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章 背叛

“陛下,薛萬徹已是攻下了涇陽城,從城中搶得七萬餘石軍糧。”從薛萬徹軍中回來的張玄素,不顧身上風塵僕僕,趕着向李重九稟告這一喜訊。

聽得消息傳來,帳內除了李重九隻是滿意地點點頭外,其餘衆將都是忍不住大喜。

姬川不由道:“陛下,七萬石軍糧,足夠二十萬大軍一個月食用還有餘了。”

“何止於此,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

“看來李世民用兵不過如此,若是他再狠一點,不在涇陽設立糧倉,那麼我軍又怎麼能獲得軍糧呢?”

衆將都是大喜,下面趙軍奪取涇陽糧倉後,在長安以北擺出防守之勢,堅陣以待。

而李世民的主力大軍,也已是趕到。十萬唐軍主力抵達,涇陽以西。

平原上戰旗飄動,從另一方面房玄齡親督兩萬長安守備唐軍,來到涇陽以東與唐軍會合。

李世民高坐馬上,身上戰袍獵獵而動。

房玄齡來到李世民面前,跪在他的馬下道:“陛下,微臣罪該萬死。”

李世民跳下馬,將房玄齡扶起道:“愛卿起來說話,可是因爲涇陽倉之事自責?”

房玄齡垂下頭道:“正是,微臣沒有執行陛下,堅壁清野之命,忘了眼下正值七月,乃是夏糧收穫的時節,故而命軍民將涇陽城城外的夏糧收割,屯入倉中,沒料到爲趙軍察覺,最後落入敵軍手中。”

李世民聞言哈哈,拍着房玄齡的雙臂笑着道:“房卿。何必將責任攬到一人身上,此事朕也有責任。若是朕能率軍早一步從扶風趕回。不僅可以救下涇陽城,還可以吃掉李重九在城外的三萬大軍。只是可惜差了一步,只能算是薛萬徹好運氣了。”

見李世民把責任攬在自己身上,房玄齡不由感激。

一旁長孫無忌道:“陛下,房公,何必擔憂,我們一戰拿回涇陽就是。趙軍剛攻下涇陽,兵馬十分疲憊,正可殺他個措手不及。”

杜如晦道:“長孫將軍,在下方纔觀看過趙軍大營。其修建有度,是圍繞涇陽城而建的,若是驟然攻打,恐怕趙軍反而有地利之便,況且李重九率領主力就涇陽三十里外佈陣,若是我們現在攻擊涇陽,他隨時會率軍前來增援。”

李世民聽杜如晦的話當下點點頭道:“杜卿說得有道理,諸位先隨朕觀陣,再作定奪。”

說完之後李世民率衆將來到涇水邊。觀看趙軍陣勢。看了一陣後,李世民對衆將道:“朕本以爲薛萬徹是一員擅攻的虎將,沒有料到這大營竟也是修築的滴水不露,要乘隙而攻。難!”

衆將見薛萬徹大營修築完備,本有難色,聽李世民這麼說紛紛點頭。

“不過對付趙軍。朕也不是沒有辦法!”李世民轉過頭來道,“史大奈聽令!”

“諾!”一名大將走了出來。

李世民對他道:“你率本部騎兵。從涇水上游渡河,迂迴至趙軍三原縣大營。若趙軍出擊。不許接戰!”

李重九三原大營。

在從黃河新渡過了五萬民役的幫助下,李重九三原大營已是修築完畢。

工部侍郎何稠,提出了一種以木頭拼搭,修築成雙層板牆的臨時野戰工事,得到了李重九的採納。

這種雙層板牆的戰法,就是在木頭在大營周圍修築成上下兩層木頭城牆,兩道城牆間設有搭板作爲間隔,同時還有通向第二層城牆的木梯,並且在上下兩層的木牆間都開有射箭的垛口。

待作戰時,趙軍士卒可以進入城牆的上下兩層,同時佈防。

不僅是趙軍的三原縣大營如此,李重九還將穩紮穩打的戰法,運作到至極,爲了保障同洲的糧道。李重九還命令士卒,在三原和同洲百里路程之間,也同樣修築了板牆,作爲護衛糧草的甬道存在,以供河東軍糧,源源不斷地運入趙軍大營之內。

