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獸窮則齧

“鐺…鐺…鐺……”

“放!”

“砰砰砰!”

六月末,伴隨着港口鐘聲和代表歡迎的禮炮聲響起,南崑崙監察使司東崑崙府廣平縣也迎來了第三次下西洋的龐大艦隊。

港口上,東崑崙知府顏胤紹帶領駐紮在廣平縣的一千明軍歡迎下西洋艦隊。

“這樣龐大的艦隊,說是滅國艦隊還差不多,殿下居然說是用來宣揚國威的,這真是……”

顏胤紹身旁的一名明軍守備忍不住開口,顏胤紹自己也撫了撫短鬚:

“據傳天津船廠在研製不用風力就能行走的蒸汽軍艦。”

“若是這種軍艦能夠下水,那從此地回京的時間會縮短至三個月。”

“無風而走?這可能嗎?”守備有些驚異,顏胤紹也微微頷首:

“應該不是問題,畢竟國朝之中已然運營了火車,火車都可以不借助畜力,那蒸汽軍艦應該也是同理。”

顏胤紹他們說着,這時那規模龐大的艦隊也停在了廣平縣港口外的海域。

由於廣平縣的港口僅能容納不足十萬噸位的船位,因此下西洋艦隊派出了三十艘九千料的補給船隻入港補給。

黃蜚與徐霞客,以及遷移而來的兩千多名工匠,五千多名移民隨船而來。

當船隻駛入港口的船舶位後,船梯被放下,移民與工匠,還有部分明軍紛紛下船。

徐霞客與黃蜚二人在明軍的護衛下下船,顏胤紹見狀上前迎接。

“東崑崙府知府顏胤紹,見過黃都督,徐侍郎。”

“顏知府……”

面對顏胤紹的作揖,黃蜚和徐霞客紛紛作揖,並不敢怠慢。

顏胤紹雖然只是知府,但他畢竟是顏回、顏真卿的後人,並且也是燕山派早期的魁首。

儘管眼下他還只是知府,但誰都知道,他一旦調回京城擔任京官,那前途一點也不會比兩人差。

兩人眼下有求於顏胤紹,自然不會對他言語無禮。

“顏知府,這是艦隊所需補給,不知廣平縣是否能夠補齊?”

徐霞客負責艦隊的外交、後勤,因此他將艦隊所需補給文冊交給了顏胤紹。

顏胤紹接過後看了看,也在這一期間認識到了這次下西洋艦隊的規模到底有多大。

“二十萬石米,六百噸蔬菜,三百噸水果,八千噸淡水……”

他將文冊上的補給需求一一念了出來,整個文冊上需要補給的物資價格達到了十二萬兩白銀的價格。

就這樣的物資來說,如果是一個普通的縣城,那自然是無法滿足的,不過對於廣平縣來說卻並不難。

眼下的廣平縣有軍民不過七千九百餘人,但勞改工多達二十二萬人,勞改工所開墾的田地則是達到了六十二萬畝。

這些田地中除了有三十萬畝田地用於種植番薯、土豆、玉麥等作物來配合印度廝當的稻米給勞改工吃外,其餘的三十二萬畝耕地紛紛種植上了大明的水稻。

至於水果蔬菜,得益於東崑崙府的氣候,雖然想在這裡耕種水稻、小麥需要改良土地,但種植水果蔬菜卻不需要,不僅不需要,反而長勢喜人。

在滿足廣平縣軍民的糧食所需下,拿出二十萬石米麥和其它物資,對於廣平縣的實力來說十分輕鬆。

“這些不是問題,我會在十日內命勞改工採摘、運送至港口。”

顏胤紹先答應了下來,隨後也對老相識徐霞客好奇問道:

“徐侍郎這次拜訪了波斯和魯迷國了嗎?”

