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永別了,最後一位國相

西南的戰事從此變成了一場圍剿戰,可是秦國並沒有因此而受到太大的影響,秦國本身就非常的富裕,光是從齊國和後勝那裡收繳的財富完全能撐得起三場這樣的戰爭,毫不費力,何況秦國這些年來通過各種新政來不斷的增加國力,一個嶄新的帝國,實力尚且在巔峰時期,並不是幾次戰爭就能動搖根本的。

秦國,或者說大秦帝國,在經歷了數代人的奮鬥之後,來到了一個最巔峰的時期,無論是從戶籍疆域,還是從糧產武備等方面來說,如今的大秦都是一個巔峰,站在了前所未有的一個頂端。關於這一點,秦國的大臣官吏們都是知道的,也正是因此如此,大秦的官吏都顯得有些自大驕橫。

畢竟三皇五帝時華夏大地都不曾出現過如此強大的政權,這是華夏第一次出現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帝國,而趙括的到來,則是讓這個帝國比起原先更是強大了無數倍。趙括在這些年裡,一直都在思索,自己的到來究竟給這個世界帶來了什麼。趙括一直都覺得自己所做的不夠,覺得自己微不足道,故而到如今,他還是想要再做些什麼,多做點什麼。

這些年來,趙括的所作所爲,最終造就了這個遠超原本模樣的蠻橫大秦,趙括的行爲,就好像是將兩個截然不同的帝國給糅合到了一起。嚴謹而殘暴的大秦加上寬鬆而理智的大漢,兩個帝國強行被趙括融和在一起,地方的制度上,既有漢朝的孝悌制,又有那些板着臉的秦吏,既存在漢朝北軍這樣的常備武裝,又沒有丟失戍邊軍隊。

內政與軍事同樣強大,對內包容性極高的一個龐大帝國,正漸漸成型,趙括並不覺得這跟自己有太多的關係,畢竟自己就是個耕作在咸陽之外的老農而已。

西南的戰事,只是大秦百姓茶餘飯後,不對,如今還沒有可以喝的茶,應該是在飯後的談資而已,即使這次戰爭動用了楚地數十萬的百姓,可這也算不了什麼,因爲趙括的存在,李斯即使有意讓這些楚人在西南服上個幾年的徭役,也沒有辦法完成,因爲他知道,自己這麼做,趙括就一定會掄起柺杖來敲自己的頭。

故而,秦國這次的徭役,是分批次的,是不能耽誤農桑的,以及有償的,沒錯,秦國給這些參與徭役的百姓提供飯菜,以及一些額外的補貼,這樣下來,楚地百姓對徭役都沒有那麼大的牴觸了,當初楚王動用徭役的時候,可都是無償的。雖然這樣分批次的行爲會讓李斯變得更加忙碌,可是他也沒有別的辦法。

廟堂裡沒有人敢招惹趙括,他們在制定西南戰略的時候,張蒼曾提議,可以通過污染水源的方式來消滅西南的敵人,結果險些被趙括打死...且不說這樣會不會影響到周圍的楚地百姓,就是西南的那些百姓,也不能被這樣對待啊...那裡不只是有敵人,還有跟多無辜的百姓。

韓非曾多次聽到張蒼抱怨趙括太過迂腐,他只是笑了笑,卻沒有制止,大概正是因爲這樣與衆不同的迂腐,他纔會是所有人都敬愛的馬服君吧。

如今的趙括,一方面忙着西域的事情,而另外一方面,就是這大學的事情,趙括心裡的教育三步走戰略,一直都在被執行,負責啓蒙的小學,負責培養官吏的中學,以及學術研究機構的大學。小學算是基本定下了,在咸陽的第一小學,已經培養出了很多的少年,這些少年都接受過一些基本的教導。

