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哈剌溫山之戰

第292章 哈剌溫山之戰

“嗚嗚……”

風雲涌動、黨爭不斷,相比較關內的不安穩,塞北之地卻充斥着肅殺之氣。

春季草肥水美,牛羊牧羣在河邊嚼草飲水,不遠處是百來名哨騎的臨時住所。

他們身穿厚厚的皮毛衣,整個人無比臃腫的坐在營地裡的矮凳上,有的吹着部落的哨音,有的則是高聲唱歌。

看上去、他們和普通的牧民一樣,沒有什麼不同。

牧羣是他們的食物來源,不過以他們的身份,並不能隨意的宰殺牛羊,而是隻能吃牛羊的奶製品來填飽肚子。

這種奶製品的份量並不多,由於互市的斷絕,整個科爾沁諸部都只能吃一些蜀黍(高粱)和奶製品混合的粥類,或者說泥類食物。

食物的味道並不好,但最少能填飽肚子。

對於這些哨騎來說,這樣的食物就是他們平日裡很平常的一頓飯,往往只有打了勝仗,或者每個月月末的那一天才能大口的吃肉。

美餐一頓,對於駐紮在哈剌溫山脈邊緣的這支哨騎來說,是難得的事情。

【戰船以備,只待東風。單于之地,封狼居胥,無……】

火急火燎的走進合院,跨過庭院,當他來到會廳的時候,一個蒼老如五十歲的蒙古男人坐在虎皮椅上,手裡正在看着明朝小說《三言二拍》。

不過具體的、還是得等等消息……

“齊王殿下已經帶兵抵達哈剌溫山脈東麓,眼下只需要臺吉能和下面的部落撤出東麓的哨騎,而由在下帶路,引兵前往格勒珠爾根城,就能輕而易舉的拿下奧巴。”

信鴿飛入一間木屋,這木屋之中有鴿籠百餘個,數百隻信鴿在籠中休息,假寐。

“我們……”貝勒有些語塞,片刻後才道:“我們突破不了他們的塘騎,看不見他們的中軍和大纛……”

“這……”貝勒遲疑的模樣,變相告訴了黃臺吉,他連對方的數量都不清楚。

這信鴿落入後,便自己熟練的找水和食物吃,直到木屋的房門在半個時辰後被人打開。

顯然、在黃臺吉的提醒下,他做出了防備,而朱由檢也不得不改變自己的計劃來征討他。

咀嚼嚥下後,他立馬走出了木屋,並在將木屋鎖好後,看了一眼四周的簡陋木屋,便朝着土城最中心的木屋走去。

平日裡這個印章就代表了他親自抵達前線,而這個印章交給了眼前人,也自然代表了調兵的權力。

“不用通傳諸部貝勒和臺吉嗎?現在趁明軍主力沒有到,我們還有機會。”

“眼下烏拉特部、明安部、哈喇部都願意歸順,他們也讓出了道路供我大軍挺進。”

林丹汗敗逃海喇兒後,派出的哨騎還沒有將消息帶來,因爲黃臺吉手上的情報少的可憐。

黃臺吉是三天前到的格勒珠爾根城,他一直在等,等待明軍的出現。

“半個月前黃臺吉提醒奧巴,說殿下有可能會奇襲他,因此他遷往了格勒珠爾根城,距離此地三百四十餘里。”

不過這個時候、剛纔開口的那名貝勒卻道:

想到這裡、黃臺吉看了一眼奧巴,暗自嘲諷他真的是一個廢物,連科爾沁都掌控不了。

“鄂木布臺吉、您的富貴來了。”

“臺吉、明軍已經距離我軍不足六十里,是否要收攏部衆進城?召集其他諸部前來禦敵?”

在燭火中,昏黃的會廳內出現了黃臺吉那肥胖的身體,而此刻的他卻冷靜着用蒙古語說道:

這一戰還沒有開打,科爾沁內部就已經有了不少屬於明軍的內鬼。

這也就導致了,東麓守備空虛,而當這羣哨騎還在營地裡唱歌的時候,伴隨着一排樹木的倒下,哈剌溫山脈一條塵封已久的驛道重新被打通。

“現在怎麼辦?黃臺吉貝勒……”

朱由檢連續三問,對此馬大用都做出了迴應:

當這個說着大明官話的漢人試圖走進合院的時候,兩隊蒙古人不僅沒有阻攔,還對他行了一個抱胸禮。

近兩千裡的遠征,後勤對於明軍來說尤爲重要,現在他要做的,便是切斷明軍的後勤,送給明軍一場慘敗!