李重九相信這樣的設置,足以令擅長偷襲他人糧道的李世民無計可施。要作戰你就要想辦法,堂堂正正與我正面交鋒才行。

李重九的戰術就是堅壁相持,反正李世民的主力唐軍已是在自己面前出現。要速勝的是李世民,而不是自己。

否則不說王君廓的西路軍如何,一旦宋金剛的五萬大軍,渡過漢水,迂迴漢中戰略成功。那麼這一路大軍隨時可以從漢中進發,從背後襲擊長安,令李世民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

這就是分進合擊戰略的優勢所在,只要不被各個擊破,那麼戰局越拖下去,對於李世民而言就越不利。

在趙軍民役修築三原大營的同時,駐守涇陽的薛萬徹派快馬向李重九急報,說唐軍有一路騎兵,從涇水上游渡河,從涇陽迂迴繞道,直奔三原而來,人馬大概在三千之衆。

得知消息後,趙軍衆將不由揣測,這一路人馬究竟是什麼打算。

這路唐軍不過三千兵馬,若是要強攻十萬趙軍守備的三原大營,明顯不現實,但若是繞道襲擊趙軍糧道,也是可以的。

李重九先派輕騎,向同洲駐守的單雄信示警,同時派出兩千騎兵,向三原以北方向搜尋這支唐軍騎兵。

一日之後,這三千唐軍騎兵動向查明,竟是直奔三原趙軍大營而來,就在大營外三十里駐紮。李重九不明白對方用意,於是派偵騎偵查。偵騎回報的消息,卻令趙軍衆將吃了一驚。

“唐軍主將是史大奈,此人又名阿史那奈,原本是西突厥特勤,他麾下的三千騎兵,盡數都是西突厥戰士!”

偵騎的報告一處,衆將都是陷入默然。

西突厥戰士!

很顯然,這一次出兵聯合攻唐的西突厥,背叛了趙國,加入了唐軍的一方。這也或許可以解釋,王君廓的二十萬西路大軍到了這一刻,仍毫無消息的原因吧。

“王都護不會沒有防着那統特勤一手的,就算西突厥人背叛,憑他的幾萬人馬,也不會令二十萬西路軍失利。陛下,眼下只要西路軍失利的消息,沒有真正傳來,就不可以草率地下判斷啊!”姬川大聲言道。

...