他們完成了學業之後,身上的改變是巨大的...從各個方面來說,他們都成爲了基層的核心力量,他們認識文字,知道律法,知道數學,他們就像是廟堂與地方的聯繫者,打破地方上可能出現的壟斷勢力。而官吏們做了什麼違法亂紀的事情,這些接受過啓蒙教育的人也不會放過他,通過律法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而趙括的中學,用處就更大了,雖說到現在爲止,中學也只是培養出了第一批的畢業生,可是這些畢業生卻前往各地擔任官吏,可以說,中學在以後會源源不斷的給秦國提供新鮮血液,讓官吏機器運轉起來。而大學,則是剛剛修建了建築。在李斯的監督下,這座學府可謂是相當的豪華,近乎於一座全新的城池。

趙括從各處請來的學者,也是聚集在這裡,在趙括的引導下,開始了學術研究,當然,最開心的就是呂不韋,呂不韋所總結的《呂氏春秋》本來就是包含了百家的著作,如今百家會聚,呂不韋認爲這是改進自己著作的機會,他將自己的著作分發下來,並且表示,誰能改動書籍內的一個字,就可以從他這裡領取千金。

《呂氏春秋》作爲第一本由官方組織編寫的書籍,可以說是聚集了數千人的智慧,想要改動還是非常困難的,就算有人可以改動,礙於呂不韋的面子,大概也不會選擇動手。呂不韋坐在學者之中,擡起頭來,傲然的看着他們,看到百家學者看着自己的書籍,苦思冥想的模樣,他心裡滿是得意。

他終於完成了一本“完美”的著作。這些學者的身邊,有着紙和筆,若是他們覺得可以修改,隨時都可以動筆,只是,大家都只是看着,沒有人真的動手修改,趙括坐在呂不韋的對面,他看了片刻,忽然看向了一旁的筆墨,這一刻,呂不韋渾身一顫,卻沒有多說什麼,趙括看了看筆墨,又看向了手裡的書籍,呂不韋鬆了一口氣。

他若有所思的看着趙括,心裡似乎明白了什麼。

進行了一次簡單的探討之後,衆人便去忙自己的事情了,而呂不韋則是與趙括一起前往自己在大學城內的書房,他們在這裡收藏了很多的書籍,並且免費的借給他人來觀看。走在路上,呂不韋忽然問道:“我聽聞,甘羅最近常常待在您的府邸裡?”,趙括點着頭,說道:“我想讓他出使塞外...”

“他應當是很開心的同意了吧。”

“他的確是同意了,可是他並不知道塞外的那些語言...他需要出使,得解決語言障礙,才能前往...我其實是想要打通與西域的聯繫的,您不知道,這很重要...而且,如今是最好的時機。”,趙括將自己的西域方略透露了一些,呂不韋認真的聽了片刻,說道:“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若是您需要一個精通塞外語言的人,那我可以介紹,我從前有一位晚輩,他父親曾是一位北地的商人,我曾跟他父親做過生意,他父親能說一口流利的林胡語和匈奴語,他在其父的薰陶下,也是掌握了不少語言,長大之後,就一心研究這些東西,精通多種言語..”

“哦?那他如今在什麼地方?”

“應當是在北地,我可以派人將他接回來,他是一個不錯的嚮導,還是一個很好的譯者。”

趙括答應了他,隨即,兩人又沉默了下來,許久都沒有言語,到了書房,兩人緩緩坐了下來,呂不韋揉了揉自己痠痛的雙腿,無奈的長嘆了一聲,“老了..老了..”,他看向了趙括,說道:“聽聞這次徵南,死了一位將軍?”

“是啊,戰死了一位將軍,皇帝非常的憤怒,若不是我攔着,他甚至想要在楚地多郡組織士卒二度進攻西南...西南的敵人啊,之所以難對付是因爲他們藏在山林之中,再多的士卒也沒有用,只能一點點的將他們圍困起來,通過完善驛站道路等設施來實現封鎖。”

“若是您前往西南,戰爭早就該結束了吧。”

“不,就是我在西南,也只能是緩慢的拿下敵人。”

兩人再次沉默了下來。

“武成侯啊...我怕是熬不過這個寒冬了。”,呂不韋忽然說道,趙括一愣,打量着面前的老友,“爲什麼這麼說?”,呂不韋平靜的看着前方,恍惚的說道:“我常常會感覺到窒息...在有些時候,我甚至很長一段時日裡都無法呼吸,我認爲自己要走了,可是,我又活下來了,這樣的情況開始變得頻繁起來...”

