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對內反擊

第379章 對內反擊

七月的京城沒有酷熱,反而有着一絲絲涼意。

腳步聲在明時坊內響起,最終停在了一所宅院裡的書房前。

身着常服的掌事對着葡萄藤下的躺椅作揖,輕聲道:

“家主,閣裡傳來了消息,燕山和齊王黨的一些官員開始彈劾孫傳庭了……”

“嗯?”聽到這話,躺在躺椅上的男人緩緩起身,露出的是吏科都給事中馮銓的面容。

他起身後,先是淺嘗了一口旁邊矮几上的酥山,然後感受着口中的涼意,過了片刻才笑道:

“我早就說過,誰掌了權,拿了權柄,就會想着牟利。”

“巡撫天下賑災,這差事不是什麼好事,都是得罪人的事情。”

“他孫傳庭一個人向朝廷索了一千多萬石米麥,還管着旁人一口不能吃。”

“哪怕他不貪,但那米麥經他手的時候,他就已經貪了。”

馮銓說着,而掌事卻猶豫道:

“可這賑災的事情是齊王讓他去做的,他……”

“齊王……齊王再大也是一個人,一雙眼睛,他看得過來多少?”馮銓端起酥山,靠在躺椅上淺嘗,嘴角帶着一抹笑意。

“銀行暫時不推往集鎮的原因是朝廷的實力不夠,但縣城必須得掌握。”

他就想簡簡單單,輕輕鬆鬆的治了貪腐,換一批人上來,然後承平幾年罷了。

“既然接旨,那就好好討論其他國事吧。”陸文昭掃視了一眼衆人,隨後收斂眼神道:

“別忘了,國朝已經沒有了風聞奏事,除非誰有孫傳庭孫巡撫貪贓的鐵證,不然就老老實實做自己的本分事吧!”

“是……下官告退……”坐在朱由檢面前,讓李長庚如坐鍼氈。

“我清楚。”朱由檢斬釘截鐵的回答:

“我清楚多出這四萬多教習,朝廷就會多出五六十萬兩銀子的支出,也知道多出這四萬多教習,便會多出八十餘萬可以免費就讀官學的學子。”

還有後續的貨幣改革也是一樣,都需要有一批和朝廷站在一邊的人支持。

因此,朱由檢不可能會相信孫傳庭貪腐,說孫傳庭貪腐,倒還不如說孫傳庭想造反實在。

有了離開的機會,他也起身作揖,隨後緩緩退出了涼亭。

“你去傳李長庚來一下。”

陸文昭掃視衆人一眼,眼神尤其在顧秉謙和姚宗文等人身上停留,隨後才繼續說道:

雖說李長庚比起董應舉和畢自嚴年輕,但實際上李長庚也五十有七了。

“接旨,自然接旨……”顧秉謙人老成精,連忙應下,只是那話裡有幾分自願就不得而知了。

“這次參與彈劾的人,依你看有幾人從心,幾人圖謀不軌?”

可問題是這樣“擊鼓傳花”的操作,說到底傳到了後面,還得他站出來解決,因爲這個時期的大明沒有什麼政治高手來幫他接手爛攤子。

眼下要做的是改變制度,從原先每年十幾萬學子中選拔幾萬官員的制度已經不行,必須得降低比例到一千選一人的程度。

“銀行和錢莊不一樣,我準備在全國縣城興建一萬處銀行,募工十二萬人,其中配置和僱員的俸祿,我事後會讓人拿一份文冊給你。”

之所以他們不對盧象升、楊文嶽、吳阿衡、熊廷弼、洪承疇出手,首先便是沒有必要,其次就是他們都在軍中,都掌兵。

“錦衣衛內部乾不乾淨,你想過沒有?”

面對詢問,陸文昭也緊皺眉頭,他跟隨朱由檢坐下,皺眉迴應:

“卑職眼下也很難判斷,這次百官發難發的十分突然,到底是看孫傳庭手中利益眼紅,還是孫傳庭真的有所貪腐,這點很難猜測……”

湖水是活水,因此耳畔便總是響起水聲,聽得人有些發寒。

“齊王有令旨!”

