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治蝗和添火

第311章 治蝗和添火

三月正是春耕時,當北方經歷旱情時,其他諸如遼東、河西、山東,以及南方數省還是一片祥和。

“鄉親們注意了,從今年開始,皇莊收糧的價格是番薯一石一百文,馬鈴薯一百五十文,麥一石三百文,水稻一石三百文!”

南直隸鳳陽府的一處田埂上,當一名村正大喊着的時候,在田地裡種植水稻的百姓紛紛擡頭看向了他。

只是他這話說完,底下的百姓才竊竊私語道:

“娘地,這糧價終於提了。”

“這朝廷啊,天天叫種番薯,早些年八石番薯才能賣出六百文,現在終於提價了。”

“要不是種着軍屯田,我纔不種番薯呢。”

“今年倒是不錯,八石番薯也能賣出八百文了,我家中有五畝番薯田和二畝馬鈴薯田,想來可以賣給朝廷換一兩六七錢銀子了。”

“朝廷對番薯和馬鈴薯的價格提了,咱們要不要明歲改種番薯和馬鈴薯算了?種稻子太累了……”

皇莊收糧,這是朱由檢在天下軍屯田裁撤,分發田地給百姓後製定的政策。

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保護好真菌,要保護好真菌就要營造一個有利於真菌生長的環境,也就是把工作的重點,從殺滅蝗蟲轉移到保護生態環境上來。

也因此只有在身體末端溫度較低的地方纔有可能感染上真菌病,比如腳氣。

這點朱由檢聽得清楚,而朱由檢聞言也皺眉道:

“你是怕有蝗災?”朱由檢得到了提醒,也略微皺眉了起來。

所以後世做的基本上是防患於未然,讓蝗蟲卵孵化不出來,讓它們沒法危害莊稼。

真菌對於蝗蟲的壓制效果很明顯,但卻有一個致命缺點,那就是怕熱。

朱由檢想了想,一時間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最後只能長嘆一口氣。

歐洲的火藥價格,朱由檢雖然不知道,但奈何有人知道啊……

面對他的詢問,實際上畢自嚴也很難。

正當朱由檢和畢自嚴苦於如何治蝗時,陸文昭卻走進了書房,並在見到畢自嚴和王承恩短暫錯愕後恢復神態,稽首道:

“南場傳來消息,曹秉筆已經命人制作軍備院下發水力織機二十三萬架,在南直隸、浙江、福建、江西等地建場,再募女工十六萬四千餘人……”

“增加一成後,學徒一月一兩一錢,師傅三兩三錢,一千六百二十七府需要投入七十八萬兩銀子建場,每歲支出六十二萬四千餘兩銀子。”

“此外,需要下令獵戶不得打殺益鳥,來保護食蝗益鳥、飼養食蝗家禽、病毒防治。”

各項加起來,皇店每年歲入兩千多萬兩銀子是常態,一個機構的歲入,足以比得上萬歷年間一個大明朝的國庫收入了。

“只要皇店、市舶司和戶部商稅的收入能支付百官和軍隊的俸祿,剩下的田賦就可以全部用於賑災了……”

這麼想着,朱由檢覺得有些難熬了起來。

而在乾旱的時候,地表土壤開裂,陽光直接照射到地縫裡,殺死了大量真菌,相當於直接給蝗蟲卵來了一次全身消毒,這才提高了蝗蟲卵的孵化率。

“殿下……”

不過從今歲開始,風氣開始變了。

火藥數量少的原因是因爲西方的火藥太貴,而像大明這樣,逢年過節就放煙花的舉動來說,這樣的舉動對於歐洲人無疑是奢侈的。

真菌怕熱到了什麼程度?人類的體溫就足夠殺死大部分真菌,這也是人類幾乎很少得真菌引發的疾病的原因。

就拿天啓七年纔過去不久正旦節一晚上的煙花火藥消耗量來說,按照歐洲火藥成本覈算,正旦節那一晚大明百姓消耗的火藥,放在歐洲能賣出幾十萬兩黃金,

另外對於酒水的價格,朱由檢也將其降低到了八文一斤這種明代未曾有過的極低價格。

然而實際上中原王朝發展火藥和火器是同步的,只是火器發展沒有西方快罷了。

皇莊這次將番薯和馬鈴薯的收購價提高,在這黃河以南的地域裡,一畝地裡的經濟效益,馬鈴薯和番薯就和水稻、小麥持平了。

“若是讓他們休養生息,那他們在復遼之戰的傷勢用不了幾年就會恢復。”