“您不知道,這些時日裡,我總是在死亡邊緣徘徊...剛開始的時候,我很害怕,可是到了現在,我卻習慣了,我甚至覺得,若是能早些離開,也不是壞事...”,他苦笑了起來,指着自己的胸口,說道:“我這裡疼的厲害,悶疼...一到夜裡,就是不斷的咳嗽,無法入眠...這是在是太折磨人了。”

若是從前的趙括,或許會安慰呂不韋,或許會打斷他的話,可是到了這個年紀,很多事情,趙括卻是看開了,他能體會到呂不韋的那種心情,人總是希望自己的親人能永遠陪在自己的身邊,從而厭惡他們提起死亡這件事,甚至不許他們離開自己。可是,他們不會知道,當事人真正的想法是什麼樣的。

能理解呂不韋的,或許只有趙括,他與呂不韋一樣,忙碌了大半生,到如今,只剩下這具疲倦而年邁的身體,就好像一臺腐朽的機器,在顫抖的運轉着,發出劇烈的難聽的噪音...他們總是能感覺到疲憊,發自內心的疲憊,無論是在作什麼,睡着或者清醒着,那種疲憊卻無法擺脫。

加上年輕時所拼命而造成的病痛,死亡有些時候就成了很好的解脫。

趙括深有體會的說道:“我知道...我年輕時中箭,受傷的地方,如今都開始發作了...疼啊,當初不以爲然,沒有想到,我年紀大了,它們纔開始來欺負我...”,趙括拉開衣袖,給呂不韋看了看自己的兩個胳膊,呂不韋眼裡有些憐憫,真的是憐憫,他的身體雖然也不好,可是他身上的傷痕絕對沒有趙括那麼多。

趙括身經百戰,傷痕累累,而在這些痛苦全部爆發的時候,趙括所承受的病痛是呂不韋所無法忍受的。這也是武將的通病,年輕時在戰場廝殺,不顧任何傷痕,可是當年紀大了之後,這些傷痕就成爲了催命符,成爲了折磨他們的魔鬼...後來那些看似瘦弱的文官總是活得比武將久,而從年輕時一直廝殺到晚年的老將軍是少之又少。

#送888現金紅包# 關注vx 公衆號【書友大本營】 看熱門神作 抽888現金紅包!

大部分的老將軍,都是大器晚成,年少時沒有經歷太多的傷痛。當然,也不缺乏一些從年輕時期一直莽到年老時期的將軍。

有一位渾身是傷的趙括作爲對比,呂不韋的心情似乎也沒有那麼沉重了,比起趙括,他還是很幸運的,趙括就平靜的給他說着自己這些時日裡所遭受的,身上的每一處傷口,都有一個故事,而這些故事的背後,就是一個年邁痛苦的在夜裡掙扎的身影。趙括從不願意將自己的痛苦展現出來,此刻他說出來也絕對不是爲了得到呂不韋的同情,他只是用另外一個方式來安慰呂不韋而已。

“年輕時候,我一直都想要成爲一個聖人...到了如今,我卻已經放棄了...荀子曾說,任何人都可以成爲聖人...可是我奮鬥了很久,也沒有能當上...現在,我已經不想那些事情了,想做的事情已經做完了,想寫的書籍也寫好了...”,呂不韋說着,臉上也沒有太多的失望。

他已經徹底的放下了自己的執念,不再去想成爲聖人,將心思放在了自己從前做的那些事情上,放在了自己的書籍上,從前他做這些,只是爲了通過這些成爲理想中的聖人,而如今,只是單純的興趣而已。

趙括大笑了起來,他搖着頭,說道:“其實您早就完成了自己的志向,只是您沒有發現而已。”

呂不韋一愣,看着面前的趙括,呆滯了片刻,忽然也笑了起來。

這一年的寒冬,一如往常的寒冷,呂不韋的確沒有說謊,在這一年的寒冬,呂不韋離開了人世。他走的很平靜,他在牀榻上安靜的睡着,就沒有再起來,當家臣來叫醒他的時候,方纔發現他已經離開。呂不韋的逝世,讓很多人落淚,很多人前來送喪,表示自己對這位秦相的尊重,趙括當然也來了,只是,他並沒有哭泣。

