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爭鋒相對

第99章 爭鋒相對

“鐺……鐺……鐺……”

晨鐘暮鼓、當鐘聲不斷地在城中作響,整個京城的官員都懷着沉重的心情,匆忙的趕往了紫禁城。

這羣昔日的官老爺、此刻趕得匆忙,所有人都懷着沉重的心情前往紫禁城。

很快、所有官員就在天還沒有亮的時候進入了東華門,而與此同時、東宮勖勤宮的朱由檢也被王承恩叫醒了。

“殿下?殿下……”

牀榻窗簾外,王承恩的影子被燭火照耀,依稀可見。

朱由檢朦朧着眼睛,揉了揉後才起身問道:

“怎麼了?”

見朱由檢起牀了,王承恩隔着牀簾行禮道:

“萬歲有口諭,宣殿下今日也前往文華殿上朝。”

“我?!”聽到自己也要上朝,朱由檢心裡一咯噔。

顯然、好皇兄是對於修改京察時間一事沒有底,想要在常朝時有人幫忙拿主意。

好皇兄身邊沒有什麼拿得動主意的內臣,因此只有請他前往。

聞言、王承恩和旁邊的三個宮女就開始忙碌了起來,今日是常朝,倒也沒有那麼多講究,但朱由檢還是換了一身緋色的蟒袍。

他曾經的經歷告訴過他,越是又能力的人就是越是有權力,越是有權力,追捧他的人就越多,收到的錢就越多。

由一個動作,就不難看出、什麼人是碌碌無爲,什麼人是貪戀權勢,什麼人是草菅人命,什麼人才是爲國爲民。

朱由檢撇了一眼那堆奏疏、只見從奏疏封面就能看到這次各黨的反應有多麼激烈。

說罷、他簡單吃了一些糕點,喝了一口貢茶後,就叫人驅來車輦,向文華殿趕去了。

可眼下的楊璐、面容枯槁,臉頰眼窩凹陷發黑,顯然是大病一場、甚至餓了很長時間的模樣。

道袍、這是明朝中後期開始流行的一種形制的寬鬆日常服飾,大多士子基本都穿着道袍,頭戴四方平定巾,而楊璐也是如此。

說白了、他前世最高就是個扶貧基層,甚至連村子都沒有脫貧成功,人就來到大明朝,哪裡會有時間來處理這種局面。

“淮北是否大飢、是否餓死百姓,派人下去一查便知!”

“回稟萬歲!”楊璐這一刻、忽的想起了自己的經歷。

偌大朝堂、上百官員之中,能擺出憤怒表情的,只有劉一燝、韓爌、楊漣、左光斗、黃尊素等寥寥十數人能擺出這樣的憤怒表情。

“一入鎮江,鬥米百錢,漸至蘇、鬆,增長至百三四十而猶未已,商船盼不到關米,店鋪幾於罷市,小民思圖一逞爲快。”

這一刻、所有人都沉默了,腦中飛快的轉動着,想要知道接下來應該怎麼做。

想到這裡、楚黨的官應震想了想孫如遊答應的減免半釐,衡量之後便退回了位置上。

他清楚地明白、以眼下的情況進行下去,他根本保不住浙黨官員,因此最好的就是在這次事情過去後,辭官歸老。

“吾不是在惱怒弟弟,而是在惱怒這朝堂鬧劇罷了。”

蟒袍、黃金寶石玉冠、玉帶、一系列繁瑣的裝飾物戴上,朱由檢頓時覺得身上重了六七斤。

等全部穿好後,宮女開始對他的指甲、臉、口進行清洗。

一個沒人對你行賄的官,絕大部分都是碌碌無爲的無能之輩、只有少數幾人能幹些事情。

楊嗣昌和他父親楊鶴都是楚黨之中的重要官員,他們不可能打臉楊嗣昌啊……

作爲一個秀才,儘管在地方上或許算是有些功名,但在這遍地都是六品以上官員的文華殿中,他顯得十分緊張、侷促。

尋常秀才只需要這兩個特權,基本上就可以實現半脫產。

“殿下……”

“臣御史趙興邦……”

