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2章 變更

趙石已經預料到,朝堂之上會有些變故。,

只是他沒想到,皇帝陛下會這麼急,用一句淺白的話說,就是太過強硬了。

這好像有點好笑,因爲趙石自己滿身軍旅痕跡,手段多數時候也是強硬無比,但即便是他,這個時候也覺得皇帝陛下有些急躁,可想而知,其他人是怎樣一種感覺了。

當然,趙石對李鄭二人,沒有半點同情之意,文人首腦之去留,更迭,跟他也沒有太多的干係。

不過同時對中書之首同‘門’下平章事,六部之首,吏部尚書這樣的職位動手,還是讓漸漸‘摸’到些朝廷政事脈絡的他感到有些不妥。

之後有些‘亂’糟糟的情形,也證明他的感覺沒有出錯。

不過經歷了那許多風風雨雨,他同樣也不會認爲,會鬧出什麼大‘亂’子來。

皇帝陛下登基已經六年多了,皇位穩固,又得到了像他和種燧,李承乾,張承等朝中重臣的支持,只要沒有刀兵之禍,只會耍嘴皮子的文臣再鬧騰,又能鬧騰出什麼‘花’樣來呢?

而且,皇帝陛下也不是管殺不管埋,顧首不顧尾的‘性’情……

入宮之後,趙石見到的是氣定神閒的成武皇帝陛下,這一次,君臣並未說太多的話,趙石不想就此番風‘波’多做置喙,皇帝陛下顯然也沒多做解釋的意思。

心照不宣的君臣二人,談的最多的還是禁軍整編之事。

在此事上面,趙石心中早有分寸。說是說。但不會說太多。因爲此事雖有他推動,但大舅哥種燧和樞密副使張承,纔是之後主事之人。

既然沒有權傾朝野的野心,說的太多,又置此二人於何地?

其實,很快,趙石便發覺,皇帝陛下並非真的如表面上看來那般‘胸’有成竹。言談舉止之間,多是有些心不在焉。

想想也沒什麼奇怪的,李鄭二人,代表的是大秦兩大‘門’閥,皇帝陛下借勢對他們動手,實際上面對的便是兩個‘門’閥大族,諸多善後之事,都存在皇帝心中,又哪裡真個人鎮定如恆……

皇帝陛下留趙石於宮中宿了一晚,趙石也沒有任何的推脫。

因爲他明白。在這個時節,皇帝陛下必須得到來自樞密重臣的全力支持。京軍各部更不能有一點的‘亂’象,李鄭兩族,在朝堂上盤根錯節,誰知道會幹出些什麼來呢?顯然,皇帝陛下從來不曾輕視他們的力量。

而有大將軍趙石坐鎮於宮中,京軍各部便沒有任何人敢於擅動。

當然,會不會有擔心放了大將軍趙石回府,會不會被那些‘門’閥世家所動的意思在裡面,那就只有皇帝陛下自己心裡清楚了。

帝王心術,還是不要去猜爲好。

在皇帝的威‘逼’之下,李鄭二人幾乎同時上了辭表。

都是爲官多年的聰明人,在明白皇帝陛下的決心之後,有再多的無奈和不甘,都要默默嚥下去,爲家族子孫着想,沒有任何的死纏爛打的事情發生。

至於之後從朝堂到地方上的震動,已經離職的同‘門’下平章事李圃明顯要大度一些,這位老臣在幾位老友結伴到府拜訪的時候,道了一句,不要再鬧了,想要‘逼’死老夫不成?

此語很快便傳了出去,也算是勉強有了臺階,漸呈‘激’憤的氣氛,也就順勢平息了下來。

其實所有人也都明白,再鬧下去,也沒什麼意思了,皇帝陛下對中書老臣們的不滿,已經表‘露’無遺。

而皇帝陛下對武臣們的信重,是歷代先皇都不曾有過的,即便史書之上,也鮮見這樣的君主。

雖然朝堂風‘波’漸息,但文臣們心中的不滿,並未消除,都積蓄在了心裡,等待着時機爆發出來。

顯然,治國之事,離不開文臣的參與,文臣們冷眼旁觀,坐等時機到來罷了。

這對於成武皇帝陛下而言,並非好事,用雷霆手段,來解決朝堂爭鬥,利弊之間,很難說的清楚,但顯然,此時看來,弊端要大上許多。

但話說回來了,有弊便有利,短時間內,文臣集團遭到消弱的同時,阻礙變革的力量也一下便輕了許多。

終於可以離開宮城的趙石,便清晰的感覺到,大秦的天可能要變一變了。

不是皇位更迭那樣的變化,而是大秦整體上的變化可能就要開始了。

經歷過景興鼎革的他,能夠明顯的意識到,一場變革就在眼前……

景興皇帝用十數年,完成了一系列的變革之舉,重用了包括趙石在內的李圃,汪道存,李嚴蓄,種從端,李承乾,方謙,王佩,折匯,張培賢等等文武大臣,讓大秦漸漸強盛了起來。

而登基數載的成武皇帝陛下,在不擇手段的連續消弱文臣勢力之後,會做出怎樣的一番舉措出來呢?

