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置身其中

三月,關中,渭水河畔。

在一杆李字大旗之下,李淵身披重甲,按馬於前,李建成着黑甲,李世民着赤甲,分立於左右,其餘唐軍大將如劉文靜,劉弘基,竇琮、柴紹皆按馬立於父子三人身後。

李淵持鞭遠眺前方,突見渭水河畔,大軍雲集,旗幟遮天。

李淵臉sè不由露出欣然之sè,朗聲大笑對左右言道:“吾兒來了。”

原來李淵聽從了其女李芷婉的建議,令呂紹宗、韋義節、獨孤懷恩,繼續攻打河東。而李淵親率jing銳萬餘,渡過黃河,而李芷婉聞之消息後,令潘何仁繼續圍攻長安,自己率大軍三萬餘北上迎接李淵。

李淵看到這支屬於自己的大軍,不由撫掌大笑。

大軍行進煙塵滾滾,突然數百jing騎從隊伍中躍出,直奔李淵中軍大帳而來。

李淵脖子伸得老長,突見一名穿着白甲的將領,騎馬來到李淵面前下馬。李淵神sè一動,亦失去大將的篤定,當下按繮而起快行幾步,翻身下馬,二人皆是手牽繮繩,四目相對。

李芷婉但見自己女兒穿着鎧甲,手按寶劍,說不出的英姿颯爽,頓時露出欣然之意,但見李芷婉當下拜下言道:“芷婉拜見父親。”

李淵自從自己在晉陽宮將李重九罷官拿下後,李芷婉就私離家門,徑直去了長安。李淵盛怒之下,當下不見李芷婉,李芷婉也不願回晉陽,從此以後父女二人已是兩年不見。

李淵長嘆一口氣,將李芷婉扶起,言道:“若非吾兒於關中興兵,吾尚且不敢不顧河東屈突通,孤軍率軍渡過黃河,將來若是吾李家奪取天下,你就是李家的功臣。”

李芷婉聽了一怔,李淵似乎十分高興,彷彿父女之間沒有這兩年冷落一般。

李芷婉點了點頭,卻沒覺得自己聽父親如此誇獎心中十分高興,當下言道:“阿爹,我並不需要……”

“吾兒憔悴了,我真是心疼啊!”李淵不等李芷婉話說完,長嘆一聲言道。

李芷婉聽李淵這一言,當下眼眶一紅,她爲李家做的這麼多,以一介女流統領大軍,奔波辛苦,歷經艱險。事實上,就爲了得到父親這一句關心,這只是女兒家一點小心思。

“三妹!”李建成上前,看着身後的大軍,神采飛揚言道,“這麼多的人馬,足夠我們拿下長安,將關中攬入手中的,若我李家奪取了長安,此功你不爲第一,還能有誰?”

說到這裡,李建成悄悄橫了李世民一眼,李世民現在在軍中威望甚高。他也有幾分感到受到威脅,無論如何,就算是普通人家,一家三兄弟打小就算如何親厚,也會有相互比較,競爭之心。

眼下李世民軍功赫赫,又得衆將愛戴,李建成作爲世子,又作爲兄弟,如何不嫉妒自己這位弟弟。同時身爲世家子,對於權位的擔憂也是天生的,李世民也是嫡子,只是比自己晚幾年出身,若是自己不在了,他就是李家的繼承者。故而李建成現在對李世民頗有忌憚,防範之心。

所以李建成才大讚對自己毫無威脅的妹妹,以此來打壓李世民,ri益提高的威勢,同樣將攻取長安首功算在妹妹身下,如此變相也是壓了李世民一籌,消了他眼下的軍功。

對於李建成的心思,李世民當然瞭然,不過他不以爲意,看向李芷婉,手撫其肩,亦是微微一笑,言道:“三妹,今ri總算遂了你婦好,花木蘭之願了。”

聽到李世民這由衷誇張,李芷婉終於展顏一笑,兄妹之情溢然。

想起了當ri在雁門時,自己向李淵要求領兵,說自己有婦好,花木蘭之志,這話李世民一直記在心底。嗯,雁門,那時她正二八年華,懷着少女的憧憬,與父兄一起去解救被突厥大軍困在汾陽宮中的天子。

