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初附

在管涔山的崇山峻嶺之中,地勢陡然開闊起來,氣溫也要比山外溼潤一些,湖水清澈的鋪陳於眼前,漾漾水波晃動着初春的風光。

這是管涔山之中諸多高山湖泊之一的天池湖。

隋唐時都曾利用管涔山的高山草甸牧養官馬,在天池湖北側設天池牧監;隋煬帝登基之前常至管涔山狩獵、避署,還曾在汾水河源修建汾陽宮等大規模的建築羣。

天池牧監以及汾陽宮早就毀於戰火,大越立朝之後曾在天池牧監衙署的遺址上修建馬營海寺,但隨着周邊蕃民村寨的沒落與外遷,馬營海寺也漸香火稀寥,此時僅有十數老僧守在寺中。

曹師雄以及出任陽口砦緣邊都巡檢使的曹師利兄弟二人,與州判王高行、錄事參軍荀延年、天雄軍都指揮使陰超、文橫嶽等將吏於二月十五佛祖涅槃日這天,登上管涔山,站在破舊的馬營海寺前,眺望水光瀲漣的天池湖。

“先慈在世時在宅中每日拜香禮佛不綴,也常與我兄弟二人說要來馬營海寺供奉,奈何終不能如願。今日與諸輩來遊馬營海寺,我兄弟二人從囊中拔出千餘紋銀作爲修寺之資雖說也只是微薄,但好歹算是還了我先慈遺願!”

王稟、王番及朱沆離開嵐州還京已過去一個多月。

這一個多月裡,曹師雄使出任陽口砦緣邊都巡檢使的其弟曹師利駐守到寧武、陽口砦一帶,除了吸納、消化從大同逃歸的六千多天雄軍潰卒,還從南下漢民裡招募健銳,在清順軍殘部的基礎上擴散出六將(廂)禁軍。

除其弟曹師利、朔州大將孟平外,其他幾名都指揮使、都虞候以及大大小小的軍將,多任用曹氏子弟及朔州漢將。

契丹雖然在南京道、西京道大規模使用漢軍,對漢將的使用素來戒備極深,也恰恰如此,曹師雄深知掌握兵權的重要。

因此他即便知道有些做法在大越會受猜忌,但還是毫無猶豫的借天雄軍重建之機,將這六將(廂)人馬改編成受他直接掌握的嫡系兵馬。

天雄軍正式可編十將(廂)禁軍,曹家嫡系佔去其六,陰超、文橫嶽兩將其部又保持完整編制們,理所當然佔去其兩,最後還剩下的兩將(廂)編制以及解忠、朱潤、雷騰等部以及駐守朔州的三千桐柏山卒,曹師雄卻不急於做出安排,近日卻熱衷於拉着王高行、荀延年、陰超、文橫嶽等將吏遊山玩水,有時候也邀請一羣文士吟詩賦詞。

曹師雄如此着急附庸風雅,從當地士紳裡舉薦一批士子入州縣爲吏,甚至動不動就慷慨解囊,短短一個月爲州縣先祠寺觀書塾修建就捐出上萬兩紋銀,無非是迫切想贏得地方士紳的認可。

見曹師雄又要捐出千餘紋銀修馬營海寺,王高行、荀延年等人口頭當然是一片頌讚,心裡卻嘀咕,曹家控制朔州不足十載,到底收斂多少,經得起他們在嵐州大手大腳的收買人心?

“潘成虎數日前修函稱西山蕃胡襲擾朔州甚烈,朔州不堪其憂,請求嵐谷兵馬與其共擊西山蕃胡,諸輩如何看待這事,我要怎麼回覆朔州?”

曹師雄不可能將桐柏山卒及解忠等部的問題一直拖下去。

那樣的話,不僅新任河東經略使的劉世中會派人詢問、干涉,消息傳到汴京,也難保朝中不會對他們兄弟二人有什麼別的想法。

潘成虎代表桐柏山卒從朔州遣人發函請求進攻打擊西山蕃胡已經有十數日了,曹師雄這時候自以爲已經初步把握住嵐州將吏的心思,今日便借出遊馬營海寺的機會,將這些問題都拋出來,叫大家都來議一議。

王高行、荀延年等將吏低頭看着鞋面,看似在思忖,心裡卻默默在吐槽。

相處一個多月了,他們也差不多摸透了曹師雄的套路。

這段時間曹師雄不管事情大小,基本上都會拿出來召集將吏商議。

商議的結果要是合其意的,他就叫大家一起副簽呈報路司批准。

倘若商議的結果不合其意,曹師雄就會說事情還要好好琢磨琢磨,便將事情暫時摁下去不提。

說到底,諸事想要推進,就得照他曹師雄的意志進行,但責任卻要所有將吏一起承擔,不是他曹家兄弟初附大越就剛愎自用、一意孤行。

摸透曹師雄的套路後,王高行、荀延年又怎麼肯再輕易開口說話?

