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八十三章 幽州刺史

經過數ri,涿郡九縣中,李重九已佔據郡治薊縣,良鄉縣,涿縣,固安縣,昌平縣,懷戎縣,安次縣這七縣,而雍奴縣,潞縣則爲羅藝佔據。

而七縣之中,昌平縣經高開道肆掠後,已成荒地,懷戎縣又十分殘破,人口不復原先一半,幸喜其餘五縣沒多大影響,仍是保持原樣。

經過與羅藝一番爭鬥後,對於涿郡有這個局面,李重九還是相當滿意的,孫子兵法中有云,全國爲上,破國次之。

打下涿郡若是一片戰火塗炭之後的景象,那麼取來涿郡也是沒有多大意義。就如同上谷郡經過之前王須拔肆掠之後,經過李重九兩年治理,這也才稍稍有點起sè,但要恢復舊觀,保守估計還需三年。

現在得到一個基本沒有損失的涿郡,是李重九所願意見到的。而涿郡之內,各縣的郡兵已是皆向李重九投降,合計了一下手下有近兩萬降軍。

對於這一郡兵,整編收復工作,也是正在計較。郡兵中如徐武等將領,事先就暗中投靠李重九一方將領。

李重九決定保留他們的兵權,並就郡兵汰弱留強,收編了一萬郡兵,重新改頭換面成爲了李重九在涿郡武裝力量。李重九讓曇宗擔任涿郡都尉,徐武爲副都尉,掌握涿郡郡兵。

至於其中鄉軍,多是當地豪族自募之軍,其中不少都是曲部,莊客。他們還不等李重九對其處置,就自動卸甲歸田,返回了當地士族之中,重新成爲曲部,莊客。

士族的曲部,莊丁皆是不在籍的,按照當時的說法就是附籍於士族存在,隋朝的律令是未受地者皆不課,所以曲部耕種着士族的田地,但是上稅的只需士族即可。

隋朝時百姓稅賦很重,但士族卻仗着地方關係,稅賦頗少,所以大量百姓皆是脫離良籍,附籍於士族手下,有的甚至連附籍都免了,屬於隱沒人口,大業初年時,朝廷實行大索貌閱,清查隱匿人口,使得隋一朝人口達到八百九十萬戶。

但是現在天下大亂,士族又重新藏匿人口,私納爲自己的部曲,莊丁。

李重九於此寫信給盧家等士族,要他們將之前加入鄉兵的莊客,部曲一併交出,自己重新整編,但是信件去後,如石沉大海,無一人理會。

甚至涿郡趙氏接到李重九信後,身爲郡功曹的趙何然,公然叱使者言道:“部曲,莊丁乃是我自家的人馬,募爲鄉兵,乃是爲了保境安民。眼下涿郡有李使君坐鎮,番漢大軍數萬,又哪裡缺得我這點部曲。我趙家沒有拿自己的部曲,給他人賣命的道理。”

李重九聽完這幾人之言後,也明白作爲郡守,雖沒有強徵他人部曲之由,但是這幾個士族的部曲都盡是沒有附籍的,大部分乃是強制收容外地流民的。

與士族談判未成後,李重九依舊完成郡兵整編,新添一萬人馬,軍力倒是大增。同時涿郡各縣,雖暗中都是不服李重九,但是各縣皆是由涿郡郡兵,上谷郡兵,部分番軍一併駐守其中。各個士族見李重九,以大軍強行控制地方,當下也不敢明着反對,繼續三個不的原則。

就在李重九控制涿郡郡府,穩定地方局勢後,當下林當鋒,周博與涿郡當地十幾名各行各業的行首,以及百名商人協署一封勸進書,讓李重九自稱爲幽州刺史,下轄涿郡,上谷郡,安樂郡,漁陽郡,北平郡,遼西郡,遼東郡六郡,以及懷荒鎮,御夷鎮。