第五百六十三章 趙軍水師第三百一十四章大軍齊聚第三百六十二章 北歸之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上谷成家第七百八十六章 斬敵一臂(第一更)第兩百二十五章 獨騎第兩百五十章 范陽盧氏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一章 偃師之戰第五十九章 我就是王法第五百一十七章 滅國第六百四十五章 李唐議和(第三更)第六百零八章 李靖的擔憂第兩百三十章 河北諸強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第一百章 雁門關前第六百三十九章 官位升遷(第二更)第九章 意外收穫第六百零九章 皇后的舉薦(第一更)第七百四十五章 李唐退兵第兩百八十一章 水軍第一百五十五章 騎兵對決第六百八十七章 幾人稱孤幾人道寡第五百九十九章 舔犢之情(第二更)第兩百四十二章 爲華夏威服狄夷第六百八十九章 納妃第四百七十八章巷戰第七十六章 騎射之威第兩百零六章 籌謀第五百七十六章 老臣蘇威(第二更)第一百九十五章 一國兩制第三百五十七章 勢不可擋第三百四十三章 瞞天過海第一百九十九章 黑臉大將第七百八十六章 斬敵一臂(第一更)第四百五十九章 試探第五百一十四章 爲官之道第兩百九十三章 碾壓戰第兩百五十五章 一面第七百三十七章 嶺南之主第六百八十一章 爲了自己第兩百六十九章時局之變第三十七章 力挽狂瀾(求三江票)第五百一十九章 轉機第七百五十章 問話第五百六十三章 趙軍水師第兩百二十六章 馬上比箭第六百七十三章 登陸東萊第一百一十三章 十字路口第三百三十九章 開府建牙第七百七十六章 頡利的失算第七百九十四章 大捷第一百八十五章 射人當射馬第五百七十六章 老臣蘇威(第二更)第五十二章 齊王楊暕第一百七十章 爭風吃醋第五百五十章 聯樑第三十一章 白馬寺前一布衣第五百一十三章 隋朝舊吏第四十二章 三箭之威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堪一擊第五百一十八章 不是隻有你一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跳梁者雖強必戳第八百三十四章 伐交爲上第七百二十七章 江淮軍火拼第四百八十五章 出擊第兩百零六章 籌謀第兩百二十九章 家事即國事第四百四十六章同盟第兩百七十六章夜襲第六百四十二章 魚躍龍門(第三更)第兩百八十八章 能吏第三百三十九章 開府建牙第二十九章 瓦崗好漢第七百一十九章 瓜洲之戰第兩百六十章 風波第三百二十二章 帥旗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靖判斷第五百五十二章 狹路成皋道第三百五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八百一十五章 李唐內亂第一百零七章 千軍辟易第兩百一十七章 安民養望第八百五十八章 堅守第四十一章 四卷楞伽經第一百五十九章 識文斷字第六百二十九章 你還不配問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民兩利第六百八十九章 納妃第六百五十二章 假道伐虢第七百三十七章 嶺南之主第七百三十八章 蕭銑歸趙第三百六十三章 重地晉陽第兩百五十七章 盧家顧慮第四百零四章 得魚之時(第一更)第六百九十七章 開戰第三百九十九章 仰求俯就(第二更)第四百四十三章 我很高興第七百一十九章 瓜洲之戰第兩百八十三章 幽州刺史第六百六十六章 降則活,拒則死(第一更)
第五百六十三章 趙軍水師第三百一十四章大軍齊聚第三百六十二章 北歸之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上谷成家第七百八十六章 斬敵一臂(第一更)第兩百二十五章 獨騎第兩百五十章 范陽盧氏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一章 偃師之戰第五十九章 我就是王法第五百一十七章 滅國第六百四十五章 李唐議和(第三更)第六百零八章 李靖的擔憂第兩百三十章 河北諸強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第一百章 雁門關前第六百三十九章 官位升遷(第二更)第九章 意外收穫第六百零九章 皇后的舉薦(第一更)第七百四十五章 李唐退兵第兩百八十一章 水軍第一百五十五章 騎兵對決第六百八十七章 幾人稱孤幾人道寡第五百九十九章 舔犢之情(第二更)第兩百四十二章 爲華夏威服狄夷第六百八十九章 納妃第四百七十八章巷戰第七十六章 騎射之威第兩百零六章 籌謀第五百七十六章 老臣蘇威(第二更)第一百九十五章 一國兩制第三百五十七章 勢不可擋第三百四十三章 瞞天過海第一百九十九章 黑臉大將第七百八十六章 斬敵一臂(第一更)第四百五十九章 試探第五百一十四章 爲官之道第兩百九十三章 碾壓戰第兩百五十五章 一面第七百三十七章 嶺南之主第六百八十一章 爲了自己第兩百六十九章時局之變第三十七章 力挽狂瀾(求三江票)第五百一十九章 轉機第七百五十章 問話第五百六十三章 趙軍水師第兩百二十六章 馬上比箭第六百七十三章 登陸東萊第一百一十三章 十字路口第三百三十九章 開府建牙第七百七十六章 頡利的失算第七百九十四章 大捷第一百八十五章 射人當射馬第五百七十六章 老臣蘇威(第二更)第五十二章 齊王楊暕第一百七十章 爭風吃醋第五百五十章 聯樑第三十一章 白馬寺前一布衣第五百一十三章 隋朝舊吏第四十二章 三箭之威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堪一擊第五百一十八章 不是隻有你一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跳梁者雖強必戳第八百三十四章 伐交爲上第七百二十七章 江淮軍火拼第四百八十五章 出擊第兩百零六章 籌謀第兩百二十九章 家事即國事第四百四十六章同盟第兩百七十六章夜襲第六百四十二章 魚躍龍門(第三更)第兩百八十八章 能吏第三百三十九章 開府建牙第二十九章 瓦崗好漢第七百一十九章 瓜洲之戰第兩百六十章 風波第三百二十二章 帥旗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靖判斷第五百五十二章 狹路成皋道第三百五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八百一十五章 李唐內亂第一百零七章 千軍辟易第兩百一十七章 安民養望第八百五十八章 堅守第四十一章 四卷楞伽經第一百五十九章 識文斷字第六百二十九章 你還不配問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民兩利第六百八十九章 納妃第六百五十二章 假道伐虢第七百三十七章 嶺南之主第七百三十八章 蕭銑歸趙第三百六十三章 重地晉陽第兩百五十七章 盧家顧慮第四百零四章 得魚之時(第一更)第六百九十七章 開戰第三百九十九章 仰求俯就(第二更)第四百四十三章 我很高興第七百一十九章 瓜洲之戰第兩百八十三章 幽州刺史第六百六十六章 降則活,拒則死(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