隋軍手裡的鞭子可不會手軟,於是近兩萬平民被徵調,去建一座受降臺。

整個高臺,被分爲九階,層次鮮明,寓意受降者爲九五之尊。

每層高臺上,都列有重兵,密密麻麻,其實也是爲了遮醜。

禮部這邊等到高臺建成之後,根據禮儀排練了幾場便上報皇帝。

太常寺選了一個良辰吉日,楊廣帶着自己的左右備身府,浩浩蕩蕩的出城。

高臺周邊大軍遍佈,羣臣分列兩旁讓開主道。

楊廣帶着蘇威、裴矩、宇文述、來護兒、楊玄感、牛弘等衆臣,在奏樂聲中,一步一步登上高臺。

登頂之後,楊廣的身邊只有他那十二個千牛備身,以及禮部尚書楊玄感,吏部尚書兼太常寺卿牛弘。

下方不遠處,禮部官員高聲誦讀着受降詔書,一念就是半個小時。

不過這位官員的嗓子是真牛逼,聲音高亢,字字清晰,莊嚴肅穆。

高元灰頭土臉的雙手捧着一個托盤,上面鋪着一面黃綢,放着一枚國璽。

其實他已經在禮部的引導下,排練過好多次了,前幾次步履盤跚,淚流滿面,但是今天,他不能哭出來。

當然了,也不能笑,祖宗英靈在天上看着他呢,做爲亡國之君,他已經進不了祖墳了。

高元就一個人,穿着一身羞恥的,花裡胡哨的降服,一步一步往高臺上走去。

半中間,有一座小方臺,高元需要在這裡停步,然後宣讀請降書,大概意思是,我愧對祖宗,愧對百姓,沒有治理好國家,但是大家不要擔心,現在有一個比我強百倍的君王,會繼續管理這裡,我們以後就是隋人了。

念這段話的時候,高元幾次忍不住差點哭出來,但是他不能哭,否則今後的日子不好過。

說白了,他就是個軟骨頭,也是一個賤骨頭。

楊堅警告過高句麗好多次,你們不聽,楊廣也警告你了,當初你要是老老實實去洛陽朝見楊廣,就沒有今天的事情了。

你說你賤不賤?當然了,一國之君首要考慮的還是自身利益,高元認定大隋早晚會收拾他,所以才提早準備,既然選擇硬剛,那你就有點骨氣,難道平壤城就找不到一顆歪脖子樹嗎?

唸完請降書,高元繼續往高處走,一直走到了楊廣面前。

而楊廣自然是一副居高臨下的態勢,冷眼盯着高元:

“彼之一方,雖地狹人少,然普天之下,皆爲朕臣,朕幾次勸告,汝若灑心易行,率由憲章,即是朕之良臣,然汝聚一隅之衆,昏狂驕傲,不從朕言,方有今日。”

高元面若死灰:“遼東糞土臣元,請大隋皇帝受降。”

楊廣嘴角一勾,牛弘上前接過國璽,然後往前幾步,朝着高臺下喊道:

“高句麗,亡!即日併入大隋版圖,設七郡,扶余郡、新城郡、遼東郡、國內郡、卑奢郡、烏骨郡、平壤郡,下設五十四縣.”

“冊封高元爲遼東郡王,忠武大將軍。”

接着,楊玄感又站出來,手裡拿着一卷稿子宣讀,大意是免除當地百姓三年賦稅,準其往中原經商,設遼東撫慰使,教化當地,按大隋制,予百姓重新授田。

至於那些本土大族,全部遷往內地安置,這其中應該就有高仙芝的祖上。

但是他們的遷徙,是分批次,一次遷不過去,歷史上高仙芝就是跟着他爹高舍雞遷徙到了安西,也就疆新那一片。

遷走貴族,就是怕他們造反,老百姓造反都是被忽悠的,把忽悠人的弄走,就會安穩很多。

受降儀式結束的第三天,東路軍傳來捷報。

國內城被衛玄攻克,淵太祚被俘,高建武自盡。

至此,高句麗整個版圖,落入大隋手裡,楊廣親征高句麗,得竟全功。

那麼接下來,楊廣要走了,他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去裝逼,當初朕要親征,你們不同意,現在看到了吧?還得是朕。