這些奏疏、好似後世的公開信,一篇帖子少則數百字,多則數千字,內容之狠毒,叫人頭皮發麻。

不過、朱由檢從來沒有指望過方從哲、他想要的不過是斷了東林黨在移宮案的擁立之功。

因此來說、秀才的形象大多是不錯的。

說白了、孫如遊是真的想從這個位置退下去。

如果打臉了楊嗣昌,那麼導致楊嗣昌一家被牽連,到時候楚黨的勢力也會縮減的,而且楊嗣昌是楚黨爲未來培養的中樞官員。

由於文華殿就在東宮不遠處,因此跨過金龍橋拐了個彎,又走數百步後就抵達了文華殿。

楊漣還是那個剛直的倔老頭,一開口就要人命的那種,甚至想到了淮北饑荒是因爲地方官倉糧食不足導致的。

“萬歲、臣東閣大學士,孫如遊……”

朱由檢見狀、只能在心底嘆了一口氣,隨後對楊漣回禮道:

“楊都給事中”

“之後太祖高皇帝依靠三年一考的京察清除天下貪官,才改爲十年一考。”

話音一落、大臣們就井井有條的按照官階入班站位,而朱由檢則是直接當着衆人的面,走到了御案的旁邊。

不過朱由檢也很頭疼,他眼下只想着蟄伏,一旦參與了京察這種事情,各種朋黨就會注意到他已經拉起這麼大的勢力了。

當這百餘人中、近四十人紛紛站出來,唱聲駁回的時候,這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種震懾。

文華殿不大,但也足夠容納百餘人。

至於浙江的鄉紳士族,商賈地主,知道他致仕後也晚了,不可能再讓他官復原職。

“荒謬!”左光斗踏出一步,怒叱道:

“過往淮北者,所見淮北道路兩側伏屍數萬,延綿百里,大飢之下、數百萬百姓遭災,邳州縣更是賣出五十文一斤的高價糧食。”

真正的好官萬里挑一,一個王朝不可能要求所有官員都是好官,如果都是好官,那麼就不會有王朝無三百年國運之說了。

楊璐也知道、曝光了淮北大飢的事情,他必須有一個強硬的靠山,不然只有死路一條。

“其中緣故、皆是因爲洪武初期朝廷大部分官員皆是前朝遺留官員,這些官員胥吏貪贓枉法,因此需要三年一考。”

因此、他在聯想到了那幾個人後,瞬間有了一種不妙的預感,及時退回了位置上。

楊漣轉身對朱由校作輯行禮,聲音隆隆。

可以不相信文官和楊漣、但必須相信五殿下,不然他一家都很難活下去。

“至弘治年間、孝宗敬皇帝認爲天下貪官又起,因此將十年一考改爲六年一考,極大扼制了貪官的滋生。”

“萬歲、臣附議!”

“臣以爲、楊都給事中所言,不過是捕風捉影罷了。”

“臣兵部給事中吳亮嗣……”

“臣以爲、主張不改京察者、當斬!”

再次唱禮、文華殿門口的錦衣衛立馬抽鞭炸響,以淨鞭宣佈了朝會的開始。

金錢和權力無法分割,而大多數人在面對大筆資金的情況下都很難說不。

朱由校這舉動,看似在關心朱由檢,實際上是在拖時間。

忽的、原本已經站出四十餘人的百名官員之中,再度站出了三十餘人,最後只剩下了二十多位無黨派的官員。

楊漣不夠資格,只有朱由檢才能保住他。

“依照這個戶籍下去監察,若是有百姓餓死,我無話可說、願去職爲民!”

儘管百姓會覺得他是清官而擁護他,但沒人對他行賄、只能證明他的權力不夠大能力不夠強。

“萬歲、臣想請淮安府邳州縣武河鎮的茂才楊璐入宮親口說出淮北大飢的真相!”

在他們記憶裡,楊漣似乎上次出場時,還處處怒懟朱由檢,結果這纔去了昌平一個月不到,就對朱由檢這麼客氣了?