“在市面制酒學徒和師傅工錢的基礎上,增加一成。”

畢自嚴擔憂的說着,而這也讓朱由檢臉色陰晴不定了起來。

按照每石一百文來算,朝廷需要出一千萬兩銀子來收購它們。

“這酒課司如果要消化這一萬萬石番薯馬鈴薯,最少需要在每府建設一個酒場才行。”

因此、皇莊給百姓們開的番薯、馬鈴薯收購價格並不算高,一畝地的經濟效益裡,比小麥和水稻略低一些。

如果按照十文一斤販賣,刨除人工和運費,酒課司僅平民酒水的酒稅收入就在二千五百萬兩左右。

“加大鼓勵北方一京六省的番薯、馬鈴薯耕種,蝗災再厲害,也不可能鑽到土裡把番薯都吃了吧?”

“按照殿下您所指定的,南直隸有四百萬畝的上限,其餘四川等南方諸省各省一百萬畝,陝西、山東、遼東、山西、河西、河南、北直隸不做限制,舊港不參與……”

這樣的一幕則是發生在大明朝各個地方,而在京城的朱由檢卻對自己的政策十分滿意。

“話雖如此,但……”畢自嚴還是有些擔心,過了片刻他才道:

兩京以及蘇杭成都等大城是一日一人三十文,一月九百文。

“預防難以做到,只能在成型後以篝火誘殺、開溝陷殺、器具捕打,或驅使百姓,讓百姓掘除蝗卵和聲色驅蝗。”

因此、當村正看着百姓們知道後,他又補充道:

由於近代以來中原頻繁被西方勢力用火器欺負,很多人產生了一個錯誤的想法,那就是咱們中原王朝點錯科技樹了,把製造火藥的技術全用在了生產鞭炮上。

王承恩頓了頓,隨後才面露難色道:“大明朝州府縣衙,集鎮鄉村,所需的皇店僱工得達到三十萬人。”

“今歲大旱波及四省,若是有蝗災,恐怕河南、山東、河西等地的糧食難以保全……”

但問題是,眼下朱由檢要面對的,是五千年來波及最廣的大旱。

也就是說、皇莊在南方對於番薯和馬鈴薯的限制是一千三百萬畝,而北方的不限制則將徹底拔高全國對番薯、馬鈴薯的糧食產出佔比。

“更何況泰寧三府,以及亦東河城等地沒有長城庇護,建虜馬步兵又來去如風。”

“依你之見,該如何治蝗?”

朱由檢在對畢自嚴交代,而畢自嚴也頷首表示自己會上心。

這三百多萬兩的銀子發下去,也最終會以貿易的形式回到皇店手中。

“皇店的數量需要擴充,我大明每個集鎮,鄉野都需要一箇中型、小型的皇店,縣城之中要達到東西南北四城各一個。”

至於是出售什麼東西?這自然就是火藥了……

這些天裡,朱由檢大概摸清了大明的平民酒水價格,也就是大致是十二文一斤酒。

次一等的諸如濟南、洛陽、西安等則是一日一人二十五文,一月七百五十文。

這麼一來、隨着朝廷逐漸榷取鹽酒茶等各種生活物資,皇店也變相成爲了另一種形式的供銷社。

因此必須要給百姓們找一個可以賣糧的地方,而這個地方就是名下連一畝田都已經沒了的皇莊。

以往人們總是在蝗災發生的時候,纔想到要用化學藥劑殺滅,或者用雞鴨的天敵屬性來剋制,但是今年的蝗災是撲滅了,可是往後還是會爆發大面積的蝗災。

“建虜眼下屠戮治下掠走的漢民,開墾田畝不在少數,暫時已經穩定。”

“掃虜之戰……”

古代的手段,並不能有效的杜絕蝗災,因此他也只能硬着頭皮說道:

“與其花費東軍都督府每年三百餘萬兩軍餉來防守,倒不如一口氣出銀一千萬兩蕩平建虜。”

“每府一個酒場,每年大致產出十萬斤到二十萬斤酒水,這需要最少三百個幫工,近五萬人……”

這兩者在存儲時間上,拍馬也趕不上水稻和小麥,即便是特別好的環境中,番薯的儲存時間也不過是半年罷了,土豆則是兩個月左右。

畢自嚴句句不提掃虜之戰,卻又句句在提掃虜之戰。

再次一等就是一日二十文,一月六百文,而最次的就是鄉野的小型皇店,一人一月固定五百文。

皇店僱工的工錢是根據城池規模劃分的,朱由檢早就制定過了。

“銀子的事情,明日下西洋船隊歸來,我會給諸藩時間思考,隨後議事來充實國庫,你不用擔心。”

“曹秉筆命人給殿下報喜,今歲織機所產織布應該能達到三千萬匹,並詢問是否要降低皇店織布價格。”

“酒場的建設要加快,十月酒課司組建後就需要開始打擊私酒,臘月結束前,需要確保酒課司盈利。”

孫元化已經帶人釀酒給出了朱由檢一個答案,一億石番薯所產出的酒水是三十億斤。

即便降到八文,二十五億斤酒在刨除人工和運費,依舊能賣出一千五百餘萬兩的酒稅收入,超越了宋朝天禧年間的一千萬兩歲入。

蝗災的威力他是清楚的,如果今歲真的再來一場蝗災,那山東可以說從天啓元年開始就七年沒有安定了。

大明百姓過年過節放鞭炮使用的火藥數量,足夠在歐洲發動一場持續數年的戰爭。

這話他說的有些不甘,也有些無奈,畢竟如果能平了建虜,那麼東軍都督府十幾萬兵馬就能解放出來。

三月初八、齊王府書房內,當戶部的畢自嚴坐在椅子上和朱由檢促膝長談的時候,朱由檢也看了看手中的文冊,點了點頭。

後世治蝗,是從生物角度來治理的。

這些兵馬會去哪裡?不用多言,他們將前往日本,將這個中原王朝近千年來的邊患給徹底解決。

最簡單的手段就是發生地修築堤壩,控制水位,先讓蝗蟲無處產卵。

陝西也連續三年沒有安穩了……

“朝廷給各縣的馬鈴薯和番薯收購是有限制的,俺們新城村的上限是兩千畝,所以想要種的人,晚飯之後都去我家商量。”

比如干隆年間清軍花了四百多萬斤火藥攻打大小金川,幾乎一年就用掉了獨立戰爭中美國八年所使用的火藥數量。

“這麼一來、僅僅僱工的工錢,恐怕就要達到三百萬兩銀子……”

“屆時我朝忙於治內,對遼東只能維持大量軍隊來防守。”

比如昆蟲存活率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真菌,而一般來說,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真菌。

不過、出售一些東西,讓歐洲的三十年戰爭打得更激烈,最後讓各國都因爲死傷而提前結束戰爭,這點大明還是可以做到的。

“別捨不得三百萬兩銀子的支出,承恩。”朱由檢吩咐了一句,而見到提起錢,畢自嚴也道:

如果不是需要維持歐羅巴商人的積極性,朱由檢或許會把白布價格再提高。

這些工作開展之後,雖然各地還是會有一些蝗災發生,但是基本上很難再出現蝗蟲的大面積轉移了,曾經的大蝗災和饑荒也一去不復還。

朱由檢對南方諸省進行限制的原因很簡單,這一千三百萬畝如果拿來全部種植番薯,那番薯產出將達到一億石。

如果歐洲三十年戰爭提前結束,那到時候再開始提高關稅和商品價格就輕鬆多了。

這種發展中,雖然火器威力不如西方,但中原王朝的火器數量卻可以碾壓西方。

畢自嚴說出了他所能說出的大部分治蝗手段,不過話說回來,這些手段都只是能控制一下蝗蟲規模,並不能將蝗蟲徹底消滅。

番薯的保存時間,註定了南方一京九省的番薯,絕大時候都不可能用來充當賑濟北方災區。

“酒場的待遇不能太差……”朱由檢聽聞開口道:

這樣的情況下、他還能怎麼治蝗?無非就只有依靠古人的手段罷了。

更別提解決他們後,石見等地銀礦可以爲大明每年增加上百萬兩銀子的收入了。

現在歐羅巴正在進行三十年戰爭,各國經濟都被打成了稀巴爛,先對歐羅巴商人維穩要比較好。

他很清楚、一味的要求百姓種植馬鈴薯和番薯是不太現實的,北直隸境內的風氣還沒有那麼快的傳播大明全境。

儘管這樣變相提高了收糧的成本,但卻增加了大明的糧食產量。

“皇店的織布價格是多少?”朱由檢難得聽到一個好消息,轉頭看向了王承恩。

如果真的有蝗災,那掃虜之戰或許真的要推遲。

“一匹織布二百文,售賣給歐羅巴商人的價格是五百文。”王承恩老實回答,而朱由檢聞言則是沉思了片刻,隨後道:

因此朝廷是需要備用酒精的,所以流入市場的酒水數量大致在二十五億斤左右。

“大明兩京十六省的白布價格降低到一百五十文一匹,售賣給歐羅巴商人的價格不變。”

它們會和各種病原體一起,讓昆蟲感染上許多疾病,以至於一批蝗蟲卵往往只有1%-5%的個體能夠存活到下一次繁殖期。

它們的用處將是用來作爲飼料、制酒,其次纔是用來臨時賑濟當地災民的賑災糧。

朱由檢做了最壞的打算,那就是在蝗災爆發後,北方一京六省,近五千萬百姓吃幾個月的番薯和馬鈴薯,等着南方的水稻收割後北運。

眼下的皇莊成爲了一個專門收取番薯和馬鈴薯的機構,而由於前些年局勢還沒有太壞,加上番薯和馬鈴薯容易種植,管理成本低。

朱由檢對畢自嚴提出了詢問,沒辦法、後世的蝗災規模,完全沒有辦法和這個時代的蝗災規模相比。

管理輕鬆的馬鈴薯和番薯,一旦和水稻的價格持平,那麼一些嫌棄種水稻太苦的人,必然會擴充種植馬鈴薯和番薯。

三十萬僱工,支出三百萬兩銀子,這都比得上大明兩萬多官員的俸祿支出了。

“這些酒渣,事後製成飼料,放在皇店以百斤一袋,一袋十文的價格售賣給百姓。”

一億石番薯,如果全部用來將制酒,而番薯能產出重量大概四分之一的酒水。

寬於民、嚴苛於蠻夷,這是朱由檢行事的基本準則。

“尤其要“禁捕鴝鵒”,並按照洪武年間“民捕蝗一斗,給粟倍之”給予獎勵。”

這樣短的儲存時間,註定了只有交通方便的地方,才最適合大明朝的利益。

當然、三十億斤酒,除非大明百姓把他們當水喝,不然根本消耗不了這麼多。

只要解決了他們,再製造出蒸汽機,到時候大明就可以走北部前往北亞墨利加了。

只是眼下也沒有太多的辦法,朱由檢只能扶額道:

“先下發這些政策吧,另外……”

朱由檢想了想,最後只能皺眉道:“暫時擱置……”

對付它們,需要用到的酒精數量也極爲恐怖,而對外戰事中,救治傷員的高濃度酒精也需求極大。

不過皇店是必須存在的,因爲不管是蜂窩煤、鹽、茶、還是未來出現的各種商貨,以及即將出現的番薯酒,都將由皇店負責銷售。

“皇店的建設倒不成問題,不過按照殿下您的要求,鄉村一店一人,集鎮一店五人,縣城四店四十人的規模來算……”

“掃虜之戰迫在眉睫,若是大旱波及更大,我朝便會陷入旱情和救災的泥潭。”