嗯,當年那個李重九,還是一介布衣,尚投奔在自己父親麾下,沒有出人頭地,自己還記得對方那雖是外表寒磣,但是卻是永遠那副自信的樣子,當時若不是他的計策,以及後來在萬軍之中刺殺始畢可汗,隋軍還勝不了突厥人呢。

若是世事能夠一直如此該如好,父親大哥,一切一切不改變就好了。

李芷婉目光有些恍惚,待衆將一併向李芷婉道賀時,她纔回過神來。李芷婉生在閥門世家,打小跟在父兄身邊,也算閱人無數,當然也聽得出那些人是在奉承,而那些人是打心眼裡敬佩的。

但李芷婉亦一一回禮,不卑不亢,盡顯士族之女的鳳儀。

當下對李淵言道:“眼下父親已率軍渡過黃河,我亦可以鬆一口氣,卸除這統帥大軍之職,將此給父親來統領了。”

李淵遙望那滿山遍野的白衣軍,點了點頭,言道:“聽聞關中百姓都叫你們娘子軍,若是爲父爲娘子軍統帥,不是成了女將。”

說完左右大將皆是奉承般的大笑。

李芷婉也不由莞爾,看着李淵的笑容,父女之間親情乃是天xing,哪裡有什麼大仇,這兩年的芥蒂彼此之間自是一笑之間,一掃而空。

這時劉文靜站出身來,言道:“以一人之力,在關中爲我軍拉扯一支七萬人的大軍,三娘子可謂勞苦功高。大將軍自是一片愛惜女兒之意。大戰在即,李家自有男兒當前,依我之見,不如將這關中七萬大軍交給二郎統領,如此即卸下三娘肩上之責,也可爲大將軍分憂啊。”

李建成聽劉文靜之言,頓時心底大恨,心道這老匹夫,我身爲世子,不掌此大軍,還能有誰,你將這七萬大軍都分給世民,那麼至我於何地。將來我誓要殺之此老匹夫。

劉文靜話音剛落,這邊一人站出身來,此人言道:“此言不妥,二郎君已掌握右軍,攻打長安事重,不能再加其責。不如將大軍分給世子領兵。”

李建成微微點頭,看了一眼說話之人,原來乃是行臺兵部郎中,范陽郡公盧赤松。盧赤松在河東時與自己多有交往,這時候出面,顯然是站在自己一邊。

身爲范陽盧家的家主,他的意見亦是權重,李淵不由皺眉。

劉文靜當下笑着言道:“范陽公初來我軍,可能不明情況,世子已掌握左軍,亦如何給他加擔子呢。”

劉文靜此言連消帶打,明面上既幫了李世民,實際上又暗中諷刺盧赤松初來乍到,乃是半路投奔李家,資格不高,眼下討論軍務,這裡哪裡有你說話的份。

盧赤松亦是城府深沉的人,笑了笑當下退下不再言語。

而李淵看看劉文靜,又看看盧赤松,再看看李世民和李建成,心道這二子都是我的愛子,手心手背都是肉,眼下我還未攻下長安,若是因此令二人心生芥蒂,反而是對我李家大業大大不利。故而不可因此而令兄弟二人生分。

當下李淵言道:“好了,好了,不要再吵了,三娘,既是叫娘子軍,就讓叫下去,我心知將領士卒都是心向於你,既你之前帶兵好好的,現在也就繼續帶下去。正所謂將要知兵,兵要知將,驟然陣前易將,于軍心不利啊。”

李芷婉一愣,未料到大哥二哥,爭來爭去,最後爭到了這個結果。

李芷婉當下深吸一口氣,將心底話道出:“父親,我不適合掌軍……”

李芷婉話未說完,李建成即大聲反對言道:“三妹如此甚好,眼下攻打長安在即,陣前易將不好,你就幫幫父親還有你大哥我,不要推辭了。”