“我現在點齊兵馬繞道北上出城,具體我去做什麼你不用管,伱帶着你的人,用我帶來的那六十門鐵炮守城便是。”

不過除了這點,黃臺吉更沒有想到的是,從哈剌溫山脈到格勒珠爾根城,前半段的沿途二百多里路程中,居然沒有任何一個部落給奧巴報信。

“是!”滿桂當即應下,並不覺得朱由檢所佈置的有什麼不妥,只是在細節上他補充道:

見狀他連忙上前抓住信鴿,將信鴿腿上的信件抽出,而拇指大小信紙上密密麻麻的寫了上百字(可以去看古代科舉小抄)。

“找到了,你們去通知各部準備向南北移動,好好配合的貝勒,我會爲他們請功。”

“只知道明軍來了,你們沒有看到他們的大纛打着誰的旗號嗎?”

黃臺吉直勾勾的看着奧巴,奧巴聞言也只覺得有些不安,但還是點了點頭。

聽到熟悉的大明官話,一行塘騎放鬆了一些警惕,但還是向外偵查了十餘里,同時對馬大用進行搜身,之後才帶着他穿過長長的驛道,來到了朱由檢的面前。

李若璉的北鎮撫司,雖然無法利用漢人來入侵建虜,獲得他們的情報。

“他們恐怕都得到了明廷的不少許諾,你們若是不能吃下明軍一部,或者重創明軍,那即便明軍撤軍,你們這盟主之位也保不住了。”

古今往來,歷代這麼做的王朝之所以失敗,是因爲人口的不足,而大明眼下正好是人口太多了。

密密麻麻的小字,若是用正常的小楷筆來書寫,根本無法寫下這麼多字。

不過他很清楚、不管領兵的是誰、有多少人,總之明軍的命脈在後勤。

“嗯……”朱由檢看了看四周,又算了算時間,確實需要防備有人火攻。

在民族思想浪潮還沒有崛起的這個時代,他們根本不在意統治自己的是漢人還是蒙古人。

說罷、他轉身讓人準備放信鴿來聯繫早就私底下和明軍互通有無的科爾沁諸多小部落。

“如果殿下剿滅奧巴,估計其他諸部也願意歸順我大明,他們本就不滿奧巴向老奴臣服……”

這一仗結束,對北方的下一仗就能收拾建虜了……

但是利用漢人來入侵科爾沁,拉攏一些小部落簡直就是輕而易舉。

他高舉起雙手,對着警惕的塘騎們說道:

因此、他們將絕大部分兵力放在了哈剌溫山脈的東南麓,而不是放在東麓。

“吱……”

結果他沒想到、哈剌溫山脈裡有明成祖朱棣留下的驛道,而朱由檢藉着這條驛道,直接帶領主力翻越哈剌溫山脈,從科爾沁聯盟的西部發動了突襲。

“錦衣衛北鎮撫司漠南千戶所、科爾沁百戶所,烏拉特部小旗官馬大用,特來爲殿下開路!”

一萬八千餘馬步軍是黃臺吉三分之二的家底,這一戰他必須從明軍身上撈到一點什麼東西,不然他們就真的只能和朱由檢設想中的一樣,被困死在奴兒干了。

只要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不太喜歡人跪下作揖,這也說明這錦衣衛對他比較瞭解,減少了一些是他人冒充的可能。

他們更不相信、明軍會翻越哈剌溫山脈來發動襲擊,因爲在他們看來、哈剌溫山脈山高林密,無法翻越。

也在他們兩人策馬離開之後,山坳之中奔出了十餘名明軍塘騎,而對於這名已經在漠東呆了兩年多的錦衣衛來說,見到大明的甲冑和旌旗足以讓他鼻頭髮酸。

於是在他的下令中,一個時辰後的羽林、天策、驍騎三衛,一萬六千餘騎開始拉拽一百門五斤炮和六十餘車的石彈火藥,在馬大用的領路下,向着格勒珠爾根城進軍。

相比較把漢人當做奴隸來看待,即便是工匠也需要一日工作五六個時辰,並且十分認生的建虜,蒙古人對於漢人的監控並不強。

好在馬大用利用鄂木布的印章,讓一些小部落紛紛避開大軍的路線,這才讓朱由檢他們三天內強行二百六十餘里。

“數量呢?”黃臺吉皺眉,他沒想到科爾沁的這羣人這麼廢物,連明軍中軍都無法靠近。

“如何?有哪些部落願意歸順我大明?奧巴現在又身在何處?兵力幾何?”