他們不是喜歡疲民,弱民嗎?那他也可以疲官弱官。

“齊王千歲……”

不過這樣反而讓朱由檢很容易理解,因此在聽到對方的話後,朱由檢立馬開口道:

陸文昭現在說話和朱由檢越來越靠近了,不知道是不是兩人共事太久的原因。

李長庚來的確實急促,因此以指叩首表示感謝後,便端起茶杯淺淺抿了一口。

“殿下,這一千二百餘個集鎮學院,等同於四百多個縣學院,如果再修建,那需要再支出兩萬多教習……”

“這……估計有一千二百餘個……”陸文昭沒有精確說出來,只是說了一個大致的數目。

“我唯一想要知道的就是,三年之內,這個銀行能不能立起來?”

他發現隨着大明走向強盛之後,即便是他自己,面對下面的人時也漸漸力不從心。

別人是“擊鼓傳花”,他是提早埋雷。

反觀孫傳庭,他不結黨營私,因此在他離開西北後,和曹文詔、官撫民、李如柏、李如楨等人都斷了聯繫。

“老夫……”

“如果我沒有記錯,明年的學府畢業人數是十六萬對吧?”

“北直隸有多少集鎮?”

李長庚的想法,實際上還是在以開源節流爲主,不過朱由檢並不準備省銀行的這筆錢。

再增加人是錦上添花,而把百萬胥吏搞定,然後再製造用人危機來讓百官內卷纔是他要做的。

只是他這簡單的想法都有人跳出來和他唱反調。

“讓工部在這一千二百餘個集鎮修建可容納三百人的小學院,明年正旦節以前我要看到全部完工。”

每年上千萬兩銀子的輸入,對於大明來說也就是勉強緩解白銀緊縮的危機罷了,更大的投入,涌向更大的市場纔是眼下持續緩解大明白銀緊縮危機的運作方法。

從戶部到工部再到內閣大學士,從韓爌到姚宗文、施鳳來到左光斗、畢自嚴,總之各黨人物都在對其評頭論足。

這種時候他總算明白,爲什麼歷朝歷代的開國領袖都要對內進行清洗了。

“殿下是想弄出銀行來取代火耗?”

倒是這明時坊內所有人沉默寡言,那文華殿內卻喧囂不停。

馮銓難得誇讚起了朱由檢那邊的人,隨後整理了一下自己的鬍鬚,把酥山放好:

“以錢莊的配置來算,這四千萬人最少需要兩萬八千人,兵馬司必須在銀行一旁常駐。”

因此,他們懷疑孫傳庭,在他們自己看來是有理由的……

皇店可以消費,那麼朱由檢就只需要創造消費的人就行了。

“去歲到今歲六月才調了一千多萬石米麥,眼下又申請調撥八百多萬石米麥,朝廷去歲也不過結餘四千萬石米麥,他一個人就用了一半。”

以孫傳庭的能力,這樣的休整完全可以讓他有更大擊敗李自成的把握,然而他並沒有這樣選擇。

“加上朝廷的數額較大,所有銀行還得有衙役或者兵馬司常駐。”

實際上在他們看來,朱由檢想要發行新幣很簡單,難的地方是怎麼發行貨幣後,杜絕市場上的其他所有貨幣。

只是想到這裡,朱由檢又頭疼了。

“你需要什麼人,多少人,這些只要你需要,你都可以從朝廷,從恩科、從科舉之中選拔。”

說到底,當污濁成了一種常態,清白就成了原罪。

更何況,又有誰敢說,燕山學子就一定清廉?朱由檢自己都不敢說。

“且繼續看着,他們那羣人還得鬧出不少事情,當初的浙黨怎麼強大,怎麼內鬥,他們就要怎麼強大,怎麼內鬥。”

十四萬畢業的學子裡,朱由檢只需要三分之一不到的人成爲教習,而剩下的人,他需要繼續投入官場,礦課司,以及銀行。

“按照民間錢莊的配置,一個十萬人的縣,最少需要配十個銀行,每個銀行配一個掌櫃和六個夥計。”

“從今年招募開始,燕山的招募數額削減,另外還沒有修建的其餘燕山學府紛紛取消計劃,燕山學府保持眼下的十五所就足夠了。”