高句麗的的爛攤子,還需要有人收拾。

大隋本來就有遼東郡,但是治所只有一個通定鎮,眼下的新遼東郡,囊括了遼東城及周邊十餘座山城,太守還是鄧暠這個人是立了功的,楊廣賞罰分明,封了柱國。

其餘六郡,也都任命了太守,周法尚運氣不好,成了平壤太守,而且跟着他打高麗的兩萬大軍,眼下還不能走,需要消除一些小規模的叛亂。

他自己肯定不願呆在這個地方,但是皇命不可違,舉薦他出任平壤太守的,就是來護兒的慰撫使遊元。

所以說啊,讀書人的心眼很小的。

新城郡太守是渡河有功的薛祚,一個小小的驃騎將軍,一下子成了太守,聽起來挺牛逼,實際上是苦差事,他今後幾乎每天都得提心吊膽,擔心被當地人暗殺,在他看來,這樣的太守,不做也罷。

卑奢城的太守,是高以賢,他倒是還能接受,因爲這裡是大連,跨海過去就是他的老家渤海郡,朝海那邊望去,就是家鄉,其實也還行。

烏骨太守,是段文振的長子段絟,國內太守是黃君漢,扶余太守是楊萬石。

楊萬石快吐血了,我特麼是東宮左虞候率,太子需要我,憑什麼把我放在這樣一個地方?我不服。

於是他直接找他的大哥楊玄感和叔父楊約去給他求情,但是兩人這一次,沒搭理他。

你個笨蛋玩意,越是亂的地方,才能渾水摸魚,中原的太守,你敢亂來?但是在這裡,沒人管你,幹上幾年多撈點,就會把你調回去。

扶余城是哪,遼寧省開原市,好地方啊這是,地處松遼平原,糧食富庶,這你還不滿足?

咱大中國就那幾塊平原地區,都是產糧大區,你在東北平原的黑土地上做地方官,難是難了點,好處絕對不會少,就看你會不會幹。

七個郡的太守,除了周法尚之外,都是年輕一代,因爲輩分高的,楊廣不好意思把人家安排在這裡,所以只能讓年輕人來幹,但是你得留一個老成持重的,所以周法尚倒了血黴,被楊廣給留下了。