當他們被格勒珠爾根城的蒙古人發現時,已經是三月二十八的夜晚,而明軍出現的消息和哨騎被襲殺的消息也不斷地從西部傳往格勒珠爾根城。

“只要東麓的科爾沁騎兵撤走,我們立馬突襲奧巴的大營。”

“殿下、是否安排龍驤衛和民夫們清理一些樹木,以防有人火攻。”

“嗶嗶——”

在他們身後、朱由檢則是在觀摩地圖,隨後才說道:

“按照喀喇沁諸部給我們的消息,還有科爾沁內部一些部落給我們的消息,駐紮在東麓的基本上都是那幾個小部落的人。”

“格勒珠爾根城是一座夯土城,高一丈三尺,寬一丈,城外有牧民兩萬餘人,城內有貴族三千餘人,以及九千多奧巴本部的兵馬。”

合上地圖,朱由檢看向了身後的錦衣衛千戶,而對方也作揖道:

“殿下放心,時間足夠”。

“已經到了。”這漢人抱胸行禮,而鄂木布聞言猶豫了片刻,隨後才道:

一路上他不停的用鄂木布的印章去各部換馬,僅天黑前,便奔出二百餘里,舉着火把,揹着滿背的響箭,持這一把手弩開始圍繞着哈剌溫山脈每隔三裡射出一支響箭。

大軍在草原上疾馳,遼闊的科爾沁大草原基本沒有給他們安全休息的地方,大軍只能用短暫的休息一兩個時辰,然後繼續進軍,同時將塘騎放的足夠遠。

“嗯?”見到漢人走進來,並抱胸說出這句話,這鄂木布當即起身道:“什麼意思?”

“駕!”

不多時、信鴿被放飛,它們撲騰翅膀飛入天空,數十隻向着東方飛去,掠過草原和丘陵,最後只有寥寥數只飛入了一座矗立在塔爾河(嫩江)畔的土城之中。

“終於貫通了!”

僅憑人眼,很難看清上面的內容,因此這人走到了旁邊的一張桌子前,從中翻找出了一個類似於放大鏡的單片鏡片,對準了信紙上的內容。

“臺吉、您的決定無比英明,相信不久之後您就會成爲大明的一位伯爺了。”

不過、如果明軍真的做到了,那他也可以鐵了心的投靠大明瞭。

“他們真翻越了哈剌溫山脈?”鄂木布有些不敢置信,畢竟哈剌溫山脈都是原始森林,帶領大軍橫穿四百多裡的原始森林,這不是他認知裡可以做到的。

當一排樹木倒下,明軍士卒開始將樹根掘出的時候,孫守法和滿桂二人也相互笑着暢聊。

他們並不知道明軍已經擊敗了察哈爾,因此防守十分鬆懈。

他身後的兩名蒙古人也知道他的身份是大明的錦衣衛,對此他們也沒有認爲幫助大明來對付科爾沁有什麼奇怪的。

可即便奧巴是廢物,但他畢竟是科爾沁盟主,有這個名頭的奧巴對於黃臺吉來說,還有不少用處,因此還不能捨棄奧巴。

貫穿大明朝二百餘年,漢人北逃、蒙古人南逃的例子屢見不鮮。

“是!”聽到錦衣衛的承諾,兩名蒙古人當即策馬返回了沿途來時路過的所有部落,準備通知他們南遷和北遷,避開明軍的路線。

咯吱作響的門被推開,一名身穿蒙古服飾,披頭散髮的瘦弱牧民走進了木屋,合上木門後,便看到了在食盒裡覓食的信鴿。

“拿去吧。”想要投機的鄂木布當即解下了自己腰間的一塊鐵質印章,這是當年大明賞賜科爾沁諸部臺吉的官印,鄂木布也有一個。

“我可以讓人撤開一個夜晚的時間,如果一夜內、齊王殿下能領兵代打格勒珠爾根城,那我會幫助齊王殿下抵擋南邊反撲的叛逆。”

