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五十章 范陽盧氏

ri暮之下胡人們皆從大湖旁的森林中砍伐樹木,運來築城。看着崛起於莽莽草原上的懷荒鎮,李重九不由心生感嘆,現在世道與上輩子行商的道理一樣,如行商資本運作,與辦實業。資本運作是暴利,但是辦實業才真正腳踏實業的做事。

譬如那些草原蠻族,整ri殺來殺去,一時得意又如何,權勢一去帝國轉眼如風中流沙,柔然汗國就是最好的例子,城頭變換大王旗,但是築城修河,利於百姓,纔是真正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

爲官一任,必須造福一方,自己在懷荒鎮兩年,修了一座懷荒鎮,令百姓在此安居樂業,這纔是應有之事。二十年後那些打打殺殺的人不會記得,但是修了長城,開拓大運河的秦皇和楊廣……想到這裡,李重九暗暗呸了一聲,這二人後世也是罵名滔滔。但無論如何後世之人,都會記得草原上這裡有一個懷荒鎮,一座實實在在的城。視線從遠處收回,李重九想到自己現在處境,自己所能做着有限,對於四面而言,自己目前的碩果,一場戰火就可以輕易摧毀。

突厥,李唐,竇建德,高句麗眼下自己最強大的四鄰。突厥新可汗即位,李唐馬上從晉陽起兵,身處江都的楊廣正調令全國隋軍四面滅火,天下反王亦與隋軍戰得烽煙四處。

而李重九必須在其中快速崛起。若說要分個長短期目標,李重九的長期目標,當然是如溫彥博所希望的對內掃蕩羣雄,對外威服蠻夷,承漢家正統,君臨天下。中期目標,則是四至五年內,奪取河北,以挈裘天下之勢,與羣雄分庭抗爭。近期規劃,則是一至兩年內,奪取涿郡,立足於遼東。

李重九心想一切順利,如此應是不錯了,但是想到李淵崛起速度,又不由心覺緊迫。歷史上李淵晉陽起兵,半年即奪取長安完成第一階段計劃。之後三年內,滅薛舉,薛仁杲父子,李軌,劉武周,完成關中山西后方的安定的第二階段,最後出關擊敗王世充,竇建德,天下基本已定。

時不我待,這四者中,突厥對自己的威脅迫在眉睫,乃是優先需集中jing力對付,至於李唐,竇建德,現在不會威脅到自己,但將來必有一戰,可以緩之。而高句麗再次之。

而爲了對抗突厥,以現在自己實力絕對不夠,唯有先增強勢力,而下面的目標就是涿郡。李重九想好這些後,當下將林當鋒,溫彥博,姬川,劉易,王馬漢,曇宗尋來,商議下一步攻伐涿郡之事。

溫彥博與李重九言道:“涿郡之中,有薛世雄乃是大隋名將,不遜於張須陀,當年薩水之戰,十二路隋軍皆戰沒,而唯獨薛世雄一人擊敗高句麗而還,而今涿郡之中三萬府軍皆是jing銳,若是這三萬jing銳不動,以我軍實力不可輕易攻打涿郡。”

王馬漢言道:“可是涿郡,我們非取不可啊,當年徵遼東的兵甲輜重大半都在涿郡,只要涿郡一下,我軍依靠兵糧輜重,就可以拉起一支兩萬披甲大軍,而囤糧又足夠我們再募五萬大軍一年之用。”

林當鋒擺了擺手言道:“兵甲是有那麼多沒錯,但糧草卻未必,涿郡除了薛世雄三萬人馬外,還有兩萬郡兵,今年涿郡歉收,豪門士族又把持糧倉,藏匿人口,不肯交納稅賦,所以五萬大軍ri食馬嚼,只靠當年的積糧,當年所存糧草再多,也不夠他們食用的。”

溫彥博言道:“現在在河北段達與竇建德交戰,連戰連敗,而在滎陽郡李密率二十萬瓦崗軍強攻東都。兩處都是吃緊。加之眼下羅藝叛亂,遼東道已斷,而再行攻打高句麗之事也不可能了,現在在涿郡再屯駐薛世雄這三萬jing銳,不過擺設罷了。朝廷與其將此jing銳之師空懸於邊郡,倒不如調回以援東都。”