他還記得那天呂不韋所給他說的。

這,只是一種解脫而已。

ps:我這身體真的是有些扛不住了,胸口疼的厲害,寫完這本書後,得好好治上一段時間了。

第兩百一十九章 您真的重視賢才嘛?第四百九十五章 年邁的趙括第三百七十一章 屬於戰場的天才第十章 應侯范雎第一百七十九章 終結者?穩固者?第四百九十三章 擡起頭來迎接死亡第四百九十五章 年邁的趙括第一百五十七章 馬服子的幸福生活第三百五十七章 天子一怒第兩百二十一章 王,對不起第兩百九十八章 十年之期已到,恭迎信陵君第兩百二十章 忌憚之心第兩百零五章 趙括變法第一百九十五章 殺人誅心第兩百二十一章 王,對不起第六十二章 燕人的情況第七十三章 劍不出則鏽第三百八十一章 強大的秦國第四百二十章 家人第兩百章 武安君與信陵君的第二次邂逅第三百四十六章 年輕的秦王與年邁的呂不韋第五十三章 一個輪子的車第一百五十三章 滅國並非是沒有原因的第一百八十七章 白起來了第三百四十一章 將馬服君迎回趙國第一百一十章 馬服君與武安君的初次邂逅第三百六十一章 我們的荀子第兩百六十五章 該給他們什麼爵位呢?第五十九章 數量不能決定勝負第八十四章 魏王的愛情第四百七十五章 高皇與霸王第四十章 初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韓非子》又多了三篇新故事第四十一章 河對面的長平第四百一十八掌 通讀馬服書的老單于第四百零八章 安得猛士兮第一百二十九章 名氣最大的楚國縣令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買賣史記.趙子世家第三百七十八章 做長城還是做狗?第兩百五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一百九十章 老秦人從不缺明君第四百三十八章 悲痛帶來的成長關於前幾章引起的爭議說幾句話,祭幾本書第兩百二十六章 學術大辯論第兩百二十五章 東方的智者學派第一百二十九章 名氣最大的楚國縣令第兩百六十五章 該給他們什麼爵位呢?第十九章 勇士之心第二十五章 遠不如趙第四百六十三章 開心的李斯第四百六十四章 像個人一樣活着第一百二十七章 只有將能聽懂的相語第四百八十二章 仁慈而強大的戰士第四百六十七章 陳勝吳廣又何妨第一百七十章 禮尚往來第五百零二章 回家第兩百五十九章 欣喜的秦王第四百九十一章 前往西域的貿易之路第十二章 應侯妙計安天下第七十七章 柏仁之戰第四百四十九章 皇帝第四百七十九章 現在知道了嘛?第四百二十七章 再見了,蠻夷第九十章 爲何而戰,爲何而死第一百三十章 一個結巴的韓國青年第一百四十六章 小人的想法與君子的作爲第兩百三十七章 韓王妙計安天下第四百四十三章 趙括的解放女性計劃第兩百一十七章 聖賢光環第三百八十五章 移民關內第四百九十三章 擡起頭來迎接死亡第一百零九章 兵發河內第一百二十七章 只有將能聽懂的相語第三十一章 廉頗老矣,能飯第三百五十二章 長安君的改變第四百一十二章 挾趙括以抵秦國第一百七十一章 道貌岸然第四百六十一章 二聖第兩百三十四章 百家爭鳴第兩百三十章 墨家三派第一百三十章 一個結巴的韓國青年第一百八十五章 重要和不重要的事情第三百一十四章 趙孝成王第四十八章 捧腹大笑第兩百九十六章 秦王三年第一百零二章 請您活捉白起第四百九十七章 永別了,我們的馬服君第三百六十一章 我們的荀子第兩百八十二章 傳統第四百七十四章 東胡之狐第四百七十四章 東胡之狐第四百五十一章 城內城外第三百九十九章 馬服山的愛情傳說第三百八十二章 燕地豪俠第兩百四十章 韓王的秦國十日遊第三百八十四章 燕王丹第一百二十七章 只有將能聽懂的相語第三百六十九章 你無恙?