“沒有……”徐霞客露出了遺憾的表情:

“沒趕上好的季節,默生丁海(波斯灣、阿曼灣)和噶剌比海、西紅海都有暴風雨,訪問之事只能中斷。”

“不僅沒能訪問這兩個小國,也沒能前往西紅海的瑞國都,偈拜瑞王殿下。”

“艦隊的補給不足,好在桂國發展的不錯,我們在桂國草草補給一番後立即南下,沿途偈拜了益王、鄭王和岷王三位殿下,草草補給才能勉強抵達廣平縣。”

“老夫準備在前往小西洋後,將艦隊分爲十二支,相繼對暗厄利亞、弗朗擦、弗朗機……羅多裡等九國訪問。”

相比於眼下歐洲大陸上上百個國家的格局,徐霞客只念出了九個國家的名字。

很顯然,在他看來,其它一些國家根本不值得訪問。

這九個國家如果按照後世稱呼來翻譯,也分別是英國、法國、西班牙、荷蘭、丹麥、瑞典、波蘭立陶宛、神聖羅馬帝國、奧斯曼帝國。

由於眼下的沙俄還沒有擁有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因此它不在訪問名單中,況且它的國家實力也並不強大。

“這樣的艦隊去到歐洲,恐怕會讓歐洲各國正在爆發的戰爭消停一段時間。”

聽完徐霞客的話,顏胤紹看向了遠處,看向了那停在海上的龐大艦隊。

徐霞客微微一笑,沒有否認。

“對了,還沒有請問顏知府,眼下淮國、唐國、吉國三國情況如何,能否爲艦隊補給一些物資?”

徐霞客想起了正事,畢竟南崑崙監察使司主要的作用就是檢查利未亞諸藩,同時掌握諸藩詳細情況。

正常來說,作爲監察司兩位同知之一的顏胤紹應該比較瞭解各國情況纔是。

“補給……”聽着徐霞客的詢問,顏胤紹先是點了點頭,隨後卻又搖頭道:

“少量補給不成問題,但量太大估計也不行。”

“六月初一,各國派人將《魚鱗圖冊》和《黃冊》都送往了崑崙縣,下官也曾寫信瞭解過。”

“眼下唐、吉、淮三國耕地最多者是唐國,計有軍民五千六百餘人,勞改工七萬五千餘人,耕地不足十五萬畝。”

“吉國和淮國軍民人口不超過四千,勞改工也不超過六萬,耕地分別是十二萬和十三萬四千畝。”

“以當地畝產不足九斗的情況,恐怕能給艦隊帶來的補給有限,頂多也就是補給十幾天的物資。”

“另外吉國西北部,原來被弗朗機國統治的亞察那臥國(岡比亞)被紅毛夷和暗厄利亞的艦隊襲擊,損失慘重,估計無法對艦隊補給。”

“艦隊想要補給的話,只能一口氣航行五千裡,前往馬羅可國(摩洛哥)的阿加迪爾補給了。”

顏胤紹給徐霞客和黃蜚帶來了一則壞消息,那就是亞察那臥國被襲擊的消息。

被葡萄牙人統治了近一百年的亞察那臥國,可以說是南非前往歐洲的重要補給點。

眼下他被襲擊,損失慘重下自然無法對下西洋的艦隊進行補給,這就代表徐霞客他們要多走三千多里路才能抵達下一個補給點。

這樣的消息讓黃蜚和徐霞客臉色很不好看,二人簡單告別顏胤紹,隨後就開始討論起了補給的問題。

在他們討論時,顏胤紹則是不緊不慢的在打量第三次下西洋的艦隊。

過了許久,黃蜚二人商量好了事宜。

他們準備在南崑崙府的昌寧縣做最後的補給,儲備足夠航行到歐洲的補給。

得知他的選擇,顏胤紹倒不覺得有什麼,他只是轉身帶着黃蜚和徐霞客,以及下西洋艦隊中的許多將領前往廣平縣參觀。

由於顏胤紹深受家族儒家文化的薰陶,因此由他主持的東平、襄武和廣平三縣在設計上以城中南大街爲主軸線,以街心的鐘鼓樓爲至高點。

他嚴格按照《大明會典》和《周禮》的許多禮制來建造三縣,哪怕眼下朝廷不准許立孔廟,但顏胤紹還是找到了可以立的寺廟。

城隍廟和土地廟就是東崑崙府三縣的標準配置,兩廟與西大街高處,而縣衙擇東大街高處。

廟與衙一東一西,對稱分佈,表達了顏胤紹“人神共治”的願望。

廣平縣全城佔地九千畝,共有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條小巷道,經緯交織,主次分明。