姬川點點頭言道:“不錯,蒲山公李密出身士族,乃是不世之豪傑也就罷了,未料到寒微竇建德,也能崛起於河北,收服王須拔,高士達,張金稱三部,實在當今之梟雄。”

姬川一向看不起士族以外寒門出身之人,甚至有時候李重九也被他嗆幾句,但眼下能在這裡如此說竇建德,可見其在河北影響力。

溫彥博當下言道:“姬兄何必菲薄,竇建德不過昔ri黃巾赤眉之流罷了,哪裡及得主公,有漢高祖之志。”

溫彥博此言一出,劉易,林當鋒紛紛附和。姬川當下言道:“言歸正傳,那麼依溫司馬之見,薛世雄大軍什麼時候南下呢?”

溫彥博捏須想了下,言道:“以目前而論,沒有變數,短則一年,快則兩三年。”

姬川一驚言道:“要這麼久?”

林當鋒倒是細心問道:“敢問溫司馬,請問變數是什麼?是否李法主,竇建德,杜伏威這三大反王得力否?”

溫彥博大袖一甩言道:“不,變數當然就是晉陽留守李淵。”

衆人點點頭,李淵謀反眼下已並非是秘密了,消息傳來原來身在西京,作爲人質的李淵兒子李建成,李元吉,李三娘各是不知去向。而晉陽副留守王威,高君雅也遭到了軟禁。現在李淵已悄悄取出了懷中之刀,暗露鋒芒。

只是李淵到底是要割據自立,靜觀其變,還是要直取西京,目前尚且不知。

“若李淵造反,目標不用懷疑,必然是西京,李淵自承隴西李氏,在關中士族之中,多於他交好,所以關中乃是其霸業所在。正所謂富貴而不還鄉如錦衣夜行,所以李淵有一千一萬個理由,不會坐守太原,或者東進河北,而是攻打西京。而李淵若進軍關西,除非天子御駕親征返回東都,否則只有調薛世雄的jing兵了。”

聽溫彥博之言,衆人都是點頭,李閥乃是門閥士族,他所行動,必然是基於他最大利益的基點之上。而換做同樣位置,若李重九爲太原留守,現在進取關中則就是死地,否則薛舉父子,李軌等皆yu染指關中,最後也不會輪到李淵了。

李重九聞言笑了笑,他自己一直努力推遲李淵起兵的時間,到了最後,還是要看李淵能快一些好了。不過李淵起兵時間拖的越久,李密,竇建德,甚至薛舉父子,李軌這樣反對李淵的勢力,也會更強大一些,將來這些都是李唐的阻礙。

溫彥博看衆人的臉sè,突然正sè言道:“若大家都以爲,一旦李淵起兵,薛世雄南下,我們就可乘勢奪取涿郡,那就大錯特錯了。薛世雄雖去,但涿郡還有兩萬郡兵,而這兩萬郡兵據我所知,眼下多半都聽命於盧家。”

“范陽盧家?”姬川臉sè一變。

李重九亦是肅容,當年西晉時,人物風流,當朝上品門閥當屬弘農楊氏、琅琊王氏、陳留謝氏和譙郡桓氏四大家。後來北朝漢化時,認爲清河崔氏、范陽盧氏,太原王氏、滎陽鄭氏,爲衣冠所推,定漢人一等大姓,即天下士族最高門,又合稱爲四大族。

而當時隴西李氏雖尊,但還是不如四大族之眼,後李唐得了天下,才硬排了五姓七望,七姓十家,李氏靠前,其餘通通居後,但四大族裡卻不承認,仍是在內部自行通婚,後來甚至有了四大族中,寧將女兒嫁給九品官,也不願嫁給皇太子之事。

溫彥博言道:“涿郡的盧家,乃是山東士族之中,唯一與崔姓並列的門閥。北朝起,崔姓之勢力所在於青齊,而盧氏則在於幽州。當時北朝強極一時,北服整個北方大漠,南壓大江,但是對於地方上,仍必須委託四大族治理。”

李重九將手一止,言道:“我明白了,溫司馬的意思,就算我奪了涿郡,若是沒有范陽盧氏的支持,也是坐不穩涿郡,對嗎?”