陸文昭說完便轉身帶着錦衣衛們離去,留下了面面相覷的諸多重臣。

要知道,雖然中原王朝的貨幣歷朝歷代都在發行,甚至每隔幾個皇帝也在發行,但實際上都是增量,而不是縮量。

今年百萬胥吏紛紛要被裁撤,四十幾萬燕山、恩科官員足以運轉大明。

走到涼亭面前,在他作揖時,朱由檢可以清晰看到他額頭留下來的熱汗。

只是這四人裡,畢自嚴需要顧及的太多,董應舉太老邁,沈廷揚又暫時無法從舊港脫身,那麼朱由檢唯一能用的便只有李長庚了。

如果說整個大明有誰最能理解朱由檢的理財手段,那麼董應舉和沈廷揚、畢自嚴、李長庚四人應該就是最瞭解的四人。

雖然眼下的大明賦稅很高,但如果真的要舊幣換新幣,恐怕要承受每年賠十幾萬兩銀子的代價。

李長庚負責鹽課司,事物也比較繁忙,因此朱由檢足足等了半個時辰,隨後才見到他姍姍來遲的模樣。

“明年北直隸率先推行官學教育,順帶籌備山西、陝西、河西、山東、河南、遼東等北方六省的學院建設。”

“工部修建的北直隸各地學院如何了?”朱由檢反問,而陸文昭也下意識迴應:

在他看來、齊王黨和燕山派、五軍都督府也是三個黨派,不同的是它們三個都效忠齊王。

因此,收舊幣換新幣,實際上是一個賠本買賣。

“等元宵之後,若是你有了想法,到時候再來找我。”

當了官不犯錯就可以一勞永逸的時代必須過去,幹不出政績,或者政績越幹越差的人,趁早滾蛋。

因此李長庚聽了之後撫了撫須,隨後纔開口道:

朱由檢的話一說出來,陸文昭立馬就瞭解了對方的意思,於是立馬說道:

“無礙,朝廷從海外籌集金銀也需要時間,你先把鹽課司的擔子交給畢自嚴,戶部從今日起成立金融司,銀行屬於金融司下屬。”

“去年積攢的三十日休假,全給我用上,我要在這家裡看他們怎麼斗的。”

新幣的事情,李長庚作爲戶部官員,肯定是參與了設計和觀摩的,不可能不知道。

文華殿內,當內閣和六部、六科大臣齊坐一閣,他們在爭論的卻是奔走在第一線的孫傳庭。

“當然,這只是初學五年階段的教習,而且只有縣城子弟。”

朱由檢擡手示意李長庚入座,並動手給他沏了一杯茶。

孫傳庭手上經過的米麥,但凡他手上動作稍微那麼大一些,留下的那一點米麥折色後,都足夠延綿百世子孫了。

開口的是一個燕山派的吏科給事中,而見到對方開口,顧秉謙也就想着咳嗽應下……

儘管錦衣衛在兩年前加入了一批燕山學子,但相比較它的規模,燕山學子的數量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洪承疇和孫傳庭不同,洪承疇手底下有屬於自己的死忠,不管是吾必奎還是沐啓元,木增,他們都是洪承疇手下的死忠。

他將自己對銀行的理解全盤說出,當然這其中的理解都是基礎的儲蓄、貸款、借調行爲,並沒有提及國債,股票等等東西。

他對於李長庚開源節流的想法雖然認可,但並不支持:

到了孫傳庭這裡,他反而成爲了六大臣裡唯一沒掌兵的人。

帶着脾氣返回齊王府後,陸文昭將消息告訴了朱由檢,而眺望齊王府內水榭的朱由檢在聽到後也微微頜首。

“是……”陸文昭低下了頭,而朱由檢見狀則是吩咐道:

“明歲開始,恩科分數線提高到四百五十分,達到分數線的可以授官,達不到的就分配前往教學。”

瞧着他的模樣,朱由檢沒有着急說事,而是與他敘了敘舊,隨後才說起銀行的事情。

聽到是朱由檢的令旨,衆人心裡一緊,顯然都知道事情是辦不成了,於是紛紛起身唱禮。

“若是殿下讓下官管理銀行,下官自然應允。”李長庚先表明了自己的態度,隨後才說出困難道:

“但銀行想要成立,並且想要成立後發行新幣,那就需要做到每個縣都要有。”