從正旦節到如今,明明還是春季,各省小溪已經乾枯,堰堤之中淤泥乾裂……

在對付蝗蟲大規模襲擊時,這些手段依舊顯得力不從心……

白布即便五百文,歐羅巴各國商人依舊會不斷爭搶,畢竟它販賣到歐羅巴還有兩倍的利潤。

他所知道的後世治蝗辦法,在這個時代也完全行不通。

說白了、和他用來打擊私鹽的手段一樣,市面的酒水賣十二文,他就賣八文。

不過上心之餘,畢自嚴表情有些古怪,欲言又止。

北方一京六省不做限制,南方一京九省限制,舊港只收取水稻……

當然、他可不會出售軍械和火炮給歐羅巴人,畢竟大明還沒有科技領先歐洲一代的水平。

然後耕墾湖灘荒地,保護當地的植被和土地,讓自然環境中產生的真菌來代替人類對付蝗蟲。

朱由檢轉頭看向了站在角落的王承恩,而王承恩也迴應道:

皇店的支出大,但能賺取的銀子也足夠多。

這麼一想、朱由檢在想要不要趁機插一手三十年戰爭。

後世治蝗的政策就是從這個方向着手的。

“以往大旱之後必有蝗災,當年山東大旱的蝗災,想必殿下您還記得。”

把市面的私酒打擊了,之後再漲價也不遲。

“怎麼了?”朱由檢察覺到畢自嚴的彆扭就開始詢問,而畢自嚴則是道:

“北方大旱,西南又要再啓戰事,加上黃河修葺,國庫已經透支……”

即便他已經冒着步子太大扯到蛋的風險進行各種改革,但大明朝積弊已久,非一味猛藥能解決,即便是他,在大勢下也顯得尤爲渺小。

不過別忘了一件事,在大旱之下伴隨着出現的,將是種類繁多的疫病。

一百斤的酒渣只需要十文,這是十分便宜的價格,而這也算榷酒之後惠利百姓的一種補貼。

朱由檢說完,在書房門口擺成兩排的書吏就開始“啪嗒”的撥弄起了算盤,半響之後纔有一人走進來開口道:

“投入不是很大,也難怪兩宋這麼執着於酒稅。”朱由檢聞言對畢自嚴開口,並隨後說道:

“這酒場一萬萬石番薯投入制酒,會留下七千多萬石酒渣。”

說罷、村正轉身便離開了,留下百姓們面面相覷。

不過、一味的種植番薯和馬鈴薯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簡單……

想着,他對陸文昭吩咐道:“命人去找這兩年來大明的傳教士,詢問他們歐羅巴各國火藥的價格。”

“另外讓軍械局的孫良着手在巨港府建造火藥局的分局,要達到年產二百萬斤火藥的產量。”

“等什麼都問清楚,告訴沈廷揚,小西洋監察司的皇店負責售賣火藥,按照歐羅巴火藥價格的二分之一進行售賣。”

吩咐完,朱由檢眯了眯眼睛:

“二百萬斤火藥,我倒是要看看能賣出多少銀子……”

(本章完)