漢人聞聲行禮,隨後道:“我會帶人親自去搜尋齊王殿下的蹤跡,請臺吉您給我您的軍令。”

此刻的朱由檢坐在一個樹樁上,還不知道南邊發生的事情,他要做的只是打贏這一仗,進一步壓縮建虜的生存範圍。

相較於普通的木屋,這個木屋也可以說是一個小型的合院,而它的大門又兩隊身着簡陋鎖子甲的蒙古人守候。

當朱由檢出現在馬大用的眼前馬大用當即站立作揖,而他沒有跪下的舉動也讓朱由檢稍微點頭。

大軍北上、轟隆隆的馬蹄聲不斷,而在馬背上的黃臺吉更是開口下令道:

科爾沁諸部內就有許多北逃的漢人,他們只要有一技之長,在部落之中的地位都不會低於普通的蒙古人。

“好在當年這條驛道用炒土法炒制過,道路上沒什麼樹木,不然恐怕沒有這麼容易貫通。”

所以在明軍人數和主將都不知道是誰的情況下,黃臺吉只能把假想敵設想爲一直沒有出現的朱由檢和滿桂、或者是孫傳庭、曹文詔。

儘管他不相信科爾沁諸部中有人敢來斷自己的糧道,但最基本的防備心還是要有的。

“通傳?呵呵……”黃臺吉嘲笑道:

“明軍從東麓殺到此地,二百餘里地,沿途十餘部落都沒有通報消息,你以爲南邊和北邊的那羣部落就靠得住?”

“到時候、按照河套的例子,您最少也是大明朝的一個伯爺!”

馬大用給朱由檢簡單描述了一下形勢,不過讓朱由檢沒有想到的就是,奧巴距離他們居然這麼遠。

“日後治理奴兒干之地,必要大修驛道……”

當着上百字被此人看清,他嘴裡脫口而出的無疑是大明官話,而看過信紙之中,他當即讓信紙折起來吃到了嘴裡。

“錦衣衛北鎮撫司漠南千戶所、科爾沁百戶所,烏拉特部小旗官馬大用參見殿下,殿下千歲……”

不同的是,蒙古人大多南逃都需要有引路人和引薦人,而漢人只要北逃,並且是鐵匠、木匠這種人才,基本都會被施以優待。

漠南、漠北、漠西蒙古人全部加在一起也不過七八十萬人,算上中亞一帶的蒙古人頂多二百萬不到。

朱由檢指揮着大軍開始佈置,倒是讓他回到了當年做大頭兵的時候。

想到這裡、朱由檢對滿桂下令道:

要寫這樣的小書體,只有用老鼠的兩三根鬍鬚特製成的筆來書寫,若是由眼力極好的人來書寫,這樣一張拇指大小的紙張,足夠寫下上千字……

拿到印章、這漢人當即轉身離去,隨後在馬廄取了一匹馬後,帶着兩名蒙古人便衝出了土城,向着西邊狂奔而去。

同樣,被打通的不僅僅是驛道,還有明軍前方的所有障礙……

“記住、最少守住六天,只要你能守住六天,我就能全殲明廷的這支遠征軍!”

“斬殺奧巴、科爾沁就羣龍無首,我軍趁機掌控科爾沁,將他們南遷至大寧府就足夠了。”

朱由檢要走北虜內遷,漢人外遷的路子,當然這個路子不是指把蒙古人遷往關內,而是要將他們遷往靠近漢人居住地的地方。

看着身後清理出來的驛道,朱由檢暗自點頭,隨後開始和大軍一起休息,等待科爾沁諸多小部落的內應。

也在他的佈置下,明軍在清理完樹根後,開始蒐集樹叢來遮擋已經被清理乾淨的驛道。

格勒珠爾根城中土木結構的會廳內,當一名貝勒對主位上的奧巴提出詢問,奧巴作爲科爾沁盟主,並沒有直接下令,而是看向了自己左側的一人。

“得先讓他們把兵馬調走,然後彙報奧巴大營的位置,我們趁夜直接突襲。”

黃臺吉起身,單手扶着刀柄走到門口,回頭不勝其煩的交代道:

儘管有着黃臺吉的提醒,但由於科爾沁部畢竟是聯盟的形式,因此各部並不是很相信明軍在擊敗了林丹汗後,還能繼續繞道北上襲擊他們。

更何況,對於諸多蒙古貴族來說,只要朱由檢捨得給他們武勳爵位,誰願意在草原上吃草吹沙?