當然這只是名義上的,漁陽郡,北平郡尚在高開道,羅藝之手中。

李重九得知衆人推舉後,十分‘惶恐’,言自己奪取涿郡,只是不想讓地方陷入亂軍之手,解黎民於倒懸而來,實沒有稱霸的野心,當下推辭。

當涿郡商人們見李重九推辭,更‘激起’了他們熱情,之後李重九部下如溫彥博,周旭,劉易,姬川,蘇素,趙萬三等一併再次上文,甚至連番將額託,英賀弗,顏也列,以及室得奚族汗庭的衆長老們,也是一併要求,請李重九稱幽州刺史。

當下李重九再次‘推辭’,言自己年少德薄,才氣不足,不足以擔當此職務。

但是李重九這一番話,不少涿郡百姓都是當真了,心道若是李重九真的沒有打算成爲幽州刺殺,那麼萬一羅藝,高開道等人再度攻來,涿郡不是再此遭到兵禍。

於是涿郡三千百姓皆是來到李重九郡守府門前,一併要求李重九稱幽州刺史。眼見郡守府前,人羣如cháo,李重九當下出府接見民意的代表,被接受了百姓送上的萬民書,表示願意考慮一番。

這一回倒是盧家等涿郡士族,有些着急了,大部分明眼人都看得出李重九這耍得是什麼拙劣的把戲,但李重九在涿郡頗得民心,這確實是無可置疑的,現在只要再有人推舉一次,李重九就可以完成這套三辭三讓的程序,正式自稱爲幽州刺史了。

涿郡士族不由意識到,李重九似乎沒有他們的支持,似也可在幽州刺史的位置上坐得穩當。

而太原晉陽宮之中。

李淵從牀榻之上女子粉肢陣仗之中起來,立即有宮內太監爲李淵穿上衣袍,小心服侍。自誅殺高君雅,王威之後,李淵再無肘制,夜宿晉陽宮,已是公開的秘密。

yin穢宮人,到了李淵這個地步,雖不缺女人,但是能上楊廣的禁錮,對於一貫喜歡漁sè李淵而言,也是一種快意。

衣服穿戴完畢後,李淵雖喜女sè,但不沉迷女sè,一夕歡好後,就再也不看那些宮裡的那些女人。李淵當下走出了門,荷甲的大批甲士在後面跟隨,沿路宮女太監皆是沿路拜倒,是以參見天子的禮儀叩拜。

李淵出了們,上要上馬車,一旁劉文靜見李淵,當下上前言道:“唐公,世子回來了。”

李淵聞言抹過一絲喜sè,言道:“很好,建成一回來,我可無憂矣。那元吉,芷婉呢?”

劉文靜言道:“四公子也回來了,至於三小姐她,似留在關中,說要合關中羣雄之力,爲唐公你分憂。”

“胡鬧!”李淵臉sè一甩,言道,“我李家沒有男兒嗎?建成居然將妹妹丟在關中,自己回來,他還算是男人嗎?”

劉文靜當下不話說,他的目的已是達到了。要知道他可是一貫與李世民交好,對於這位世子不甚喜歡。

李淵雙眼一眯,言道:“讓建成先好好休息,我現不想見他,對了,軍卒訓練得如何了?”

劉文靜言道:“燉煌殿下一直練兵,已是汰弱留強,練出三萬jing兵來,隨時可以南下。”

李淵點頭言道:“世民真不辜負我之所望。”

正待這時,突然有一人送來一封密信,李淵將信看後,陡然不快之sè浮於滿面,將信紙往地上一摔。

劉文靜頓時訝異,將信件從地上建起來,他是李淵心腹自是可以看此信,只見他將信紙仔細讀了一遍後,亦是臉sè輕輕一變。

劉文靜勉強笑了笑,言道:“還請唐公息怒。”

李淵似沒有聽到劉文靜之言,負手言道:“羅藝,高開道,都是飯桶,真是時無英雄,竟叫豎子成名。”

劉文靜聽李淵如此說,當下言道:“唐公尚不用如此動氣,一介小兒輩能成什麼氣候,幽州刺史,還真以爲他可以佔據幽州呢。”

李淵擺了擺手言道:“不可以如此看,這小子,我當初真是小看了他,真恨當初在這晉陽宮之內,我沒有當堂將他殺之,現在留下後患,涿郡,上谷郡,安樂郡,遼西郡,李重九現在有四郡之地在手,又有番軍之助,兵強馬壯,他ri必成爲我的心腹大患。若是幽州真爲他所據有,那麼將來我一旦西入關中,太原背後就會遭到此子的危險。”