對於他自身而言,又會有着怎樣的影響,他想不出來,也只能拭目以待罷了,所幸,如今的局面看上去還不錯……

不過和他預料的差不多的是,在太子出巡之前,皇帝陛下便開始大刀闊斧的進行起了人事任免。

一切變革,總是從人事任免上開始,沒有權力的保證,一切變革都是空中樓閣,只能臆想一下罷了。

首先,出人意料的,禮部尚書方謙,從衆多朝臣中脫穎而出,調任吏部尚書。

這也許是皇帝陛下對文臣們的一種變相安撫,出身景興舊臣的方謙任職吏部尚書,讓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意味淡了許多。

但素來溫和自守的禮部尚書方大人,對於將要到來的興革之事的掣肘,卻也降到了最低……

原吏部左‘侍’郎,不但是鄭氏‘門’下,而且還乃鄭氏姻親的鄧科鄧大人,此時已經戰戰兢兢,絲毫沒有半點去爭吏部尚書位置的野心和‘欲’望了。

也如他所料,很快,便有旨意下來,鄧大人隨後黯然離京,去靈州偏遠之地赴任去了。

這是此次朝堂政爭中,第一位被貶斥於外方偏遠之地的朝中重臣。

因爲同‘門’下平章事之位暫缺,中書的老大人們或惶惶無日,或在爲離朝的兩位老臣喊冤,聖旨下達,從未有一刻如現在般快捷,也未有一刻如現在般有着這樣的份量。

隨後,吏部右‘侍’郎趙顎晉左‘侍’郎位,吏部郎中李士芳,補右‘侍’郎位,吏部員外郎鄭遜,任吏部郎中。

更大的變動還在後面,工部‘侍’郎李師雄,晉禮部尚書,這位當年曾在禮部當過很長一段時間小小庫官的皇親國戚,終於一躍成了主掌一部的朝中重臣,一步之間,踏入了中書重地,可謂是其中得利最豐的幾個人之一了。

接下來,便是戶部,剛在戶部尚書位置上呆了沒幾天的戶部尚書彭爲年,在接旨之後,隨太子殿下出京,將陪着晉國公巡遊河洛,並順便接任河洛布政使韓聰的職位,出任河洛最高行政長官。

河東布政使柳世源將回京述職,接任戶部尚書一職。

這個時候,再沒有任何人,去懷疑皇帝陛下對待李鄭二族的態度了。

連調河東布政使柳世源回京述職的旨意都還沒有發出去,戶部尚書彭爲年便已經離開了戶部尚書的位置,詔由參知政事周枋代管。

如此的迫不及待,甚至毫無顧忌的打破朝堂上約定俗成的規矩,也讓朝堂上下一陣肅然,正在爲之前變故奔走的朝臣們,也一下便老實了起來,他們已經感覺到,皇帝陛下森冷的目光正在他們身上轉悠。

而戶部,吏部這樣的地方,向來都是鄭氏,李氏的傳統勢力範圍,皇帝陛下用最直接的手段,強硬的將這一切打了個支離破碎。

而新任的幾位大人上任的第一件事情,想都不用想,肯定就是安‘插’心腹,排除異己了,你若不這樣做,皇帝陛下都不答應,這真的可以說是歷代所未有的事情。

在朝臣們震驚的注視下,河洛布政使韓聰出任戶部左‘侍’郎的任命,也就此下達,刊於朝廷邸報之上。

現在還有唯一還有點疑問的就是,同‘門’下平章事的位置,到底會是誰能坐上去。

因事故頻發,如今這個炙手可熱的位置,卻是少有人敢明目張膽的去爭什麼了……

於是,在衆人矚目之中,權責已然非是普通參知政事可比的周枋周大人,在乾元殿廷議之時,當着在場幾位重臣的面,向皇帝陛下進言官員任免之事。,並將早已準備好了的奏摺親手呈了上去。