按照朱由檢規劃的坊市理念,顏胤紹主持建造的廣平縣也是市井商鋪林立,店面相連。

城中古民居鱗次櫛比,院落重重,宅院、商鋪、樓宇等建築中軸強烈,對稱嚴謹,從房舍的配置上體現出長幼有序、尊卑有別的倫理觀念。

顏胤紹一行人走在城中,城中建築基本都是使用水泥連接的石木結構,風格則是根據氣候,採用了閩浙兩省的建築風格。

不得不說、相比小西洋諸藩國中,那種大明與印度廝當本土風格碰撞而產生的房屋,顏胤紹的儒家理念讓大明的風格不受侵染的在東崑崙府呈現。

來到這裡,讓徐霞客感覺回到了家鄉,哪怕是喜歡挑刺的黃蜚也一直讚賞。

不過,遊走過多之後,兩人也發現了廣平縣的缺點。

“這街道上的人還是太少了。”

“是啊……”

徐霞客的嘆氣,引來了黃蜚的認同。

對此,顏胤紹也解釋了起來:“廣平縣設計之初是以可以容納九萬人來設計的,但眼下此地只有軍民七千九百餘人,並且其中有三千人常年不在城中居住,因此顯得有些空曠。”

“除了廣平縣,襄武縣和東平縣在設計之初也是足以容納六萬人的縣城,但人口卻不足萬人。”

“另外散落在三縣之間的城鎮有十五處,百姓卻不足一萬人,可謂人煙稀少。”

“不僅東崑崙府如此,南崑崙府也是如此,因此前些日子吳監察使向朝廷送去了奏疏,希望國朝能遷移不少於二十萬百姓前來南崑崙監察使司下轄的兩府生活。”

顏胤紹這麼說着,但他也知道這個要求很難實現。

位於利未亞南部的南崑崙監察使司,不僅要和小西洋的諸藩搶人,還得和利未亞的諸藩搶人。

以明人的審美來說,當地的土人除了用來做勞改工,其它也沒有別的用處了。

按照大明的力量,除非停下對其它地方的移民,不然沒有力量一舉遷移二十萬人前來南崑崙。

不過就算沒有二十萬人,能遷移來十萬人也是不錯的。

由於遠在海外,倒也不怕這羣移民遷移過來之後會逃跑。

現在的情況和明初可不一樣,明初朱元璋、朱允炆、朱棣三人一直遷移、百姓一直逃跑的原因是當時天下百廢待興,四處都有大片耕地,地比人多。

哪怕跑到了其它府縣,當地官員也會爲了政績而包庇他們,將逃跑的移民,和移民復耕的田地作爲自己治下人口、耕地增加的功績來上報。

但眼下不同了,明初是十畝地養一人,而眼下大明原兩京十三省的疆域是七畝養一人。

並且由於天下大旱,兩億多畝旱田無法耕種,實際情況是五畝養一人。

海外各地移民基本上都是人來就發田,省去了開墾的步驟,因此不必擔心移民因爲生活不如以前而逃跑。

來到南崑崙監察使司的百姓,只要忍住了第一年的孤單,之後就習慣常住當地了。

顏胤紹將南崑崙監察使司的好處道了個遍,對此徐霞客和黃蜚也是愛莫能助。

畢竟移民的事情他們說的不算,得齊王說的纔算。

顏胤紹見狀也只能無奈嘆氣,緊接着帶着徐霞客他們繼續逛起了廣平縣。

也在他們閒逛廣平縣的時候,距離此地一萬五千多裡以外,一座人口稠密的城堡出現在了廣袤的平原上。

在這草肥水美的平原上,這座人口二十餘萬的城市顯得異常突兀。

在這充滿了東歐風情的城池之中,一座充斥着拜占庭、巴洛克和希臘、羅馬等不同風格的建築羣顯得異常惹眼。

這組建築羣所構成的城堡圍牆長六百餘丈,厚兩丈,高近五丈,圍牆上有塔樓十八座,參差錯落地分佈在三角形宮牆上。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此刻在不斷有鐘聲傳出的一座塔樓。

“鐺……鐺……鐺……”