劉文靜聽李淵這麼說,當下點了點頭,顯然是深以爲然。

劉文靜當下問道:“那麼唐公,我們應如何應付呢?李重九新得涿郡,民心未附,實力不濟,我若聯合羅藝,高開道先下手爲強,足以剷除唐公心腹之患。”

李淵擺了擺手言道:“此言差矣,我們現在急切要入關中,效當年漢高祖的霸業,哪裡可以分心。”

劉文靜言道:“唐公此子如此猖獗,我看是向唐公你證明他現在的實力,告訴他昔ri看走了眼,似乎報復於你。”

李淵面sè漲紅,劉文靜心底確實也是如此認爲,當年李虎來府上求親時,他還是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唐府上下誰將李虎看在眼底了。一介寒門,也要娶李淵之嫡女,這不是做夢嗎,而現在李重九據了幽州後,幾乎已是在勢力上,趕上了李家,與之達到一個平起平坐的地步。

連劉文靜都沒有想到李重九能有今ri。

李淵冷靜下來,言道:“好吧,今ri我李淵就承認當初的錯失,你立即修書一封,告訴他,只要他肯率幽州全郡,都歸附我李淵,我就既往不咎,還答允將三娘嫁給他爲正室,他就是我李淵的女婿。”說完李淵直登上車,將車簾一落。