朱由檢對陸文昭詢問,然而面對這個問題,陸文昭卻欲言又止。

不過他的不敢保證讓朱由檢鬆了一口氣,他就害怕李長庚也是喜歡攬功的人。

他站在涼亭內眺望湖景,望着遠處的湖景水榭,過了片刻才轉過身來,坐回竹椅上,並同時對陸文昭詢問道:

朱由檢大概清楚了,之前他基本逢考就授官的制度已經過時,眼下大明的官位緊缺,弄得官員一個個想着爭權奪利。

顯然,他自己也不知道錦衣衛到底乾不乾淨。

“那家主您……”掌事想問問馮銓還上不上朝,卻不想馮銓繼續擺手道:

李長庚很老實的交代,畢竟他也是第一次接觸這所謂的銀行,三年能不能成功,他真的不敢保證。

哪怕朝廷打掉了不少假幣販子,但市面上的假幣也夠大明折損個數十上百萬的了。

“不過,能在那個位置上待兩年,那孫傳庭倒也是個人物了。”

“只要你能把銀行推行起來,那國朝直接從朝廷領取工錢、俸祿的近五百多萬人都是你的儲戶。”

不是他們殘暴,而是下面的人越來越得寸進尺。

“不如調孫傳庭暫時回京接受都察院、大理寺和刑部三司調查?”

能走到這個位置的人,誰又會相信有真正的清官。

那最後說他們是齊王黨?齊王黨是什麼?是朝中依附朱由檢的官員,而孫傳庭他們並不屬於這個範疇。

所以他不僅得處理,還得早早的處理。

放水得有人放,消費得有人消費。

眼下全民教育的苗頭都沒有出現,倒是燕山派先開始對大明的能臣幹吏下手了起來。

“大明的官員目前已經足夠了,不需要再多人,不僅僅內部足夠,日後還要進行優勝劣汰。”

坐在主位,作爲內閣首輔的顧秉謙也老神在在,沒有開口幫腔,也沒有開口阻止。

當然,最重要得還是李長庚私下並不結黨,哪怕明面上因爲議事,他需要和顧秉謙、畢自嚴在一起,但私底下他還是很懂得閉門謝客的道理。

“孫傳庭不會貪腐!”朱由檢皺眉發話,他並不相信孫傳庭會貪腐。

“需要多少教習?”他繼續反問,而陸文昭也繼續迴應:

“按照殿下制定的初學五科,每教室學子不超過三十人來算,需要最少兩萬一千教習。”

朱由檢看着李長庚,而李長庚也倍覺壓力山大。

“一千多萬石米麥經他手,沒個條款,沒個憑證,就憑他個人一張嘴,便說當地賑災用了多少糧秣,這合理嗎?”

只是爲了推行銀行,朱由檢並不在乎這百來萬兩的損失,因此他對李長庚交底:

顧秉謙話還沒說完,陸文昭就帶着朱由檢的令旨走進了文華殿的內閣之中。

現在看來、反而是這份沒有底氣,顯得他更貼近朱由檢想要的人選。

“我大明眼下一千九百餘縣,紙面造冊的縣城百姓有兩千六百餘萬,而實際恐怕超過四千萬人。”

說罷、他走上前,將令旨放在了顧秉謙面前的桌上:

朱由檢默默飲茶,而他的話也讓陸文昭微微頷首:

“今歲是第一批畢業,一共有三千二百三十一人,此外燕山學府也將畢業十四萬三千餘人。”

以石見銀礦和利未亞金礦的金銀輸入來說,基礎免費教育在大明不成問題。

當然,這事情朱由檢也可以不處理,那就是他不管官吏們是否貪腐,只管他們做不做事就行。

光御馬監的皇店,每年就要收上來數千萬文的假錢,讓皇店折損數萬兩收入。

“齊王令旨,孫傳庭之事交由齊王府處理,內閣、六部、六科無權干涉。”

“銀行的存在,朝廷前期就沒有想過它能盈利,只要每年不虧損幾十萬兩,朝廷都能接受。”

銀行的事情,必須得李長庚來做。

說他們是五軍都督府,可五軍都督府不得干政。

“說的也是,但凡他手中剋扣一些,那截留的米麥是數以十萬計的……”

“都已經修建完畢,一共一百三十四縣,四百零二學院,每個學院可容納一千百學子,合計可容納四十萬兩千人。”

當年嘉靖也玩過,然而玩脫了,讓朝廷賠了不少銀子,因此李長庚記憶猶新。

“坐吧……”

若不是茶水太燙,恐怕他能一口氣喝完一杯。

一個沒有兵,沒有死忠他將領的人,還位高權重,手指之間流轉巨大財富,彈劾他恐怕是許多人都想做的事情。

“今年是順天學府和應天學府第一批學子畢業對吧?”