悠揚的鐘聲讓整個繁忙的城市居民都停下了手上的動作,顯然這種正午時候不應該出現這鐘聲,因爲它代表了“緊急”二字。

在居民們觀望的時候,一名身材僅有五尺左右,眼眶凹陷、鼻子大挺、的大鬍子軍官步入宮門。

他穿過城牆的甬道,映入眼簾的便是紅石鋪成的一個廣場。

在廣場上矗立着三座金頂大教堂,而它們的旁邊則是一座飽含滄桑的建成的宮殿。

克里姆林宮,這裡是東歐平原的政治高地,也是如今羅曼諾夫王朝沙皇處理國政的地方。

在具有其它異國風格的建築中,它顯得最爲突出,因爲它是一座完全按斯拉夫人傳統建造的宮殿。

羅曼諾夫王朝,它也是斯拉夫人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

過去,它只是東北羅斯許多公國中的一個,但是在近百年的時間裡,它變成了一個強大的統一國家,沙皇俄國。

國家統一後,莫斯科大公權力也改變了,它從過去只是幾個王公中的最有權勢的一個,成爲了整個俄羅斯唯一的君主。

其他王公都爲他來服務、成爲他的臣民,而他的名稱也從大公變成了沙皇。

截止天啓十七年,它已經以沙皇俄國的名稱存活了九十年的時間,而它的疆域也在天啓十七年的正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其疆域北達北海,南抵高加索山脈,西及第聶伯河上游,東至勒拿河以西。

這樣的一個王國,如果不瞭解它的人口數量和軍隊數量,以及國家財政狀況,很多人會因爲其龐大的疆域而被唬住。

如果瞭解了這些,那這個王國的真面目將會被徹底揭開。

坐擁龐大疆域的羅曼諾夫王朝,其人口數量只有不到一千萬,但王朝的土地制度是封建大土地所有制。

整個王朝的土地爲皇室、貴族、教會和國家所有,而農奴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並且農奴也按其依附對象分三類:

在貴族地主、修道院、教會土地上的農奴稱爲私有農奴,在國家土地上的農奴稱爲國家農奴,依附於沙皇宮廷土地的農奴稱宮廷農奴。

農奴被強制固定在地主莊園裡,世世代代依附於地主,地主可以把他們買賣或轉贈。

農奴從地主那裡領取一小塊份地,必須爲地主服勞役或繳納代役租,此外還必須向地主繳納各種實物。

也正是因爲這樣的制度,它成功讓沙俄的軍隊達到了十幾萬人。

在歐洲,擁有兩三萬常備軍的王國就已經是軍事強國了,但擁有十幾萬軍隊的沙俄卻並不足以稱強。

那只有不到兩千萬盧布的財政,根本無法供養這十幾萬軍隊。

五萬被稱爲德沃和波耶之子的貴族騎兵裡,實際上有三萬人是戰鬥僕從,而能穿上鎖子甲的只有那兩萬人。

除去他們,能裝備甲冑的就只有不到三萬人的射擊禁衛軍。

至於哥薩克騎兵以及各路貴族附庸,他們的裝備簡陋到堪比明軍曾經的衛所兵。

也就是說,整個王國能參與作戰的,能稱爲精銳的,實際上只有五萬人,其它都是僱傭性質和強徵性質的遊勇散兵。

即便只培養這麼點精銳,但它們依舊耗盡了整個王國的財政。

在常年的戰爭和失敗中,整個王國遭受戰爭、稅收、饑荒、瘟疫、韃靼襲擊和沙皇政策的摧殘,貿易急劇下降,人口減少,城鎮荒廢。

人口的急劇下降主要與市民逃亡有關,而逃亡的市民大多自發組成探險隊前往了烏拉爾山脈的東部。

在整個王國經濟環境都不是很好的情況下,沙皇米哈伊爾一世繼位。

他本人性格軟弱,沒有獨立人格,對母親和身邊近臣的話言聽計從,根本不具備一個統治者所應有的意志力。

這樣儘管米哈伊爾名義上是沙皇,但實際上大權被掌握在朝中的大貴族們的手中。

貴族們盤剝農奴和市民,對西邊的波羅的海出海口,他們垂涎欲滴,而戰爭帶來的財政壓力也就導致了他們對於逃亡到烏拉爾山脈以東的市民也不曾放過。

正因爲內部的動盪,逃亡的人越來越多,前往東方的人也越來越多。

在喀山汗國和西伯利亞汗國相繼被征服後,沙俄東擴的絆腳石隨之消失。

之後的沙俄在北亞遭遇的對手,基本上都是一些原始部落,基本沒有抵抗力的被無數探險隊征服。

西伯利亞的土地上或許沒有太多可以便宜開採的礦藏,但是它有當時歐洲稀缺的毛皮。

許許多多的毛皮被當做賦稅上交,到天啓十七年時,西伯利亞管理區已經成爲了沙俄最大的毛皮原產地。

儘管它提供的利潤不算多,但對於陷入財政窘迫的沙俄來說,這些利潤足以解決許多問題。

在執掌國家真正力量的大貴族眼裡,西伯利亞管理區會一直穩定的提供財源,直到沙俄不需要它爲止。

然而,這樣的幻想卻隨着一匹快馬的入城而被擊垮。

當執掌射擊軍團的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主事人伊利亞走進古老的安德烈夫斯基大廳時,在這裝潢華麗的宮殿的正中已經坐滿了許多等待着他的貴族。

一場極爲重要的會議,卻沒有沙皇的參與,何其諷刺……

只可惜,貴族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局面,因爲權力一直在他們手中,而非作爲傀儡的沙皇。

“西伯利亞的事情調查清楚沒有?到底是我們先進攻明國,還是他們進攻的我們?”

一名大貴族坐立不安的詢問,相比西伯利亞管理區的那羣傢伙,身處東歐的他們更能瞭解大明的實力。

西班牙、英國、法國、尼德蘭這些國家都被大明從遠東驅逐,這足以說明大明的實力。

眼下他們居然和大明起了衝突,並且在極短的時間就丟失了葉尼塞河以東的廣袤地區,這讓他們心痛的同時也不免擔心了起來。

他們擔憂大明會繼續派遣軍隊從東方繼續向西進攻,同時也擔心丟失西伯利亞管理區后王國的財政問題。

這些問題摻雜在一起,讓所有人都坐立不安,畢竟眼下他們還需要防備南方的克里米亞汗國,實在騰不出手來抵抗大明。

況且,以大明在這一戰中展現的實力,雙方如果打起來,那不等王國調集騎兵和射擊軍團前往鄂畢城,明軍就有可能攻陷鄂畢城了。

現在他們需要眼前的伊利亞給他們一個答覆,但對於他們想要的答覆,伊利亞的回答卻是:

“戈洛文已經帶兵在曼加澤亞擋住了明國軍隊的進攻,我想局勢已經控制下來了,或許戈洛文可以反攻,我們也可以在反攻勝利後和大明商談貿易的事情……”