第四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一更)第八百零三章 溫泉宮內的暗鬥第四百三十三章雪中之戰第四百三十三章雪中之戰第五百四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一更)第六百八十一章 爲了自己第四百七十九章攻心爲上(第一更)第七百三十三章 輔公佑的末路第四百九十一章 背信棄義又如何第三百一十四章大軍齊聚第一百二十四章 突騎團第六百五十八章 乙支文德出馬(第二更)第六百零七章 室得奚部的勢力(第二更)第五百五十六章 綁架第四百零五章 取士(第二更)第兩百八十三章 幽州刺史第六章 左右開弓第六十七章 亂世人心第四百七十章 河北之將第五百四十八章 李世民之過(第二更)第七百二十章 攻陷丹陽第四十八章 久利商會第七百一十章 震驚(第二更)第兩百五十四章 遇故人第四章 恩威並濟第四百三十章 議和?第八百零九章 遼北五郡第八百一十七章 前倨後恭(第二更)第六百二十四章 禁運第四百五十二章 征服之道第一百一十七章 胡馬渡陰山第三百三十四章 鹽場與海船第五百四十一章 帝王雄心第一百八十六章 追擊第四百七十二章竇建德心意第七百六十八章 隨我來(第一更)第四百九十四章人爲財死鳥爲食亡第五百九十八章 李重九的家事第三百八十二章 花開堪折直須折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八章 變卦第六百一十七章 賞與罰第五百三十三章 無定河第三百章 萬箭齊發第四百二十五章雙雄對決第五百一十七章 滅國第三百六十章 傾國傾城第四百二十六章勁敵(大家新年快樂)第兩百四十章 遼東之事第八十三章 建城大計第四十三章 寺內修行第六十一章 遭遇伏殺第八章 羊大爲美第三百零九章 戰雲再起第七百九十六章 草原已平第一章 大隋盛世第七百五十五章 兄弟相爭(第一更)第七百五十章 問話第兩百章 圍點打援第兩百一十四章 雪過方晴第八百零三章 溫泉宮內的暗鬥第兩百九十九章 就食於敵第七十一章 比箭第八百四十四章 襲擊糧道第四十三章 寺內修行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得人心第七百三十七章 嶺南之主第一百一十六章 幕僚班子第四百九十二章 詐城第五百七十五章 受降(第一更)第十章 搶婚第五百五十七章 再會第五百四十三章 兄妹反目第七百二十六章 長公主第七百零三章 河陽攻防戰上第二十八章 持刀而行第二十六章 李芷婉的請求第八百二十三章 處罰薛家第七百二十五章 突利的誠意第二十九章 瓦崗好漢第八百一十八章 翦滅羣雄(第一更)第四百七十七章 奪城第六百零七章 室得奚部的勢力(第二更)第五十四章 盛世當歌舞第五百八十七章 皇后鳳儀第六百七十五章 江上論勢第六百八十七章 幾人稱孤幾人道寡第一百三十五章 韻書第五百四十三章 兄妹反目第七百五十六章 掃清側榻(第二更)第一百二十八章 襲營第五百八十九章 柳絮第兩百四十章 遼東之事第四百八十二章 岳母安危第一百章 雁門關前第四十九章 陽謀陰謀第一百三十七章 走馬上任第八百四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六百三十八章 肺腑之言(第一更)第三十七章 力挽狂瀾(求三江票)第三百四十九章 太原郡攻略(三)
第四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一更)第八百零三章 溫泉宮內的暗鬥第四百三十三章雪中之戰第四百三十三章雪中之戰第五百四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一更)第六百八十一章 爲了自己第四百七十九章攻心爲上(第一更)第七百三十三章 輔公佑的末路第四百九十一章 背信棄義又如何第三百一十四章大軍齊聚第一百二十四章 突騎團第六百五十八章 乙支文德出馬(第二更)第六百零七章 室得奚部的勢力(第二更)第五百五十六章 綁架第四百零五章 取士(第二更)第兩百八十三章 幽州刺史第六章 左右開弓第六十七章 亂世人心第四百七十章 河北之將第五百四十八章 李世民之過(第二更)第七百二十章 攻陷丹陽第四十八章 久利商會第七百一十章 震驚(第二更)第兩百五十四章 遇故人第四章 恩威並濟第四百三十章 議和?第八百零九章 遼北五郡第八百一十七章 前倨後恭(第二更)第六百二十四章 禁運第四百五十二章 征服之道第一百一十七章 胡馬渡陰山第三百三十四章 鹽場與海船第五百四十一章 帝王雄心第一百八十六章 追擊第四百七十二章竇建德心意第七百六十八章 隨我來(第一更)第四百九十四章人爲財死鳥爲食亡第五百九十八章 李重九的家事第三百八十二章 花開堪折直須折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八章 變卦第六百一十七章 賞與罰第五百三十三章 無定河第三百章 萬箭齊發第四百二十五章雙雄對決第五百一十七章 滅國第三百六十章 傾國傾城第四百二十六章勁敵(大家新年快樂)第兩百四十章 遼東之事第八十三章 建城大計第四十三章 寺內修行第六十一章 遭遇伏殺第八章 羊大爲美第三百零九章 戰雲再起第七百九十六章 草原已平第一章 大隋盛世第七百五十五章 兄弟相爭(第一更)第七百五十章 問話第兩百章 圍點打援第兩百一十四章 雪過方晴第八百零三章 溫泉宮內的暗鬥第兩百九十九章 就食於敵第七十一章 比箭第八百四十四章 襲擊糧道第四十三章 寺內修行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得人心第七百三十七章 嶺南之主第一百一十六章 幕僚班子第四百九十二章 詐城第五百七十五章 受降(第一更)第十章 搶婚第五百五十七章 再會第五百四十三章 兄妹反目第七百二十六章 長公主第七百零三章 河陽攻防戰上第二十八章 持刀而行第二十六章 李芷婉的請求第八百二十三章 處罰薛家第七百二十五章 突利的誠意第二十九章 瓦崗好漢第八百一十八章 翦滅羣雄(第一更)第四百七十七章 奪城第六百零七章 室得奚部的勢力(第二更)第五十四章 盛世當歌舞第五百八十七章 皇后鳳儀第六百七十五章 江上論勢第六百八十七章 幾人稱孤幾人道寡第一百三十五章 韻書第五百四十三章 兄妹反目第七百五十六章 掃清側榻(第二更)第一百二十八章 襲營第五百八十九章 柳絮第兩百四十章 遼東之事第四百八十二章 岳母安危第一百章 雁門關前第四十九章 陽謀陰謀第一百三十七章 走馬上任第八百四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六百三十八章 肺腑之言(第一更)第三十七章 力挽狂瀾(求三江票)第三百四十九章 太原郡攻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