第219章 建虜斷骨第438章 建虜來犯第177章 朝鮮太上皇楊鎬第383章 總歸得殺人第353章 分憂第209章 誓殺腐儒第93章 大仇得報第586章 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第682章 後記(二)帝崩第555章 鼓勵造反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569章 中秋佳節第398章 齊王選妃第324章 收復交趾第203章 晚明全名將陣容第538章 欲言又止第22章 富得流油的御馬監第116章 吸血蟲的勳貴第301章 小日子過得不錯的小日子第299章 齊王返京第240章 收復呂宋第464章 忠心耿耿劉愛塔第481章 揚帆起航第526章 糧食就是民心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398章 齊王選妃第14章 戚家軍 白杆軍第39章 文官多奸詐第164章 事畢第423章 英勇的賤民第49章 傷心總是離別日第321章 外戰內旱第515章 名將隕落第105章 士紳貪婪第301章 小日子過得不錯的小日子第276章 舊港的工業第608章 相互試探第146章 遼事落幕第428章 一正兩貴三平妃第332章 全陝赤如血第381章 朱由校站臺第65章 帝者不怒第402章 南次亞的大亂鬥第584章 風吹到西州第633章 世代更迭第537章 以進固穩第239章 出兵南洋第77章 野心第674章 番外(二十二)粉墨登場第590章 子不類父第479章 南崑崙監察使司第253章 復套終戰第332章 全陝赤如血第291章 重開西廠 黨爭不斷第229章 漩渦中心的黔國公府第237章 黨爭爆發第354章 頂樑柱朱由檢第368章 暹羅求救第372章 穩坐釣魚臺第362章 未老先衰朱由檢第563章 廟堂新氣象第146章 遼事落幕第445章 文治武功第132章 波流涌動第277章 開誠佈公第555章 鼓勵造反第148章 東林想變法第697章 後記(十七)武狩極盛第128章 錦衣衛革新第237章 黨爭爆發第386章 殺紳分地第242章 攻心爲上第147章 私鹽暴利第371章 風高亮節楊文嶽第52章 兄友弟恭第498章 任他幾路來第166章 黃臺吉的計劃第264章 令人期待的宗室廷議第321章 外戰內旱第693章 後記(十三)工農罷工第576章 制衡歐洲第614章 且進且退第315章 太廟前的分地競拍第407章 積讒磨骨朱由檢第217章 遼東大捷第536章 和碩特歸順第687章 後記(七)太平腐敗第473章 齊國五年計劃第181章 裁撤遼鎮第119章 川兵入瀋陽第228章 大都督朱由檢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651章 千難萬難第253章 復套終戰第114章 整頓畢節第701章 後記(終章)太陽照常升起第167章 齊王監國第383章 總歸得殺人第95章 藩王質問
第219章 建虜斷骨第438章 建虜來犯第177章 朝鮮太上皇楊鎬第383章 總歸得殺人第353章 分憂第209章 誓殺腐儒第93章 大仇得報第586章 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第682章 後記(二)帝崩第555章 鼓勵造反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569章 中秋佳節第398章 齊王選妃第324章 收復交趾第203章 晚明全名將陣容第538章 欲言又止第22章 富得流油的御馬監第116章 吸血蟲的勳貴第301章 小日子過得不錯的小日子第299章 齊王返京第240章 收復呂宋第464章 忠心耿耿劉愛塔第481章 揚帆起航第526章 糧食就是民心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398章 齊王選妃第14章 戚家軍 白杆軍第39章 文官多奸詐第164章 事畢第423章 英勇的賤民第49章 傷心總是離別日第321章 外戰內旱第515章 名將隕落第105章 士紳貪婪第301章 小日子過得不錯的小日子第276章 舊港的工業第608章 相互試探第146章 遼事落幕第428章 一正兩貴三平妃第332章 全陝赤如血第381章 朱由校站臺第65章 帝者不怒第402章 南次亞的大亂鬥第584章 風吹到西州第633章 世代更迭第537章 以進固穩第239章 出兵南洋第77章 野心第674章 番外(二十二)粉墨登場第590章 子不類父第479章 南崑崙監察使司第253章 復套終戰第332章 全陝赤如血第291章 重開西廠 黨爭不斷第229章 漩渦中心的黔國公府第237章 黨爭爆發第354章 頂樑柱朱由檢第368章 暹羅求救第372章 穩坐釣魚臺第362章 未老先衰朱由檢第563章 廟堂新氣象第146章 遼事落幕第445章 文治武功第132章 波流涌動第277章 開誠佈公第555章 鼓勵造反第148章 東林想變法第697章 後記(十七)武狩極盛第128章 錦衣衛革新第237章 黨爭爆發第386章 殺紳分地第242章 攻心爲上第147章 私鹽暴利第371章 風高亮節楊文嶽第52章 兄友弟恭第498章 任他幾路來第166章 黃臺吉的計劃第264章 令人期待的宗室廷議第321章 外戰內旱第693章 後記(十三)工農罷工第576章 制衡歐洲第614章 且進且退第315章 太廟前的分地競拍第407章 積讒磨骨朱由檢第217章 遼東大捷第536章 和碩特歸順第687章 後記(七)太平腐敗第473章 齊國五年計劃第181章 裁撤遼鎮第119章 川兵入瀋陽第228章 大都督朱由檢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651章 千難萬難第253章 復套終戰第114章 整頓畢節第701章 後記(終章)太陽照常升起第167章 齊王監國第383章 總歸得殺人第95章 藩王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