李建成笑着對李芷婉如此說到,同時橫了一眼劉文靜,心道,好,跟我爭兵權,如此我將兵權分給三妹。三妹雖不至於幫我,但也絕對不會幫你。

劉文靜聞此目光之中,露出不快的神sè,但也不好出言反對。

李芷婉目露一絲茫然,她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晉陽才起兵不過三個月,大兄和二兄已開始明爭暗鬥,而這天下還未奪得,絕非李家之福啊。

但她也明白,自古帝王家,就逃不開此事,父子相殘,兄弟反目。李家要奪得天下,就必須如此。

原本李芷婉想將軍權交給李淵後,就可以抽身離去,如此不但可以卸下重責,不必再爲軍旅之事cāo心,還能離開大兄二兄之間的爭鬥。沒想到逃是逃不去的,只要自己還姓李的一ri,並且還是嫡女。

這是自己的命數,無論如何都是逃不過的。

當下李芷婉向李淵一拜,言道:“諾,父帥。”

李淵欣慰地拍了拍李芷婉的肩頭,手指長安方向,雄心萬丈地言道:“吾兒,你率大軍在前,一個月內,我要將我李家的大旗插上西京的城頭!”

“西京!”

“西京!”

“西京!”

渭水河畔,隨着李淵這一指,數萬李家大軍一併舉起手中長槍,齊聲咆哮。

大業十四年,三月,李淵率大軍渡過黃河,與其女李芷婉會師於渭水河畔,隨即大軍直指西京。

對身在江都的楊廣而言,此刻關中危在旦夕。(未完待續。)