他望着朱由檢,不得不作揖道:

“殿下,下官不敢託大,三年是否能成事,下官也不知。”

朱由檢想到這裡,默默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而陸文昭也退下去讓人去傳李長庚。

崇禎十六年的局面,只要他不出兵,大明在北方就沒有一支兵馬,哪怕李自成不相信孫傳庭的話,雙方也能暫時各自休整一段時間。

“是……”掌事聞言,只得作揖退下。

“這是一個想法,還有其他的想法,就是用來發行新幣。”朱由檢說完,便一直打量李長庚的表情。

只是問題出來了,孫傳庭、楊文嶽、吳阿衡、熊廷弼、洪承疇、盧象升這些人,他們到底是齊王黨,還是燕山派,還是五軍都督府?

齊王黨還好說,本身就是一羣投機者來跟風站隊的,實在不行就收拾掉就行了,可燕山派也跟着摻和進來,多少就讓人有些難以處理了。

“傳召伱來,孤是想讓你負責銀行,你的意思如何?”

“顧閣老,您接旨嗎?”

朱由檢瞭解了一下今年畢業的燕山學子人數後,便讓陸文昭去傳董李長庚。

但凡孫傳庭會貪腐,那歷史上他就不會戰死潼關,而是選擇和李自成議和後割據西北了。

既然他們沒有事情做,就找些事情給他們做。

望着他離去的背影,朱由檢的眉頭緊皺。

眼下大明的市面上,從漢代的五銖錢到明代的萬曆通寶,總之各種銅錢都有,假幣更是橫行。

朱由檢早就察覺到燕山學子在官場上形成的勢力太大,因此他才準備推行全民教育。

“那孫傳庭巡撫他人,他個人就沒有人巡撫嗎?”

說他們是燕山派,他們又和燕山毫無關聯。

如果他這樣擺爛,那大明絕對可以“承平”幾年。

“燕山已經不堪用,必須得推行地方教育了。”

這幾日齊王黨和燕山派的行爲,尤其是彈劾孫傳庭的事情,也漸漸的讓他覺得呱噪,甚至想握一握許久沒有緊握的強弓了。

雖然知道不可能,但他還是想試一試。

希望他這一系列操作,能讓燕山派和齊王黨的官員察覺到自己的態度。

如果經過這一系列的事情後,他們還是不能醒悟的話,朱由檢也只能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了……

(本章完)