“大軍駐紮在山道,用樹叢做好掩護,別讓路過的牧民看出來。”

想到這裡、朱由檢擡頭看向了湛藍的天空和雪白的白雲。

如果他們能內應成功,那麼明軍可以捨棄軍中的二百門五斤炮,輕裝奔襲奧巴大營。

他並沒有認爲明軍主力可以翻越哈剌溫山脈,在他看來,明軍或許會主力從南邊進攻,而哈剌溫山脈應該會派出一支數量較少的偏師翻越。

他本來以爲奧巴會在東麓帶人遊牧,因此想要騎兵直接了結他。

現在他們烏拉特部有歸順大明的機會,誰還願意在草原上吃沙?

沒看到齊王掃北掃成什麼樣子嗎?留在草原死路一條……

“龍驤衛留兵和一百門五斤炮駐守山口,其餘三衛攜帶剩下的一百門火炮和半數火藥、石彈,再攜帶十天的軍糧,我們殺向格勒珠爾根城!”

面對情報的缺無,奧巴只能將希望放到了黃臺吉的身上,因爲這一戰他帶來了三千馬步兵和一萬五千騎兵。

“記住、守住六天,我只需要六天!”

將他們內遷一部分,再將漢人外遷一部分,足夠用人數將他們稀釋,明初朱元璋玩的也是這個手段,十分好用。

“砰!”

現在看來還是得帶火炮前往,不過三百四十里的路程,拉長輜重線不是什麼好事。

回過頭去,當年朱棣主持修建的這條驛道,也不過被朱由檢他們清理了二分之一左右。

“終於等來了……”

要不是害怕南下被明軍割了首級,許多蒙古人甚至都會主動南逃。

說罷、黃臺吉轉身離去,半個時辰後,當明軍再度挺進二十里的路程時,黃臺吉帶着大軍向着北方開拔。

當錦衣衛帶着兩名蒙古人再度在一處山坳射出響箭,和之前幾十次的落空不同,這次的響箭射出後,山坳之中傳出了木哨的迴應聲。

“沿途不管是漢人還是蒙古人,全部射殺,不要暴露我軍行蹤。”

“我不管明軍的主將是誰,總之這一戰我需要的是一場大捷!”

“是!”固山額真、甲喇額真等一衆金軍將領回應黃臺吉,並將消息傳遍全軍。

大軍向北進發,而幾乎在他們從被轉折向西的同時,明軍同步抵達了格勒珠爾根城,飲馬塔爾河……

(本章完)