第八百二十四章 礪兵積粟第七百六十四章 回家第五百四十四章 黃河岸邊第七百一十五章 主力出現第八百四十九章 唐趙對決(第二更)第一百九十九章 黑臉大將第八百四十四章 襲擊糧道第六百零六章 開國四將(第一更)第六百五十三章 目標平壤第七百章 秦下軹道則南陽動(第二更)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下爲棋第七百七十三章 霍衛之功第五百八十八章 情深意重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挾?第六百六十九章 新羅人的盛情(第二更)第五百一十六章 衆叛親離第八百五十六章 奇襲子午谷第八百一十五章 李唐內亂第兩百七十一章漁翁第七百九十三章 反攻第三十五章 流賊將至第兩百八十四章 天下之望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堪一擊第六十七章 亂世人心第一百零五章 鐵騎無懼第二十八章 持刀而行第八百二十七章 室得芸的求見第九十章 內附第六百九十章 人生得意須盡歡第八百二十八章 何爲漢統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世績的反擊第七十一章 比箭第一百八十八章 烏侯秦水畔的喧囂第一百八十三章 蠻力攻城第七百零三章 河陽攻防戰上第七百八十一章 白道第六百一十三章 爲了陛下第七百五十八章 頡利的決心第六百五十一章 遠征之策第一百三十四章 上谷通守第六百八十八章 鳥盡弓藏第三百二十六章 江都之變第三白三十二章 薛家出仕第四百六十五章 踏破烏桓山第四百六十一章 不可再忍第七百六十六章 我留下第八百三十五章 最後決戰第四百二十四章番騎威力第五百二十三章 江淮梟雄第九章 意外收穫第五百七十一章 少林武僧第四百八十七章 分進合擊第六百五十六章 平壤烽火第八百六十章 大勝第五百五十五章 五牙大艦第八百二十六章 儲位第五百二十七章 中二少年第四百八十章河北形勝(第二更)第四百六十三章深入重山第一百一十六章 幕僚班子第五百七十六章 老臣蘇威(第二更)第四百一十七章平息風波第兩百七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一百零一章 金戈鐵馬第一百零三章 三軍出陣第六十六章 饑民流民第五十三章 月下名花第五百二十八章 要回恩情第五百七十九章 老油條(第三更)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七百八十七章 決戰(第二更)第七百四十五章 李唐退兵第十七章 突遭敵襲第三百一十六章奚族三部第六百四十三章 少年雖窮,不可辱其志(第一更)第四百六十八章 契丹人見世面第一百零一章 金戈鐵馬第七百五十章 問話第六百五十七章 新羅援軍(第一更)第六百九十七章 開戰第一百五十三章 鑄鐵第兩百零四章 莽古歹戰法第一百七十八章 偷城第七百七十八章 北伐(第一更)第三百二十七章以夷制夷第一百三十四章 上谷通守第四百九十九章 連克數郡第三百九十八章 自知者明(第一更)第八百三十二章 伐唐決策(第一更)第四百一十五章 渡海作戰第三百三十一章 求將第三百一十七章 矛和盾第三百一十四章大軍齊聚第兩百七十五章 鐵騎威力第四百六十六章 有喜第六十三章 一吐心頭氣第四百二十章 運籌帷幄第六百二十八章 月下名花第一百一十六章 幕僚班子第兩百二十章 反王們的機會
第八百二十四章 礪兵積粟第七百六十四章 回家第五百四十四章 黃河岸邊第七百一十五章 主力出現第八百四十九章 唐趙對決(第二更)第一百九十九章 黑臉大將第八百四十四章 襲擊糧道第六百零六章 開國四將(第一更)第六百五十三章 目標平壤第七百章 秦下軹道則南陽動(第二更)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下爲棋第七百七十三章 霍衛之功第五百八十八章 情深意重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挾?第六百六十九章 新羅人的盛情(第二更)第五百一十六章 衆叛親離第八百五十六章 奇襲子午谷第八百一十五章 李唐內亂第兩百七十一章漁翁第七百九十三章 反攻第三十五章 流賊將至第兩百八十四章 天下之望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堪一擊第六十七章 亂世人心第一百零五章 鐵騎無懼第二十八章 持刀而行第八百二十七章 室得芸的求見第九十章 內附第六百九十章 人生得意須盡歡第八百二十八章 何爲漢統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世績的反擊第七十一章 比箭第一百八十八章 烏侯秦水畔的喧囂第一百八十三章 蠻力攻城第七百零三章 河陽攻防戰上第七百八十一章 白道第六百一十三章 爲了陛下第七百五十八章 頡利的決心第六百五十一章 遠征之策第一百三十四章 上谷通守第六百八十八章 鳥盡弓藏第三百二十六章 江都之變第三白三十二章 薛家出仕第四百六十五章 踏破烏桓山第四百六十一章 不可再忍第七百六十六章 我留下第八百三十五章 最後決戰第四百二十四章番騎威力第五百二十三章 江淮梟雄第九章 意外收穫第五百七十一章 少林武僧第四百八十七章 分進合擊第六百五十六章 平壤烽火第八百六十章 大勝第五百五十五章 五牙大艦第八百二十六章 儲位第五百二十七章 中二少年第四百八十章河北形勝(第二更)第四百六十三章深入重山第一百一十六章 幕僚班子第五百七十六章 老臣蘇威(第二更)第四百一十七章平息風波第兩百七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一百零一章 金戈鐵馬第一百零三章 三軍出陣第六十六章 饑民流民第五十三章 月下名花第五百二十八章 要回恩情第五百七十九章 老油條(第三更)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七百八十七章 決戰(第二更)第七百四十五章 李唐退兵第十七章 突遭敵襲第三百一十六章奚族三部第六百四十三章 少年雖窮,不可辱其志(第一更)第四百六十八章 契丹人見世面第一百零一章 金戈鐵馬第七百五十章 問話第六百五十七章 新羅援軍(第一更)第六百九十七章 開戰第一百五十三章 鑄鐵第兩百零四章 莽古歹戰法第一百七十八章 偷城第七百七十八章 北伐(第一更)第三百二十七章以夷制夷第一百三十四章 上谷通守第四百九十九章 連克數郡第三百九十八章 自知者明(第一更)第八百三十二章 伐唐決策(第一更)第四百一十五章 渡海作戰第三百三十一章 求將第三百一十七章 矛和盾第三百一十四章大軍齊聚第兩百七十五章 鐵騎威力第四百六十六章 有喜第六十三章 一吐心頭氣第四百二十章 運籌帷幄第六百二十八章 月下名花第一百一十六章 幕僚班子第兩百二十章 反王們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