陰超、文橫嶽心機沒有那麼細膩,他們早就聽說朔州兵馬有意進剿西山蕃胡。雖說他們心裡也有種種想法,但之前曹師雄這邊遲遲不吭聲,他們也沒有辦法公開說什麼,這時候多多少少也是有些憋不住了。

“潘成虎這些人要麼是受招安的賊將,要麼是鄉兵得勢,僥倖從大同逃回來,逮住對方的老弱病殘割下一些人頭,真當自己是百戰精銳了?”陰超不屑的說道,“他們纔多少兵馬,什麼情況都不摸清楚,貿然進西山清剿山鬍子,朔州要有什麼閃失,他們能承擔責任?西山蕃胡倘若是輕易清剿的,我們留他們到這時?”

無能者絕不會輕易承認自己的無能。

天雄軍主力潰滅於大同,葛伯奕即便沒能完全免責,卻也給上上下下找到一個極好的推卸責任的藉口,那就是嶽海樓叛敵了——嶽海樓除了給契丹人通風報信外,他主持在嵐忻等地嚴厲蒐集契丹奸細以及迫使曹家在朔州屠殺契丹及雜虜,都是契丹人的奸計。

這麼一來,天雄軍主力潰滅於大同,也就情有可緣了,也不是契丹兵馬有多強悍。

шωш¸тт kan¸¢ ○ 畢竟在天雄軍主力潰滅之前,曾輕易奪下勝德門及大同西城,差不多也不廢吹灰之力殲滅上萬大同兵馬。

謊話說上一萬遍,又有幾人不會信以爲真?

因此,朱沆在桐柏山衆人以及解忠、朱潤、雷騰等人的襄助下率上萬天雄軍殘雄從大同城逃歸,也變得無足輕重。在陰超、文橫嶽等人眼裡更多隻是僥倖、命好罷了。

曹師雄最初整編天雄軍,也沒有敢太過強硬的壓制與王家及朱沆交好的解忠、朱潤、雷騰三人。

不過,在找衆人諮詢意見時,王高行、荀延年等人都偏向立下大功又在嵐州等地紮根其深的解忠、朱潤、雷騰三人能各掌一廂兵馬,卻是陰超、文橫嶽二人出乎異常的強烈反對才作罷。

雖然王番在離開嵐州時,公開表示王家與桐柏山衆人已分道揚鑣,但對解忠、朱潤、雷騰三人卻還是信任由加,在離開嵐州之前,都用這三人率部守陽口、寧武等西翼最爲重要的城砦。

沒有陰超、文橫嶽異常強烈的反對,此時的曹師雄還不敢毫無顧忌的將解忠等人擱置起來。

曹師雄這個節骨眼上也不希望朔州那邊節開生枝,朝陰超點點頭,表示讚許他的意見。

文橫嶽的意見也是勒令朔州安分守己,不要輕惹是非,防止再出什麼亂子,還要他們派兵馬去兜。

“王郎君、荀郎君,你們以爲呢?”曹師雄朝王高行、荀延年看去問道。

朝廷雖然沒有再往嵐州派出監軍使,但王高行作爲州判,本身就有察舉州內將吏違法犯禁之權,他與作爲諸曹之長的錄事參軍荀延年,在嵐州是除曹師雄之外最爲重要的官員。

同時他們又是科舉出身的士臣,曹師雄現在要放低姿態,軍政之事當然要先徵詢他們的意見。

說實話,王高行、荀延年有些看不明白朔州請戰欲擊西山蕃胡到底想幹什麼,但王番離開嵐州之前的那一幕,他們不會忘掉。

他們這時候更是不可能輕易表態,面對曹師雄的徵詢,只是說道:“對雲朔契丹及諸蕃胡是戰是守,朝中還沒有定論,我們也不敢妄言之,曹郎君或遣人去徵詢經略使如何看待這事爲好……”

“此等小事,何需叨擾經略使?”孟儉乃朔州大將孟平幼弟,同爲朔州孟氏子弟,卻自幼習文,少年就有文名,也很早就在朔州刺史府曹師雄麾下任吏。

孟儉作爲曹師雄的心腹謀臣,當然清楚曹師雄是想直接將朔州人馬按住乖乖聽從,不要給他們節外生枝。

不過,就算王番在離開嵐州時公然表示對桐柏山衆人的不滿,但在從大同逃歸的天雄軍殘卒之中,桐柏山衆人依舊有極高的聲望。

因此曹師雄即便能想到壓制朔州那邊搞什麼事情,也希望先能取得王高行、荀延年等人的支持。

卻不想王高行、荀延年異常滑頭,明知道曹師雄是什麼心思,卻寧可將這事捅到經略使劉世中那裡去,也不願對這事表態。

這其實不是曹師雄希望看到的,孟儉這時候才吭聲,想將事情圓回來。

曹師雄沉吟片晌,考慮到蔡系對朔州的態度糊塗不清,最終說道:“或許此事由經略使定度更好一些……”

