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無恥之徒

“陛下,臣有急事稟告!”

李重九聞言當下向蕭皇后,陳氏兩位娘娘道:“朕有要事,要先走一步。”

蕭皇后,陳氏兩位娘娘皆是一併起身言道:“陛下,軍國大事爲先,皇后這裡我們會悉心陪着,勿以爲念。”

李重九點點頭,當下步出門外。

“參見王上,不,參見陛下!”

李重九見是姬川,不由莞爾問:“姬愛卿怎麼也有失語的時候?”

姬川低下頭道:“陛下,是這樣的,臣有一事上奏,不知該如何稟告,故而忙中出錯,還請陛下恕罪纔是。”

李重九聞言微微詫異道:“有何事,能讓姬愛卿都吞吞吐吐的,朕倒是要聽一聽,莫非是洛陽被李唐攻下了?”

“這倒不是,洛陽還在鄭軍堅守之中”姬川似斟酌了一番,纔開口道,“不過我軍剛剛接到洛陽細作密報,就在前日,李唐平陽公主,在洛陽城外,遭到鄭軍伏擊身亡!”

李重九身子微微顫了一下問:“此事可以確認嗎?”

姬川言:“陛下,雖說唐軍主帥李世民,擔心消息泄露,故而令全軍封鎖消息,甚至沒有替平陽公主發喪,但有兩位身在李唐軍中的我軍細作,可以確認此消息。而且唐軍高級將領,也都知道此事。而事後,李世民也向長安去了表文,聽說是給李淵的請罪奏摺。”

李重九默然沒有說話。

姬川向李重九下拜言道:“陛下,人死不能復生,懇請你勿要太過難過。”

姬川不敢看李重九的臉色,趙國上下誰都知道,李重九衝冠一怒爲紅顏之事,因此與李淵決裂。之後趙國上下,無一人敢在李重九面前,提及平陽公主這四字,生恐觸及了李重九。

姬川聽得頭頂李重九平淡地言道:“朕知道了,起來吧。”

姬川微微鬆了口氣。但見李重九神色如常,不由心道陛下果真是成大事的人啊,在此之下,仍是心境平靜如此,一絲沒有失態。

不過姬川還是擔心,開口試探地問:“王世充處置此事,似十分不當,沒有考慮平陽公主乃是何等人物,竟然還下此手。”

李重九言:“姬川,你什麼時候說話也開始和朕繞彎子了。”

姬川低下頭言:“臣不敢。”

李重九走到長廊邊。看着天空落下的雪花。在幽幽暗暗的天空之際。彷彿看到了李芷婉的樣子。

二人相視到最後決離的一幕,一瞬之間在李重九眼前晃過,猶如就在昨天。

李重九感覺心底一陣劇痛,原來真的只有失去之後。才明白這個女子在自己心中,竟是如此之重,不可替代。

李重九深吸了口氣,將情緒拋開言:“兩國交戰,豈有手下留情之道理,平陽公主乃是唐軍大將,王世充不說沒有考慮到,就算想到這一層,也不會留手的。否則王世充就不算王世充了。又有何能抵抗李淵,李世民這等人物,扶植起來也是扶不起的阿斗。”

姬川聞言不由讚歎,陛下處事不受感情之左右,在此情此景下。仍是考慮如此清晰,真不愧是陛下。

“我軍仍按照原先計劃援鄭,你回去告訴諸位臣工,放下心,朕豈是因兒女私情,而誤了大事的人,這也太小看朕了吧!”李重九口吻之中,透出微微不喜。

但是姬川卻是十分高興,大聲道:“陛下英明!那麼臣這就告退了。”

“慢着!”

“陛下還有何吩咐?”

李重九目光凌厲的問:“平陽公主,不是要調往河內,接替李神通之位,爲何會出現在洛陽?”

姬川從未見過李重九如此神色,當下稟告道:“聽說是秦王李世民相詔,讓李芷婉前往洛陽唐軍大營的,但是沒有想到在歸途之中,遭到鄭軍的伏擊!”

李重九沉默了一會沒有言語,突然道:“立即召林當鋒來見過我!”

姬川聞言告退。

李重九大步返回書房,林當鋒不久之後也到了。

李重九問:“甲字三號細作,有什麼回稟嗎?”

林當鋒現主管戶部,將手中大部的情報網絡雖都移交出去,但還有部分在他手中。

林當鋒道:“甲字二號急信密報,甲子三號隨平陽公主從軍,也洛陽城外與公主同殉。”

林當鋒說到這裡,又道:“還請陛下節哀。”

李重九擺了擺手,示意無妨言:“那在唐軍李世民身邊的細作,對於此事有何稟告?”