第兩百一十九章 您真的重視賢才嘛?第四百九十五章 年邁的趙括第三百七十一章 屬於戰場的天才第十章 應侯范雎第一百七十九章 終結者?穩固者?第四百九十三章 擡起頭來迎接死亡第四百九十五章 年邁的趙括第一百五十七章 馬服子的幸福生活第三百五十七章 天子一怒第兩百二十一章 王,對不起第兩百九十八章 十年之期已到,恭迎信陵君第兩百二十章 忌憚之心第兩百零五章 趙括變法第一百九十五章 殺人誅心第兩百二十一章 王,對不起第六十二章 燕人的情況第七十三章 劍不出則鏽第三百八十一章 強大的秦國第四百二十章 家人第兩百章 武安君與信陵君的第二次邂逅第三百四十六章 年輕的秦王與年邁的呂不韋第五十三章 一個輪子的車第一百五十三章 滅國並非是沒有原因的第一百八十七章 白起來了第三百四十一章 將馬服君迎回趙國第一百一十章 馬服君與武安君的初次邂逅第三百六十一章 我們的荀子第兩百六十五章 該給他們什麼爵位呢?第五十九章 數量不能決定勝負第八十四章 魏王的愛情第四百七十五章 高皇與霸王第四十章 初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韓非子》又多了三篇新故事第四十一章 河對面的長平第四百一十八掌 通讀馬服書的老單于第四百零八章 安得猛士兮第一百二十九章 名氣最大的楚國縣令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買賣史記.趙子世家第三百七十八章 做長城還是做狗?第兩百五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一百九十章 老秦人從不缺明君第四百三十八章 悲痛帶來的成長關於前幾章引起的爭議說幾句話,祭幾本書第兩百二十六章 學術大辯論第兩百二十五章 東方的智者學派第一百二十九章 名氣最大的楚國縣令第兩百六十五章 該給他們什麼爵位呢?第十九章 勇士之心第二十五章 遠不如趙第四百六十三章 開心的李斯第四百六十四章 像個人一樣活着第一百二十七章 只有將能聽懂的相語第四百八十二章 仁慈而強大的戰士第四百六十七章 陳勝吳廣又何妨第一百七十章 禮尚往來第五百零二章 回家第兩百五十九章 欣喜的秦王第四百九十一章 前往西域的貿易之路第十二章 應侯妙計安天下第七十七章 柏仁之戰第四百四十九章 皇帝第四百七十九章 現在知道了嘛?第四百二十七章 再見了,蠻夷第九十章 爲何而戰,爲何而死第一百三十章 一個結巴的韓國青年第一百四十六章 小人的想法與君子的作爲第兩百三十七章 韓王妙計安天下第四百四十三章 趙括的解放女性計劃第兩百一十七章 聖賢光環第三百八十五章 移民關內第四百九十三章 擡起頭來迎接死亡第一百零九章 兵發河內第一百二十七章 只有將能聽懂的相語第三十一章 廉頗老矣,能飯第三百五十二章 長安君的改變第四百一十二章 挾趙括以抵秦國第一百七十一章 道貌岸然第四百六十一章 二聖第兩百三十四章 百家爭鳴第兩百三十章 墨家三派第一百三十章 一個結巴的韓國青年第一百八十五章 重要和不重要的事情第三百一十四章 趙孝成王第四十八章 捧腹大笑第兩百九十六章 秦王三年第一百零二章 請您活捉白起第四百九十七章 永別了,我們的馬服君第三百六十一章 我們的荀子第兩百八十二章 傳統第四百七十四章 東胡之狐第四百七十四章 東胡之狐第四百五十一章 城內城外第三百九十九章 馬服山的愛情傳說第三百八十二章 燕地豪俠第兩百四十章 韓王的秦國十日遊第三百八十四章 燕王丹第一百二十七章 只有將能聽懂的相語第三百六十九章 你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