溫彥博正sè點點頭,言道:“正是。涿郡不同,上谷經過戰亂,已是殘破,地方士族多半也是遷徙,或者焚於戰火,至於遼西,遼東郡,地廣人稀,懷荒,御夷兩鎮,又多與番人爲伍。太守不需思量地方勢力,但是涿郡之地,人口就有九萬戶,而地方官吏,百姓,郡兵都是親近范陽盧氏,太守要奪涿郡不難,但是真正據有涿郡,就必須有范陽盧氏支持,或者……”

說到這裡溫彥博停住了話。曇宗倒是個渾人,當下問道:“或者什麼?話也不說一半。”

“或者就是將盧氏連根拔起,一個不留!”姬川平淡地言道。

溫彥博向李重九拱手言道:“不可,使君心懷天下,需以仁義當先!”

王馬漢怒聲言道:“婆婆媽媽什麼,老子早就看那些門閥士族不過,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聽過嗎?什麼門閥出身,就可以將其他人都看作螻蟻,自己是鳳凰,我早看不慣這一套了,若是破了涿郡,我非要將這些眼睛長在頭頂的人,通通殺光。”

“大逆不道,此乃暴戾之舉,商紂之虐!非仁君所謂。”溫彥博疾聲言道。

第四百章 情定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知好歹第四百六十二章 六纛雙旌萬鐵衣第四百七十九章攻心爲上(第一更)第三百三十六章 草原之都第二十六章 李芷婉的請求第三章 臥虎藏龍第六章 左右開弓第一百零三章 三軍出陣第兩百一十一章 拉攏第七百九十章 騎兵對決第七百一十二章 黎陽的細作(第一更)第三百零一章 寡廉鮮恥第一百七十五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三百八十七章 楊娥皇的決定第兩百二十七章 醫人第八百零八章 皇權第五百六十一章 身後榮光第八百五十章 背叛第五百八十七章 皇后鳳儀第二十三章 自謀生計第一百七十六章 賊勢浩大第一百七十二章 五鼎食還是五鼎烹?第三百九十七章 三路齊勝(第二更)第六百八十七章 幾人稱孤幾人道寡第兩百八十五章 厚遇第五百零六章 突厥手段第一百九十一章 你別做夢了第一百一十三章 十字路口第七百零八章 劫糧(第二更)第五百二十五章 士商之爭第三百九十九章 仰求俯就(第二更)第七百四十八章 再陰李世民(第二更)第六百零七章 室得奚部的勢力(第二更)第六百九十一章 暗流(第一更)第十七章 突遭敵襲第八百五十三章 卯時三刻第三百六十一章 紅顏一怒第一百五十二章 冶鐵大業第五百六十四章 黃河水戰第六百三十二章 直至如今終不疑第七百七十二章 故佈疑陣第六百二十三章 李家有子初長成第五百三十八章 勸進第四百三十一章 雪夜破敵第七百三十三章 輔公佑的末路第兩百零三章 將略第六百二十四章 禁運第一百九十四章 突厥汗庭第六百零三章 趙國盟友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四章 徐世績之心第五百九十章 重會(第一更)第一百三十五章 韻書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援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陸並進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房之爭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八章 變卦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知好歹第四十二章 三箭之威第五百八十八章 情深意重第六十一章 遭遇伏殺第三百章 萬箭齊發第兩百九十八章 花郎道第七百七十章 皇后和貴妃(第一更)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三章 故人重逢第三百二十三章具裝甲騎的威力第八百五十八章 堅守第六百零一章 大趙年號(第一更)第兩百七十六章夜襲第五百八十四章 遇故人第六百三十四章 提拔宋金剛(第一更)第一百八十九章 俟斤之位第四十一章 四卷楞伽經第四百六十七章 一笑而已第六百六十三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六百二十二章 伏殺第兩百七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七百六十五章 萬衆一心第一百零八章 人可敵國第七百三十章 突圍之戰第六百一十八章 官位重於爵位第九十六章 汾水投書第兩百零七章 河北之勢第兩百零三章 將略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六章 黎陽之雨第五百三十二章 怒戰第七百九十一章 李重九的戰法第四百五十四章 預謀第六百九十八章 長槍陣第四百九十六章 安定民心第三百五十一章 河東之爭第兩百四十七章 勢大第一百八十四章 攻與守第六百九十六章 趙軍佈置第九十六章 汾水投書第七百四十二章 執子之手第一百一十二章 建衙懷荒鎮第兩百三十三章 蓄勢待發第一百四十五章 繳獲第四百三十九章強大的門下省