這一幕、成功吸引到了劉一燝、方從哲、孫如遊、官應震、顧天峻、亓詩教等人的注意。

袁化中把楊嗣昌擡了出來,一瞬間不少楚黨官員就犯難了。

“入班……”

朱由檢的話實際上只不過起到了一個點破的作用,因爲百官都不傻,當他們看到楊璐的時候就知道,楊璐可能真的是從淮北逃難出來的。

不知怎麼的、這一刻的朱由校,便是朱由檢自己都有些害怕面對他。

“賀……”

“譁”當楊璐開口、所有百官,尤其是無黨派的官員紛紛心中震撼,而東林黨大部分都是激動,爲了權力,只有少部分如楊漣、左光斗之輩憤怒。

對付燕山大營的大頭兵,和對付紫禁城的袞袞諸公,這完全是兩個概念。

“眼下、天下官員胥吏貪污者難以計數,數不勝數,淮北之地、因爲官倉糧秣存儲不足,導致糧價飛漲,百姓餓死者數十萬計!”

“茂才楊功成、你說你是淮北逃難出來的,可有憑證?”

“好了……”朱由校表情冷漠開口道:

這時、朱由校也從文華殿的屏風後走了出來,和朱由檢點頭示意後,便坐在了龍椅之上。

那就是在權力面前,即便朱由檢幫過方從哲,但方從哲也不會站到他的這邊。

他在給東林黨拖時間,也是給他自己拖時間。

他的額頭不由出了冷汗,倒是這時、一塊綢緞出現在了他的眼前,隨後纔看到是好皇兄擔憂的表情道:

“怎麼出了這麼多汗?莫不是昨夜染了風寒?”

“混啪!”

“萬歲……”

他需要一個平衡、讓東林黨和其他各黨的一個平衡。

“……”一時間、不只是朱由檢,前一秒還厲聲叫囂的袞袞諸公都閉上了嘴巴。

“淮北居民食盡草根樹皮,甚或數家村舍,合門婦子,並命於豆箕菱稈。”

“萬歲昔日太祖高皇帝曾規定京察三年一考,後改爲十年一考,而弘治年間規定六年舉行一次。”

鴻臚寺卿再次敲鐘唱禮,而他這一開口,立馬就有人上前一步道:

“不知道、想來是萬歲召見。”

眼下的他,在面對朱由校和朱由檢這兩兄弟的手段時,真的有一種如坐鍼氈的感覺。

“其中、有兩百一十是請駁回京察改制貼,剩餘一百六十二貼是彈劾內閣次輔劉一燝、兵科給事中楊漣、左僉都御史左光斗……”

“臣京畿道御史徐兆魁……”

無他、明代秀才擁有免役等諸多特權,常人只要中了秀才,就免戶內二丁差役,並且享受一定的免糧特權。

“那就好……”朱由檢勉強擠出一個笑容,而朱由校見狀也笑了笑,隨後轉頭的瞬間臉色再度恢復了平淡。

在朱由檢看着百官表情的時候,好皇兄忽的小聲開口,而朱由檢聽到後下意識點了點頭。

但如果他不幫好皇兄,又有誰會幫好皇兄呢?

沒有人幫好皇兄、那麼最後的結局,只能淪落到和歷史上一樣,好皇兄只能利用魏忠賢來平衡各黨……

“沒錯!”御史袁化中也站了出來道:

長嘆一口氣,朱由檢便把注意力放到了文華殿之上。

到時候浙黨再出什麼事情,也就和他無關了。

不過、知道這件事的官員並不多,因此孫如遊等人聽到了楊漣等人的話後,並沒有收斂,而是站出來道:

孫如遊放出了狠話,甚至把話說的十分絕對,這並不是因爲頭腦發熱。

只是不等朱由校兩人反應過來,內閣首輔方從哲也站出來、指向了御案上的厚厚奏疏道:

“萬歲、此乃京察改制聖旨留中後,前後相關官員的奏疏、揭帖,共八卷,三百七十二帖。”

“臣太常寺少卿官應震……”

倒是朱由校、不喜怒於色也就罷了,反而拿起那些彈劾東林黨的奏疏,一本本的翻閱了起來。

看着這堆奏疏,朱由檢一時間都不知道要怎麼處理這種局面。

見狀、旁邊服侍的王安就命人前往東華門,要接楊璐等人入宮。

回想起長子找不到糧食後,寧願餓死自己和兒媳,並死在路旁時的畫面,楊璐鼻尖瞬間發酸、眼眶泛紅道:

進宮前,陸文昭和沈煉已經告訴了他,如果五殿下問他什麼,他就老實回答就行。

“看來今日確實有大事啊……”

“請萬歲駁回改京察聖旨!!!”