第43章 好皇兄的登基大典第238章 罷黜百官第310章 三娘子案再起第628章 久遇甘霖第544章 神機妙算朱由檢第520章 北方大旱第138章 直搗巴約部第210章 我粗鄙也第519章 閒來無事第70章 真實的滿清八旗第191章 生擒徐鴻儒第699章 後記(十九)平叛援明第641章 守成之主第313章 諸藩分地第431章 風雲際變第260章 收復朵甘第187章 白蓮教造反第265章 病來如山倒第211章 魏公公的野望第646章 江水爲竭第432章 再苦一苦瀛洲第364章 上元佳節第619章 大西洋的風第482章 小民營生第193章 以勢壓諸王第238章 罷黜百官第189章 千騎卷平岡第509章 興亡又如何第692章 後記(十二)齊光同塵第61章 高標準養軍第645章 國際局勢第431章 風雲際變第183章 黃雀在後第154章 內部矛盾第20章 索要羽林三衛第700章 後記(二十)隆武新年第644章 恨弟不成齊第163章 齊王黨第641章 守成之主第580章 齊國募民第640章 摸着弟弟過河第466章 終末第397章 從善如流第444章 抓貪官不如殺胥吏第512章 大國寡民第343章 東宮講師第458章 北山血戰第554章 書不如人第590章 子不類父第8章 初嘗權力第13章 恐怖的遼響數量第502章 京中軼事第226章 收拾內賊第428章 一正兩貴三平妃第346章 晚明科學家王徽第63章 爲戚家軍擴軍第358章 殺倭取賞第530章 河西軼聞第288章 炮轟建虜第590章 子不類父第206章 殺遼商第16章 上直二十六衛第212章 合圍開始第47章 國之柱樑孫傳庭 忠心耿耿洪承疇第307章 天啓七年第153章 四處調兵第321章 外戰內旱第230章 謀求開疆拓土第512章 大國寡民第160章 整頓山西第693章 後記(十三)工農罷工第564章 西征第284章 井底之蛙林丹汗第327章 陝西民變第296章 南征北討內安民生第420章 上直與海軍的貓膩第56章 盡是空餉第88章 死太監銀錢多第639章 齊國新春第549章 廣州繁會第240章 收復呂宋第355章 諸藩戰爭序幕第104章 淮北開端第295章 京城風雲第644章 恨弟不成齊第220章 閹黨擡頭第423章 英勇的賤民第338章 家國和睦第390章 晚明兩大人精第45章 再薅皇兄羊毛第352章 直諫第675章 番外(二十三)北倭南緬第560章 扶持大侄子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263章 俺叫李定國第697章 後記(十七)武狩極盛第291章 重開西廠 黨爭不斷第502章 京中軼事第229章 漩渦中心的黔國公府第561章 破屋太子
第43章 好皇兄的登基大典第238章 罷黜百官第310章 三娘子案再起第628章 久遇甘霖第544章 神機妙算朱由檢第520章 北方大旱第138章 直搗巴約部第210章 我粗鄙也第519章 閒來無事第70章 真實的滿清八旗第191章 生擒徐鴻儒第699章 後記(十九)平叛援明第641章 守成之主第313章 諸藩分地第431章 風雲際變第260章 收復朵甘第187章 白蓮教造反第265章 病來如山倒第211章 魏公公的野望第646章 江水爲竭第432章 再苦一苦瀛洲第364章 上元佳節第619章 大西洋的風第482章 小民營生第193章 以勢壓諸王第238章 罷黜百官第189章 千騎卷平岡第509章 興亡又如何第692章 後記(十二)齊光同塵第61章 高標準養軍第645章 國際局勢第431章 風雲際變第183章 黃雀在後第154章 內部矛盾第20章 索要羽林三衛第700章 後記(二十)隆武新年第644章 恨弟不成齊第163章 齊王黨第641章 守成之主第580章 齊國募民第640章 摸着弟弟過河第466章 終末第397章 從善如流第444章 抓貪官不如殺胥吏第512章 大國寡民第343章 東宮講師第458章 北山血戰第554章 書不如人第590章 子不類父第8章 初嘗權力第13章 恐怖的遼響數量第502章 京中軼事第226章 收拾內賊第428章 一正兩貴三平妃第346章 晚明科學家王徽第63章 爲戚家軍擴軍第358章 殺倭取賞第530章 河西軼聞第288章 炮轟建虜第590章 子不類父第206章 殺遼商第16章 上直二十六衛第212章 合圍開始第47章 國之柱樑孫傳庭 忠心耿耿洪承疇第307章 天啓七年第153章 四處調兵第321章 外戰內旱第230章 謀求開疆拓土第512章 大國寡民第160章 整頓山西第693章 後記(十三)工農罷工第564章 西征第284章 井底之蛙林丹汗第327章 陝西民變第296章 南征北討內安民生第420章 上直與海軍的貓膩第56章 盡是空餉第88章 死太監銀錢多第639章 齊國新春第549章 廣州繁會第240章 收復呂宋第355章 諸藩戰爭序幕第104章 淮北開端第295章 京城風雲第644章 恨弟不成齊第220章 閹黨擡頭第423章 英勇的賤民第338章 家國和睦第390章 晚明兩大人精第45章 再薅皇兄羊毛第352章 直諫第675章 番外(二十三)北倭南緬第560章 扶持大侄子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263章 俺叫李定國第697章 後記(十七)武狩極盛第291章 重開西廠 黨爭不斷第502章 京中軼事第229章 漩渦中心的黔國公府第561章 破屋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