林當鋒道:“李世民此人處事嚴謹,我們無法在其身邊安插眼線,就是有,職位也能低微,無法參贊軍機。我們對此事,唯一的消息就是,平陽公主遭遇鄭軍襲擊時,唐軍似反應比平日慢了許多,纔出兵救援,不過此事也可以解釋爲當時風雪太大,因此才貽誤的戰機。”

“你說會不會是李世民,假借鄭軍下得手?”李重九問道。

林當鋒聞言訝然道:“不會吧,此事全無道理,李世民再如何也不會,殺自己的妹妹啊,何況聽聞李世民與平陽公主,自幼感情和睦,兄妹之情甚佳,微臣也想不到李世民爲何會下得手。”

說到這裡,林當鋒道:“但說到當時,李唐的部署確實出現了疏忽,以李世民這等名將確實不該如此,所以除了王世充外,李世民是唯一能佈局設此殺機之人,但要說李世民真的狠心下得這個手,微臣卻是不敢肯定。”

李重九聞言點了點頭心道,是啊,或許旁人猜測不出,但換作自己對李世民的瞭解,對於一個殺兄殺弟,逼迫父親退位之事,都做得出的人而言,這又有什麼不可能呢?

史書上,對於李芷婉之死,也太多的語焉不詳了。

如李淵晉陽起兵,至攻下長安前,李芷婉乃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大功,但史書卻對此極少解釋,反而着重刻畫的是李世民擊敗宋老生之事,渲染成李世民纔是攻下長安的最大功臣。

但事實上,攻打宋老生,李淵纔是唐軍主帥,李世民只是受其指揮作戰而以。歷史上李淵從晉陽起兵,不過三萬人馬,若不是李芷婉在長安拉起一支七萬人的大軍。李淵如何敢在河東,尚有屈突通數萬精兵鎮守的情況之下,只率萬人渡過黃河,與李芷婉會師攻打長安。

但這一切都是漠視了,甚至舊唐書上還將潘何仁,丘行恭,李仲文等人跟隨李芷婉起兵的將領,直說爲投降成爲李世民的部下,如收編何潘仁功績都歸於李世民,全數轉接到李世民身上。

舊唐書關於李世民的本紀,就更離譜了,李芷婉的功績隻字不提,整篇提及都是李世民率軍渡過渭水,關中豪傑爭走赴義,三輔吏民及諸豪猾詣軍門請自效者日以千計,獲兵十三萬,攻打長安。

這就成爲大笑話了,不僅李芷婉一字沒提,連渡過黃河,在關中起事的殷開山、劉弘基的功勞,也被李世民佔有了,甚至連李淵爲唐軍主帥揮師渡過渭水之事,也變成了李世民爲唐軍主帥渡過渭水了。

而攻下長安後,李芷婉一切功績都沒有再提,甚至身死也落了一個不明不白的結局。史書被如此曲解,會不會是李世民後來作了虧心事後,刻意將李芷婉功績淡化,以將其掩蓋。

換做別人不瞭解李世民,但早已從另一個時空,獲知李世民所作所爲的李重九而言,這實在有很大嫌疑。

李重九甚至有七八分肯定是李世民下得手。

當初在黎陽城時,李世民追求楊娥皇不成,就下毒手不僅李重九,連楊娥皇也要一起殺,而今日爲了他的大業,連李芷婉她的親妹妹都要除掉。

李世民啊,李世民!

不知日後你是如何成爲千古一帝,萬代明君的,但眼下,你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無恥之徒!