想到這裡、朱由檢看向了好皇兄,卻見好皇兄居然不緊不慢的拿出桌上的奏疏,一本本看了起來。

至於官應震、他倒也不是完全因爲楊嗣昌後退一步,他後退的原因,不過是因爲上朝前東華門的時候,他就和楊漣碰了面。

“準!”朱由校啪的一聲合上奏疏,而這個時候、百官們也紛紛看向了文華殿門口。

“難道這樣的天下、還不能修改京察法嗎?”

“萬曆六年,淮安府戶一十萬九千二百五,口九十萬六千三十三。”

似乎在他們的奏疏之中,東林黨等人全部成了貪官污吏,而他們則是站在高位,負責監察審判的神明。

見到朱由檢出場,一些無黨派的官員竊竊私語,而朱由檢也在文華殿前下了車輦,帶着王承恩走進了文華殿,並在第一時間看到了風塵僕僕的楊漣。

“怎麼回事?他們不是說已經封鎖了淮安府了嗎……”給事中姚宗文額頭滲出了汗珠,而方從哲也察覺到了楊漣真的不是在嚇唬人。

“萬歲啊!淮北何止是大飢啊!早已經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了!”

相反、他的這些話都是過了腦子的。

聽着楊漣的話、朱由檢都恨不得給這倔老頭鼓掌,但很快孫如遊就站了出來:

“此渡江後,竈戶在搶食稻,饑民在搶漕糧,所在紛紜。”

那齊楚浙宣昆五黨官員紛紛眼觀鼻、鼻觀心。

方從哲洋洋灑灑念出十幾個人名,基本將東林黨的主要官員全部概括,最後總結一句:

“佞臣不除、家國何安也?”

“連鎮江和蘇鬆都如此,這難道還不足以說明、淮北的情況到底有多嚴重嗎?!”

衆人對楊漣的到來不奇怪,只是奇怪爲什麼楊漣會向朱由檢行禮。

朱由檢沒有辦法、畢竟楊璐是自己的人帶出來的,因此對他道:

只見換了一身綢衣道袍的楊璐走進了文華殿內。

當時他見到了楊漣帶着幾個人前來,那幾人說着一口吳語,穿着也十分簡樸,一看就是平頭百姓。

亓詩教《大亂將作疏》、徐兆奎《東林佞臣疏》、王芝《病歸疏》、姚宗文《除惡臣昭彰疏》、馮三元《揭貪臣惡吏疏》、鄭芳《邪謀奇疏》、石超奉《亂黨蓄謀已久疏》……

“記住這些表情,怒者不一定是好官,但卻一定是幹吏,碌碌無爲者有可能廉潔,卻對天下來說不是好事……”

不過、他平安致仕的願望估計要破碎了,因此這個時候、等待了很久的楊漣站了出來,怒叱道:

“好!既然孫閣臣這麼說,那麼我就請淮北百姓入文華殿親口將淮北慘案說給閣臣你聽!”

“萬歲……”

至於朱由校、他喜怒不露於面,只是微微頷首道:“準”

“那不是五殿下嗎?他怎麼來了?”

楊漣今早已經接到了聖旨,昨晚他就抵達了安定門外的鎮子落腳,今日一開門便急匆匆趕來了。

“須知尋常百姓一年不過積攢三四兩銀子,五十文一斤的糧食,百姓能吃幾日?”

“臣戶科給事中姚宗文……”

受賄了,百姓讓你下臺,天下少了一個有能力的官、但同時也少了一個貪取百姓錢財的貪官。

“泰昌元年八月二十三日,餉司楊嗣昌曾奏言”

朱由檢看着這一切、只能在心底嘆氣道:

“自己那個皇祖父,教授帝王之術上,還真的教的不錯。”

“!!!”聽到楊漣的話,所有人心頭一悚,沒想到楊漣居然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找到淮北百姓。

“果然、別和文人玩筆桿子……”

方從哲的逼宮,給朱由檢上了生動的一課。

想到這裡、朱由檢只能硬着頭皮從牀上下來,走出拔步牀後平舉雙手道:“更衣吧。”

奴婢餓死、長子與兒媳也是如此。

想到這裡、楊璐便作輯道:

“臣南直隸淮安府邳州縣武河鎮的茂才楊璐楊功成、參拜萬歲、萬歲聖躬安,五殿下千歲……”

“淮北官倉充足,入冬後餓死的,不過十幾人罷了。”

“只可惜、他自己怎麼辦不把這些事情擺平,反而留給我們了……”

“臣都察院右僉都御史亓詩教……”

官應震的退一步,被楚黨官員看到後,他們也跟着後退一步。

百官默不作聲,楊璐見殿上坐着一個少年,便知道坐着的是當今萬歲,站着的就是當今萬歲唯一的弟弟,五殿下朱由檢。

只是這樣的平靜維持了沒多久,就在值守太監的唱聲下被打破了。

“諸臣奏事……”

好不容易做完了一切,起身的他下意識把手搭在了腰帶上,拍着腰間的玉帶,不由吧唧了一下嘴:

只是、他傾盡手段來製造的平衡,不過維持了不到兩個月,就宣佈了崩潰,而他卻無法阻止。

果然、在這樣的拖延下、東林黨內閣次輔劉一燝站出來道:

“萬歲、臣以爲、京城改制是應當的!”

但這樣的形象,如果說楊璐是從淮北逃難出來的,並且以他秀才的地位都這麼悽慘,那麼難以想象普通的百姓是怎樣的淒涼。

這十幾個人中都是好官嗎?也不一定。

“這玩意拿到後世去,京城一套房沒跑了。”

官倉爲什麼糧食不足?很簡單、因爲碩鼠橫行,所以整頓吏治已經到了不得不改制的時候。

忽的、鴻臚寺卿敲鐘聲響起,而他也應聲唱禮道:

東林黨官員紛紛同意改制,並且楊漣還持着笏板走上前道:

“鐺!”

不過當朱由校才反應過來,看到朱由檢沉默的模樣後,便勉強擠出一個笑容道:

“楊璐、說說吧,你在淮北到底看到了什麼,淮北是否大飢。”

“南直隸淮安府邳州縣武河鎮的茂才楊璐楊功成請求入殿……”

瞬間、九名官員後退一步,看的其他黨派咬牙切齒,浙黨的姚宗文更是恨不得活生生咬死官應震。

如果一個天下沒有任何人向官員行賄,也只能證明不是天下的官員們全都品行端正作風優良,而是百姓們安居樂業、都能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不需要通過送禮這種方式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

而這種的風氣,所代表的就是這個天下、這個朝廷的官員們碌碌無爲,百姓們沒有向其行賄的必要。

官員是不可能不貪腐的,哪怕朝廷給他們再多的俸祿,他們還是會想着不夠,還想再多要點。

黃河水與長江水,不論渾濁、只要能滋養百姓便是良水,需要整治的只有渾濁而霍亂,清澈而有毒的亂流……

(本章完)