第419章 籌備犁庭第61章 高標準養軍第244章 復設舊港承宣布政使司第581章 各家愁苦各家歡第97章 好皇兄要掀桌子第616章 債多不壓身第700章 後記(二十)隆武新年第615章 四方紛亂第622章 燕山傾倒第508章 恆河以東第629章 調教家兄第691章 後記(十一)五反三正第204章 戰前臺風第61章 高標準養軍第225章 第兩百二十四 革新勳貴第385章 無過便是功第445章 文治武功第529章 爲兄消瘦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119章 川兵入瀋陽第576章 制衡歐洲第147章 私鹽暴利第560章 扶持大侄子第166章 黃臺吉的計劃第346章 晚明科學家王徽第599章 世事無常態第319章 平安南之役第119章 川兵入瀋陽第137章 訓喀喇沁第597章 廢奴運動第384章 四川大案第272章 大慈大悲洪承疇第51章 勳貴亦是蛀蟲第5章 新帝第一朝第428章 一正兩貴三平妃第626章 日新月異第13章 恐怖的遼響數量第307章 天啓七年第404章 暗流涌動第701章 後記(終章)太陽照常升起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359章 火燒草津城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180章 全殲荷蘭遠征軍第322章 小冰河下的糧食減產第577章 五國會談第132章 波流涌動第308章 酒稅徵收第617章 暗手明瞭第635章 故友相見第223章 諫言廢遼餉第260章 收復朵甘第416章 驕兵悍將第100章 皇帝即弈棋手第154章 內部矛盾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658章 番外篇(六)五大案第70章 真實的滿清八旗第547章 商貿繁榮第560章 扶持大侄子第441章 腳步虛浮人消瘦第202章 遼東備戰第675章 番外(二十三)北倭南緬第644章 恨弟不成齊第576章 制衡歐洲第194章 諸王認慫第96章 扶弟魔第405章 齊王愛熟婦第331章 抄家流放第679章 番外(二十七)天乾盛世第598章 紙幣金本位第344章 再苦一苦外夷第246章 《明荷南洋條約》簽訂第15章 千萬兩軍餉的缺口第378章 飢餓的盛世第152章 佈局朝鮮第157章 羣臣逼宮第528章 穩中向好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174章 漢奸該死第25章 古代社會福利機構第642章 反明同盟第114章 整頓畢節第682章 後記(二)帝崩第690章 後記(十)紹慶新風第634章 河中收復第113章 浙川援遼第224章 吾家有弟初長成第155章 畝產八石的番薯第630章 齊國齊州第424章 敵軍非但不投降第209章 誓殺腐儒第68章 海納百川第188章 齊王掛帥第674章 番外(二十二)粉墨登場第591章 狠辣遷移第227章 改革五軍都督府第89章 銀子不夠花第368章 暹羅求救第73章 秦氏兄弟
第419章 籌備犁庭第61章 高標準養軍第244章 復設舊港承宣布政使司第581章 各家愁苦各家歡第97章 好皇兄要掀桌子第616章 債多不壓身第700章 後記(二十)隆武新年第615章 四方紛亂第622章 燕山傾倒第508章 恆河以東第629章 調教家兄第691章 後記(十一)五反三正第204章 戰前臺風第61章 高標準養軍第225章 第兩百二十四 革新勳貴第385章 無過便是功第445章 文治武功第529章 爲兄消瘦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119章 川兵入瀋陽第576章 制衡歐洲第147章 私鹽暴利第560章 扶持大侄子第166章 黃臺吉的計劃第346章 晚明科學家王徽第599章 世事無常態第319章 平安南之役第119章 川兵入瀋陽第137章 訓喀喇沁第597章 廢奴運動第384章 四川大案第272章 大慈大悲洪承疇第51章 勳貴亦是蛀蟲第5章 新帝第一朝第428章 一正兩貴三平妃第626章 日新月異第13章 恐怖的遼響數量第307章 天啓七年第404章 暗流涌動第701章 後記(終章)太陽照常升起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359章 火燒草津城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180章 全殲荷蘭遠征軍第322章 小冰河下的糧食減產第577章 五國會談第132章 波流涌動第308章 酒稅徵收第617章 暗手明瞭第635章 故友相見第223章 諫言廢遼餉第260章 收復朵甘第416章 驕兵悍將第100章 皇帝即弈棋手第154章 內部矛盾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658章 番外篇(六)五大案第70章 真實的滿清八旗第547章 商貿繁榮第560章 扶持大侄子第441章 腳步虛浮人消瘦第202章 遼東備戰第675章 番外(二十三)北倭南緬第644章 恨弟不成齊第576章 制衡歐洲第194章 諸王認慫第96章 扶弟魔第405章 齊王愛熟婦第331章 抄家流放第679章 番外(二十七)天乾盛世第598章 紙幣金本位第344章 再苦一苦外夷第246章 《明荷南洋條約》簽訂第15章 千萬兩軍餉的缺口第378章 飢餓的盛世第152章 佈局朝鮮第157章 羣臣逼宮第528章 穩中向好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174章 漢奸該死第25章 古代社會福利機構第642章 反明同盟第114章 整頓畢節第682章 後記(二)帝崩第690章 後記(十)紹慶新風第634章 河中收復第113章 浙川援遼第224章 吾家有弟初長成第155章 畝產八石的番薯第630章 齊國齊州第424章 敵軍非但不投降第209章 誓殺腐儒第68章 海納百川第188章 齊王掛帥第674章 番外(二十二)粉墨登場第591章 狠辣遷移第227章 改革五軍都督府第89章 銀子不夠花第368章 暹羅求救第73章 秦氏兄弟