又是一篇大文章……

(太艱難了,阿草想了幾天,最終還是這麼來寫了,本來,阿草覺得,按照將血的風格,朝堂政爭應該更隱晦一些,政治手段更圓滑一些,但功力有限,只能寫到這種程度。

也許會有書友說主角被弱化了,這樣一個大場面,沒‘露’臉就是失敗,但阿草覺得,對於主角的定位已經很清晰了,不會再做更改,那麼在這場變動中,也只能勉強算是個參與者,不能成爲其中的勝負手,這很合理,不是嗎?);--2327+dsuaahhh+25935560--

第827章 王氏第161章 破寨第1035章 獻策第32章 紛亂第588章 君言第379章 豪傑(三)第460章 原委第1252章 峽口第1404章 請命第1394章 交底第381章 求生第三百七十四章第1548章 東去第9章 十八第822章 天妖(四)第158章 騎戰(一)第865章 歸去第135章 密議(一)第289章 戰略(二)第552章 接戰第595章 隊伍第685章 歸人第378章 風雪(一)第1366章 賜婚第690章 新鮮(四)第1535章 議戰第274章 開拔(四)第1461章 怪事第1014章 戰報第374章 軍隊第1405章 夜宴第1470章 稱病第553章 奪關第1343章 大事第1153章 拜會(三)第1342章 談鋒第734章 臨汾第92章 少年第1326章 消息(二)第1061章 王罕第723章 偏師第209章 年關(二)第1187章 酒樓第142章 出行(一)第1263章 韋州(九)第517章 雲涌(十七)第522章 戰報(二)第1346章 文會第511章 雲涌(十一)第798章 見駕(四)第196章 音境(二)第163章 明斷第1079章 改變第114章 盛怒第1344章 紛擾第620章 陛見(二)第20章 戰後第1238章 西涼(二)第140章 來訪(三)第1180章 追問第783章 議和(五)第1024章 揮兵第186章 豔遇?第1000章 衝擊第984章 戰術第899章 圍城第608章 夜談(三)第387章 回京(二)第647章 用心第336章 遇敵第578章 激戰(二)第346章 許諾(一)第1543章 激戰第1369章 聚飲(四)第993章 惑敵第195章 音境(一)第1538章 交易第1323章 家宴第999章 箭雨第617章 家族第1177章 女人第576章 破營第825章 樞密第185章 太液第817章 天香第1328章 賭博第600章 來人第1038章 掌握第1309章 君臣第416章 熱鬧第1287章 繳獲第41章 傷勢第623章 相鬥第648章 完工第730章 大防第299章 夜戰(二)第1551章 大軍第236章 血夜(四)第848章 巾幗第99章 捉賊(三)
第827章 王氏第161章 破寨第1035章 獻策第32章 紛亂第588章 君言第379章 豪傑(三)第460章 原委第1252章 峽口第1404章 請命第1394章 交底第381章 求生第三百七十四章第1548章 東去第9章 十八第822章 天妖(四)第158章 騎戰(一)第865章 歸去第135章 密議(一)第289章 戰略(二)第552章 接戰第595章 隊伍第685章 歸人第378章 風雪(一)第1366章 賜婚第690章 新鮮(四)第1535章 議戰第274章 開拔(四)第1461章 怪事第1014章 戰報第374章 軍隊第1405章 夜宴第1470章 稱病第553章 奪關第1343章 大事第1153章 拜會(三)第1342章 談鋒第734章 臨汾第92章 少年第1326章 消息(二)第1061章 王罕第723章 偏師第209章 年關(二)第1187章 酒樓第142章 出行(一)第1263章 韋州(九)第517章 雲涌(十七)第522章 戰報(二)第1346章 文會第511章 雲涌(十一)第798章 見駕(四)第196章 音境(二)第163章 明斷第1079章 改變第114章 盛怒第1344章 紛擾第620章 陛見(二)第20章 戰後第1238章 西涼(二)第140章 來訪(三)第1180章 追問第783章 議和(五)第1024章 揮兵第186章 豔遇?第1000章 衝擊第984章 戰術第899章 圍城第608章 夜談(三)第387章 回京(二)第647章 用心第336章 遇敵第578章 激戰(二)第346章 許諾(一)第1543章 激戰第1369章 聚飲(四)第993章 惑敵第195章 音境(一)第1538章 交易第1323章 家宴第999章 箭雨第617章 家族第1177章 女人第576章 破營第825章 樞密第185章 太液第817章 天香第1328章 賭博第600章 來人第1038章 掌握第1309章 君臣第416章 熱鬧第1287章 繳獲第41章 傷勢第623章 相鬥第648章 完工第730章 大防第299章 夜戰(二)第1551章 大軍第236章 血夜(四)第848章 巾幗第99章 捉賊(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