第166章 黃臺吉的計劃第451章 蠢蠢欲動第577章 五國會談第459章 男丁死而婦孺上第258章 河西見聞第679章 番外(二十七)天乾盛世第535章 欣欣向榮第49章 傷心總是離別日第496章 海陸夾擊第575章 天無二日第502章 京中軼事第258章 河西見聞第397章 從善如流第656章 番外篇(四)蒸蒸日上第626章 日新月異第618章 宗藩一體第380章 是齊王黨還是顧黨第464章 忠心耿耿劉愛塔第651章 千難萬難第16章 上直二十六衛第535章 欣欣向榮第551章 皇兄歸來第700章 後記(二十)隆武新年第607章 師徒相悖第387章 明貶實保第55章 抵達燕山大營第479章 南崑崙監察使司第364章 上元佳節第184章 遼東設省第239章 出兵南洋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686章 後記(六)永昌承平第567章 獸窮則齧第204章 戰前臺風第103章 蜂窩煤的火爆第456章 八里堡之戰第443章 風雨前的平靜第557章 平凡的人第610章 海外態度第157章 羣臣逼宮第173章 國事艱難第162章 宗室問題第684章 後記(四)白駒過隙第144章 北沙河血戰第74章 百事艱難第614章 且進且退第618章 宗藩一體第655章 番外篇(三) 小國難爲第578章 待價而沽第592章 徙陵制度第633章 世代更迭第283章 興京城的垂死野豬第322章 小冰河下的糧食減產第556章 惶恐灘頭第423章 英勇的賤民第103章 蜂窩煤的火爆第56章 盡是空餉第529章 爲兄消瘦第92章 點醒楊漣第21章 清算御馬監第205章 戰事打響第420章 上直與海軍的貓膩第318章 兵不血刃第318章 兵不血刃第366章 諸藩戰爭開打第292章 哈剌溫山之戰第282章 漠南之主林丹汗第468章 京師震動第640章 摸着弟弟過河第679章 番外(二十七)天乾盛世第207章 殺建虜賞百銀第155章 畝產八石的番薯第330章 貪官晉商 弔民伐罪第686章 後記(六)永昌承平第24章 百姓的生活收支第198章 好三叔福王第236章 南征北討(恢復兩更)第402章 南次亞的大亂鬥第5章 新帝第一朝第82章 黃口小兒有蠻力第77章 野心第378章 飢餓的盛世第207章 殺建虜賞百銀第549章 廣州繁會第569章 中秋佳節第158章 奢安之亂爆發第646章 江水爲竭第73章 秦氏兄弟第25章 古代社會福利機構第279章 徵日先鋒顏思齊第547章 商貿繁榮第450章 戰前內訌第483章 反向輸出第422章 均貧富論第618章 宗藩一體第537章 以進固穩第265章 病來如山倒第2章 最毒婦人心第427章 四下無人第589章 大案清白
第166章 黃臺吉的計劃第451章 蠢蠢欲動第577章 五國會談第459章 男丁死而婦孺上第258章 河西見聞第679章 番外(二十七)天乾盛世第535章 欣欣向榮第49章 傷心總是離別日第496章 海陸夾擊第575章 天無二日第502章 京中軼事第258章 河西見聞第397章 從善如流第656章 番外篇(四)蒸蒸日上第626章 日新月異第618章 宗藩一體第380章 是齊王黨還是顧黨第464章 忠心耿耿劉愛塔第651章 千難萬難第16章 上直二十六衛第535章 欣欣向榮第551章 皇兄歸來第700章 後記(二十)隆武新年第607章 師徒相悖第387章 明貶實保第55章 抵達燕山大營第479章 南崑崙監察使司第364章 上元佳節第184章 遼東設省第239章 出兵南洋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686章 後記(六)永昌承平第567章 獸窮則齧第204章 戰前臺風第103章 蜂窩煤的火爆第456章 八里堡之戰第443章 風雨前的平靜第557章 平凡的人第610章 海外態度第157章 羣臣逼宮第173章 國事艱難第162章 宗室問題第684章 後記(四)白駒過隙第144章 北沙河血戰第74章 百事艱難第614章 且進且退第618章 宗藩一體第655章 番外篇(三) 小國難爲第578章 待價而沽第592章 徙陵制度第633章 世代更迭第283章 興京城的垂死野豬第322章 小冰河下的糧食減產第556章 惶恐灘頭第423章 英勇的賤民第103章 蜂窩煤的火爆第56章 盡是空餉第529章 爲兄消瘦第92章 點醒楊漣第21章 清算御馬監第205章 戰事打響第420章 上直與海軍的貓膩第318章 兵不血刃第318章 兵不血刃第366章 諸藩戰爭開打第292章 哈剌溫山之戰第282章 漠南之主林丹汗第468章 京師震動第640章 摸着弟弟過河第679章 番外(二十七)天乾盛世第207章 殺建虜賞百銀第155章 畝產八石的番薯第330章 貪官晉商 弔民伐罪第686章 後記(六)永昌承平第24章 百姓的生活收支第198章 好三叔福王第236章 南征北討(恢復兩更)第402章 南次亞的大亂鬥第5章 新帝第一朝第82章 黃口小兒有蠻力第77章 野心第378章 飢餓的盛世第207章 殺建虜賞百銀第549章 廣州繁會第569章 中秋佳節第158章 奢安之亂爆發第646章 江水爲竭第73章 秦氏兄弟第25章 古代社會福利機構第279章 徵日先鋒顏思齊第547章 商貿繁榮第450章 戰前內訌第483章 反向輸出第422章 均貧富論第618章 宗藩一體第537章 以進固穩第265章 病來如山倒第2章 最毒婦人心第427章 四下無人第589章 大案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