ps:明天兩更,補上虧欠。

第一百七十二章 五鼎食還是五鼎烹?第五百九十三章 成爲你的妻子(第二更)第三百四十八章 太原郡攻略(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得人心第兩百五十一章 東西之爭第三百二十四章 梟雄之死第六百二十六章 山東局勢第一百零五章 鐵騎無懼第兩百一十一章 拉攏第四百七十五章觀其進退第四百四十五章 兄弟不睦第一百一十三章 十字路口第五百五十章 聯樑第八百一十四章 河南烽火第四百七十一章 杜如晦之斷第四百一十六章處置第四百五十九章 試探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五章 說服第六百一十九章 要國王不要郡王第四百六十五章 踏破烏桓山第五百五十七章 再會第六百三十四章 提拔宋金剛(第一更)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萍第一百三十四章 上谷通守第兩百零八章 時來天地皆同力第一百九十四章 突厥汗庭第三百六十四章 太原王氏第五百八十九章 柳絮第八百四十五章 掃清障礙第四百七十四章 虎將第兩百六十九章時局之變第五百八十章 飲至之酒(第一更)第兩百四十二章 爲華夏威服狄夷第五百二十三章 江淮梟雄第五百七十一章 少林武僧第四百二十章 運籌帷幄第三百零七章 高句麗府軍第六十八章 玄甲精騎第八百四十五章 掃清障礙第五百四十三章 兄妹反目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章 楊暕之意第一百六十九章 口舌之爭第八十八章 長弓在手第三百六十二章 北歸之戰第三百二十五章 封白狼山第兩百九十六章 離間第兩百八十二章 相似的歷史第五百九十章 重會(第一更)第三百零一章 寡廉鮮恥第四百六十四章 烏桓山第兩百四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七百六十六章 我留下第六百零六章 開國四將(第一更)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下爲棋第七十一章 比箭第五百七十三章 襲城第三百五十八章 雙方的援軍第七八三十五章 安定江淮第八百零九章 遼北五郡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一章 二雄相會第四百零二章 南北合擊(第一更)第三百零三章 發財方可立品第三十七章 力挽狂瀾(求三江票)第六百二十章 封號不可輕授第七百四十四章 當今戰局第三百二十二章 帥旗第四百三十五章 謀人謀己向大家誠懇致歉第七百五十九章 四方來投第四百二十五章雙雄對決第五百七十五章 受降(第一更)第四百零六章 盧家的妙棋第六百一十七章 賞與罰第三百二十九章 心腹之患第兩百八十二章 相似的歷史第七百八十章 陽山高闕第六百六十章 甲堅兵利(第二更)第七百五十八章 頡利的決心第二十章 荊聶之士大結局明天更新第四十三章 寺內修行第五十章 大打出手第四百一十七章平息風波第四百二十五章雙雄對決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堪一擊第六百二十八章 月下名花第一百七十六章 賊勢浩大第一百八十八章 烏侯秦水畔的喧囂第五百一十章 水淹永年城第三百一十一章彼此傾軋第一百九十三章 汗國第四百零四章 得魚之時(第一更)第兩百二十七章 醫人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箭之仇第一百六十九章 口舌之爭第五百六十七章 焚城第一百一十四章 江山還是美人第兩百九十四章 要不要戰第六百二十四章 禁運第五十二章 齊王楊暕
第一百七十二章 五鼎食還是五鼎烹?第五百九十三章 成爲你的妻子(第二更)第三百四十八章 太原郡攻略(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得人心第兩百五十一章 東西之爭第三百二十四章 梟雄之死第六百二十六章 山東局勢第一百零五章 鐵騎無懼第兩百一十一章 拉攏第四百七十五章觀其進退第四百四十五章 兄弟不睦第一百一十三章 十字路口第五百五十章 聯樑第八百一十四章 河南烽火第四百七十一章 杜如晦之斷第四百一十六章處置第四百五十九章 試探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五章 說服第六百一十九章 要國王不要郡王第四百六十五章 踏破烏桓山第五百五十七章 再會第六百三十四章 提拔宋金剛(第一更)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萍第一百三十四章 上谷通守第兩百零八章 時來天地皆同力第一百九十四章 突厥汗庭第三百六十四章 太原王氏第五百八十九章 柳絮第八百四十五章 掃清障礙第四百七十四章 虎將第兩百六十九章時局之變第五百八十章 飲至之酒(第一更)第兩百四十二章 爲華夏威服狄夷第五百二十三章 江淮梟雄第五百七十一章 少林武僧第四百二十章 運籌帷幄第三百零七章 高句麗府軍第六十八章 玄甲精騎第八百四十五章 掃清障礙第五百四十三章 兄妹反目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章 楊暕之意第一百六十九章 口舌之爭第八十八章 長弓在手第三百六十二章 北歸之戰第三百二十五章 封白狼山第兩百九十六章 離間第兩百八十二章 相似的歷史第五百九十章 重會(第一更)第三百零一章 寡廉鮮恥第四百六十四章 烏桓山第兩百四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七百六十六章 我留下第六百零六章 開國四將(第一更)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下爲棋第七十一章 比箭第五百七十三章 襲城第三百五十八章 雙方的援軍第七八三十五章 安定江淮第八百零九章 遼北五郡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一章 二雄相會第四百零二章 南北合擊(第一更)第三百零三章 發財方可立品第三十七章 力挽狂瀾(求三江票)第六百二十章 封號不可輕授第七百四十四章 當今戰局第三百二十二章 帥旗第四百三十五章 謀人謀己向大家誠懇致歉第七百五十九章 四方來投第四百二十五章雙雄對決第五百七十五章 受降(第一更)第四百零六章 盧家的妙棋第六百一十七章 賞與罰第三百二十九章 心腹之患第兩百八十二章 相似的歷史第七百八十章 陽山高闕第六百六十章 甲堅兵利(第二更)第七百五十八章 頡利的決心第二十章 荊聶之士大結局明天更新第四十三章 寺內修行第五十章 大打出手第四百一十七章平息風波第四百二十五章雙雄對決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堪一擊第六百二十八章 月下名花第一百七十六章 賊勢浩大第一百八十八章 烏侯秦水畔的喧囂第五百一十章 水淹永年城第三百一十一章彼此傾軋第一百九十三章 汗國第四百零四章 得魚之時(第一更)第兩百二十七章 醫人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箭之仇第一百六十九章 口舌之爭第五百六十七章 焚城第一百一十四章 江山還是美人第兩百九十四章 要不要戰第六百二十四章 禁運第五十二章 齊王楊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