第四百章 情定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知好歹第四百六十二章 六纛雙旌萬鐵衣第四百七十九章攻心爲上(第一更)第三百三十六章 草原之都第二十六章 李芷婉的請求第三章 臥虎藏龍第六章 左右開弓第一百零三章 三軍出陣第兩百一十一章 拉攏第七百九十章 騎兵對決第七百一十二章 黎陽的細作(第一更)第三百零一章 寡廉鮮恥第一百七十五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三百八十七章 楊娥皇的決定第兩百二十七章 醫人第八百零八章 皇權第五百六十一章 身後榮光第八百五十章 背叛第五百八十七章 皇后鳳儀第二十三章 自謀生計第一百七十六章 賊勢浩大第一百七十二章 五鼎食還是五鼎烹?第三百九十七章 三路齊勝(第二更)第六百八十七章 幾人稱孤幾人道寡第兩百八十五章 厚遇第五百零六章 突厥手段第一百九十一章 你別做夢了第一百一十三章 十字路口第七百零八章 劫糧(第二更)第五百二十五章 士商之爭第三百九十九章 仰求俯就(第二更)第七百四十八章 再陰李世民(第二更)第六百零七章 室得奚部的勢力(第二更)第六百九十一章 暗流(第一更)第十七章 突遭敵襲第八百五十三章 卯時三刻第三百六十一章 紅顏一怒第一百五十二章 冶鐵大業第五百六十四章 黃河水戰第六百三十二章 直至如今終不疑第七百七十二章 故佈疑陣第六百二十三章 李家有子初長成第五百三十八章 勸進第四百三十一章 雪夜破敵第七百三十三章 輔公佑的末路第兩百零三章 將略第六百二十四章 禁運第一百九十四章 突厥汗庭第六百零三章 趙國盟友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四章 徐世績之心第五百九十章 重會(第一更)第一百三十五章 韻書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援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陸並進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房之爭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八章 變卦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知好歹第四十二章 三箭之威第五百八十八章 情深意重第六十一章 遭遇伏殺第三百章 萬箭齊發第兩百九十八章 花郎道第七百七十章 皇后和貴妃(第一更)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三章 故人重逢第三百二十三章具裝甲騎的威力第八百五十八章 堅守第六百零一章 大趙年號(第一更)第兩百七十六章夜襲第五百八十四章 遇故人第六百三十四章 提拔宋金剛(第一更)第一百八十九章 俟斤之位第四十一章 四卷楞伽經第四百六十七章 一笑而已第六百六十三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六百二十二章 伏殺第兩百七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七百六十五章 萬衆一心第一百零八章 人可敵國第七百三十章 突圍之戰第六百一十八章 官位重於爵位第九十六章 汾水投書第兩百零七章 河北之勢第兩百零三章 將略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六章 黎陽之雨第五百三十二章 怒戰第七百九十一章 李重九的戰法第四百五十四章 預謀第六百九十八章 長槍陣第四百九十六章 安定民心第三百五十一章 河東之爭第兩百四十七章 勢大第一百八十四章 攻與守第六百九十六章 趙軍佈置第九十六章 汾水投書第七百四十二章 執子之手第一百一十二章 建衙懷荒鎮第兩百三十三章 蓄勢待發第一百四十五章 繳獲第四百三十九章強大的門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