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口是心非基本素養

楊廣這次離開,帶走的大官不多,朝堂很多大佬都留下了,因爲他自己心裡也明白,他是出去耍去了,把幹事的人都帶走了,這國家還運作不運作了?

蘇威、牛弘、裴矩、段文振、閻毗,被他帶走了。

裴矩是真的不想跟着對方晃盪,因爲他經常外出,勢必與楊銘接觸的時間就會變少,以至於楊約和東宮的關係越來越親密,這不是他想看到的。

這次留京的人當中,最令人意外的,是宇文述。

楊銘心知,這個人,是老爹留下來專門盯着自己的,因爲宇文述只對皇帝一個人忠心。

皇帝防太子,這是非常正常的,而楊銘想造他爹的反,當下也沒那麼容易,十六衛當中,大多是忠於皇帝的。

就目前來說,楊銘造反的風險大於收益,所以暫時不會這麼幹,畢竟高句麗順利滅了,楊廣今年雖然南巡去了,但還算消停,沒惹什麼大事。

武士彠把楊妙智娶回家,還不足兩個月,對方就懷孕了,楊銘不得不佩服武士彠的命中率,還挺高的。

也不知道這一世武則天還有沒有降生的可能,畢竟楊妙智今年不是四十四歲,而是三十四歲,不一定會像歷史上那樣生下三個女兒,也許會有兒子也說不定。

結束休假的楊銘,繼續主持每日朝會,查看今年報上來的士子名單。

“臣以爲,今年河北山東兩地的舉人,應予以優待,這對安撫當地,是有很大作用的,”說出這話的,當然是河北人盧楚了。

他現在是個光桿司令,內史省的大部份人都跟着楊廣走了,就他這個主官沒走。

民部侍郎韋津立時反駁道:“科考,是遴選天下有才之士,薄彼厚此,有違朝廷初衷,公平二字不要,國家信譽何在?”

楊銘監國的小朝會,人數沒有楊廣在時那麼多,也就三十來個人,有這些人其實就足夠了,楊廣那種朝會形勢,其實不妥,很多國家大計,其實是不能讓太多人知道的。

因爲國家也有陽謀和陰謀。

就像盧楚今天提出來的一樣,照顧山東河北,等於是將公平二字踩在腳下踐踏。

但他說的沒有道理嗎?有道理,而且非常合理。

這就牽扯到關中集團和關中以外集團的切身利益了。

楊約也表示贊成韋津,道:

“一碼事歸一碼事,山東與河北的安撫,朝廷這邊不會停,但不能因爲這個,在科考上做貓膩,真要泄露出去,豈不是讓天下士子心寒嗎?”

“誰會泄露出去呢?”民部尚書崔仲方道:“朝會議事不得外傳,這是古今以來歷朝歷代明令禁止的,我大業律上也是寫的明明白白,今天在坐的各位,沒有人會傳出去。”

真的沒有嗎?有,多了去了,但是他們也只會告訴自身家族當中的一些嘴巴嚴的人,方便家族對朝廷的任何政策,做出正確判斷,以便及時應對。

楊約笑道:“兩位都是出身河北,在這裡談優待河北士子,似乎不妥吧?”

“怎麼就不妥了呢?”第三個河北人吏部侍郎崔君肅說道:

“朝廷已經發文,正五品以上官員,親房不得參考,我們又沒有私心,當下形勢,如果能夠在科考上面照顧河北,魚俱羅在那邊也好做事,這是於國家有利的。”

中國的親戚關係,是非常之複雜的,真要展開來說,說不完。

但是大致可以分爲三大類,宗親、外親、妻親。

宗親就是以父系血緣爲紐帶,以得姓始祖爲主根的傳承支系關係家族,其中又分爲直系宗親和旁系宗親。

直系宗親,爲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兒子、女兒、孫子/孫女等,旁系宗親爲伯父/叔父、堂兄弟、侄兒/侄女、侄孫/侄孫女等。

而崔君肅口中的親房,是以自己爲基準,上兩代,下兩代的直系親屬。

打個比方,崔君肅這是正三品了,他的兒子和孫子,不得參加科考,至於人家的爸爸和爺爺,就不要說了,你想讓人家參加,還得去下面找人家呢。

楊銘眼下,也只能約束在這樣一個狹小的範圍,你要是把親房改成堂房,壓根就別想通過。

堂房是什麼?

堂房又分爲親堂和遠堂,親堂已經論到自己祖父那一輩了,遠堂就更遠了,到曾祖父了,包含了所有祖父和曾祖父的後代,這可是一大撥的人,你不可能給人家杜絕了。

今年也就是個試水,所以約束要小一點,就是杜絕許敬宗這樣的人,你爹都是禮部侍郎了,你特麼竟然去參加科考?還考中了。

大隋眼下的科考,還是脫離不了形式主義,楊銘要改,只能慢慢來,先把那些正五品的兒子們踢出去。

三個河北人,意見算是統一了,希望朝廷能偏向河北山東一點,關中集團這邊,肯定是不同意,因爲這麼一來,人家的切身利益,就受損了。

等於國家今年就招這麼多公務員,你河北山東佔了大部分名額,那我不就少了嗎?