第457章 斬首上萬第517章 走山訪水第205章 戰事打響第612章 金鉉返京第559章 零丁洋裡第139章 俘獲巴約部大妃第315章 太廟前的分地競拍第279章 徵日先鋒顏思齊第24章 百姓的生活收支第460章 北線無戰事第123章 天子閱兵第517章 走山訪水第601章 齊國總旗張煌言第586章 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第14章 戚家軍 白杆軍第306章 徐霞客的利未亞之行第309章 小冰河大旱第270章 吹響革新的號角第565章 父債子償第466章 終末第175章 兵權纔是道理第416章 驕兵悍將第611章 穩坐山河第191章 生擒徐鴻儒第220章 閹黨擡頭第482章 小民營生第52章 兄友弟恭第285章 生擒朱由檢第352章 直諫第520章 北方大旱第664章 番外篇(十二) 三王歸齊第365章 南洋風起第146章 遼事落幕第362章 未老先衰朱由檢第133章 謀劃山西三鎮第611章 穩坐山河第634章 河中收復第520章 北方大旱第30章 兄弟和睦第547章 商貿繁榮第658章 番外篇(六)五大案第195章 畫餅大師朱由檢第102章 打腫臉充胖子的好皇兄第631章 競爭夥伴第700章 後記(二十)隆武新年第299章 齊王返京第683章 後記(三)永昌新政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312章 籌備南征第275章 葉向高的提議第528章 穩中向好第617章 暗手明瞭第675章 番外(二十三)北倭南緬第669章 番外(十七)政見不合第227章 改革五軍都督府第75章 回京第260章 收復朵甘第167章 齊王監國第370章 商女不知亡國恨第495章 復起孫傳庭第614章 且進且退第218章 犁庭掃穴第537章 以進固穩第238章 罷黜百官第494章 喜訊不喜第417章 爭相鬥豔第443章 風雨前的平靜第283章 興京城的垂死野豬第107章 巡撫徐淮第153章 四處調兵第390章 晚明兩大人精第647章 鯨落萬物生第617章 暗手明瞭第570章 悠然自得第527章 盛世之下第265章 病來如山倒第387章 明貶實保第622章 燕山傾倒第400章 南亞困局第572章 帝臨南京第447章 建虜北狩第606章 一牆之隔第358章 殺倭取賞第96章 扶弟魔第475章 兩門三侯四伯爵第481章 揚帆起航第419章 籌備犁庭第568章 三龍同朝第39章 文官多奸詐第474章 兄弟見面第345章 工業革命序幕第324章 收復交趾第114章 整頓畢節第629章 調教家兄第436章 齊王大婚第271章 一羣蟲豸第386章 殺紳分地第58章 勇衛營虎將孫應元第476章 義釋兵權第11章 噩夢開局
第457章 斬首上萬第517章 走山訪水第205章 戰事打響第612章 金鉉返京第559章 零丁洋裡第139章 俘獲巴約部大妃第315章 太廟前的分地競拍第279章 徵日先鋒顏思齊第24章 百姓的生活收支第460章 北線無戰事第123章 天子閱兵第517章 走山訪水第601章 齊國總旗張煌言第586章 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第14章 戚家軍 白杆軍第306章 徐霞客的利未亞之行第309章 小冰河大旱第270章 吹響革新的號角第565章 父債子償第466章 終末第175章 兵權纔是道理第416章 驕兵悍將第611章 穩坐山河第191章 生擒徐鴻儒第220章 閹黨擡頭第482章 小民營生第52章 兄友弟恭第285章 生擒朱由檢第352章 直諫第520章 北方大旱第664章 番外篇(十二) 三王歸齊第365章 南洋風起第146章 遼事落幕第362章 未老先衰朱由檢第133章 謀劃山西三鎮第611章 穩坐山河第634章 河中收復第520章 北方大旱第30章 兄弟和睦第547章 商貿繁榮第658章 番外篇(六)五大案第195章 畫餅大師朱由檢第102章 打腫臉充胖子的好皇兄第631章 競爭夥伴第700章 後記(二十)隆武新年第299章 齊王返京第683章 後記(三)永昌新政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312章 籌備南征第275章 葉向高的提議第528章 穩中向好第617章 暗手明瞭第675章 番外(二十三)北倭南緬第669章 番外(十七)政見不合第227章 改革五軍都督府第75章 回京第260章 收復朵甘第167章 齊王監國第370章 商女不知亡國恨第495章 復起孫傳庭第614章 且進且退第218章 犁庭掃穴第537章 以進固穩第238章 罷黜百官第494章 喜訊不喜第417章 爭相鬥豔第443章 風雨前的平靜第283章 興京城的垂死野豬第107章 巡撫徐淮第153章 四處調兵第390章 晚明兩大人精第647章 鯨落萬物生第617章 暗手明瞭第570章 悠然自得第527章 盛世之下第265章 病來如山倒第387章 明貶實保第622章 燕山傾倒第400章 南亞困局第572章 帝臨南京第447章 建虜北狩第606章 一牆之隔第358章 殺倭取賞第96章 扶弟魔第475章 兩門三侯四伯爵第481章 揚帆起航第419章 籌備犁庭第568章 三龍同朝第39章 文官多奸詐第474章 兄弟見面第345章 工業革命序幕第324章 收復交趾第114章 整頓畢節第629章 調教家兄第436章 齊王大婚第271章 一羣蟲豸第386章 殺紳分地第58章 勇衛營虎將孫應元第476章 義釋兵權第11章 噩夢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