我一把年紀了,遠離故土守在這裡,周法尚欲哭無淚。

所以他早早便寫信派人送往京師,呈給太子,您可一定要儘快撈我,我不想死在它鄉。

大業七年,十月十三,楊廣走盧龍道,返回中原。

本來他從河北進山西,但是河北的叛亂還沒有結束,大臣們都勸他不要這麼幹。

於是楊廣只能走馳道,然後從雁門關南下去太原郡晉陽縣,驗收晉陽宮。

李淵這邊收到消息後,花費重金鋪設道路,清理縣城。

他監修的晉陽宮,極爲恢弘,內中用料奢侈,以顯帝王尊貴,原先他搞來的那點錢,早就花完了,一點油水沒落着,還欠了武家一屁股債。

但是這個債,他可不打算還,已經上報民部了,我是給陛下修皇宮,這個虧空,應該是你們民部解決。

民部這邊也是火大,舊賬未還,新賬又生,嗎的,這個阿婆面。

第586章 兩隻耳朵豎起來三六二章 張開覆滅第723章 三十歲整四三二章 七貴三一七章 秦王入陣曲第573章 命運的齒輪第661章 天下兵馬大元帥四零七章 齊人之福四三三章 李月暉三二四章 談判二七七章 十六猛士一三五章 文人優點第681章 我是不會批的四七章 夫妻恩愛一七零章 仁壽宮侍疾四一六章 肝腦塗地第728章 笨蛋也有大用處第696章 名和利的選擇四七一章 三個慰撫使八十章 有罪無功第503章 初步試探第698章 一鍋飯第681章 我是不會批的一五七章 老大無子一五三章 師徒情誼第679章 看透不說透第535章 大魚吃小魚第763章 告狀第503章 初步試探一零九章 不自量力二三六章 偶遇四零五章 太子(今天沒了啊)第699章 從墳裡挖出來第493章 廣西寧長真第644章 苛捐雜稅第575章 殺人者,楊堅也四五四章 左右驍騎第613章 氣暈了第646章 齊郡杜伏威第577章 口是心非基本素養第509章 水師相遇第657章 一步登天第529章 進退無路一四七章 再返京師三五三章 八議免罪二二二章 牛、羊、豬第683章 南面可汗一三零章 一人一半第552章 弒君者四六六章 棒槌兒子棒槌爹二四七章 驗明正身一九一章 后妃制度第655章 敗局第585章 你混蛋四三六章 地方勢力二五一章 四家瓜分八五章 手起刀落一零六章 不養閒人一三零章 一人一半第643章 各就各位四七四章 一兒兩女二五零章 武士彠第583章 荊州故人第539章 遼東郡王第715章 敗興一場二八一章 打的就是第一二五七章 一代權臣第734章 禮部侍郎一五零章 改姓宇文第536章 能屈能伸,方爲丈夫三八五章 差點掛了二六二章 四人封王二十七章 金蟬脫殼八九章 宇文都知七五章 舐犢情深四三四章 通達幹練三六九章 河北鉅鹿人三五九章 大儒門生八十章 有罪無功一七零章 仁壽宮侍疾二七三章 挖牆腳第742章 日月二門第608章 小奸巨猾四零零章 七姓十家第741章 父子相對而坐十一章 大興第一紈絝九二章 建成小兒四一八章 吏部選官三三零章 兩年再兩年六七章 御史中丞二十章 請殿下賜教一二九章 發佈公告四二八章 巴蜀問題四二四章 將相命格第607章 捨己奉公二七三章 挖牆腳第583章 荊州故人第716章 世民北上二一三章 來護兒第608章 小奸巨猾
第586章 兩隻耳朵豎起來三六二章 張開覆滅第723章 三十歲整四三二章 七貴三一七章 秦王入陣曲第573章 命運的齒輪第661章 天下兵馬大元帥四零七章 齊人之福四三三章 李月暉三二四章 談判二七七章 十六猛士一三五章 文人優點第681章 我是不會批的四七章 夫妻恩愛一七零章 仁壽宮侍疾四一六章 肝腦塗地第728章 笨蛋也有大用處第696章 名和利的選擇四七一章 三個慰撫使八十章 有罪無功第503章 初步試探第698章 一鍋飯第681章 我是不會批的一五七章 老大無子一五三章 師徒情誼第679章 看透不說透第535章 大魚吃小魚第763章 告狀第503章 初步試探一零九章 不自量力二三六章 偶遇四零五章 太子(今天沒了啊)第699章 從墳裡挖出來第493章 廣西寧長真第644章 苛捐雜稅第575章 殺人者,楊堅也四五四章 左右驍騎第613章 氣暈了第646章 齊郡杜伏威第577章 口是心非基本素養第509章 水師相遇第657章 一步登天第529章 進退無路一四七章 再返京師三五三章 八議免罪二二二章 牛、羊、豬第683章 南面可汗一三零章 一人一半第552章 弒君者四六六章 棒槌兒子棒槌爹二四七章 驗明正身一九一章 后妃制度第655章 敗局第585章 你混蛋四三六章 地方勢力二五一章 四家瓜分八五章 手起刀落一零六章 不養閒人一三零章 一人一半第643章 各就各位四七四章 一兒兩女二五零章 武士彠第583章 荊州故人第539章 遼東郡王第715章 敗興一場二八一章 打的就是第一二五七章 一代權臣第734章 禮部侍郎一五零章 改姓宇文第536章 能屈能伸,方爲丈夫三八五章 差點掛了二六二章 四人封王二十七章 金蟬脫殼八九章 宇文都知七五章 舐犢情深四三四章 通達幹練三六九章 河北鉅鹿人三五九章 大儒門生八十章 有罪無功一七零章 仁壽宮侍疾二七三章 挖牆腳第742章 日月二門第608章 小奸巨猾四零零章 七姓十家第741章 父子相對而坐十一章 大興第一紈絝九二章 建成小兒四一八章 吏部選官三三零章 兩年再兩年六七章 御史中丞二十章 請殿下賜教一二九章 發佈公告四二八章 巴蜀問題四二四章 將相命格第607章 捨己奉公二七三章 挖牆腳第583章 荊州故人第716章 世民北上二一三章 來護兒第608章 小奸巨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