雙方爭來爭去,河北三人完全不落下風,因爲這三個都身居高位,楊廣的扶持關中以外世家的計劃,得到了初步體現。

“好了好了,別爭了,”楊銘擡了擡手,纔算打斷了這場長達一個小時的脣槍舌戰。

楊銘淡淡道:

“科考創立之初,就是高祖皇帝給天下士子一個公平入仕的機會,正如楊約所說,一碼歸一碼,安撫河北山東,需要在其它方面想辦法,以科考優待,不合適,這是對河北士子的小覷,你們三個爲他們爭取,這是好心,但是河北士子會否覺得,我爲什麼需要朝廷的優待?難道我就比其它地方的士子差了嗎?”

崔仲方點頭道:“河北山東論學識淵源,不弱天下任何一地。”

這是實話,但這樣的實話,有人不愛聽,韋貞直接冷哼道:“舊齊佔據山東河北,以文立國,下場如何呢?”

這話一出,基本是劃分集團了。

楊銘一把抓起桌子上的硯臺就朝韋貞砸了過去,而且故意砸偏,真要砸中,可不好收場。

韋貞頓時噤若寒蟬,低垂着頭不敢吭聲了。

“再有此言,絕不寬赦!”楊銘環顧衆人道。

衆臣趕忙道:太子息怒。

楊銘看向韋貞,沉聲道:“九州四海皆爲大隋疆域,不要再有這樣的妄言,念你是一時口快,便不追究了。”

韋貞長鬆了一口氣:“是臣失言了。”

說罷,他起身朝着崔仲方三人揖手道:“望諸公海涵。”

三人也趕忙說沒關係,知道你是無心之失。

他們仨這是給太子面子呢,人家韋貞的閨女,是太子的女人,太子罵歸罵,是不會真的追究的。

而楊銘雖然嘴上說着,科考要公平,其實內心還是採納了盧楚的建議。

科考最後的殿試,考官有很多,但是最後點頭的,得是楊銘,所以他完全可以照顧河北與山東。

但是他是不能明說的,只能悄悄去做,到時候就算大家都看出來太子偏袒河北山東,但是你也不好說什麼,因爲人家今天把話都撂明瞭:要公平。

你難道敢說人家不公平?

所以啊,不要看人的嘴巴怎麼說,要看他怎麼做。

像楊銘這樣的掌權者,口是心非是基本素養。

關中集團是肯定要分化的,這是出於國家大局考慮,還能對山東河北有效安撫,何樂而不爲呢?

宇文述在今天的朝會上,什麼都沒說,皇帝不在的時候,他心裡沒底氣。

這段日子,他只要下了朝會,就會第一時間返家,任何人邀其赴宴都會婉拒,只爲等待陳淑儀的大駕光臨。

而陳淑儀在經過這段時間的掙扎,以及楊茵絳的勸說下,終於下了決心,前往許國公府。

楊茵絳是頂級聰明的,他猜到丈夫此番用意,是斬斷宇文述和楊暕之間的聯繫,只看兵部覆盤,丈夫根本就沒有去看,就知道這是要暫時放宇文述一馬。

宇文述的威脅大,還是楊暕的威脅大,楊茵絳用她的翹屁股想,也知道該優先對付誰。

在大隋,國公一級,正常情況下,只跪正一品的內命婦,陳淑儀是不夠格讓國公下跪的。

尤其是這個國公,曾經算是她爹。

但是楊廣當年已經讓陳淑儀認祖歸宗了,從皇家宗室譜牒中的宇文氏,改成了陳氏。

所以陳淑儀和宇文述的父女關係,已經不存在了,宇文述要是想跪,沒人會攔着他。

“臣宇文述,拜見太子良娣,”宇文述攜一干家眷,在大門口朝巷子外跪倒。

宇文述的夫人獨孤氏,是上前負責迎駕的,人家是從一品的外命婦,就比親王正妻低一級。

獨孤氏確實出自洛陽獨孤家,但是跟獨孤伽羅這一支比較遠,而宇文述的妻子,還是蕭皇后的親密友人。

陳淑儀不會不給面子,即使對方在自己小時候,時常苛待她,基本以下人視之。

“請良娣降車,”