第二十五章 尋找徐武良第一百八十五章 北上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隕第一百六十八章 相援第六章 危急第二百七十一章 別無選擇第四十九章 聯結第二十一章 大腿第一百六十章 武經修撰人第十三章 有所不得不爲第一百八十六章 突襲岢嵐第一百一十七章 緩攻第一百九十二章 老蛇第十四章 暗香疏影心疑第一百九十三章 生煤熟煉第二百四十六章 譯者布剌蠻第二十一章 大腿第一百四十章 收穫第八十章 議和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援第一百九十二章 獻策第八十章 軍都寨第一百四十章 惡訊第八十七章 攻城第六十章 先帥舊部第一百七十八章 殘局第二百零六章 渡口第六十八章 奇襲第一百一十八章 爲難自己第三十三章 商洛第四十六章 截河第一百一十八章 爲難自己第二百三十章 集結第一百七十四章 分佔第九十六章 報信第一百七十六章 箕山窯第一百一十五章 收兵第二百章 京中第五十四章 胡人心機第六十三章 羊毛第五十一章 王謝堂前第八十三章 鐵橋第九十一章 夜遁第二百二十二章 顧命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絲馬跡第二百三十四章 意在第二十八章 洪流難遏第一百二十一章 風雪第一百一十六章 雁門第一百二十七章 秘使第一百六十三章 隱秘真相第六十九章 豈因女流不英雄第一百七十九章 扭轉第一百一十七章 敵意難揣第三十七章 選將第一百八十七章 行軍第六十二章 歸去第一百二十二章 建言第八十一章 中牟殘城第八十六章 工師第一百五十一章 王氏族人第二百三十五章 擅權第一百七十四章 誤會第一百五十一章 元帥府第四十三章 飲宴第二百六十二章 席捲第七十八章 奪馬第一百四十六章 殘敵第二百三十一章 軍將第三十八章 誤會第一百零八章 牢中第四十七章 微瀾第一百八十七章 徐徐圖之第一百八十七章 破衙第七十七章 交涉第三十五章 故人第四十三章 飲宴第五十五章 寨前殺三賊第五十八章 西線第一百五十九章 坐鎮雙柳莊第四十七章 無懼第一百八十章 選擇第一百八十七章 縱虎歸山第九十七章 佛殿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吏第十三章 有所不得不爲第一百三十六章 突擊第八十二章 殺人算賞錢第五十九章 鐵橋第二百零八章 小童第一百七十四章 識破第一百二十四章 府中第一百三十九章 受降第三十三章 商洛第八十八章 瑜亮相疑第八十三章 鏊戰第二十六章 水攻之策第十七章 莫慌第二百五十一章 關城第二百一十四章 返程
第二十五章 尋找徐武良第一百八十五章 北上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隕第一百六十八章 相援第六章 危急第二百七十一章 別無選擇第四十九章 聯結第二十一章 大腿第一百六十章 武經修撰人第十三章 有所不得不爲第一百八十六章 突襲岢嵐第一百一十七章 緩攻第一百九十二章 老蛇第十四章 暗香疏影心疑第一百九十三章 生煤熟煉第二百四十六章 譯者布剌蠻第二十一章 大腿第一百四十章 收穫第八十章 議和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援第一百九十二章 獻策第八十章 軍都寨第一百四十章 惡訊第八十七章 攻城第六十章 先帥舊部第一百七十八章 殘局第二百零六章 渡口第六十八章 奇襲第一百一十八章 爲難自己第三十三章 商洛第四十六章 截河第一百一十八章 爲難自己第二百三十章 集結第一百七十四章 分佔第九十六章 報信第一百七十六章 箕山窯第一百一十五章 收兵第二百章 京中第五十四章 胡人心機第六十三章 羊毛第五十一章 王謝堂前第八十三章 鐵橋第九十一章 夜遁第二百二十二章 顧命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絲馬跡第二百三十四章 意在第二十八章 洪流難遏第一百二十一章 風雪第一百一十六章 雁門第一百二十七章 秘使第一百六十三章 隱秘真相第六十九章 豈因女流不英雄第一百七十九章 扭轉第一百一十七章 敵意難揣第三十七章 選將第一百八十七章 行軍第六十二章 歸去第一百二十二章 建言第八十一章 中牟殘城第八十六章 工師第一百五十一章 王氏族人第二百三十五章 擅權第一百七十四章 誤會第一百五十一章 元帥府第四十三章 飲宴第二百六十二章 席捲第七十八章 奪馬第一百四十六章 殘敵第二百三十一章 軍將第三十八章 誤會第一百零八章 牢中第四十七章 微瀾第一百八十七章 徐徐圖之第一百八十七章 破衙第七十七章 交涉第三十五章 故人第四十三章 飲宴第五十五章 寨前殺三賊第五十八章 西線第一百五十九章 坐鎮雙柳莊第四十七章 無懼第一百八十章 選擇第一百八十七章 縱虎歸山第九十七章 佛殿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吏第十三章 有所不得不爲第一百三十六章 突擊第八十二章 殺人算賞錢第五十九章 鐵橋第二百零八章 小童第一百七十四章 識破第一百二十四章 府中第一百三十九章 受降第三十三章 商洛第八十八章 瑜亮相疑第八十三章 鏊戰第二十六章 水攻之策第十七章 莫慌第二百五十一章 關城第二百一十四章 返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