獨孤氏擡起胳膊,任由陳淑儀抓着,走下馬車。

降車就是下車的意思,只有皇帝下車叫降輦。

一三二章 親疏有別第619章 總達衆材而不以事自任六四章 再闖東宮第716章 世民北上三二三章 河西五郡第720章 做人要給自己留退路二二七章 殺人滅口三六七章 咱們是祖宗第669章 大冢宰十二章 南北之爭七二章 佛道領袖二四七章 驗明正身一五一章 求助玄學第707章 尊師重道第637章 救荒法八三章 皆大歡喜二六一章 寡婦第732章 第二次辭職第610章 做事要做絕第660章 世嫡皇孫第647章第755章 風疾加氣疾二四七章 驗明正身一三五章 文人優點二六七章 教坊第692章 四大關係第696章 名和利的選擇二四三章 正月十五一零九章 不自量力第756章 兩全其美三六七章 咱們是祖宗一三八章 大興來人四二六章 處羅歸附一二八章 要錢要命八六章 左右之爭七五章 舐犢情深六五章 書房第704章 哪涼快哪呆着去一九九章 關中本位第500章 東阿程咬金一八四章 仁壽宮之變(一)第511章 兵械優勢第675章 晉城人清森吃剩飯四六二章 槍九色圖第621章 還輪不到你一九一章 后妃制度二九六章 高攬德一生二六五章 一生之敵三一一章 禍及妻兒四四一章 沒爹沒媽二一七章 葬於洪瀆川三零四章 貶奴賜爹第632章 田畝新制四六六章 棒槌兒子棒槌爹第570章 這不是毀我嗎?三九六章 罄竹難書第615章 地無三尺平二六六章 齊王醜事二五三章 羞辱嘲弄第603章 依律而行第588章 豪放派一六零章 傳國玉璽三零二章 一代名將二十八章 收藏家第595章 嘔第649章 滎陽有反賊第648章 兩撇鬍子第653章 江淮羣賊一九七章 戰場形勢十二章 南北之爭四五章 未雨綢繆第594章 雙子同出三四七章 我真的不知道二六九章 羣英薈萃第739章 隔代親三八八章 軟弱皇后四一三章 連跳三級二二二章 牛、羊、豬第591章 駙馬都尉三七一章 裴看穿二一七章 葬於洪瀆川九三章 祖籍九江第726章 五座大橋第561章 不準迎接四四一章 沒爹沒媽三五一章 死給你看七四章 家大業大三零二章 一代名將三六四章 遼西走廊三一七章 秦王入陣曲第551章 殺雞給猴看第506章 攻克遼東三六零章 各懷心思七五章 舐犢情深第571章 心如花木,向陽而生第612章 一諾千金第610章 做事要做絕三二九章 世子繼承二四六章 十二衛四府第760章 右僕射
一三二章 親疏有別第619章 總達衆材而不以事自任六四章 再闖東宮第716章 世民北上三二三章 河西五郡第720章 做人要給自己留退路二二七章 殺人滅口三六七章 咱們是祖宗第669章 大冢宰十二章 南北之爭七二章 佛道領袖二四七章 驗明正身一五一章 求助玄學第707章 尊師重道第637章 救荒法八三章 皆大歡喜二六一章 寡婦第732章 第二次辭職第610章 做事要做絕第660章 世嫡皇孫第647章第755章 風疾加氣疾二四七章 驗明正身一三五章 文人優點二六七章 教坊第692章 四大關係第696章 名和利的選擇二四三章 正月十五一零九章 不自量力第756章 兩全其美三六七章 咱們是祖宗一三八章 大興來人四二六章 處羅歸附一二八章 要錢要命八六章 左右之爭七五章 舐犢情深六五章 書房第704章 哪涼快哪呆着去一九九章 關中本位第500章 東阿程咬金一八四章 仁壽宮之變(一)第511章 兵械優勢第675章 晉城人清森吃剩飯四六二章 槍九色圖第621章 還輪不到你一九一章 后妃制度二九六章 高攬德一生二六五章 一生之敵三一一章 禍及妻兒四四一章 沒爹沒媽二一七章 葬於洪瀆川三零四章 貶奴賜爹第632章 田畝新制四六六章 棒槌兒子棒槌爹第570章 這不是毀我嗎?三九六章 罄竹難書第615章 地無三尺平二六六章 齊王醜事二五三章 羞辱嘲弄第603章 依律而行第588章 豪放派一六零章 傳國玉璽三零二章 一代名將二十八章 收藏家第595章 嘔第649章 滎陽有反賊第648章 兩撇鬍子第653章 江淮羣賊一九七章 戰場形勢十二章 南北之爭四五章 未雨綢繆第594章 雙子同出三四七章 我真的不知道二六九章 羣英薈萃第739章 隔代親三八八章 軟弱皇后四一三章 連跳三級二二二章 牛、羊、豬第591章 駙馬都尉三七一章 裴看穿二一七章 葬於洪瀆川九三章 祖籍九江第726章 五座大橋第561章 不準迎接四四一章 沒爹沒媽三五一章 死給你看七四章 家大業大三零二章 一代名將三六四章 遼西走廊三一七章 秦王入陣曲第551章 殺雞給猴看第506章 攻克遼東三六零章 各懷心思七五章 舐犢情深第571章 心如花木,向陽而生第612章 一諾千金第610章 做事要做絕三二九章 世子繼承二四六章 十二衛四府第760章 右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